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市場有望形成“歷史大底”嗎?

付宇慧

我倒認為A股在上半年很有可能形成新一波行情的歷史大底,只是真正確立啟動還需要時間。首先技術上,滬指近日雖然跌跌不休,但是實際上不過是在履行A股指數素來的有缺口必補的慣性——5月7日的微缺口,3091.03-3091.66,因為是微缺口,在日k線上沒有顯示,卻被一些人忽略了,但是其牽引力作用卻猶存,而滬指3100點支撐位附近的盤旋始終沒有徹底失效,滬指在技術上就是在磨地階段。

如果論估值,中小創陰跌了兩年多,權重藍籌股今年以來也經歷了較深的調整,市場的估值泡沫已經擠掉了不少,指望完全沒有泡沫在沒有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是幾乎不可能的,再者至今A股已經誕生了87只破淨股,這是過去幾年來罕見的一幕。

而6月1日起,A股四度闖關才被納入的MSCI指數正式開始進軍A股,預計將能帶來千億資金,國內想跟蹤該指數的資金也已經摩拳擦掌,就在日前就有景順長城、建信、華泰柏瑞3家基金公司相繼發佈了旗下MSCI主題基金的上市公告書,今年至今國內已經成立了13只MSCI主題基金,合計規模138億元,接下來有望跟隨MSCI指數快速建倉。在這些資金活水的湧入下,A股的未來更值得期待,更何況別忘了養老金投資過去一年也吃了不少貨。

A股的未來沒有那麼悲觀,熊了那麼多年了,沒有永遠只熊不牛的市場。


風生焱起

所謂上半年A股市場能否形成歷史大底?目前已經接近6月份,更確切的說在6月份之內能不能形成一個“歷史大底”。個人認為這種概率非常低,6月份不具備形成歷史大底的條件。

從技術條件來看,上證股指依然處於月級別調整之中,月線級別連續出了三個陰線之後,第四個月走出一個反彈的小陽線,從結構角度來講,這應該是一個月線級別調整之中的反彈,也可以說是調整中繼,反彈之後,市場還會延續調整態勢。從大的結構來看,5178高點的A走了九個月,月B返走了25個月,那麼這個C殺最少要最少要走九個月以上,從時間週期的角度遠遠還不夠。


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6月份比較值得關注的就是“入摩”事件。從“入摩”公佈的成份股來看,都屬於權重藍籌白馬股,但初步的增量資金是100億美元左右,雖然國內會有一定的配套資金,但這點增量資金對於目前的結構化市場來說,可以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但改不了不了大的趨勢。而最近比較重要的是外圍事件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無論是中美貿易事件,還是地緣政治都存在很大的變數,目前市場資金總體偏於謹慎,股市更多的是存量資金的博弈,這種局面想得到徹底改觀,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總之,無論從技術面還是基本面,都不支持6月份出現2018年所謂的歷史大底,市場依然處在結構化格局,反覆尋底的過程中。歷史大底還需要耐心等待。


小散李大鵬

直抒胸臆,上半年a股市場不可能形成“歷史大底”。為什麼股市稍一下跌,很多散戶就想這抄底,要知道熊市不言底,客觀的說,按照a股的牛熊轉換週期來看,2018年全年都應該處於熊市調整週期,

根據此前牛熊調整週期,兩次牛市間的調整至少是4年。無論是2001年牛市結束到2005年牛市啟動,兩次牛市的間隔期是4年,從2007年下半年牛市結束到2014年牛市啟動,兩次牛市間的調整是7年。而從2015年6月,5178年高點以來,到目前調整還不到3年,所謂上半年形成歷史大底簡單太荒唐了。

而且此前無論是央行降準1個百分點,a股毫無反應,資管新規延遲,a股也無動於衷,市場豪言加入msci之前,a股會爆發,目前依舊疲軟,也佐證了在熊市大週期面前,利好無法形成市場共振,只能被拿來割“韭菜”。

