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邵嘉楠

清朝的建立者,為女真愛新覺羅氏,建立於1636年5月15日,結束於1912年2月12日,總共統治了中國276年,清朝正式的國號為大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康熙是個麻子臉

順治年間,紫禁城裡邊疫病流行,很多皇子都死於天花,當時這種病是無法治癒的,而且死亡率極高。幸好康熙小時候得過,並且幸運的康復了。於是,他幸運的被推舉為繼承人。但是,得了這個病之後是有後遺症的,就是臉上會留下麻子,所以康熙是個麻子臉。

李鴻章是第一個拍x光片的中國人

這個我在以前的回答中也提過。

闖關東保護了東北地區

1860年以前,東北地區的人並不多,主要為當地少數民族和駐屯軍人。只有在寧古塔等軍事基地有內地人生活。到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為了防止俄羅斯永久吞併東北地區,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和當地的清朝官員向朝廷建議,允許河北、山東的老百姓遷往東北。於是,著名的闖關東開始了,雖然同一時期俄羅斯人和日本人也在往這個地廣人稀的土地上移民,但最終還沒有超過中國人。據估計,闖關東時期共有2500萬人來到東北地區,為維護領土完整做出了傑出貢獻!

大清,等你打敗了埃塞俄比亞再說!

清末,隨便一個列強就想欺負一下中國。

1896年,意大利軍隊在埃塞俄比亞的抵抗下遭到慘敗,被迫簽訂合約,並向埃塞俄比亞賠款1000萬里拉,成為當時帝國主義的笑柄!

沒想到三年之後,搞笑的意大利竟然向滿清提出照會,想要租三門灣,並將浙江省劃為其勢力範圍。這個無理要求,被滿清政府斷然拒絕。於是,意大利政府派出了六艘軍艦前往中國沿海示威。滿清政府作出強硬表態,允許沿海各省便宜行事,並派甲午戰爭後僅剩的幾艘軍艦南下,與意大利軍隊對峙,而各沿海省份也積極備戰。意大利軍隊一看滿清態度強硬,於是灰溜溜的回國了!


歷史風暴

1.清朝銀庫的庫丁偷銀子,把銀子塞在肛門裡,每個月能偷上百兩甚至上千兩,一年下來收入頗豐。不過這些庫丁年老了都有脫肛痔漏的病,深受其苦。

2.清朝最後的三個皇帝都沒有孩子:同治,光緒,宣統全是孤家寡人。

3.清朝奴才都說“喳(zhe)”,此為滿語,即為“是”的意思。

4.清朝太監們都在四月二十八日過節,因為這天是藥王爺的節日,這一天,太監們互相慶祝對方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所謂大難,指的是成為太監的那一刀。

5.清朝有一種“試婚格格”,由宮女擔當,主要是試駙馬的各種男性能力等,等公主下嫁後,該宮女也會隨之陪嫁。

6.清朝後宮也有年薪。其中皇后年薪一千兩,皇貴妃八百兩,貴妃六百兩,妃三百兩,嬪兩百兩,貴人一百兩,常在五十兩,所以,看後宮戲宮斗的這麼厲害,也有經濟因素在裡頭。畢竟,升一級薪水就一下子能漲一半呢。

7.溥儀說他小時候見到慈禧,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那是由一次強烈的刺激造成的印象。我記得那時自己忽然處在許多陌生人中間,在我面前有一個陰森森的幃帳,裡面露出一張醜得要命的瘦臉。這就是慈禧。據說我一看見慈禧,立刻嚎啕大哭,渾身哆嗦不住。慈禧叫人拿冰糖葫蘆給我,被我一把摔到地下,連聲哭喊著:“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說:“這孩子真彆扭,抱到哪兒玩去吧!”(《我的前半生》)

8.雍正痛恨錢名世,親自寫下“名教罪人”的匾額掛在錢名世家門上,命令三百多人作詩罵他,還把這些詩結集起來,讓錢名世自費出版。你一個九五至尊犯得著和人這麼慪氣麼?

