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新增認定三個颱風登陸點島嶼

對於颱風登陸島嶼的認定,中國氣象局一直有著嚴格的標準,原先只有颱風中心經過臺灣、海南、崇明、舟山、朱家尖、廈門、玉環和香港島時才會判斷颱風登陸。2018年中國氣象局新增認定颱風中心經過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東山縣和廣東省汕頭市南澳島時,也算作颱風登陸。至此我國颱風可能登陸的島嶼數量增加為11個。

從今年汛期開始,當颱風中心經過我國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東山縣和廣東省汕頭市南澳島(縣)時,就算颱風登陸了。

這三個島也將被標記為颱風登陸點。

要知道,在我國,過去颱風中心就算經過海島,也得等它再移動到大陸,才能算作是“登陸”。當然,臺灣島、海南島和崇明島這種很“大”的島,可以算作“登陸”。

我們來舉個例子!

2013年,第12號颱風“潭美”8月22日2時40分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陸。

中國氣象局新增認定三個颱風登陸點島嶼

但事實上,它是先到了福建省的平潭島(2013年時稱平潭縣,現為平潭綜合實驗區),後來才到了位於大陸上福清市的。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調整?

這些近海島嶼發展得忒快了!它們,不但通過大橋等與大陸相連,而且自身自然地理條件發生了很大改變。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口。

昔日的小海島如今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另一方面,人口增長和經濟活動增多,導致颱風影響時致災風險加劇。做好海島防災減災工作,迫切需要更為精細化的颱風預報。

把登陸點確定得更具體——“聚焦”在海島上,也是在回應這種需求。對這些海島城市來說,成為颱風登陸點,也能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獲得更多關注。

這個新增海島作為颱風登陸點的決定是在第八屆全國颱風及海洋氣象專家工作組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經過熱烈的討論,颱風專家組還提出了三個條件。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島嶼都可以申請成為颱風登陸點!

已與大陸相連;

島嶼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及以上(或行政建制為縣級及以上);

島上有5個及以上的自動氣象站。

颱風從哪裡登陸又是如何確定的呢?

你可能會想:靠衛星?比如這樣:

中國氣象局新增認定三個颱風登陸點島嶼

圖為2016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

錯!靠雷達?比如這樣:

中國氣象局新增認定三個颱風登陸點島嶼

圖為2014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

錯!原因是,衛星和雷達不一定是在臺風中心的正上方“取景”的。只有站在正上方,拍到的登陸才是真的登陸;如果站歪了,就算看到登陸了,也不是真的登陸。所以不能作數。

正確答案登場:地面風場

這個詞大家可能覺得有點陌生。

不用怕,我們來解釋一下:

因為颱風是一個閉合的環流,通過上面的衛星雲圖和雷達圖大家也能get到這一點。只有當這個環流圍起來的一圈都到陸地了,才算登陸。而這個環流在地面的表現是風。

比如,地面監測到的風是這樣:左邊是北風,右邊是南風,上邊是東風,下面是西風,就說明這個閉合的環流都“上岸”啦。

此外,還有一些海島,雖然目前還不能算作颱風登陸點,但颱風中心經過它們的時候,也可以算作登陸這些島嶼所在市縣:

經過廣東省湛江市東海島和南三島時視為登陸湛江;

經過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時視為登陸陽江;

經過浙江省舟山群島朱家尖島和金塘島時視為登陸舟山;

經過浙江省象山縣高塘島和南田島時視為登陸象山;

經過江蘇省連雲港市西連島時視為登陸連雲港。

不過,在整編年鑑時,登陸點仍將被標記為這些具體的島嶼。

信息綜合自中國氣象愛好者、光明網、中國氣象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