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阿富汗為何能戰勝蘇聯十萬大軍?

小九九﹎

前言

美蘇冷戰期間,蘇聯為抵制西方和平演變戰略的東進,從1979年開始到1989年發動了連續10年的阿富汗戰爭。說到這裡有必要提到一點,蘇聯在上個世紀的時期,是唯一一個能與美國匹敵的大國,當年面對納粹德國的兇殘進攻時,蘇聯不僅抵擋住他們的進攻,更把納粹德國趕回了老家,當年的蘇聯軍隊可謂是所向披靡。


▲蘇聯紅軍將“錘子鐮刀”旗插在德國帝國國會大廈上

可就在這整整十年的時間裡,蘇聯先後派出軍隊10萬在阿富汗境內作戰,可是最後的戰果卻讓人齒寒。身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蘇聯不但沒有徹底征服阿富汗,反而被阿富汗打得丟盔卸甲。阿富汗只是一個十分貧弱的國家,經濟發展落後、工業基礎薄弱暫,並且國內各種的內亂危機四伏,雖然在二戰中經歷了修生養息,但要跟蘇聯的實力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那麼,槍花在接下來的文章裡便給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在阿富汗戰爭中,羸弱的阿富汗為何能戰勝蘇聯十萬大軍。


入侵期間

蘇聯的軍事實力要在短期內擊潰阿富汗簡直是可以速戰速決的。出兵的初期,蘇聯僅僅用了七天時間,就佔領阿富汗境內的主要城市和各個重要地點。這種速度,確實可以證明當時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以及背後的硬實力。


▲入侵阿富汗的蘇軍

但隨後發生的一切,讓蘇聯人開始感到慌張。原本蘇聯的如意算盤打的是他們只要重新扶持一個新的阿富汗總統,由阿富汗人當選,蘇聯政府便可以直接進行政治控制。 原本蘇聯以為,這個結果會得到阿富汗人的接受。可誰也沒想到,當蘇聯扶持了新的阿富汗總統後,阿富汗全國開始爆發起不同程度的反抗。這些反抗者基本是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告訴了蘇聯人,阿富汗人反抗到底的決心。


▲當時被蘇聯人扶持的新總統--穆罕默德·伊德里斯·達烏德

對於這種情況,蘇聯當然是出兵鎮壓、清剿,準備將反抗自己的阿富汗人,統統打壓下去來維持在阿富汗的地位。然而蘇聯這一暴力行動反而是沒有用的,反之讓阿富汗的反抗力量越來越強。最初,阿富汗只有少量的游擊隊與蘇軍展開游擊戰,到最後,阿富汗的游擊戰幾乎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在全國範圍內與蘇軍展開對抗。

▲藏匿於山林之中的阿富汗游擊隊

阿富汗地理位置本身山地特別多,蘇軍的裝備雖然精良,可全是清一色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然而蘇軍的這樣的王牌部隊只能在城市、鐵路、公路上發揮戰鬥優勢,以重型火力進行壓制阿富汗軍,一旦進行山地戰,這些坦克裝甲車根本就沒有效果。蘇軍對阿富汗山地地形根本就如瞎子點燈。經常被游擊隊玩的團團轉。

▲蘇軍的坦克在崎嶇的山路地形宛如擺設

戰爭末期

蘇聯只能跟阿富汗打這種長期的消耗戰。不過,情況可不只是蘇聯跟阿富汗之間的僵持。美國、英國也同樣不會自甘寂寞。蘇聯入侵阿富汗,本來就處於道德的低點。如果他們能真正佔領阿富汗,那最多隻會換來譴責。可現在的局面,讓英國、美國有了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國際上給蘇聯施加各種壓力。另一方面,他們也給阿富汗內部的游擊隊提供各種援助。這些援助極大程度的提高了阿富汗游擊隊的戰鬥力。