9.清朝大臣文官諡號依次是文正,文忠,文成,文恭,文襄等。李鴻章認為自己最多得個文襄,張之洞認為自己起碼也能得個文忠。結果是,李鴻章得了文忠,張之洞得了文襄。

10.清朝後宮妃子們每天時間排的滿滿的:上午 5:00—7:00 起床、請早安 ,7:00——9:30 早膳 ,11:00——下午2:30 午休、晚膳 ,下午5:00—9:00 晚點,請晚安。每天的請安必不可少,執行嚴格的打卡制度。

11.軍機處號稱實權宰相,實際上它是個沒有編制的工作單位,也沒有薪水,都是各種大學士,內大臣,尚書侍郎兼任。

12.彭蘊章是最後一個漢人領班軍機,於1861年罷直(去職),此後再也沒有漢人進入軍機處。

13.劉墉,紀曉嵐,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都是名臣,但是都沒進過軍機處,左宗棠兩次進過軍機處,加起來一年左右。

14.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兒子?不得而知。但是傅恆和褔隆安父子同時做過軍機大臣,褔隆安和福康安,

福康安和褔長安同時做過軍機大臣,而褔隆安,福康安,褔長安三兄弟在乾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同時出任軍機大臣。

15.清朝皇子每天四點就要起床讀書,六歲就要上朝,御前站班當差,一年只能休息五天(元旦端午中秋,皇帝和自己的生日),真夠苦逼的。

16.清朝官員的年薪,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京官外加爵位品級相對應的俸米補貼。

不過,有爵者年薪很高。親王年薪10000兩。郡王5000兩,貝勒2500兩,貝子1300兩。

17.乾隆的兩大謎團:和珅到底是不是像宮裡死去的妃子?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18.越南本來想叫“南越”,嘉慶不允許,改名叫越南。

19.《清稗類鈔》裡記載一個大吊偽娘:“有某紳在揚州買妾,連相數家,悉不當意。惟一縕寄居賣女,女十四五,丰姿姣好,又善諸藝,大悅,以重金購得之。至夜,入衾,膚膩如脂,喜而捫其私處,則男子也。駭極,方致窮詰,蓋買美僮加意修飾,設局以欺人耳。黎明,遣家人奔赴媼所,則已遁,中心懊喪,進退莫決。適浙中同年某來,因告之。某便索觀,一見大悅,以原金贖之而去。”

20.《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康熙一天射死兔子318只,另外射殺各種動物近百隻。(“朕曾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

21.雍正的奏摺批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朕躬甚安好,你好嗎?”“朕亦甚是想你”“汝謂朕盲耶?”

22.康熙十年不準結拜兄弟令:“歃血結拜弟兄者,不分人之多寡,照謀叛未行律:為首者擬絞監候,秋後處決,為從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止結拜弟兄,無歃血焚表等事者,為首杖一百、徒三年,為從者杖一百。十二年題準,凡異姓人結拜弟兄,未曾歃血焚表者,為首杖一百,為從杖八十。”

23.清律裡面的罵人罪:“子貧不能營生養贍父母因致父母自縊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凡罵祖父母父母,及妻妾罵夫之祖父母父母者,並絞。”“凡罵人者笞一十互相罵者各笞一十 。”

24.乾隆1799年逝世,華盛頓也在這一年去世。

25.清朝科舉落榜,還可以參加的一科是“看臉”(美其名曰“大挑”),只看外貌,例如長方臉,四方臉,體型等選人,每次從二十個人裡選兩個最優的。

26.清朝妃子侍寢,要先把自己洗的白白的,由太監用東西裹著,送到皇帝身邊,啪啪完了,再送回去。

27.康熙在位61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活了87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28.皇阿瑪的稱呼演變:在清朝中期的正式文檔裡,稱為“汗阿瑪”,到了晚清才成為皇阿瑪。

