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那些抗日英雄?

Shan犬戎xi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抗日英雄當然很多,我想與其三言兩語羅列幾位,倒不如詳細介紹一下全面抗戰第一年英勇犧牲的第一位河南籍國軍高級將領。

鄭廷珍,字秀山,1896年3月1日出生於河南柘縣。1917年11月,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補充大隊在歸德招兵,鄭廷珍為了謀求出路,離開家鄉報名參了軍。他為人正直,勤奮好學,從下級軍官一路升遷至獨立第5旅少將旅長。鄭廷珍治軍很嚴,不允許部屬有任何欺壓老百姓的行為,每次移防開拔前,一定要確認老百姓“不缺少什麼東西”,才命令部隊出發。遇上災年,獨立第5旅的駐地往往會開辦施粥廠,鄭廷珍時常教育士兵,“

老百姓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是民眾的武力”。

全面抗戰開始,鄭廷珍在官兵動員大會上慷慨激昂地說:“過去的內戰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勝不足武,敗不足惜,這次是打日本鬼子,是保家衛國,就是部隊拼光拼淨也值得。我們部隊上陣後,一定要殺敵立功,如不打敗日本,就一個也別回來!

大軍北上路過豫東,鄭廷珍通知家人前來柳河車站碰頭,面對年邁的老母,他不禁跪在地上磕起頭來,並拭著淚說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奉令上戰場殺敵報國,不打敗日本鬼子誓不生還。”

10月初,獨立第5旅3000多官兵到達晉北前線,接替忻縣城防。13日,日軍第5師團等部猛攻忻口一線的中國軍隊,其中又以南懷化陣地的爭奪最為激烈。16日,鄭廷珍集合全部力量投入反攻,結果“壯士未酬身先死”。李多藝時任第614團機槍連連長,他後來回憶說:“鄭旅長親臨前沿指揮,不幸中彈,彈從右眼入,後腦出,送往忻縣搶救無效,以身殉國。”


馮傑

河南的抗日英雄

河南英才輩出,在抗日戰爭中無數前輩為了國家興亡,挺身而出,用生命捍衛民族尊嚴,譜寫壯志篇章。本人有幸曾經兩度在清明節時,去中原英雄紀念館弔唁先烈。無數先烈大部分都沒有留下名字,只能選擇留下事蹟的描述以下。

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的愛國將領 \n\n“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是抗日名將吉鴻昌臨刑前寫下的一首氣貫長虹的就義詩。 \n\n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溝人,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吉鴻昌18歲加入馮玉祥的隊伍,開始戎馬生涯,他有膽有謀,作戰勇敢,在北伐戰爭中,其所率部隊被稱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的“鐵軍”。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11月24日被殺害,殉難前,吉鴻昌從容走上刑場,以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浩然正氣的就義詩,然後在刑場上慷慨陳詞:“我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給我拿個椅子來,我得坐著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敵人說:“我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後挨槍。你在我眼前開槍,我要親眼看到敵人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劊子手在他面前舉起槍時,他凜然高呼:“抗日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壯烈犧牲,時年39歲。(曾到鄭州吉鴻昌墓前弔唁)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

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革

命工作。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敵人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

模範之一。

彭雪楓——原名修道,無

產階級革命家、

軍事家,河南鎮平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第六支司令員兼政委,中共豫皖蘇邊區黨委書記、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淮北軍區司令員。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戰鬥中犧牲,時年僅37歲。1939年9月至1941年春,彭雪楓率新四軍第四師進駐渦陽新興集,將司令部設在這裡,並於此創建了豫皖蘇抗日民主根據地,廣泛地開展了敵後鬥爭,有力地打擊了日冠,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彭雪楓是我老鄉,我從雪楓中學畢業,彭雪楓紀念館在我家附近)

宋學義——狼牙山五壯士之一,河南省沁陽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壯士”之一。他出身佃農,從小就流浪要飯,當

童工,打短工,過著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1939年在討飯途中,參加抗日遊擊隊,後編入晉察冀一分區一團七連當戰士,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趙伊坪——1939年1月任中共魯西北區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長。同年3月5日,中共魯西區黨委機關由冠縣、館陶向泰西大峰區轉移,途中在高唐縣琉璃寺與日軍遭遇,受傷被俘,被日本侵

略者殘酷殺害。時年29歲。

許世友——上將許世友,河南新縣人。

還有很多,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留下一座座墳冢,和花開的團團簇簇。


奇枋

河南有一位抗日女英雄,叫做銀金花,她被譽為“當代花木蘭”, 一人砍死7名日軍, 如今106歲仍健在!

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從來也不缺乏巾幗英雄,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有一個抗日女英雄,她叫做銀金花,1912年出生,從小就跟著爺爺學習武術,後來參加了抗日,銀金花是永州市唯一還健在的抗日女英雄,如今106歲。

銀金花出生在武術世家,可是在日軍發起侵華戰爭之後,他們一家人只有她成為了唯一的倖存者,家破人亡的銀金花四處逃難,先是到了長沙,後來到了重慶,因為自己有一生武藝,最後陰差陽錯的進入了部隊。從軍10年的她,親眼目睹了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現在想起來,銀金花都還全身發抖。

可是當銀金花說道長沙會戰時,卻是神采奕奕,她說道她參加了兩次長沙會戰,而且還是戰鬥班的班長,說完的時候可以看到銀金花臉上滿滿的驕傲。銀金花因為從小習武,身材較平常女子比較高大,所以一開始就被安排在了戰鬥班,她經常扛著機關槍衝在隊伍的最前面,如今身上還有3道深深的傷疤。

據瞭解,銀金花的傷疤是在一場與日軍肉搏戰中留下的,當時日本鬼子衝進了我們的陣地,但是他們沒有子彈了,又來不及去補充,於是只好拿著刀衝上去,很多鬼子看到是一個女子,就想將她俘虜,但是沒想到的是銀金花武藝比較高強,直接將鬼子踢到了山下。

銀金花本能的躲開了,雖然沒有性命之憂,可是銀金花的手臂上又多了一條至少5釐米的傷痕。如今的銀金花已經106歲了,她說道能夠活下來已經很知足了。已經過百的銀金花依舊精神矍鑠,更是被譽為是當代花木蘭。

在這個普通的山村裡,住了一位普通但是又傳奇的女子,她為新中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讓我們永遠銘記她,永遠記住那些抗戰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