▲美國援助阿富汗游擊隊作戰蘇聯

而反觀蘇聯,年年戰爭,讓他們都來不及採摘阿富汗的資源。在這種長期消耗中,不僅沒有撈到什麼好處,還要消耗不少的財力。尤其是到了蘇聯後期,國力開始跟不上的時候,國內民眾又對參戰抱怨重重。種種因素都使蘇聯不得不認真考慮,他們是不是真的應該要從蘇聯撤軍回來了?最終,阿富汗人還是用自己的不斷抗爭,迎來了蘇聯撤軍這一天的到來。


▲蘇聯軍隊從阿富汗撤離


槍與火花

其實從戰爭的開始,就註定了這不會是一場簡單的一邊倒的戰爭

昨天剛回答過了蘇聯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所以本篇也就簡單的介紹一下起因,感興趣的大佬可以點擊黑槍汪的頭像然後去看一下更詳細的進攻原因。


進攻理由一:越過阿富汗,再去影響巴基斯坦,從而獲得印度洋出海口。

進攻理由二:阿富汗處在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控制了阿富汗再去影響巴基斯坦,就當於把歐亞大陸一分為二。

進攻理由三:阿富汗的領導層每一茬都失控,以至於最後阿明甚至開始反蘇。

藍色線段以上全是當時的蘇聯領土

於是乎,蘇聯就這樣為了控制阿富汗而名不正言不順的大舉進攻。

在戰爭初期,蘇聯僅僅用了七天就佔領了阿富汗全境,隨後蘇聯就打算扶植一個傀儡政府以便讓自己事了拂衣去,畢竟自己打著剿滅叛軍的旗號,強行侵佔他國領土這鍋根本背不起。只是他突然發現,好像走不了了。

為什麼走不了?

因為世界各國打著人道主義的旗幟前來支援了!

阿富汗能拖十年的原因!

  • 原因一:暴起的人民

蘇聯強行鎮壓了阿富汗並培養了新的政權與領導人後,這個國家的人民突然開始大規模反抗了起來!

於是蘇聯既要剿滅叛軍,又要鎮壓人民。

這一鎮壓又引起了更大反彈,於是蘇聯就陷入了人民的海洋裡!

這好嗎,你無法大規模的清洗人民了!哪怕是昨天朝你開槍的反對派今天在平民堆裡被你發現了,你也不能去當眾揪出來他並擊斃他!因為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他就是軍人而不是平民!

雖然就算再小心蘇聯也還是陷入了國際輿論的漩渦,遭到了一致聲討。

  • 原因三:各國的無底線援助

為什麼各國要援助?

你說蘇聯要是去打非洲的一個國家,各國一片譏笑甚至是理都不理,但是文章開篇就提到了蘇聯控制阿富汗的影響!

於是美國給最好的物資、給最新型的武器、幫助訓練士兵、培養優秀軍官,就差沒直接派兵進駐了。

因為美國認為這就是冷戰期間最直接的較量,我要讓你輸在阿富汗導致國際影響力一落千丈,甚至是讓你陷入戰爭泥潭無法抽身!

而其他國家則沒有這麼多的想法,他們援助只是因為蘇聯控制阿富汗就會讓東亞與西亞、歐洲失去聯繫,從而導致地緣政治的影響力被無限放大

  • 原因四:阿富汗多山區

其實就算你有充足的給養、優秀的士兵、出色的軍官、同等的武器,我也不怕你!

可是如下面的這幅地形圖中所顯示的一樣,阿富汗多山區,裝甲部隊實在無法展開,打游擊的話有實在難以剿滅。

於是乎蘇聯的絕對軍事優勢就這樣被慢慢的拉了下來。

一拖十年,這十年裡國際輿論的壓力、國內人民的壓力、阿富汗戰事的壓力,都迫使蘇聯必須撤軍了。但這一撤軍卻讓國內人民的質疑聲更大了,於是乎這也成為了壓倒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是打不過,實在是沒法打... ...