另外外圍市場環境也一直不景氣,尤其9年走牛的美股面臨技術回調的可能性相當大,而a股向來對於美股又是跟跌不跟漲,這值得大家警惕的,而美聯儲今年大概率後續會加息,一旦加息,部分資金會迴流美國,這對於本身存量資金就緊張的a股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最後從目前大盤的技術形態來看,大概率會繼續殺跌,經過目前的三連陰,股價跌破均線,弱勢格局依舊明顯,今年醫藥等防禦性板塊走強也側面印證了資金扎堆於防禦性板塊,對市場整體信心不足。所以也提醒大家下週保持謹慎,做好防禦準備,不要盲目抄底而限於被套的境地,輕倉參與一些防禦性板塊為宜。


侯賢平

每逢股市底部牛市初期時,精準抄底是很多投資者望而不及的事情。那麼,如何才能在股市大級別底部附近精確買進股票呢?我想這應該會是每個股民都渴望去掌握的技巧。回顧過往,中國股市每一波“歷史大底”都是有很多特徵和信號的。所以,要掌握在股市歷史大底部買入股票的方法並不難。在判斷2018年上半年是否為A股“歷史大底”前,我們先參考下以往數據,在2000年以來A股共出現三次大級別底部,分別是:

上圖的三次大底是精確的市場歷史大底,投資者幾乎不可能做到精確抄底。但是,A股還有一種底部,叫做模糊的歷史大底,分別是:

  • 大底一:2005年7月5日,上證指數見1100點;

  • 大底二:2008年10月10日,上證指數見1800點,

  • 大底三:2013年6月25日,上證指數見底2000點。

可以客觀的說,A股歷史精確大底我們很難把握住,但是,A股歷史的模糊大底,要把握住還是相對比較容易實現的。

言歸正傳,我們回到主題,A股2018年上半年能形成歷史大底嗎? 用論據說話:

一、當前A股的平均PE只有12.8倍,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的20倍PE,估值方面嚴重被低估。

二、中國GDP每年平均增速為7%左右,遠高於歐美髮達國家,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是反映經濟的最直接的市場,沒道理A股跑不贏美國股市。

三、中國股票數量基數龐大,中國接近有一億股民,在人民越來越富裕的發展過程中,A股必然是大量股民配置的市場,為股市歷史底部提供大量資金支持。

四、目前A股的總市值只有56萬億左右,跟我們的GDP相比,還是非常具有上升空間的,對比美國股市,我們A股目前點位完全可以說是接近歷史大底部的。

五、引入國際投資者,A股加入MSCI,將會帶來巨量國外資金入場,參照臺灣、日韓加入MSCI後的大牛市走勢,可以更加充分堅信,當前就是A股的歷史大底部。

六、A股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強大,價值投資成為市場投資主線,銀行保險等大權重的價值被重新發現,為A股的估值提升帶來充分利多,是指數上漲的基石之一。

七、隨著政府減稅的力度越來越大,必然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產生正面積極影響,上市公司利潤增加,估值就會上升,也是股市見底的一大重要特徵。

八、監管層提出,要打造資本強國,說明管理層的態度是希望股市走牛的,政策底的形成也是市場大底部的特徵。

九、美國股市和歐洲股市的持續走牛,為我們A股走出大牛市提供良好外圍市場氛圍,應該算是股市形成歷史大底部的特徵之一。

綜合的來說,無論從監管層的態度方面,上市公司的盈利方面還是國內外增量資金方面,都更加利於得出一個答案——中國A股2018年上半年,就是模糊的“歷史大底部”,並且有望形成精確的“歷史大底”。百年一遇的賺錢機會,或許就在大家眼前!

“一牛財經”,每天帶來有趣、有料、有態度的財經、股市背後的故事,關注“一牛財經”。我們不止是專業,就怕你不來!


