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

劉洋溢L

愚見是,通理好說,但是現實難做。巴菲特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索羅斯說: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亦或者誰說過的,當咖啡館都是談論股票的人就該賣出,當咖啡館無人談論股票的時候就該買入。這些都是在闡述群體性謬誤,或者說他們在說非理性,但非理性並不是人性的全部。

我們看到有一些股票並沒有出現很明顯的群體性謬誤和轉折點,比如恆瑞,騰訊等,這裡僅僅舉例子,在過往十多年中,騰訊並沒有被太多的質疑,大家看好騰訊,而騰訊股價也節節攀升,業績也緊隨其後,大致上騰訊平均市盈率圍繞在40倍,而利潤增幅大致上每年是40%的增長。股價和業績是同步的,沒有出現偏離,期間當然有很多投資人走了又來了。你說反人性嗎?我們不說04年追隨的投資人,直到13年,騰訊依然符合邏輯,依然是公認的好股票。

但是同時人也表現出一定的非理性,騰訊就在前期突破了其40倍市盈率的估值傳統,開始大踏步的脫離其業績增速。繼而產生了一輪波動,這個時候,你可以說投資又是反人性的,因為人性都希望其只漲不跌。

所以說,投資並不是反人性的,而是人經常自己走了相反的方向,而反過來責怪投資。其實我們此時認識的人性只是人性的一部分,就是非理性部分。所有人應該尊重的是常識,當我們距離常識太遠,我們就進入了非理性。

人性有兩個方面,理性和非理性,投資並不反理性部分,投資反人性的非理性部分,當非理性的投資人開始失去控制,理性投資人才可以有超額盈利。說投資是反人性,是把所有人都說成了非理性的人。這並不真實。


凱恩斯

喻派胡言認為:

這個問題失之於武斷,成功的投資未必都是反人性。因為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一點:究竟什麼是人性?什麼又是反人性?

按照我的理解,趨利避害,追求快樂、避免痛苦是人性的普遍特徵。

趨利避害在投資上的行為表現就是追漲殺跌,在心理上的特徵就是貪婪和恐懼,因為貪婪能夠給你帶來身體亢奮——這種看似很快樂的東西,但是亢奮帶來的快樂,有點類似於鴉片,很容易讓人上癮,所以才會經常性的“追漲”,以此希望賺取更多的錢,達到一夜暴富的目的。而避免痛苦就是不願意割肉,因為割肉會帶來劇痛,沒有人喜歡痛苦,而是要極力避免痛苦,所以就只能被套、被割韭菜,這就是人性。

而要避免盲目的追漲殺跌,靠的是什麼?一是要靠理性戰勝情緒,與其說戰勝市場,不如說戰勝自身的恐懼和貪婪,你能說理性是反人性的嗎?實際上理性和情緒都是人所共有的東西,只不過看你靠什麼去主導。二是靠自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你很聰明,也很有本事,但這是不明智的行為,懂得適可而止,把貪婪的念頭放在心裡就好,未必就去實際執行,你能說這種自律是反人性的嗎?我倒認為是一種美德。

在《原則》這本書裡,達利歐說過,他不喜歡投行的人,因為在投行工作,來錢太容易,到處充斥著嫉妒和貪得無厭,一個年薪200萬的人會對另一個年薪300萬的人妒火中燒,勾心鬥角、處處作對。在投行工作,會把人弄廢掉。

剛好喻派胡言昨晚參加了一個私募大佬的沙龍,他分享的一個事也頗為耐人尋味。說他經常接觸到一些去美國名校學金融的高材生,這些人大都是國內名牌畢業,很聰明,也很有洞察力,在智商上可謂人中翹楚。但很有意思的是,這些人一從事具體的金融投資,就會忽然發現他們變笨了。原因何在?大佬並沒有說,但他的觀點是,學金融出身的人,未必能做得好金融。

假設現在一個極度聰明的投資人,即便回到巴菲特成長的時代,要想做到巴菲特那樣的投資業績,也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甚至是不太可能。

其實他的意思我明白,投資不僅需要智商,更需要自我心智的修煉,必須在失敗中學習和歷煉,還要有異常強大的心臟,而這些,都不是從書本上學來的;從知識結構上來說,做投資僅僅懂金融也不行,還要對歷史、哲學、文化和社會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

投資不僅需要的是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一種自我修煉,只有從泥坑裡爬出來,才有可能成長為巨人。


關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歡迎留言和我互動!


