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僅是匆匆過客,金融科技才是終極風口

互联网金融仅是匆匆过客,金融科技才是终极风口

文\孟永輝

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的故事講的是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縱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我們卻發現互聯網技術對於金融行業的改造似乎與庖丁解牛相差甚遠。

儘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極大地拓展了金融行業的影響力,但這種僅僅只是改變金融行業獲取用戶渠道的做法並不能給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正向影響,甚至還有可能會對金融行業的發展造成傷害。

P2P平臺的跑路潮、校園信貸的亂象都是這種傷害的直接體現。從本質上來看,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互聯網技術簡單地將傳統金融行業的中間環節進行整合與縮減之後產生的,因此僅僅只是對金融行業進行去中間化的處理,而不是改變金融行業原有運行邏輯的做法無法對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正向的影響。

庖丁解牛正是這個道理。正是由於庖丁瞭解牛的基本骨架以及肉的結構,他才能夠用刀遊離於肉與骨頭之間,不僅保證了牛肉最大程度的拆解,而且大大提升瞭解牛的效率。

金融與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同樣如此,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拿著互聯網的"刀"來拆解金融行業的"肉",而是應當瞭解金融行業的痛點之骨與優勢之肉之間的關係,然後才能真正用互聯網的"刀"來最大限度地拆解金融行業的"肉",最終達到庖丁解牛的效果。

互聯網技術僅僅是"刀",卻並非"庖丁"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出現當下的諸多亂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認識到互聯網技術之於金融行業的作用。我們將互聯網技術看成了"目無全牛"的庖丁,認為它能夠解決金融行業的所有問題,而實際情況卻是互聯網技術僅僅只是那把"刀"而已。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錯覺源於人們對於互聯網技術的盲目自信。當互聯網技術與外部行業不斷產生聯繫,並深度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時候,我們開始盲目地認為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金融行業身上將會產生同樣的作用和效果。於是,以P2P、網絡信貸、互聯網理財為代表的諸多互聯網金融產品開始出現,並營造了一種金融行業在互聯網技術的作用下開始呈現繁榮發展的假象。

事實情況卻是,金融行業的發展有業已形成的一套運行機制,這個機制是200年來金融行業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斷調整和優化之後形成的。儘管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金融行業的產品形態更加多樣化,但是這種多樣化的背後必然要遵循金融行業的運行規律。如果違背了這一規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必然要"開倒車"。

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的亂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互聯網之刀盲目地對金融行業進行改造所導致的,只有遵循金融行業的運行規律,互聯網技術才能從一把"尖刀"變成一個經驗豐富的"庖丁"。因此,互聯網金融僅僅只是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階段,而且是一個相對較為初級的階段。

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再進化的必然

互聯網的去中間化的特徵最終決定了它僅僅只能優化金融行業的運行環節而無法從本質上對金融行業進行改變,互聯網金融的再進化成為必然。金融科技時代的來臨,讓我們找到了真正掌握金融行業運行規律的"庖丁",並看到了真正破解金融行業痛點和難題的方向。

相對於互聯網時代的簡單相加,金融科技時代的金融行業發展更加深度和直接。因為在這個時期,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不再僅僅只是簡單相加,而是通過深度融合與聯繫,演變成為一種新生的物種——金融科技。

互聯網巨頭的湧入,傳統金融機構的加持都在讓金融科技的發展變成一種必然趨勢。在互聯網金融將用戶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之後,通過新科技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來促進金融行業進一步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金融科技正在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必然。

金融科技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庖丁"?

互聯網科技僅僅只是一把尖刀,只會對金融行業進行漫無目的分解,最終不僅讓人大汗淋漓,而且無法真正解決金融行業本身的痛點和難題。而真正與金融行業深度融合的金融科技則具備破解金融行業痛點和難題的潛質,並有望將金融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那麼,金融科技怎樣才能成為"庖丁",並聲情並茂地來拆解金融行業這頭大牛呢?

遵循金融行業自身規律的應用,並與金融行業產生有新產品產生的"化學反應"。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出現諸多亂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忽略了金融行業的運行規律,僅僅只是對金融行業進行簡單、粗暴的改變。金融科技想要真正改變金融行業必然要遵循金融行業的自身規律,通過滿足金融行業的需求來發生有本質變化的"化學反應"。

以風控為例,互聯網金融時代之所以會有諸多亂象主要是因為行業和用戶發生了變化而風控方式沒有發生改變所導致的。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我們要藉助新的技術手段來優化傳統的風控方式以適應金融行業發展的需要。

通過將大數據、智能科技的手段應用到金融行業的風控環節當中就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海量的數據樣本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用戶和項目標本,通過這些數據,我們不僅能夠實現用戶與項目的完美對接,而且能夠讓預判到項目的風險等級,提前對項目運行做出預判,提升金融行業的安全性。而智能科技的應用則能夠減少人力成本,提升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通過建立智能風控的模型,我們用智能機器人或智能模型來代替大部分的人工,從而進一步提升金融行業的效率。

因此,在遵循金融行業運行規律的大前提下,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來優化金融行業的運作邏輯,進而找到金融行業在新技術時代的運行規律,從而將金融行業的發展真正帶入到一個更加符合金融行業運行規律的金融科技時代。

金融科技更加註重由內而外的反向輸出,而非簡單的由外而內的正向輸出。金融科技之所以與互聯網金融有本質的區別和聯繫,很大程度上因為金融科技更加在乎的是一種內生的動力,從而帶來金融行業的大發展。因此,金融科技應當更加關注內生的力量,而不是簡單相加。

金融科技想要成為破解金融行業發展痛點和難題的"庖丁"應當更加關注金融與科技結合之後能否產生內生的動力。以支付為例,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更加關注的是互聯網技術對於支付的便捷性的影響,而不會關注支付與金融本身的結合。而在金融科技時代,我們的支付不再僅僅只是一種支付手段和方式,而是一種數據的收集、匹配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我們不僅優化了支付的方式,而且讓支付在整個金融行業運行當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因此,

金融科技應當關注由內而外的反向力量,而非僅僅只是表層的方式改變。

金融科技並非工具,更多地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儘管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對金融的運作邏輯進行了一種改變,但是金融本身來講更像是一種工具。這種定位不僅讓金融脫離了原有的特徵,而且讓金融的功能和作用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金融科技想要成為一種新的物種,必須更多地與人們的生活產生聯繫,從而演變成為與人們生活環節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

未來,人們的生活將會更多地體現科技性的一面。金融僅僅只是眾多科技門類當中的一個環節,在這種情況下金融不再是一個工具而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環節。金融科技必然是未來人們眾多生活方式當中的一環,它處於底層,卻串聯起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樣,金融才是與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的行業,金融與科技才能真正融為一體,金融與科技才能相互促進,彼此依存,而非僅僅只是兩個物種的簡單相加。

互聯網時代僅僅只是將“互聯網”和“金融”簡單相加的做法並不能真正給金融行業帶來本質性的變革,相反當平臺模式與流量紅利結束之後還會面臨重新調整和優化的問題,當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亂象正是這種問題的直接體現。正如電商行業要向新零售轉移一樣,互聯網金融同樣需要像新金融時代進化,只有這樣,金融科技才能真正承擔起“庖丁”的角色,真正將金融行業帶入到新金融的發展階段。

孟永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