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視上看CBA會覺得他們很菜?

睡杲杲_

首先速度。

首先是速度,能進入CBA打比賽的球員,速度都不差,即便是中鋒,他們的速度比一般的籃球愛好者快太多了,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普通籃球愛好者根本無法無法跟上他們的腳步。他們很容易就能擺脫你的防守突破成功,或者說很容易就能給你一個大火鍋。

第二,力量。

籃球是講究身體對抗的運動,尤其是在攻防之間的身體對抗是非常激烈,普通的籃球愛好者在身體對抗的時候根本佔不到絲毫的便宜,舉個比較丟人的例子,亞當斯第一年加入新疆男籃的時候,勞道君曾在一次主場贏球后與他來了一次撞肩慶祝,就輕輕的那麼一撞,把勞道君撞了一個趔趄,當時勞道君就感覺撞到了一頭牛。想象一下,如果是在比賽對抗中,和對方普通籃球愛好者和對方撞一下是什麼感覺。

從以上兩點,我就是想說,永遠不要用你的愛好和別人吃飯的本事比,除非你想死的很難看,我們經常在比賽的時候覺得他們打的真爛,他們踢的真臭,認為自己上去都比他們要好,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者,這些話,說說就行了,千萬別天真的認為他們不行,如果他們不行,他們靠什麼在賽場上立足呢!


勞道體育

因為你站在上帝視角。而且有NBA作為對比,所以你覺得CBA節奏又慢,感覺對抗也不激烈。甚至感覺自己練練也沒問題。

其實不用別的,你就買張位置好點,離場地近點的票就行。你去現場感受下就明白差距在哪了。在電視上看似很慢的動作,到了眼前你都不敢相信怎麼能這麼快,你覺得對抗不激烈,現場你親耳聽到肌肉和肌肉之間對抗的“砰砰”聲,你可能都會覺得恐怖。你最好是多看看防守,因為決定比賽激烈不激烈的永遠是防守而不是進攻。

其實包括足球也是一樣,真正到了場上去踢。和在電視機前去看,完全是兩種感受。我看歐洲聯賽的時候也感覺他們沒啥啊,直到有一次和沃爾夫斯堡踢了一場友誼賽。瞬間覺得足球可能真的不適合我。感覺自己像傻子一樣只知道防守,還防不住。你的一切特點被人限制的什麼也發揮不出來。我想籃球場上的體驗應該就是被人隨隨便便一步過吧。

有個方法你可以試試,你打籃球的時候,讓人在高處拍下來。然後回頭你看看自己打球的錄像。我想這樣你可能就會感覺到差距在哪了。


球員王偉

只能說你看到的高水平籃球比賽比以前多了,所以給你的感覺是CBA好菜。

CBA要是跟歐洲頂尖的籃球比賽和NBA相比,那當然是菜的,可是CBA在亞洲範圍內,還是比較高水平的籃球職業聯賽。

我一個大學同學,校隊主力控衛,一米八五,體重將近一百公斤,是從其他學校轉過來的,那所學校打CUBA,他是屬於飲水機管理員的角色,但在我們學校,是絕對主力,水平遠超校隊其他球員,別看他胖,但是腳步很靈活,控球能力突出,以他的身高,在我們學校打大前鋒都綽綽有餘了,可他在以前的學校,就是控衛的角色,他的身高,他的體重,可以輕易碾壓對手,我們班那個時候參加系聯賽拿冠軍,他是最大的功臣,我們系隊參加校聯賽拿冠軍,他是絕對核心,而他在校隊,跟同市其他高校的校隊交手,後衛線上沒有能和他對位的,簡單來說,球在他手裡很穩,動作不花哨,突破看起來也不犀利,可是很實用,還有一手漂亮的傳球和投籃,我們學校有很多喜歡打野球的,綽號叫什麼基德、艾弗森、弗朗西斯的,也只能打打野球,跟他對位,是被虐的。

但即便如此,像他這樣的球員在CUBA是打不上球的,而CUBA球員進入CBA後能打出名堂的只有韓德君、曾令旭,更多的是飲水機管理員的角色。可想而知,CUBA和CBA的差距有多大。

能打CBA的,都不能算差,當然,你要說跟NBA比,那CBA歷史上只有幾個人可以達到NBA級別,這麼比就沒意思了。可是你要跟那些打野球的比,打業餘籃球的比,就不知道高出多少級別了。有人會說那個誰誰誰的控球還沒野球手好(花哨),我就笑笑,職業籃球比的難道是運球花哨,美國打街球的人多了去了,有各種牛逼人物,可是能進NBA的又有幾個?能打出名堂的又有幾個?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不請自來,分享一下一些觀點,不喜勿噴