喻派胡言

28法則

賺錢的只能是20%。

因此,跟著專家,跟著大家必然是80%,必然是虧錢的。

奔著錢去的會虧錢

你能看到的是一定是在最耀眼的頂峰,你進去就會開始走下坡路。

賺錢的是有價值觀的,

是覺得某某方向應該得到支持。比如,10年前買電動汽車方向的股民,很多人更多是覺得電動汽車更環保,應該獲得支持。比如,十幾年前買騰訊的,他根本看不到騰訊如何賺錢,但他確實感覺到騰訊給很多人帶去了價值。

奔著錢去的,往往選擇45歲開外企業,現在貌似很牛逼,但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等於是找個“爹”養著!

奔著覺得應該去的支持的,往往選擇的是20歲的本科生,現在確實不賺錢,但未來賺錢的時間很長——等於養個便宜兒子。

學點技術,但不是炒股技術

比如電動汽車、比如無人駕駛(雷達等硬件)、比如無線充電、比如直流電、比如智能飛艇、比如.....愛好會讓你比媒體和專業機構更早發現有前途的種子選手。愛好會讓你願意拿出少量資金去支持你喜歡的未來,並耐心等待未來發生,媒體炒作,機構、遊資、散戶一起爆炒你手中的籌碼。


高金波

成功的投資是指能憑藉一定的成本,獲得足夠大的收益。而這個過程主要通過結合2種方式實現,第一種是多元化,第二種是創新。

多元化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規避投資風險。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會盡量避免將所有資產放入一個“籃子”將風險降低,不至於發生“一籃子打翻所有雞蛋的現象。”並不能實現利益追逐的目的。

在投資過程中,創新對於利潤的增長會起到更大的效用。

首先,對於個體來講,投資者的情緒就是股市的晴雨表。股票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每一個價格參與者的情緒都將影響股票的最終價格。當大量投資者對於一隻股票或者整體的股票市場的期望都較高,那麼股票價格自然會上漲或形成牛市,反之亦然,收益邊際將會逐漸出現遞減的情況,當大量不理性的投資者情緒將股市推高或者壓低到不符合其實際價值的程度,股市下跌,形成虧損。所以就個人在股票市場的投資來講,將注意力集中在股價低於實際價值的“冷門”股票上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投資方式。

其次,對於企業來講,創新不僅可以避免競爭,也能得到行業首發帶來的優勢。現在許多我們眼中的獨角獸企業大都是一個領域的初創者,例如阿里巴巴、蘋果等。在企業的成長期,沒有威脅性的競爭意味著能獲得巨大的攀升空間,當企業逐漸成熟,再多的競爭也都起到了正向的“鯰魚效應”。

有創新對於一成功的投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創新並不完全等同於反人性,在現今這種大量投資理論橫行的年代,逆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對人性的順應。

當市場形成看得見的趨勢時,信息已經失去時效性。信息的不對稱讓市場投資者的行為出現先後順序,信息釋放後第一時間做出的反應才是有事實依據的理性決策,或許緊隨其後的第二批投資者也能獲得一定收益,但利潤一定是隨信息的時效邊際遞減。當後續的投資者陸續跟進形成趨勢時,已經有新的信息出現或將改變市場整體的走勢。

信息的不對稱,使得創新成為“反人性”。投資的根本在於利益的追逐,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都是出於這個目的,沒有充足的有效信息支撐的逆行為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投資界的許多巨頭像巴菲特等都是將將精力投放在研究冷門標的的實際價值,放棄時下最炙手可熱的投資機會,投放大量時間在無人問津的標的上,這一過程本身也是反人性的。當然,也有類似於索羅斯一樣的金融巨鱷,憑藉人們盲從的心理從中賺取利益,這兩種方式些都是反人性的創新,無論好壞,他們的投資都是成功的。


劉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投資這件事為什麼說是反人性的,因為投資有很大的風險,有可能靠此一夜暴富,也有可能因此家破人亡。

而值得注意的是人性使然,沒有誰願意自己的投資虧損,這就是為什麼投資反人性。

試想一下,我們先不說股票的大起大落,就說理財產品吧。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當天的理財產品沒有收益,你的心情都會失落,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理財產品有小部分的本金損失,你肯定立馬退了這個產品,而且心裡還十分不爽。

當然了,理財產品虧也虧不到哪裡去,都會給人的心裡產生如此的落差,如果映射到股市上的大起大落去看,誰能受得了這種落差。

我們再用最近比較火的比特幣舉個例子,都知道比特幣的幣價不到一年時間漲了幾百倍,多少因此一夜暴富,但虎市過後,如今幣價回落又有多少韭菜被收割了呢?