WOT黑槍汪

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中戰勝蘇聯軍隊的不是衣不姍體的阿富汗武裝,而是各種對蘇聯不利的形式,蘇聯佔有阿富汗傷害到了三方國家的利益,



對於伊斯蘭國家來說阿富汗雖然偏遠卻也是兄弟國家,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抬不起頭的伊斯蘭世界不會再允許面子受到傷害。而且蘇聯隊兄弟的中東也為巴以和談找到危機轉嫁的口實,伊斯蘭各國政府都不願意再和美國領導的西方發生衝突,將國內視野轉移到阿富汗去,並趁機贏得美國的支持是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想要的。



對於中印這些國家來說阿富汗問題暴露出蘇聯霸權主義的可怕,本就因為北方領土問題念念不忘的中國更不願意自己的正一邊出現蘇聯軍隊,可以說阿富汗併入蘇聯給本就危險的中國北方安全,加上了新的危機。因此在聯合國中國極力反對蘇聯的軍事行動。而印度也在南亞戰爭中見識到了蘇聯的強權影響力,他從背後直接和巴基斯坦接壤同樣讓印度不安,因此對於中印這些國家來說蘇聯入侵阿富汗不可坐視不管。





後來美國入侵阿富汗,使用了遠比蘇聯更強大更專業的信息化作戰手段,而且率領了一堆北約同盟國,可以說美國完全沒有蘇聯當初的麻煩,北約聯合部隊在阿富汗奮戰多年,但還是被迫撤軍,這主要是經濟原因。北約傷亡相比蘇聯不值一提,但是巨大的軍費投入和財政負擔讓美國實在支撐不住了,再加上金融危機和恐怖威脅。奧巴馬決定撤出阿富汗。



兵器世界

1979年12月末,前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由此爆發了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至1989年2月戰爭結束時間長達近10年之久。究其原因這場戰爭的背景還是圍繞著美蘇爭霸。因為從地緣格局上看,身居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四大板塊交匯之處的阿富汗歷來就是各大地緣勢力的必爭之處。阿富汗被前蘇聯視為從陸地進入印度洋與美國爭霸的道路,因此為了不失去這個戰略要地扶持親蘇政府所以前蘇聯入侵阿富汗。那麼阿富汗為何能戰勝前蘇聯的十萬大軍呢?這個我們就要先從阿富汗的地形氣候條件說起。阿富汗是個位居於亞歐大陸內陸腹心地帶的國家,領土面積近65萬平方公里,全境多山,高原與山地佔全國面積的4/5,僅有以馬紮裡沙里夫為核心的北部邊緣和以坎大哈為核心的南部邊緣為低地平原地形。且阿富汗為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降雨十分稀少,而難得的兩塊平原卻也都是一望無垠的沙漠。高原、山脈、荒漠將阿富汗四面包圍形成了天然的閉塞格局,複雜的高原山地地形和乾旱的氣候條件對於入侵阿富汗的前蘇聯軍隊來說這是面臨的首道考驗。戰爭初期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交通幹線,蘇軍依靠兵力和武器裝備上的優勢佔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其他大城市戰事一度對蘇軍有利,之後阿富汗人則以游擊隊的形式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條件,廣泛開展山地游擊戰,使蘇軍無法發揮其兵力和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在其付出沉重代價的同時也沒能重創游擊隊的有生力量。而游擊隊卻在雙方的拉鋸戰中不斷地發展壯大,不僅武器裝備得到了改善,而且人員戰鬥力也明顯提高。此時的前蘇聯一邊在阿富汗戰場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其國內經濟受到影響,一邊還得面對國際社會的譴責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更關鍵的是戰場上屢屢失利,雖然蘇軍控制了主要城市與交通幹線、但是游擊隊則控制了廣大農村、雙方僵持的態勢讓前蘇聯看不到勝利的前景這讓其萌生了退意。到了1985年戈爾巴喬夫任蘇共總書記後,決定逐步從阿富汗脫身。於是198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前蘇聯、美國、阿富汗喀布爾政權和巴基斯坦四國外長在日內瓦簽署了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協議。同年5月15日第一批前蘇聯部隊開始撤離至1989年2月15日蘇軍全部撤出了阿富汗。到此阿富汗戰爭以前蘇聯失敗而告終。可是阿富汗人之所以能戰勝前蘇聯十萬大軍,固然有自己頑強抵抗侵略者的鬥志以及仰仗特殊地形的游擊戰策略,更離不開幕後世界多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諸如美國、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國的軍事援助。美國中情局更是在這場戰爭中培養出日後鼎鼎大名的奧薩馬.本.拉登。戰爭伊始本.拉登就加入了阿富汗的“伊斯蘭聖戰組織”,還組織了一批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志願者參加阿富汗戰爭。而為了扶持本•拉登抵抗前蘇聯軍隊,美國不僅為聖戰組織提供了大批的美國產武器同時還派出軍事顧問到阿富汗本•拉登建設的訓練營中協助訓練聖戰者提供戰術指導,並且在美國內開設訓練營幫助訓練聖戰者。所以確切地說阿富汗戰爭的勝利其實是阿富汗在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力量的幫助下戰勝了前蘇聯的入侵。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因為全世界很多國家都秘密的支持阿富汗抵抗蘇聯的侵略,可以說蘇聯是在跟全世界主要國家打仗。這讓蘇聯損失慘重最終選擇從阿富汗撤軍。