一牛財經

還有幾天,就進入6月份,上辦年A股想形成歷史大底,很難。

一、估值沒到

截止到今天5月28日,A股主要指數估值如下

從以上市盈率可以看出,在下跌個10%左右,才能進入合理區域,尚未進入"低估"。歷史的大底,哪次不是低估乃至絕望的呢?難道這次例外?可能性不大。難道6月份,會暴跌到位?可能性也不大。

二、時間不到

上圖是上證指數年線,無論從調整的位置低點,還是調整的週期,總感覺上圖圓圈那裡還缺點什麼?卻什麼?下跌的空間和時間。按照以往來看,熊市總要延續4-6年,從2015年槓桿牛後,現在才不滿4年。想靠剩下的一個月就完成,很難,幾乎不可能。

三、條件不到

上面是股市自身週期決定的,除此以外,其他條件也沒到。

經濟正在轉型,還沒有走出L底,這次中美貿易問題以及中興事件,暴露出了我們經濟的軟肋。

資金面支持依然不力,雖然MSCI能帶來一定的增量,但一邊"開源",另一邊並沒有"節流",IPO分流和後續的解禁,還"新經濟"的抽血……嚴防金融風險是當前的頭等大事!樓市調控正在進行時,但資金依然沒有退出。

美元加息,美債上升,10年一次可能得經濟危機,美股高高在上……

所以,不要盲目樂觀,不要輕易抄底。如果底真的來了,自然會走出來。從以往經驗看,沒有絕望,就沒有底部。


投資悟道

2018年上半年沒有多大希望成為“歷史大底”的歷史時刻,要說未來的底部區域倒是存在。要分析預測A股市場的“歷史大底”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經濟週期的轉變。經濟週期包含有衰退、蕭條、復甦、繁榮,每一個階段都有著週期內的表現,但

從衰退、蕭條為下降渠道,復甦、繁榮為上升渠道的週期性變化來講,每出現轉折點,形態、時間均有所不同。那麼現階段正處於哪個階段?2008年經濟衰退;2009-2013年經濟蕭條;2014年至今應屬於復甦階段,而2017年、2018年甚至還有2019年呢?考慮的問題就出現在了,是否已經進入繁榮階段?

目前股市反應來看,繁榮階段並未出現,而復甦階段已經出現,何時才能到來繁榮階段?2008年的大衰退階段,出現了1664.93點;2013年之前的蕭條階段卻出現了1849.65點,從而進入到了復甦階段;而現在的復甦階段呢?這波經濟週期的活動來看,我國A股出現經濟低點會在即將進入到下一階段前出現低點,並且會形成較大漲幅。也就是說,2016年2638.3點存在兩種可能:1、在此進入繁榮階段;2、並未進入繁榮階段。從進入蕭條,進入復甦階段之後股市的表現來看,2638.3點並未出現較大漲幅,所以第1點並不成立。那麼第2點存在更大的概率,也就是說,2638.3點大概率並不是進入繁榮階段的最低點。從經濟週期的角度來講,2018年上半年成為“歷史大底”的概率很低。

二、加息與預期對於股市的衝擊。雖然說很多時候的加息、減息對於股市造成的趨勢影響並不嚴重,但重要的在於是否多年後的第一次加息或減息,再就是是否存在過高利息的存在,這就變得尤為重要。面臨美聯儲逐漸式加息,逐漸也推高著我國加息預期,而我國已經2年多沒有進行過加息操作,一旦加息勢必會對於股市造成較大影響。


炒股哥說

其實,我最討厭動不動就用歷史大底來說事的。

象之前中國石油一根大陽線出來,就有人來提問,大牛市是不是就要開啟了?然後一根陰線下來,就問大盤是不是要跌破3000點了。

不可否認,從月線的角度來看,大盤的底部在不斷抬高。其主要是由於上證50的績優股在不斷推高底部。另外,一些剛上市就不斷受到暴炒的個股,因其估值完全脫離了業績支撐,就會呈現不斷下跌的走勢。這方面會壓制股指向上。總結起來,我就用這句話來形容大盤的概況:大部分個股的下跌給少部分個股的上漲提供了空間。

  • A股一般走牛的時間也不長。比方說,一般上漲了幾個月漲不上去的話,就會突然出現暴跌。即使在大牛市也是這樣,辛辛苦苦上漲了一兩年,幾個月就跌回原形。這主要也是和A股股民的性格造成的。就象房價越漲越搶手。房價變現沒有象A股那麼快。也是有實物支撐。而股市,股民一恐慌,分分鐘都可以賣出。總是在底部割肉,頂部追漲的風格一點都沒有變。

  • 我還是原來的觀點不變。五窮六絕七翻身。大盤大概率在五月會完成底部構築,到六月份開始走強,七八月份就會加速上漲。然後就漲不動了。到了金九銀十,由於累積了一定的漲幅,大盤估計到時又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大跌。再次回到起漲點。但是大盤每次都比起漲點會高一點點。給人的印象就是底部在不斷抬高。

  • 雖然上週的大盤走勢極其脆弱,現在看空的觀點也很多。很多人都認為大盤到了一個生死關口,要麼上漲,要麼暴跌。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過分看空。大盤有望在這個地方形成相對底部。然後在6月份會沿著20日線上行三個月左右。至於歷史大底的說法,還是交給歷史去檢驗吧!