好,這時反人性的投資問題又來了,如今比特幣價格在7000美元左右,但都知道去年比特幣曾漲到20000美元,這個時候如果你想抄底比特幣那麼你就會想,到是比特幣是觸底反彈還是繼續跌呢?自己會是下一個一夜暴富,還是下一波韭菜呢?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投資是反人性了吧,因為人性不允許自己虧錢,但投資偏偏有可能虧錢。所以巴菲特才說“在別人恐懼的時候就該貪婪!”,真正的投資高手要做到反人性。只有看準了,不怕失敗才能投資成功。


政商參閱

投資其實是一場修行,是對人性的反覆考驗和磨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在投資的過程中,人性的恐懼、貪婪和各種慾望會不時的干擾投資者,而成功的投資就是克服這種人性的弱點,所以從這點來說,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

而作為投資成功所必須的個人素質應該包括:耐心、自立、常識、對於痛苦的忍耐力、心胸開闊、超然、堅持不懈、謙虛、靈活、願意獨立研究、能夠主動承認錯誤以及能夠在市場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響保持冷靜的能力!

例外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懶得關心時政大事,懶得去了解宏觀經濟,懶得去學習專業的知識,懶得去了解具體的投資產品,懶得去思考什麼收益與風險,甚至懶得讀完這篇文章。

而資本市場本身卻是瞬息萬變,天道酬勤的,每天發生的各種事件和信息,影響著各類投資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唯有多化時間接觸瞭解、勤學習、勤思考才能夠有機會抓住脈絡,跑贏市場。

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勤快,巴菲特每天用工作和休息時間的80%來閱讀(財務報表、報告、雜誌、報紙),彼得·林奇每年要訪問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閱讀700份年度報告,他所以他們的投資成功是有原因的!

要想投資獲利,我們就必須克服人性上的弱點。


具體怎麼做呢?在此給三點建議:

首先,務必經常有意識地提醒和反省自己,看是否陷入某個心理偏差,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

其次,對於市場時時刻刻要有一顆敬畏的心,制定投資紀律,嚴格執行。

最後,藉助外力,經常向身邊專業的朋友或者投資顧問請教,請他們監督指正。

當然這些道理和方法說起來都非常簡單,但反人性的事情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因為投資本身就是一種修煉,所以就看你自己是否有決心和恆心來開始這場修煉了!


金鼎股戰場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有水平,我的看法是:成功的投資不都是反人性,但大多利用了人性。

A股中人性的表現我總結簡單地分為三種:

  • 下跌時候的恐懼

下跌時候的恐懼是投資初學者最大的敵人,也是最普遍的問題,很少有人可以下股價下跌時心如止水。股價下跌意味著資產蒸發,資產蒸發意味著你辛辛苦苦的勞動果實被股市消耗。有很多人喜歡算這樣一筆賬,說一隻股票先跌10%,那麼它需要再漲11%,傳奇能回到原來的價值,這也反映了下跌的恐怖之處。
  • 上漲時候的貪婪
上漲,特別是漲停是很多A股股民每天做夢都在想的事,上漲雖好,但是人性中的弱點讓我們在面對上漲時變的貪婪,開始覬覦不屬於自己交易系統中的利潤,光專注於“讓利潤奔跑”,卻不會及時止盈,這樣的心理在利潤消失時會遭受更大的打擊。
  • 橫盤時候的焦急


有的時候股價沒有下跌,只是橫盤小範圍震盪,沒有按照你的預期而上漲,這時候引起的焦慮相信大家都有遇到過,當你過了貪婪和恐懼這兩關後,你會以為投資是很簡單的事兒,只要在上漲持有,獲利了結,下跌及時止損,就可以笑傲股市,但行情遲遲不來,你能堅守到黎明到來嗎?

綜合上面三點,你可以想象股市中時常虧損的那80%是如何操作的:他們在下跌的時候恐懼,所以他們要麼害怕跌的更深而選擇割肉,或者是害怕一旦割肉就丟失籌碼而讓“虧損奔跑”;他們在上漲的時候貪婪,所以他們在市盈率很高時還選擇全倉打板,或者趨勢已經反轉時還是臆想會反彈;他們橫盤時候會焦急,所以他們等不到行情到來就頻繁操作,不相信自己的判斷,等到行情來臨時捶胸頓足,陷入無盡的後悔中。

  • 那麼那些成功的投資者是如何利用人性呢?

請允許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徐翔雖然進了監獄,但我認為他的操作還是可以拿來用一下。

這是他的成名絕技“一字斷魂刀”,因為分時圖直上直下,酷似一個“一”字而得名。

我們可以看到,剛開盤就有一個很強的上漲,也引起了一大波跟風,隨後就是直線下跌,虎視眈眈的短線客們剛掛好的賣單就被第一刀全部吃掉,隨後橫盤,再接兩個小範圍震盪下跌,也是基本直線上下,這時候一些抄底客又開始抄底,股價又被拉昇,自然突破了均線之後,很多的股民以為遊資已經把籌碼出盡的時候,立刻又捱了兩刀,截至收盤,其實估計僅下跌不到1%。但是如果你盲目追漲殺跌,你將可以虧損到6%。