為什麼會出現在電視上感覺CBA 的球員很菜這個話題呢?首先要說的是觀感問題,這就好比看多了巴西桑巴足球,鏡頭一轉來到國足頻道一樣,感覺自己上場都可能為國爭光!說白了就是被NBA這群世界上最變態的球員給慣壞了,吃過了,見多了感覺每場籃球賽理所應當的就應該那樣的剛猛中帶有飄逸,投籃精準中帶有高難度,而場面又那麼的清晰和激情四射!其實這種直白的觀感差異有幾種需要提醒你我注意的地方

1.聯盟發展情況:咱們CBA 發展時間和職業化進程相較美職籃來說差距太大,別的不說就光是轉播技術,以及現場直播時的畫面感來說都會讓球迷對於賽場比賽過程降低很多觀感滿意度,更別說一些細節處理,場地、裁判、現場觀眾等等,有一個細節分享下,關於觀眾的,NBA不僅僅包括場上球員的拼搏奮鬥,場下球迷也能形成讓人感動的故事,比如那個森林狼主場自2003年就激情大跳肚皮舞的壯漢!當狼王再次回到森林狼的那個賽季,主場又玩起鏡頭給到誰誰跳舞的遊戲,當前兩次都拒絕跳舞的他再次被導播抓到時再次上演激情熱舞,點燃了全場的同時,也點燃了電視機前滿眼熱淚的我,青春的記憶一幕幕瞬間映入眼簾……


2.賽場節奏和身體整體素質制約

不可否認隨著職業化進程的日益提高,CBA的球員整體素質有了質的變化,包括很多身體素質爆炸的球員越來越多,但也不能以點蓋面,確實在整體素質和人種的先天優勢方面存在著一些無可迴避的原因,畢竟黑色橡膠先天就是能跑能跳,爆發力高,而且在比賽節奏方面,CBA一直處於追趕者的角色,無論是戰術還是球隊執行情況都屬在學習和借鑑過程,老話說的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因為賽場節奏快,回合數多,戰術完成度高都能增加觀看觀感度,雖然我們CBA有差距,不過能逐漸感受到我們的進步和不斷縮小差距的決心

3.球員動作幅度和直接觀感的肌肉爆炸程度

個人感覺球員的動作幅度變化大,打球大開大合,基本功紮實,技術動作運用順暢程度也是增加電視中觀感的一大利器,如果再加上畫面十足的肌肉爆炸程度一定會讓你我不敢小覷人家是菜鳥的!

不過這裡我還是要說說一點自己的看法,電視上觀看和現實體驗真的是兩回事,在有幸現場觀看的省隊(就不說哪個省了,引起不必要的口水)二隊青年隊的比賽中,直入眼簾的2米多的大小夥賽前熱身活動,那真的讓你血脈噴張,就好像在現場觀看扣籃大賽一樣,個個飛扣,大風車,空中摺疊灌籃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別說鄙視人家是菜鳥了,就連和人家切磋的想法都沒有,只是在旁邊一個勁的拍照留念,說真的,現實生活中大家有可能都在休閒的玩玩籃球,雖說不是很牛逼,但有可能玩的還不賴,但你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愛好來嘲笑別人吃飯的本事,說不定有一天會被羞辱的無地自容……

歡迎大家討論,不同意見求同存異,喜歡就關注下,共同探討交流


三寶侃事

首先,我是個觀眾,所以我的角度是從這裡出發的。

必須承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世界頂級籃球聯賽NBA我們都可以隨便看到,其它的次級聯賽的競技水平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一點,我們不能因為僅僅只是看了電視直播,就把CBA說的那麼垃圾。職業聯賽是要看比賽結果的,所以必須儘可能的減少失誤,遵照教練的指示,紮紮實實的拿下比賽。相應的,在巨大的壓力下,很多球員的真實水平就無法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傑138372627

必須承認CBA聯賽和隊員的水平不是最高的 尤其對比NBA 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很多所謂球迷 鍵盤俠根本沒到現場看過球 現在CBA的一些球員 包括本土和外援 一些隊伍在一些比賽中 無論是比賽強度 觀賞性 隊員能力和發揮都是很出色的 我覺得是世界級的 很多球員基本功不差於NBA球員 比如三分和罰球 差的就是身體素質和缺乏超巨 還有就是訓練和上進心整體不夠 還是應該鼓勵CBA繼續正確的發展 也希望更多所謂球迷 鍵盤俠 真正到球場去看看球 體驗籃球運動的魅力能真正投入進去 別隻有地域攻擊和肆無忌憚的嘲笑謾罵。


