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乾隆通寶大樣,從廣義上講指各局超過同版制錢直徑1mm以上乾隆版別錢,從狹義上來說則專指泉局大型制錢,日譜稱其為萬選錢,也人有稱為宮錢,直徑一般在上26.5cm以上。

區別於方通大樣、小平式大樣。《故宮清錢譜》載:“高宗乾隆元年,行乾隆通寶錢,並改定每文重一錢二分”。

另據有關資料記載,內廷用錢枚重一錢六分。若按清庫平一錢摺合3.73克,則標準制錢應重4.5克左右,內廷用錢應重6克左右。

廣義上的乾隆大樣的版別大體可分以下幾大類:

1)乾隆通寶雙點通非出頭寶萬選錢類

2)乾隆通寶雙點通非出頭寶類

3)乾隆通寶雙點通出頭寶類

4)乾隆通寶單點通出頭寶類

5)乾隆通寶雙點通缶隆類

6)乾隆通寶雙點方頭通類

7)乾隆通寶雙點通開貝寶希見版

8)乾隆通寶雙點通短足寶版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1) 雙點通非出頭寶萬選錢類 這是最常見的一類乾隆通寶大樣,祺祥通寶蘇稱其為大樣普及版。可分為許多小版,但差異不明顯,沒有必要細分。較明顯的有寬緣小字、大直徑錢(28mm以上)等。

2)雙點通非出頭寶類有方書、準正書兩類。乾隆通寶細分有目內橫、離生隆、寬滿文(較少)、垂尾通、長寶類、大直徑錢,乾字左部撇離乙(有在乙之上 和 在乙之左版式,不多見)等。

3)雙點通出頭寶類 背準正書。乾隆通寶大致可細分為目內橫、用內橫、寬/窄滿文、大直徑錢等。

4) 單點通出頭寶類通字楷書、背滿文出頭寶、準正書,其背文與3類相近。細分有目內橫、日內橫、用內橫、或寬緣或大、中、小字等。

5)雙點通缶隆類與嘉慶有淵源。應是乾嘉過渡時期的制錢。直徑上跨度大。

6)雙點方頭通類 有非出頭寶類(多在26.8mm以下),出頭寶貫通版,出耳隆版,非貫通版等 (多 在26.5以下)

7)雙點通開貝寶希見版 據稱為試鑄類,最少見。

8)雙點通短足寶版 較少見。據說短足寶闊緣大樣國內沒見過實物。

9)其他各局另議

什麼是乾隆通寶大樣?

“樣錢”作為錢幣學的專用詞,即錢幣的樣板、樣本等,用於中國古錢幣時包括多種含義和組詞,如錢樣、試樣、部頒樣錢、呈樣、大樣、小樣等等。

鑄造新版錢幣,須先鑄一批試驗性質的錢幣—“樣錢”,供上級機關審核,從中央到地方錢局都有這個程序。如鑄幣工廠要對配料、工藝、成本等情況作測試,同時向主管部門報告鑄幣工作進度及接受錢幣質量審定等因素,都須先試鑄“樣錢”。

晚清至民國,收藏家對清代樣錢還不太重視,解放以後一些錢譜也很少提到樣錢。時至今日,雕母、母錢寥若星辰,樣錢以其稀少、樣大和做工工整、細緻等因素,越來越為錢幣愛好者所關注。

樣錢的質地、存世量介乎於母錢和普通流通錢之間,但其價格是遠高於普通錢而接近於母錢的。

“樣錢”一般均用雕母直接鑄造,所以樣錢的直徑比常用錢大,文字清晰、深峻,大部分“樣錢”是高質量的,也有個別特殊情況。

自古至今,一些明顯大於同類常用錢、製作精緻、數量少而質量又達不到母錢的錢幣,被認為是“樣錢”o關於樣錢的鑄造工藝有不同說法,多數人認為樣錢是採用較特殊的製造工藝,使成品更加精美。

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記載:“四火銅(煉四次)所鑄曰‘金背錢’,二火銅(煉二次)所鑄曰‘火漆錢’o…鉛賤銅貴,私鑄者至對半為之,以之擲石上聲如木石者,此低錢也。若高錢,銅九鉛一,則擲地作金聲矣。”不同的配方和冶煉次數煉就的銅質是不一樣的,如果增加冶煉次數,銅質還能進一步提高。另一種方法是採用蠟質母錢,壓人砂盤後不取出,待高溫銅液澆人融化蠟質,融化後的蠟滲入砂粒間隙,同現代“失蠟鑄造”極為相似,是一種精密鑄造方法。

鑄成的錢幣後期打磨、整理也非常重要,如三官五銖、開元、大觀及某些明代錢的打磨質量是很優秀的。

因此,樣錢是採用特殊鑄幣工藝精工鑄造而成。樣錢只是籠統的稱謂,往往一枚樣錢可以有多種說法和用途,質量特別好的還可以作母錢用。

一、錢樣

當鑄造新錢的指令下達後,錢局先用較軟的材料,根據要求試刻新版錢幣,以得到實物的感覺。一般選用象牙、優質木材、鉛、錫等材料雕刻的錢幣樣板,是先於雕母的試樣,錢樣是樣錢中的佼佼者,比雕母更稀有。