1.1979年蘇聯開始入侵阿富汗,蘇聯的目的是通過佔領阿富汗地區,然後向中東的波斯灣地區擴張。試圖在伊朗和巴基斯坦地區尋找出海口。




2.阿富汗是中亞地區一個小國,根本沒有實力與蘇聯對抗。蘇聯僅僅用七天的時間,就佔領了阿富汗境內所有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3.蘇聯本來想扶植一個阿富汗傀儡政權。可是阿富汗人民不想接受蘇聯的統治。他們拿起自己的武器與蘇聯人進行戰鬥,這讓蘇聯非常頭疼,因此蘇聯出動10萬軍隊對阿富汗人民進行鎮壓和清剿。



4.蘇聯這種對土地的貪婪讓很多國家非常擔憂,而美國、英國認為這是消耗蘇聯國力的好方法。因此美國聯合很多國家一起支持阿富汗人民抵抗蘇聯的侵略。



5.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後,與阿富汗游擊隊打了十年的戰爭。這消耗了蘇聯大量的國力。而此時美國壓低了國際油價,導致蘇聯出口石油的收入減少,使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導致蘇聯出現了民族矛盾,最終蘇聯無法進行持久戰,選擇從阿富汗撤軍。


杜達特洛夫斯基

前蘇聯出動十萬大軍打阿富汗,一開始很順利,連阿富汗總統都被打死了,可蘇聯並沒有達到戰略目的,阿富汗抵抗力量越來越強,蘇軍始終無法全部消滅敵人,最後不得不撤軍,那麼阿富汗能打還是蘇軍弱呢?我認為二者都有之。

首先,蘇軍無法戰勝阿富汗抵抗力量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等國家介入,蘇聯入侵阿富汗是不義戰爭,幾乎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連莫斯科奧運會都被抵制了,蘇聯在國際上的聲譽受到極大的打擊。美國等國家適時介入,在糧草軍火戰略物資方面大力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所以阿富汗抵抗力量從來沒缺過糧草彈藥,而且隨著戰爭的延長,阿拉富汗人傷亡越來越大,幾乎誰家都有在戰爭中傷亡的人,而這筆賬必然要記在蘇聯人身上所以恨蘇聯的人越來越多,阿富汗抵抗軍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有美國支持,阿富汗軍彈藥充足後勤無憂,這樣阿富汗戰爭就成了持久戰,這蘇聯哪受得了啊,最後熬不住了,只能灰溜溜的撤軍。