用戶1668063908


首先大部分的觀眾可能看的最多的籃球比賽大多會是NBA,接觸最多也是NBA方面的新聞。而且NBA的對抗程度比賽的流暢度也是世界頂級聯賽,基本上聯賽球員都是肌肉男。有時候你會在電視上看到某某球員身體很纖瘦但實際上他的肌肉遠比普通聯賽球員都要壯實,這得力於各個球隊合理的訓練模式,再加上合理的飲食和他們較高的身體素質,所以給我帶來豐盛的籃球大餐。但其中聯盟裁判也承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對比賽的協調程度真是相當厲害。為了比賽的流暢和觀賞性往往會對一些小犯規視而不見,就是為了確保比賽的觀賞但這並不是主要因素。也是得力於聯盟管理者的付出和激烈的球員競爭造就如此漂亮的比賽,所以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NBA球員滿天“飛”,各種高難度的進球和絕殺看的小心臟撲通撲通的。



那麼對比咱們的CBA。目前CBA的比賽觀賞性跟NBA還有很大的一段差距,無論的是身體素質還是職業太多都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本土球員大部分基本功甚是堪憂而控球能力快速推進能力也亟待提高。本質上還是本土球員的訓練和飲食不規律職業態度飽受質疑,因此我們經常在各大新聞網站上看到本土球員花天酒地的負面新聞。本身能力有限又不剋制飲食習慣,所以經常看到球員一個個大腹便便跟咱國足有的一拼,難道他們在比肚大比賽?拋開這些玩笑最主要還是觀眾先入為主的意識,因為經常觀看如此觀賞性極強的比賽在看看我們CBA聯賽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就像你平時用用大寶SOD蜜突然讓你用1塊錢的寶寶護膚,那感覺你懂得!所以我們的CBA一定要加油努力不能過度依賴無外援,你們的未來一片光明。你們的觀眾不會漸行漸遠,但你們一定也撿起你們的職業操守!幹不過人家就要加倍努力,讓你們的鋒芒趕緊“亮瞎”我們的雙眼。我期待著,期望著,因為我相信你們是可以的,不要弄些無聊的藉口去搪塞,上個時代的男籃值得我們去學習。不要讓廣大的電視觀眾認為你們不行,未來,我們還會看著你們一路前行……


無盡隆冬

曾經因為巧合和一個退役的前CBA主力球員打過一場比賽,因為不是正式比賽,人家基本不突破不玩身體,就在三分線外投籃,基本不丟而且還都是空心進。有一個哥們想認真防他,幾個胯下變向輕鬆過掉,連給你對抗的機會都沒有。有一個哥們挺壯,1米95想和他單挑,人家直接拒絕說防的你出不了手還可能受傷。可是之前電視上看他打球感覺很垃圾,巔峰場均8、9分的水平。


才揮

那是因為球迷們看習慣了nba的賽事,而nba大多數球星均是黑人球員,連白人球員都很少在這些黑人球員當道的nba打出名堂來,而籃球是一種高對抗的賽事,肌肉棒子更硬的黑人球員自然在籃球領悟更吃香,並且他們的臂展也更好,可以比較阿聯和杜蘭特,兩人身高相差無幾,但臂展相差有一段距離,而阿聯的身體素質在黃種人當中已可以算是出類拔萃的了,網上有圖,我純手打就不找圖了。

另外,cba和nba的水準相差多少,大家其實都心中有數,當你習慣了nba的強度與節奏,自然就會覺得cba很菜,但你如果和同是亞洲範圍內的韓國,日本等聯賽來比較,就可以知道cba的長處在哪了,畢竟,黃種人的聯賽跟黃種人的聯賽作比較,在條件均等的情況下,能得到更客觀的答案。


不周山足籃

現在觀眾們看球無非就是喜歡看暴扣,在CBA裡暴扣的真的太少,是教練特意安排不讓暴扣怕受傷啊,還是怎麼呢,我就不清楚了。

CBA的整體感覺跟NBA差的不是一點,從整體感覺打的不是那麼的炫酷,運球打球跟NBA比好像就是NBA的慢放,傳導球,失誤太多,還有就是裁判的哨聲太緊,把一場比賽吹的特別碎,三分球瘋狂打鐵,有的時候就會問NBA的三分球怎麼那麼準,呵呵!!再有就是CBA的身體對抗實在是差了點,靈活跑動少了點,都在站著等球,從整體來看應該有的暴扣沒有,身體對抗沒有,靈活跑動也很少,幾乎都在點上等,也是拉低了整體的視覺感。

CBA需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球員的職業化,裁判的職業化,現場的職業化,球迷的文明觀賽,都是促進CBA進步職業化的步伐,我們相信CBA在姚主席的帶領下一定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