29.李鴻章是清朝做總督時間最長的人,長達25年,相比之下,劉墉做直隸總督才做了二十天。

30.清代人怎麼稱呼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說:“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這樣稱呼我,其它人都叫我皇上。”

31.清朝王府裡管母親叫“奶奶”,管奶奶叫“太太”。例如:“我家呼祖母為太太,呼母親為奶奶”(溥傑《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我管父親叫阿瑪(滿語)……我管母親叫“奶奶”。”(金寄水《王府生活實錄》)

32.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打進紫禁城,一箭射進了隆宗門的匾額上,至今還有半截箭頭。

33.太平天國起義,石達開十六歲就已經秘密參加了拜上帝會,二十歲被封為翼王,二十三歲的時候打的四十六歲的曾國藩要跳水自殺。


師明禮

1.愛新羅覺可能原本姓趙,沒錯,就是當年北宋滅亡,被金兵抓到東北的趙家人的後代。

2.清人不打烏鴉。

3.清初,葉赫部長布揚古臨終時留下遺言:“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後清朝祖制規定,宮闈不選葉赫女子。後葉赫那拉·杏貞入宮,是為慈禧。

4.努爾哈赤被大炮轟成重傷而死。

5.皇太極從蒙古部落中得到傳國玉璽,後被乾隆定為假貨。據說皇太極因為得到這枚傳國玉璽而定國號為清。

6.順治皇帝可能不是出家,也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親征時被鄭成功殺死。

7.鄭成功出生地在日本,是中日混血。

8.鄭成功的隊伍中有黑人僱傭軍。

9.雍正上臺後,給鰲拜平過反。

10.雍正當皇帝后,從未出過北京城。

11.乾隆的生母在史書上相互矛盾,找不到確實的人。

12.和坤倒臺後,罪名中沒有貪汙腐敗罪。

13.嘉慶皇帝討厭玉如意,下令各地不得進獻玉如意。

14.嘉慶皇帝可能是被雷劈死的。

15.慈禧可能出生于山西的長治,而且她是一個漢女,名字叫王小慊,小時候很窮,母親將她賣給了山西長治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名宋齡娥。數年後,宋家逢大禍,她又被賣給了潞安府知府惠徵家,惠征夫人發現王小慊聰明伶俐,長得也好,尤其是腳底有痣,是個福相,就收為養女,改姓葉赫那拉,變籍為滿族。後面,慈禧入宮,因為滿漢不通婚,所以這個秘密一直被保守。有關慈禧是漢人有很多證據,比如慈禧給上秦村宋家寫過信,又喜歡長治一帶的食品,而且是個小腳,滿族婦女是不裹腳的。慈禧不太懂滿文,批奏摺多用漢文。

16.清末,曾有人主張建立一支秘密海軍,直接進攻日本本土。

17.紫禁宮三大殿沒有樹。


腦洞歷史觀

1、建州女真族不是遊牧民族!不是遊牧民族!和匈奴突厥不一樣2、康熙和鰲拜和大家在影視劇中認知的不同,鰲拜其實更多情況下是先帝護駕忠臣+國之功臣的形象皇太極死後,多爾袞野心勃勃,之後的王大臣會議,鰲拜,遏必隆,索尼讓兩黃旗的巴牙喇張弓挾矢,環立宮殿,兩黃旗的護軍又聚集大清門,以為護衛。推舉皇帝的時候, 鰲拜帶著兩黃旗上前,以死相爭,才護得順治登基。可以說沒有鰲拜,康熙連當皇帝的機會都不會有。之後更是遭到了攝政王多爾袞的打擊報復,屢屢被貶。順治駕崩後,顧命四大臣,蘇克薩哈是多爾袞正白旗一系的,其時多爾袞舊部勢力還在。鰲拜所謂的“擅權”殺的大臣也基本為兩白旗,因此鰲拜事件其實基本都是以削弱和打壓多爾袞留下的正白旗勢力和圈地運動中八旗內部鬥爭為兩條主線的,和“奸臣欺主把持朝政”沒啥關係。而且鰲拜並沒有當殿被韋小寶砍死....而是念其舊功,予以圈禁。其後康熙晚年,和雍正、乾隆兩朝也屢屢平反加封。