錢樣不作為鑄錢的範本,在形制方面同以後的雕母、母錢及流通錢有差異。因其數量比雕母更少,故而其珍貴程度、價值都是首屈一指的。

因為罕見、價格昂貴,市場上仿製品層出不窮,最多是用牛骨、象骨製作的贗品,讀者購買時千萬謹慎,以免上當。

二、試樣錢

有一些錢幣的數量極少,特別是清代有不少鑄造質量好但與常規流通幣版別不同的錢幣,即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采用的品種—“試樣錢”。

從古至今曾經有過許多“試樣錢”,因為版別特殊、鑄造精良而又罕見,故而十分珍貴。清咸豐年間,寶泉、寶浙、寶福、寶蘇、寶武、寶川等局都鑄過“試樣錢”,特別是寶浙、寶福咸豐試樣多種系列,精美、厚實,在咸豐錢中獨樹一幟,儘管近年來價格上揚最快但市場上依然是難得一見。

清末、民國時期機制幣的試樣錢也很多,如湖北雙龍一兩、民國十八年孫像(背三帆)銀幣,四川三十文、安徽光緒十文方孔銅元,都是試樣錢機制幣中的大名譽品。“試樣錢”中也有個別製作馬虎、粗糙的特例,筆者曾見咸豐寶福、寶浙局質量差的“試樣錢”。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三、部頒樣錢

清代戶部寶泉局不僅是國家最大的造幣機構,還兼有中央造幣主管機構職能。寶泉局根據已確定的錢幣規格,製作、頒發雕母、母錢和樣錢,這種樣錢就被稱作“部頒樣錢”。

地方造幣局須根據部頒樣錢的標準,照樣鼓鑄。明代早中期及清順治、康熙、雍正時期,中央集權能力強,各地方局嚴格按照中央規定的標準鑄幣,各地方局所鑄錢幣的格式、材質差異極微。如不少人收藏的康熙二十個錢局套錢,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局,錢幣直徑、輕重、銅色,錢文字體都很接近。原因是政局、經濟穩定、腐敗問題不嚴重,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強,中央規定能得到貫徹執行。

自嘉慶道光起,鑄幣質量逐年下滑,錢徑、重量下降,越到後來越離譜,道光以後幾乎失控,“部頒樣錢”的形式雖然還在,但完全是聾子的耳朵—擺個樣子罷了。

咸豐至光緒年間的樣錢存世較多,也很容易識別,因為樣錢不僅鑄造質量好,且遠較流通錢分量重、直徑大。如咸豐小平(一文)部頒樣錢直徑2.7毫米、重6克左右,而大部分錢局的小平錢直徑在2.3毫米左右,重不足3克,同治,光緒年的情況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地方局鑄幣縮水,中央局也不甘落後,使得樣錢與流通錢的差異太大,我們很容易區別它們。

喜歡收集樣錢的愛好者可以重點關注鹹、同、光時期的樣錢,因為機會相對多一些。

四、呈樣錢

下級鑄幣機構對上級管理部門的一項必須的工作,就是將鑄就的錢幣實物送檢,這種下級送交上級接受審核、檢驗的錢幣稱“呈樣錢”,是各造幣局對中央專職管理機構、以至最高當局,所例行的一件公事。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利用發行不足值大錢掠奪百姓,造成經濟情況混亂和社會動盪,最終加速了新莽政權的覆滅。前車之轍,後車為鑑,歷代統治者為了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十分重視貨幣的發行。

宋代皇帝更是將錢幣作為書法藝術的載體,將錢幣文化推到—個新的高度。呈送樣錢接受檢驗一定要選最好的錢,呈樣錢是一回事,口後鑄造流通錢又是一回事,這種情況各朝各代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在社會腐敗達到極致的晚清,這種欺上瞞下的勾當是“十分普遍而嫻熟的。

五、大樣、小樣

收集佔錢幣的經常會有“大樣”、“小樣”的說法,是集幣者最熟悉的詞彙之—。“大樣”、“小樣”的“樣”字同我們前面所說的“樣”是不同的概念,不是作為樣板、樣品來說,而是形容錢幣“形態大小”的意思,是同類錢幣中稍大於或小於常規錢的一種。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仍以清錢為例,康熙、雍正小平錢直徑比較大,大部分流通幣直徑在2.6—2.7釐米之間,2.5釐米以下的的稱小樣,2.8釐米以上的稱大樣;道光以後的小平錢都很小,直徑2.4釐米也不能算小樣,如果達到或超過2.5釐米的,就算是“大樣”。如秦半兩之類,大小不一,要找—樣大小反而不容易,一般不使用“大樣”、“小樣”的說法,所以“大樣”、“小樣”是同類錢幣相對大小的概念,但不是任何地方都適用的。

大樣、小樣錢數量相對比較少,但並不希罕,可以作為收集版別、品種,增加錢幣收藏的趣味。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乾隆通寶多少直徑才算“大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