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分為三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是什麼態?火又是什麼態?

斌格謙

很好的問題。

物質當然不僅僅只有三態,而是有很多態,比如超導態,等離子態,光子氣體等等。

你說的光就屬於光子氣體,而你說的火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等離子態。不過其實我也很奇怪為什麼在中學課本中不給大家介紹一下火與閃電這樣的基本的等離子體狀態,我們國家的教材還是比較傳統的,其實我覺得在中學裡是可以多講點生活常識的。

我們在中學的時候說的固態、液態、氣態那是最基礎的知識,並不是最全的,比如黑洞屬於什麼態?黑洞就屬於黑洞態。

因此,你的問題基本上就回答完畢了。

既然說到這裡了,我們還可以談談物態變化,那在物理學上叫做相變。相變是經常發生的現象,比如液體變成氣體叫做氣化,液體變成固體叫做凝固……這些是初中知識。然後呢?到了大學或者研究生階段,你會學到超導相變,比如水銀在低溫下會成為超導狀態,這就是一種新的相變了。再比如,恆星在特定條件下會變成黑洞,這也是一種相變。

我們現在的知識,並不能完全理解相變,尤其是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發生的弱電相變等等,都是我們不清楚的。

籠統地把物質分為幾個狀態這樣的思維是文科的思維,基本上就是為了記憶,而實際的物理其實要複雜得多,有時候甚至是不可完全描述與概括的。正因為我們有那麼多未知的東西,我們人類才有前進的動力。而且,已知越多,無知就更多。希望這個問題能帶給你啟發。


作家張軒中

物質與能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兩者又有明顯的區別。物質不僅有三態,後面又加了一個等離子態。但物質可以用質量,體積,壓強,溫度等物理量表徵。所以著一個事物是否是物質,就要看這個事物在質量,體積,壓強,溫度確定的條件下有無邊界(物理術語相界)。有則是物質,無則不是。火與光是能量們範疇,能量就像物質的態,也有不同的形式,有動能,熱能,光能,化學能,勢能,電能,磁能等,同時不同形式的能量也像物質的態一樣在不同的條件下相互轉換。人們看見的火即不是單純的物質,也不是單純的能量,嚴格的說是一種複雜的化學現象,我們看到的火焰是被燃燒的物質與氧氣在高溫下形成的等離體巨烈的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或幾種更穩定的物質),火光就是由不同頻律的光組成,同時火周圍空氣吸收光能變成的熱能等一系烈能量交換。以上是物質與能量的區別。除了區別,物質與能量還有緊密的聯繫。物質可以轉化能量,能量也可以轉化為物質,所以愛因斯坦提出了質能方程,質量是能量的宏觀表現。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與物質發生關係的能量,也沒有不與能量發生關係的物質,物質與能量構成了這個廣袤而多姿多彩的宇宙,我想這也是弦理論(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由能量弦變化而來)的哲學基礎,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juboat金傳

應該說物體分為四種狀態,對應固體、液體和氣體,還有一個類別叫做等離子體,或者等離子態。 光不是一種物態,光是電磁波,也就是電磁場的波動狀態,是能量的一種運動方式。

火,或者說火焰,嚴格地說應該屬於等離子態。是原子外圍電子在能量大量輸入情況下不斷躍遷從而產生光輻射的一種氣體內部原子離子化並劇烈運動的狀態。

物體的四種狀態,對應著組成物體的粒子(原子和分子)之間作用力強弱變化和溫度變化趨勢。一般來說,從固體、液體、氣體直到等離子體,粒子間的相互吸引力依次越來越弱,而同時溫度則越來越高。比如固體狀態的冰,溫度低於0度,水分子之間規則排列,自身僅有相對小幅度的熱振動,從而形成了整齊有序的晶體。當溫度高於0度,水分子脫離晶格位置,開始自由運動,但各個分子之間依靠氫鍵聯結,並在攝氏4度左右,液態水的分子間氫鍵聯結最為緊密,從而此溫度下的水密度最大。當溫度達到並超過攝氏100度,水分子之間由於熱運動的不斷加劇,從而脫離了氫鍵的約束,變成相互飛離的狀態,成為水蒸氣,即氣態的水。如果有能量繼續輸入到這團水蒸氣內部的話,最終會在劇烈的熱運動碰撞過程中,破壞水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外層電子穩定狀態,產生成對的遊離態的電子和正離子,並在動態的不斷複合和分離過程中發熱發光。