  • 所以成功的投資並不都是反人性的,他只是琢磨透了大部分人的人性並利用之

上一個例子中的遊資,手握資金優勢,可以讓股價小範圍漲跌,來製造貪婪與恐懼。對散戶的心理的深入瞭解與把控可以讓遊資提前佈局與預判散戶的行為而選擇應對策略,它並不反人性,只是在利用控制人性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希望廣大的投資者無論面對怎樣的市場都能冷靜對待,切莫因為人性的弱點而犯錯誤。


騎股難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同時也是與大家一起探討關於投資的更多觀點。


其實個人認為成功的投資,不應該用反人性來描述,人性這個詞有些太大了。我覺得應該用篤信未來、堅持正確的選擇,不隨大溜更為合適。 或者引用霍德華·馬克思說的:

堅持逆向投資。




個人認為不管你去投資哪個領域,首先不要盲目入場,最起碼先去學習這個領域的相關知識。就比如股票,很多人寧願相信所謂的專家分析、技術分析,也不願意去耐下心去看看該公司的財報。

咱們先舉例說明吧:

李笑來投資比特幣,2011年,李笑來老師第一次聽說比特幣,當時比特幣價格超過1美元。據說李笑來當時花了半年時間去搞明白比特幣究竟是什麼,然後直接買了2100個比特幣,直到現在持有6位數的比特幣。



假設李笑來老師持有6位數最低的10萬枚比特幣,當前價格7600美金,李笑來光比特幣總資產摺合美金有7億6千萬。



不得不說這是一筆非常成功的投資,李笑來也是學習了半年的時間弄懂了比特幣,才去購買的。

李笑來老師也說過:不懂的就不要買,這可能是對所有投資者的最優質建議,是我自己堅信的正確答案。

如果你買入了你自己並不懂的東西,它跌了你會害怕,它漲了你還會害怕。



小e玩幣圈

首先本人不完全贊同這個觀點,嚴格的說,成功的投資是反主流人性的。什麼是主流人性呢?就是大多數人的秉性,也可以說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本性。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人類世界是由兩種人組成,一是勞方,二是資方。勞方就是廣大勞動人民,千百年來靠從事勞動(有腦力的,體力的)來獲取財富,在這個過程中鍛鍊培養了他們固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在他們的世界裡,出門工作工資可多可少,甚至做義務不拿工資都可以,但不能倒貼,不賺錢先出錢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在投資中尤其在證券交易中止損的概念大眾思維是很難接受的,還沒賺錢就先虧錢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是有反常理的。同理,止盈在大眾心理更加難以承受,辛苦一月領回家的工資下月還要還回去一部分,世上哪有這回事?!金融投資行業的兩大立足之本止損止盈在廣大勞動人民群眾這裡都是大逆不道,無法接受的。





資方就是老闆,通過資本的運作來實現財富的增長。投入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大投入大收益,小投入小收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是他們通過長期投資實踐總結的財富哲學。在他們的投資理念裡止損就是一種投資,就是運作成本,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止盈更不用說了,哪個成功的老闆投資人在獲得豐厚投資回報的同時都會拿出一部分回饋企業,社會,或者再投入生產。所以止盈回吐部分利潤是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在當下金融投資行業越來越成為財富獲取主流行業,廣大證券期貨的參與者仍以勞方的心態和大眾思維去思考去應對金融投資行為,四處碰壁在所難免。



綜上所述,成功的投資是反傳統主流人性的,但作為從事投資行業的廣大普通朋友及時調整思維觀念,以老闆的心態投資的理念去面對金融投資行為,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也會收穫豐厚的回報!


長島老馮

股市行情總是在人們絕望的時候重生 在人們覺得興奮的時候破滅!很多人都知道 高拋低吸,但幾個人做到了,當然也是因為抄底都被炒在半山腰被套了,套怕了 沒人敢做 這就是人性 ,你做了 你成功了就是反人性 這個投資你就可以說很成功!因為你吃完了整個行情很成功。再者投資人的定力也是常人難以達到,認準目標執行到底,你常人也是辦不到 ,人都恐懼 貪婪 自大 ,這都是人性,你要成功 你就要把人性克服掉!但我覺得就算都懂得了這些 小散們也不一定能成功,選好票也不是人性的事,那是能力的事 ,那些很多成功的投資大鱷 都是掌握大量資金或人脈關係才敢逆人性而為,他們不會沒把握的逆人性而為,所以不要被這句話誤導了,想投資 你還是得了解公司 別逆人性把自己坑了 最起碼的好公司還是有好的地方 價格高都喜歡也是有原因的,公司本質就不好你逆著幹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正確理解反人性 不要刻意去模仿,要做能力圈的事 這是巴菲特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