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裡燒的能源是什麼?

手機快播

太陽和地球的平均距離是14959800千米,太陽的半徑為696000千米,質量是1.989億億億噸。按質量計,氫約佔71%,氨約佔27%,其它元素佔2%。通過望遠鏡,我們可以直接觀測到太陽的大氣層,它從裡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太陽外層氣體透明度太差,使我們無法看到太陽的中心。因為太陽中心溫度高達1500000℃,我們不可能去直接探測太陽的內部。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有6000℃。每平方米太陽表面所發出的熱量相當於一個63000千瓦的發電站的能量。地球離太陽有1.5億千米之遙,從太陽獲得的熱量只是太陽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然而這對我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太陽的巨大能量來自哪裡呢?100多年前,一位德國物理學家提出,太陽能量是由其自身物質向中心收縮產生的。據他計算,這樣的能源可以維持大約3000萬年,而地質學家測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齡已有38億年了。

此後人們又提出了好幾種假說,但在實驗面前都難以自圓其說,直到1938年美籍德國物理學家貝蒂(Betty)提出了恆星能源的現代理論,才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原來太陽真正的能源來自它直徑不到50萬千米的核心部分。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壓力極大,破壞了物質的原子結構,發生了熱核反應:每4個氫原子核結合成一個氨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天文學家測算太陽上的氫非常豐富,太陽用氫作為燃料發生熱核聚變,足足可以進行100億年。太陽結構和能源的研究還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已根據同樣的原理髮明瞭氫彈,目前已經研製出控制熱核反應的途徑,解決了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問題。


天馬行文

太陽燒的能源主要是氫氣。太陽本身是沒有生態的,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生態鏈,太陽的能源是不斷減少的,當減少到一定地步就會爆炸。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恆星是稱作比鄰星的紅矮星,大約4.2光年)。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運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1、太陽是以核聚變方式來提供能量。本質上它可以使用一切比鐵原子量更小的元素為燃料,合成更重的元素,釋放巨大的核聚變能量。當然太陽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氫元素,它生命的90%的時間都是燃燒氫氣,只不過不是普通的氫氧化學燃燒,那點化學能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實際上太陽使用氫-氫之間的核聚變提供能量,比氫氧燃燒能量高數千倍。

2、氫-氫核聚變產生氦,氫消耗完畢後改為3氦核聚變產生碳,然後碳繼續核聚變可以產生硅、氧等一系列原子,但這個核聚變鏈條抵達合成鐵原子之後就抵達太陽最後時光了。

3、因為鐵元素是核能最低也是最穩定的元素,無論是鐵核聚變還是核裂變,都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釋放能量,所以當太陽燃燒到硅氧階段後,產生鐵元素,便開始積累鐵元素並停止核聚變了,此時太陽的命運就取決於初始質量。

4、小質量的恆星變成無趣的白矮星,陰冷冷的死去,大質量的恆星則在大爆炸中結束生命,核心留下中子星或則黑洞。

5、但不要小看這最後階段的超新星爆炸,雖然是極其短暫的一瞬間,但確實宇宙中最有意義的大爆炸,所有構成生命要素的比鐵重的元素都是在這一瞬間產生的,可以說沒有超新星大爆炸,就不會有生命存在。


蘭州城關反邪教

是核聚變,太陽直徑139萬千米是地球直徑109倍(地球直徑約12742千米),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為地球的33萬倍,(地球質量約60萬億億噸),也就是說太陽質量約為1980億億億噸。



在太陽內部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核聚變併產生強大能量,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攝氐度表面約6000攝氐度,太陽約有73%的氫25%的氦與極少數2%的其它重元素,在太陽中心氫原子聚變成氦元素髮生質量虧損這是總的過程。祥細的講先是兩個氫質子聚變釋放一箇中子與一個電子成氘(dao),Hp (氫質子)+ Hp ----------- Hd(氘) + (e+) (電子)+ Ve(中子) + 1.672×10^-13J(能量),氘再與氫聚變成氦3,Hd (氘)+ Hp (氫質子)-------He3(氦3) + r (光子)+ 能量6.369×10^-13J,兩個氦3聚變成氦4放出兩個質子,He3(氦3) + He3 = He4 (氦4)+ Hp(氫質子) + Hp + 14.909×10^-13J(能量),(學過初中化學都知道1個氦元素的質量要比4個氫原子加起來要輕),虧損的質量轉化成能量,根據愛因斯坦著名方程式E=mc²,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質量會發生虧損也就是說太陽的質量在縮小,太陽每秒鐘有七億噸的氫被轉化成氦,在這過程中,約有五百萬噸的淨能量(虧損的質量)被釋放(大概相當於38600億億兆焦耳,3.86後面26個0)。



(地球每秒從中獲取22億分之一的能量,約500萬煤燃燒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每年送給地球的能量相當100億億度電,相當每人約1.7億度電,三峽全面發電後發840億度/年,相當120萬個三峽電站)。



按照這樣的消耗速度,太陽在過去的50億年的漫長時間中,只消耗了0.03%的質量,據天文學家測算,太陽的壽命(即穩定時期)可達100多億年,目前它正處於穩定而旺盛的中年時期。


挫醜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