阿富汗戰爭的結果就是蘇聯灰溜溜的撤軍,在政治上也可以說一無所獲,在經濟上也耗盡了國庫裡的銀子,而且對國民無法解釋,阿富汗戰爭也可以說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天宇的文史情懷

阿富汗戰爭以蘇聯撤軍為結局,並不是阿富汗游擊隊及“聖戰”者打敗了蘇聯軍隊,而是蘇聯軍隊遲遲消滅不了游擊隊及“聖戰”者,經不起長年消耗,最終悻悻離開。蘇聯的敗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蘇聯入侵阿富汗無論蘇聯說的怎麼天花亂墜,都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因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阿富汗戰爭期間,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源源不斷的“聖戰”者,美國、巴基斯坦、沙特等國也向阿富汗境內的游擊隊提供了大量援助。為了消耗蘇聯的有生力量,美國通過巴基斯坦,向阿富汗游擊隊提供了大批裝備,包括著名的“毒刺”肩抗式防空導彈。另據維基百科介紹,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從1979年到1982年共訓練了10萬名“聖戰”者游擊隊。與之相比,蘇聯則因侵略阿富汗遭到世界諸多國家的抵制,包括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可以說,面對源源不斷且無法消滅的游擊隊,以及來時美國、巴基斯坦、沙特等國的長期資金和武器輸入,蘇聯絕沒有贏得阿富汗戰爭的任何希望。即便1989年不撤軍,即便蘇聯不解體,其撤軍也是早晚的事。

其二,蘇聯從70年代後期起經濟發展逐漸失去後勁,無力支撐長期的戰爭消耗。據統計,十年侵阿戰爭期間,蘇聯官兵累計傷亡5萬多人,耗資約450億盧比,可以說耗資十分巨大。但蘇聯經濟卻已病入膏肓,無力迴天。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蘇聯的經濟增長率逐漸下降,從1971-1975年的平均約6.3%下降至1976-1980年的4.2%,而後下滑至1981-1985年的3.3%,到了1986-1990年,則下滑至了1.8%。在此過程中,為了同美國爭霸,蘇聯大搞對外援助和代理人戰爭。在此背景下,蘇聯的預算赤字、國內債務等不斷推高。據統計,蘇聯的國內債務總額1985年為1420億盧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8.2%),到1989年增加至3990億盧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1.3%),1990年進一步增加到了5660億盧布(約佔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56.6%)。可以說,蘇聯經濟在80年代已不堪重負,再也無法支撐其在阿富汗的長期消耗。

對任何游擊隊而言,只要不被消滅,就是勝利。對任何侵略者而言,如果無法消滅游擊隊,就是失敗。十年阿富汗戰爭期間,雖然蘇聯及阿富汗政府軍一直控制著大城市,但不管下多大力氣,始終無法剿滅游擊隊。因此,蘇聯最終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撤軍。


西域都護

誰說這次戰爭阿富汗贏了?什麼叫阿富汗贏了?

用一位曾經參加阿富汗戰爭的蘇聯退伍老兵的話說,蘇聯入侵阿富汗,就象一名在高校的大個子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攔住一名小學生,把他暴揍了一頓,搜遍了他全身的口袋,發現沒搜出多少有用的東西,然後放他回家了!

越南戰爭中的美國也其實如此,用全球最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美軍,一直在追著北越游擊隊打,整個越戰美軍陣亡不到六萬人,那麼越南呢?至少造成了四百多萬人的死亡,損失財物不計其數,這也叫勝利了?

勝利,不是你自己說勝就勝了,事上擺在那裡,到底是不是勝了,人們還真看不出?