郭城3點14壹伍玖

你這幾個問題要想解釋清楚只能從微觀粒子的運動去理解,物質之所以有型態是由構成物質的基礎粒子以高速自旋才有穩定型態,人們所見的物質體都是由電子類粒子組合而成,由於半徑不同,它們顯獻出不同的自旋張力,才有不相同的幾何造型,才有各種型態的出現,同一種物態在常溫下的表現是常溫態,如果以不同的溫度加熱加壓減壓降溫將顯獻不同的幾何造型,因此物質的型態是由所處能量場的能量運動變化強度決定的。光與火實際上是相同物態,是物質體變化轉移態,也可形象理解為熱分子熱粒子降熱降溫態,由於粒子在加熱過程中各基礎粒子的自旋半徑被迫加大,當不加熱後,粒子半徑在固有慣性下復位,回到不同溫度下的旋轉半徑幾何態下,同一粒子的半徑變化它造成自旋空間動態的獲取或者丟失,丟失的空間動態就是能量的本質所在,丟失速度的快慢速度就是光或熱。基礎粒子丟失動態產出的基本上是光,由基礎粒子組合成的原子或分子因粒子緊固原因丟失速度會自行延遲也就是隻能是熱,說了這麼多也許聽者依然不太明白,舉個形象例子:如果將一間50m3體積的房間以光速忽然消失,或者以光速的速度縮小一半,那麼它放出的能量遠超一棵氫彈或原子彈,它將產生無以論比的強光輻射,如果慢慢的縮小就是慢慢的放熱,在縮小過程中,核外電子產生光,核內電子產生射線,核組合體產生a射線,分子產生火。如果還未理解可再提問題。


宇宙譜

三態指的是物質貼切點,物體通常是指固態物質構成的某個整體,很少人說氣態物體。

其實物質的三態是比較樸素的分類方法,按這種分法,火自然就是氣態。而光本就是能量傳遞表現,也就不會說什麼態了。

當然,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認識自然的深入,物態的劃分將更有物理意義。比如固態中有超導態,超固態,中子態,黑洞態……氣態中有等離子態,就題中指的火(高溫發光狀態的氣體),我認為暗物質屬亞原子態吧,……,至於光本就不能屬物質,從光的波粒二象性,光速不變性……就可以看出光屬另類。


接地氣科迷閒聊吧

不太懂的科學的人理解,光和火是釋放能量。並不是用什麼固態液態氣態去理解。同樣的還有:熱是什麼態,電是什麼態,力是什麼態?此“態”非彼“態”,也就非“常態”。以常解釋非常,是非常非常複雜的一件事。世界上的事就是常與非常,非常既無常。


麻辣SC

接上文-論電的產生與磁的產生

摘自《論思維與人工智能》

電是怎樣產生的?前面說過氫氣,這裡再來說說導體,什麼是導體?本書所有關於物質性質的定義都是我自己的定義,有疑議之處可以共同探討。導體:物質內原子核最外層電子能夠被相鄰原子核共用,從而產生大量可自由運動電子,但物質本身引力依舊平衡,這樣的物質稱為導體。無共用電子的物體無法導電。

要說清楚導體,就要重新說明物質的形態,物質有4種基本狀態,1,氣態,當原子及分子的大小約等於3*10^-9米時,所有物質均顯示氣態。物質為氣態時,原子及分子間距離增大,為獨立狀態,原子及分子在某區間內可以自由流動。氣態物體對光子的反色和散射比較散漫。在地球內無地球引力形成的表面形態。視覺無法感覺到具體形狀,只有當氣態原子及分子大量反射和散射的光子被視覺感受到,視覺也只能感覺到顏色。比如白雲,比如黃色的煙霧。無顏色的氣態物質是透明的。2,液態,當原子及分子的大小約等於4*10^-10m時,所有物質均顯示液態,原子及分子在某區間內可以自由流動。常溫時汞為液態,所以汞原子的大小一定接近於4*10^-10m。液態時在地球內有表面形態。3,固態,當原子及分子的大小約等於10^-10m時,既0.1納米時,物質為固態,原子及分子在物質中相對固定。固態時在地球內有表面形態。4,離子態,核外電子受力逃逸(電子必須達到光速才能逃逸),成為光子或者電磁波(粒子),稱為離子態。視覺無法觀察離子態時物質的表面形態。