3、清朝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後代同治才活了十九歲姑且不論,光緒活了三十八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恐怕就是生理+政治的雙重影響了,一方面政治需要,一方面長期高壓的環境下,很容易不舉......但是最蛋疼的恐怕還是宣統,人家是真.蛋疼 溥儀自幼年起,常遭宮女捏xx取樂(另一種說法是太監教唆宮女和溥儀在床上玩不能描寫的遊戲,又給他強力催春藥吃)(出自軍統大頭目沈醉《皇帝特赦以後》),因此過度耕耘,導致了嚴重的陽痿......大青果真是藥丸

4、關於語言有清一代,大方向上的確是越到後期滿語適用範圍就越小,有的說法是八旗子弟一口京片子,差點讓滿語斷了後。這種說法,既對又不對,皇帝是看人說話的,需要說滿語的時候就用滿語,面對不會滿語的大臣就用漢語。但由於清代皇帝素來維護“國語騎射”,在很多特定場合是要求必須說滿語的。 皇帝身邊的日講起居注官都是翰林出身的懂滿語的高級翻譯人才,不過奏章中,漢文的比例太大,皇帝沒有必要用滿文來回應漢文奏章。但是對於滿蒙文書,皇帝以滿文批覆也是正常的。另外一說,清朝皇帝一般會多種語言,漢語,滿語,藏語等,見八旗貴族的時候說滿語,見西藏班禪時候秀藏語,平時見大臣的時候用漢語。

5、清朝有位皇子據說精通八國外語的外語專業高材生他就是康熙朝九龍奪嫡之一九阿哥胤禟。

胤禟有著極高的語言學天賦。他學習漢文的速度比一般皇子快很多,閱讀速度也很快。當其他的皇子還在學滿文的時候,胤禟就已經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之後因為被任命和俄國人打交道,胤禟又學的一手俄文。在皇室之中,胤禟是唯一會俄文的。康熙當年想學俄文,但最後還是中途放棄了,斯拉夫語言特有的大舌頭音讓康熙不勝其煩。九龍奪嫡時,為了使密信不洩密,特意找了傳教士用英語來寫聯絡信。根據一些傳教士的說法,胤禟甚至還初通拉丁文、法文、意大利語....

更有創意的是,在奪位失敗被雍正囚禁之後,他竟然試圖利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滿文,傳遞密碼信息給自己的兒子。

另外一說,九皇子的母親是宜妃郭絡羅氏,恩的,就是那個總跟著張國立微服私訪的妃子....

6、地名梗

清末,李鴻章和翁同龢同為朝中大臣,一為秉國重臣,國家宰相,一為清流領袖,戶部尚書大司農,不過兩人都不是什麼清廉之輩。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翁同龢是江蘇常熟人,因此世人做對聯嘲諷他們。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一語雙關

另外一說, 翁家是常熟望族,祖孫三代,都出牛人。

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是同治小皇帝的帝師

翁同龢的大哥翁同書做過安徽巡撫。翁同書的兒子翁曾源幼承家學,惜乎屢試不中。翁存心死後,以帝師故,朝廷賜其孫翁曾源舉人,免會試,直接參加殿試。結果翁曾源一舉大魁天下。後來翁同龢進“弘德殿行走”,成為光緒的帝師,因此翁家前有“叔侄狀元”,後有“父子帝師”,

7、宗人府

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宗人府,作為皇家宗室的管理機關,宗人府的宗正、宗令、宗人,都必須由王公擔任。但是實際上這些王公都是掛名的,或者是宣示權力地盤的,對於宗室庶務,他們就沒有那個精力去管,也沒有那個能力去管。那麼,宗正、宗令、宗人之下的宗人府府丞,就是實際上的宗人府第一人,實際管理者。

