熬過二季度 迎接豔陽天

熬過二季度 迎接豔陽天

方正證券

“熬”對於投資者來講是痛苦的,但又是A股市場當前現實。頹廢的大盤走勢,低迷的市場量能,尷尬的指數位置,熱點的難以持續,讓A股市場投資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每天雖漲停板家數不少,盤面似乎熱鬧,但觸“雷”也讓跌停板家數增加,漲停的多為底部股及次新股的交易性機會,觸“雷”的都是事件性因素所觸發,市場難有賺錢效應,稍有不慎則陰溝翻船。棄之可惜,大盤就在底部,或離低點已不遠,曙光就在眼前,輕易離場又錯過未來投資機會。

在牛短熊長市場裡,“熬”經常伴隨著A股,只是這兩年有點“煎熬”。我們堅持認為,熬過今年5、6月份,市場邊際效應就會逐步改善,曙光就會出現。原因在於,從歷史經驗看,每年的5、6月份是政策多發期,政策收緊年份,這個時間窗口都是A股動盪或低迷期,典型的有13年的“錢荒”,15年的“股災”。今年外有美元關上流動性閘門,內有宏觀降槓桿的政策收緊,5、6月又面臨債券違約“黑天鵝”、世界盃“魔咒”、中美貿易戰關鍵時間窗口等因素擾動,A股市場尤為難熬,如黎明前的黑暗,但熬過了就是一片豔陽天。

今年以來,A股市場特徵又開啟“喝酒吃藥”之旅,典型的防禦型市場。歷史總是重複,當市場處於防禦時,意味著市場處於最煎熬的時刻到來,隨後逐漸開啟逐步緩慢反攻之程,典型的就是13年下半年到14年中期的A股走勢,先防禦、後反擊,最後吹響進攻的號角。短線大盤繼續處於箱體整理“熬”的過程,結構機會與風險並存。輕指數、重個股,逢低關注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導體及底部形態較好股,迴避觸“雷”風險股。

熬過二季度 迎接豔陽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