還有人說原子有脫離電子的原子核獨立存在的超固態,這是不可能的,就拿最小的原子——氫原子來說,原子受力膨脹,氫原子核及核外電子運動加速,當電子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逃逸時,氫原子核的引力不平衡,(前面說過,氫原子核也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原子核之間互相聚合以達到引力平衡狀態,原子核兩兩聚合,組成新的物質氦,同時釋放出大量多餘的基本粒子,產生巨大能量,這就是核聚變。(後面我會慢慢解釋為什麼會有多餘的基本粒子被釋放)氫原子都不會單獨存在原子核,更不要說其他更重的原子。

我們現在來總結一下兩個詞語,下一個定義。1,物理,我把研究物質運動狀態的學科,稱為物理。2,化學,我把研究物質顯示狀態的學科,稱為化學。化學是以人的感官為基礎,根據物質的顯示性狀來研究物質性質的一門學科。

也許有人反對,但是千萬不要被我們學過的知識束縛住我們的思想,現代物理的理論基礎是以波粒二象性為基礎的,是一種妥協,我前面已經說過,光子及電磁波(粒子)都是以自旋同時螺旋運動的運動方式運動的基本粒子,是粒子不是波,螺旋運動會產生波的假象,量子力學是錯的(後面我還會分析量子糾纏現象)。

回到本章,電是怎樣產生的?我已經說過導體,導體內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只要能讓導體內的自由電子做有序運動,就會產生電流,有一個辦法,讓導體切割磁力線,好了,我們再來討論一下磁力的產生。 待續


他鄉雲難掩故鄉月

每個物體都會發光,因為物體一直處於動的狀態,物理學稱為布朗運動。都放白毫光。因為物體有波粒二性。這一點,量子力學已經證明。當物體是波的狀態時就放光。火也放光啊!沒有一樣東西不放光。但是火沒有自性,必須寄於諸緣。世界上所有的物質是由四大組成的。地水火風。色心連持為一體。催年減壽是其相,我們看到的都屬於浮塵,還有聖義塵我們看不到。但是有天眼的人可以看到。連我們做夢的情景,天人都能看到。


華開蓮現2

三態物質都屬於質量體。光與火的本質不屬於質量體而是能量體。

世界萬物都是陰陽兩性、或者說是質能兩性組合的產物。質量體是陰性大於陽性的組合體,中子、質子、原子、分子都屬於結構完整的質量體。中子屬於完整的河圖結構體,質子則屬於不完整的洛書結構體。能量體是陽性大於陰性的組合體,電子、光子、火,都屬於陽性大於陰性的能量體。基本能量體相對於質量體的結構比較簡單,都屬於獨立性體。如:電子的本質是原始陰陽性體的洛書7-2組合,光子的與火的本質則都是原始陰陽性體的洛書9-4性體組合。

7-2、9-4兩種性體組合是對光與火的本質揭示。由於我們的物理學從來沒有過這種學說,所以大家一定還不會接受。但是再過五年或十年,這個學說一定會登入大雅之堂。原因就在於以河圖、洛書、八卦為核心的陰陽學說,實際就是毫無疏漏的千真萬確的宇宙起源、物質結構學說。證據不但是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完全符合河圖洛書八卦結構,而且,河圖洛書八卦還是物質的全方位、無遺漏模擬組合結構,根據這些組合結構,我們可以推測任何微觀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因此,我們的物理學接受這個學說之時,就是可以徹底解開宇宙奧秘之日。


周慶和1178559755

高中物理就學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是波的一種,因為光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同時雙縫干涉實驗也表明,光具有固體粒子或者液體衍射的特性。可以猜測,光介具有固態和液態的特性,火具有固態和氣態的特性,並不是單純的某一中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