宗人府府丞名義上“掌校漢文冊籍”,實際上負責整個宗人府的庶務。有趣的是,宗人府掌管宗室、覺羅諸事,府丞這個宗人府的大管家,卻是定製為漢人的——不然,怎麼“掌校漢文冊籍”呢?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滿人各有旗屬,宗人府掌宗室、覺羅之敎誡、賞罰,如果府丞由滿人出任,可能會有偏袒本旗、本族的情形,特別是如果犯罪圈禁的竟是自己的主子,容易下不去手,漢人做府丞,反倒更容易一碗水端平。

8、滿漢 滿洲親貴對南方的漢人,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中樞官員強行規定兩套班子,一滿一漢,六部一滿一漢兩尚書最高決策機關軍機處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軍機大臣中的漢員,至多兩名,籍貫一南一北。事實上,漢員“滿編”的時候並不多,就算“滿編”,常常兩個都是北方人;如果只有一個漢員,那鐵定是北方人。

8、清朝官員的官職名稱越到後期越繁瑣,往往喜歡在本官官職後面+“行走”

清朝軍機處,軍機大臣正式稱謂是“軍機處大臣上行走”

皇帝的講師為 弘德殿行走

御前大臣是“內廷行走”

初入值軍機處者,因資歷或能力尚淺,則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加“學習”二字,意示見習,其地位低於一般

軍機處首席為軍機領班,實際上的一國首輔,但是“軍機領班”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式的官稱,大多見於口諭,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也會在筆諭中出現。比如因為當事人資歷有限,新官上任,為強調身份,講其他事情的時候,順帶一筆。

同理還有總理衙門

有總理大臣、總理大臣上行走、總理大臣上學習行走、辦事大臣這些繁瑣的官職。大臣下設總辦章京、幫辦章京、章京、額外章京。

中國近現代之前的官稱,大都如此含混、微妙,當然,非常討厭。根本原因,是皇帝為了集權於自己的手中,不把明確完整的權力賦予臣下,以方便自己隨時掌控整理調度。比如軍機大臣,本身沒有品級,儀制上互不相屬,皇帝既可以全班召見。也可以隨時召見其中任何一人;而任何的一件事。可以交給任何的一位軍機大臣辦理。

9、

江蘇省內,設有兩個布政使,也就是兩個藩司。

一個叫做江蘇藩司,下轄松江、蘇州、太倉、常州、鎮江,一共五府。

另一個叫做江寧藩司,管著江寧、淮安、揚州、徐州、海州廳等地方。

如果是粗略的說,可以算成一個管著蘇南。一個管著蘇北。

巡撫這個職務,以前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職務,從“巡”字便可以看得出來。到了後來,巡撫漸漸變作一個定職,凌駕於藩司之上,成為一省的老大,但用人行政。依舊要通過藩司來施行,這也是所謂“佈政”兩個字的含義。因此藩司所轄的地方,也就是巡撫所轄的地方。

因此江蘇藩司,歸江蘇巡撫管,但江寧藩司,卻由駐節江寧的兩江總督直轄

10、清末朝廷用電報發佈命令。

據《清會典》記載:總理衙門規定,凡因緊急。公事皇帝下達諭旨或督撫上奏都可使用電報。

獨自漂流

大家好,我是沒腦子的小魚。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讓我們腦補一下,什麼是“冷知識”?冷知識,指的是那些表現為偏門的、瑣碎的、龐雜的知識跟事情。這些知識看似有些稀奇古怪,或饒富趣味、並隨時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卻鮮少人會去注意,雖冷門但有用,且更能吸引人。下面就說幾件有關清朝的冷知識。