股海重生2015

我是金童話,以我十年的股民經歷分析、判斷:

2018年上半年,不會形成“歷史大底”。2018年下半年或年底,是否有望出現底部形態,還需要且行且觀察。

這個分析、判斷基於——

一、從2015年6月,上證指數觸及5178點向下,到2018年6月,滿三週年。上證指數還處於價格高位,2018年1月完成築頂的上證50白馬股,進入調整的時間週期,與價格都還沒有到位。

二、從成交上分析、觀察,還沒有進入極度悲觀的前夜,絲毫沒有股市底部的前兆。

三、築底是個漫長的過程,在價格上也會出現一個反覆的走勢。

當然,目前有部分股票已經進入築底階段,用心觀察、分析這部分股票的價值,是我們股民的重要功課。

有資金在行動。所以,發現主力資金的動向,永遠是進入股市獲利的重中之重。


我熱愛股市,熱愛交易,樂意與朋友們交流、分享股市賺錢法則。

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喲!


金童話

一般歷史性的底部,必然是絕大部分股票都有較好的向上空間。

當前市場處於結構性市場。

很多板塊持續走牛,而大部分板塊卻萎萎向下。

走牛的板塊(醫藥、釀酒)估值已經較高,持續向上的動力已經衰弱。而向下的板塊也未能跌出較好的空間。

因此現在談歷史大底,仍為時尚早!

1,五窮六絕七翻身,雖然這只是一句“股諺”,但實際上它包含了各種因素。這可能也是題主對歷史大底期望的一部分。一般很多階段性行情都啟源於6月底。

就當前市場來看,依然有這種可能。階段性行情或在6月中下旬產生,但非歷史大底。

2,歷史性大底一定要滿足三個方面:

貨幣政策是寬鬆(能加槓桿或有錢加槓桿即也是寬鬆的體現)。

有超級主題的誕生。(有超級賺錢的板塊不斷刺激盤面,最後帶動整體)

指數持續超跌跌不動了。(任何一輪超級牛市行情,都歷經涅槃重生。長時期低迷超跌換來向上空間)。

3,4月我們有降過一次準備金。但是美國加息預期一直在,且已經連續加息很多次,這個背景下,我們持續寬鬆可能性不大,只能是階段性結構性。

雖然芯片5G主題持續獲得政策支持,但這個時間週期較長,也非新主題。 反而醫藥釀酒漲得過份,透支了市場。

滬指受上證50影響巨大,而上證50相對仍處於“高位”,因此指數仍難說是歷史大底。


綜上,歷史大底暫時沒有,階段底再忍忍,快來了。

但是指數很難有大作為,行情依然是結構性的,因此做好個股是關鍵。



星星股經

1、目前大盤破淨股越來越多

截止今天(5月28日)收盤,2市共有87只股票跌破淨資產,其中26家上市銀行中有15只破淨,平均市淨率已經日益畢竟歷史底部0.8倍左右。

2、A股制度越來越完善

從這幾年的情況看,分紅制度、資產重組、借殼制度、退市制度、股票高送轉管理、股票特停製度都在日益完善,散戶在市場裡的生存難度越來越大。

3、A股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

隨著A股被納入MSCI指數,國際影響力必將逐步增加,入摩也會帶來一些增量資金,一個健康的、向上的更具投資價值的市場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美股走牛了10多年,A股卻多次熊冠全球,長期背離經濟形勢的走勢終將會得到糾正。

4、技術面的可能性

5178之後,上證指數已經在3000上下整理震盪了近30個月,無論是今年上半年還是下半年,A股距離底部已經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