東西方不敗i

蘇聯是1988年從阿富汗撤軍的,阿富汗沒有打敗蘇軍,是蘇軍無法戰勝阿富汗游擊隊。對於蘇聯來說,打不贏就是一種失敗,這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處境是一樣的。阿富汗(越南)可以無限期耗下去,但蘇聯(美國)耗不起,最後只能草草收兵。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原因是當時阿富汗的總統阿明不聽招呼,蘇聯遂起了殺機。1979年12月127日,蘇聯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採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出動9個師,十幾萬人,以陸空協同的突擊行動入侵阿富汗,7天之內席捲阿富汗全境,建立了蘇聯直接控制的卡爾邁勒政權。傀儡政權是建立起來了,但阿富汗人民並沒有屈服,他們開始組建游擊隊,為反抗蘇聯的軍事佔領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其實與越南相比,阿富汗游擊隊實力更弱。越南北方當時是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國家,此外還有南越共產黨的游擊隊。而阿富汗官方站在蘇聯一邊,抵抗的是游擊隊,所以資源更加有限。

但是與越南一樣,阿富汗也有兩大優勢,這是導致蘇聯最後撤退的主要原因。第一,地形。阿富汗是高山國家,地勢崎嶇不平,對於蘇聯的機械化軍隊來說,實在不是一個理想的戰場(越南的叢林對美軍也是一樣)。但對於游擊隊反而更合適。本拉登在阿富汗躲了那麼多年,塔利班到現在也消滅不乾淨就說明了問題。蘇聯軍隊的假想敵是北約,戰場是中西歐的大平原和山地,到阿富汗打仗實在是用錯了地方。

第二,阿富汗有外援!!!越南沒有中蘇兩國的幫助想扛得住美軍怕是那麼容易,阿富汗沒有外援也不行。當時幫助阿富汗的國家很多,最大的後臺老闆是美國。不說別的,毒刺防空導彈美國陸軍剛裝備就送給阿富汗游擊隊了,從86~88年,美國向阿富汗游擊隊提供了900~1200枚毒刺。阿富汗游擊隊總共發射了340枚毒刺,擊中目標269個!本來,面對沒有防空系統的阿富汗游擊隊,蘇聯紅軍最大的優勢在空中,結果毒刺的到來讓戰爭局面完全改觀了。你想啊,飛機直升機接二連三地被打下來,對士氣該有多麼大的影響!政府的壓力該有多大!阿富汗戰爭在蘇聯國內引起的反對與越南戰爭之於美國如出一轍。

1988年4月,蘇聯痛下決心,結束這場代價慘重、不得人心的戰爭。說到蘇聯解體,阿富汗戰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誘因。同樣的超級大國,同樣捲入不該捲入的戰爭,同樣是面對不屈服的弱國,同樣灰溜溜地撤出,但是結局完全不同。美國憑藉海灣戰爭打了個翻身仗,蘇聯卻一蹶不振直至最終解體。


進擊的女武神

這裡有很多要考慮的事情,但我認為我可以稍微解釋一下:首先,你必須記住,阿富汗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礦產資源基本上未開發,整個經濟體主要是農業,其中很多是鴉片,現在仍然是鴉片。對於任何現代工業國家來說,這都不是什麼大的收穫。所以,當情況變得糟糕時,沒有什麼理由要留下來。

接下來,當然是美國裝備聖戰戰士。他們有先見之明向他們提供華沙條約武器,以便他們能夠在野外使用彈藥(儘管不是先知先覺,讓一個有宗教動機的游擊隊裝備和金錢最終可能會回來咬他們的屁股),以及外國勢力的支持進一步加劇了這一事實,這些阿拉伯志願者組織由您可能聽說過的某位富有的沙特阿拉伯人提供資金:本拉登。

最後,考慮一下宗教對男人的作用。宗教會讓你說出你對天國的承諾會如何,但它可以驅使一個男人到達魯莽的暴力高峰。將這一點與外國侵略者的家園防禦相結合,蘇聯人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積極主動,熱忱,在某些情況下幾乎無所畏懼的抵抗。以上,蘇聯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