一、行行出狀元,道光帝由掃大街升職

二、最任性的皇帝和最窩囊的才子

錢名世, 字亮工,江蘇武進人,有“江左才子”美稱,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因與年羹堯鄉試同年,交情頗好。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名世賦詩八首贈之,有“分陝旌旗周召伯,從天鼓角漢將軍”、“鐘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錢在第二句詩後特意加註解說:“公(年羹堯)調兵取藏,宜勒一碑,附於先帝‘平藏碑’之後”。雍正四年(1726年),年羹堯失寵被賜死,年黨官員俱被革職,錢名世以“曲盡諂媚、頌揚奸惡”獲罪,被革去職銜,發回原籍。雍正親書“名教罪人”的匾額掛在錢家門上,怕他偷偷摘下來,每月初一、十五又命常州知府、武進知縣到他家門進行檢查。這還不過癮,雍正帝又命三百八十五位文臣開啟群噴模式,一起作詩罵錢名世。罵的不好重寫,罵的不夠革職。其中,餘甸、徐學柄、吳廷熙、莊松承、孫兆奎、王時濟等六人作詩“浮泛不切”,原作發還重做;翰林院侍讀吳孝登“作詩謬妄”,被髮配寧古塔為軍奴;侍讀學士陳邦彥、陳邦直“謬誤舛錯”,翰林項維聰“文理不通”,均被革職回鄉。

最損的是罵完之後,這些由雍正帝審核通過的詩文,最後交付錢名世輯成專集,題為《名教罪人詩》(《御製錢名世》),自己出錢用上好的宣紙刻印,刊行全國

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一段漢人悲壯的護髮歷史

1644年清軍入關,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清貴族為了鞏固滿清對中國的封建統治,強令全國各民族改剃滿族髮型,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漢族人民為了保護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進行了此起彼伏的鬥爭。清統治者對此進行了暴力鎮壓,鬥爭歷經37年之久,滿族封建統治者

最終取得勝利。堅持不願改換衣冠者要麼被殺,要麼逃到海外,要麼遁入空門帶髮修行。

但這樣只是口服心不服。為了反抗清貴族的統治,漢人把遵從當朝政策和沿襲傳統習慣、懷念大明漢室的情感結合起來,編造出了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約定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正月一個月不剃頭,就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口耳相傳,最終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於是有了“正月剃頭死舅”的民俗。

四、為了格格的幸福,婢女無奈做替身

清朝公主出嫁前,要選一名“試婚格格”,先與準駙馬雲雨一番,然後回來報告駙馬的技巧如何、耐力如何......等等,沒問題了,真正的格格才能嫁過去。

皇太后、皇后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所嫁非人”,便會讓宮女先去測試一下未來駙馬的“能力”,前一天送進未來駙馬的府中,第二日送回皇宮。回宮後,她會向太后或者皇后稟告未來駙馬是否有生理缺陷,然後是其長度、持久度、喜好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回稟。然後再由領導者定奪公主是嫁還是不嫁,如果不滿意就再擇人選。

“試婚格格”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成功了,公主下嫁的同時宮女隨嫁為妾;第二種是不成功公主不嫁,而宮中絕不允許非處女存在,“試婚格格”只得嫁給這名男子,皇太后或皇后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兩種情況,朋友們都可以想象到“試婚格格”的命運。其實“試婚格格

”只是統治者利用的工具,註定是悲慘一生。

五、驕?奢?淫?逸?慈禧老佛爺一個不落

這裡只說慈禧的“奢”,窺一斑足以見全豹。慈禧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奢侈”的太后,在陪葬品上面,體現的尤為明顯。據統計,慈禧的陪葬品價值至少一億兩白銀。其中包括鑲有大如雞蛋珍珠的鳳冠,當時就值1000多萬兩白銀,光是棺中“填空”的珠寶就值200多萬兩白銀。口含的夜明珠更是無價之寶,是一塊近似球體形態、秤重為清代四兩二錢七分、相當於現在787.28克拉的金剛石原石,其估價在1908年時值108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時8.1億元人民幣。當時亞洲最大的軍艦“鎮遠”號,買價120萬兩白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可以買25艘“鎮遠

