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高鐵快來了!首次引入真空管道,時速超1000公里

大家都在感慨著高鐵的快速與便利的同時,殊不知未來高鐵已經在科技研發中初具模型了。

據媒體報道,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副教授鄧自剛團隊搭建了全球第一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這也是國內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

未來高鐵快來了!首次引入真空管道,時速超1000公里

線路總長45米,設計載重300 公斤,最大載重可達1噸,懸浮淨高大於20毫米,可進行0-50 km/h的實際動態運行實驗。若在真空管道的理想狀態下,列車運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以及摩擦阻力會大大減小,列車理論時速提高到1000公里以上。

要知道,目前的高鐵時速一般在200公里以上,而時速超1000公里的未來高鐵,對於人類而言會不會太快了,人體真的受得了麼?專家表示,高速列車在加速時,是按照人體所能承受的加速度慢慢增加的,到了一定速度之後,就開始巡航。減速的時候,也是按照人體所能承受的速度慢慢遞減的,不存在對人體傷害的這一說法。

未來高鐵快來了!首次引入真空管道,時速超1000公里

鄧自剛團隊推出的這項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一經公佈,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注意,英國、美國等外國媒體紛紛前往西南交通大學展開實地採訪。在世界眾多科學家的眼中,中國的科研人員幾乎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技術創造。

大家一定很好奇,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為何能創造出比飛機還快的“超級速度”呢?那是因為,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環境中,高溫超導體具有懸浮導向自穩定的磁通釘扎特性。把高溫超導體放在永磁軌道上,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的狀態,都可以保持懸浮,還不會打晃,十分穩定,更容易實現高速。

未來高鐵快來了!首次引入真空管道,時速超1000公里

但誰能想到,處於世界前沿的中國的磁懸浮技術,起步晚了西方發達國家近六十年。磁懸浮的概念最早由英國物理學家Earnshaw提出,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對磁懸浮列車進行系統性地研究。在磁懸浮技術的研發中,德國與日本一直都處於領先的地位,而中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追趕,其間所遇到的技術難題,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當下,不僅是中國,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推進著未來高鐵的應用進程。2018年2月,迪拜公路交通管理局公佈了維珍公司設計的Hyperloop高鐵原型機,時速高達每小時1200公里,從阿布扎比到迪拜僅需12分鐘。2018年4月,美國電動車及能源公司特斯拉宣佈,旗下“超級高鐵乘客艙”將進行測試,目標速度為光速的一半,並將在14秒內實行秒停。

鄧自剛教授表示,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每一天都使他都很焦急。在國際性的競爭中,中國的科研人員必須加快腳步,不能因為技術領先而產生懈怠的心理,導致技術停滯不前。

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走上了世界的前沿,而在下一代的革命性技術研發中,中國要緊跟世界大國的步伐,堅持原始創新,自主創新,方能取得技術性的突破,在科技浪潮中崛起和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