艦,而慈禧的陪葬品可以買100艘“鎮遠”艦。所以,大清亡在哪裡?慈禧功過是非?朋友們不難想象一下。


我屬魚沒腦子

眾所周知,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近些年盛行的清宮劇更是讓清朝成為了人們最熟悉的朝代。而今天我們就以清朝為例,舉幾個非常冷門但卻又非常有趣的歷史冷知識。

1、說起清朝,很多人就必然會想起“野豬皮”這三個字,但是關於“野豬皮”這三個字的由來,我想很多人都並不瞭解。實際上“野豬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滿語意思,寓意向野豬一樣勇猛兇悍,在當時來看應該算作褒義詞。

更有趣的是,努爾哈赤有個同母弟弟叫做舒爾哈齊,也就是“小野豬皮”的意思,慘不能睹.........

2、家中貧窮,雙親為了不拖累兒女選擇自殺,把大家感動的淚流滿面??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清律規定:“子貧不能營生贍養父母呢因致父母自縊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所以如果想要藉此幹掉子女,這倒是一個乾脆利落的方法。

3、八旗=鐵飯碗?

在清宮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很多人削尖腦袋、用盡手段也要進入八旗的狀況。給人的感覺就是:入了八旗後不但身份地位提升數倍還是一個鐵飯碗。實際上漢人入了八旗確實能提高身份,但卻也會享有一項漢人獨有的福利“出旗”。也就是如果你因為年老或者殘疾不能當差,又或者當差不聽指揮的人,朝廷就會讓你自己去謀求發展,將你掃地出門。

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三年就有一大批漢軍旗就此被強行掃地出門,自己想辦法苟活了。想想:年輕時削尖腦袋往裡面鑽、中年在裡面混日子、老年被掃地出門...............

4、在清宮劇裡不論是平民、大臣、貴族、皇室乃至皇帝本人經常都會有:“你我相見恨晚,何不義結金蘭?”的劇情。

實際上清朝早在順治十八年就有規定:凡是歃血盟誓、焚表結拜弟兄者,直接就可以正法....

康熙年間更是規定:凡是異姓人結拜為弟兄者,就會受到杖一百的處罰。如果結義規模大於10人,為首的那個還會被單獨處以有期徒刑三年。另外如果在結拜過程中歃血盟誓,那不管有多少人都會一律按照謀叛未遂罪處理,首犯則會被暫時收押、之後再秋後處決。其餘從犯則會別處以杖一百、流三千里的處罰。

因此在清朝可千萬別學古人結拜,更不能歃血盟誓,因為那就是在作死.......

5、清朝公主出嫁前,會有一名宮女充當“試婚格格”隨同嫁妝一起先行到達駙馬家中。當晚由“試婚格格”與駙馬同床,第二天再回去打報告,內容自然不必多說……如果各方面都還行,那公主才會隨後就嫁。


歷史的刀鋒

有一本書叫《太監談往錄》,是信修明等多名晚清太監回憶錄的合集。這是當事人口述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很高的可靠度。不過當然,回憶錄也不一定就是真相,也可能存在有意無意的錯誤疏漏等。有些事也可能得自於當日傳聞,在敘述者來說,是如實寫出了,但就事而言,真偽可還不一定。

一、

同治皇帝每天辦完朝政,向東西宮兩位太后(慈安、慈禧)請安完畢,就換上太監穿的便服,戴一頂紅纓帽,帶一個心腹太監,到妓院裡尋歡作樂。

後來慢慢鬧得滿城風雨,京城人都聽說了。恭親王勸同治不該這樣做,前後說了幾回,同治怒了:“你與其來勸我,不如回府裡管一管你家大兒子去。”

恭親王長子載澂愛唱戲,是出了名的浪蕩子。恭親王啞口無言,沒法再說了。

二、

據說同治的死因是常去花街柳巷,染上了花柳病。太醫會診,雖然看出病情,但誰敢說皇帝得了這種“髒病”?只好按出天花開方診治。皇上於是一命嗚呼也。

這段是信修明聽當年在養心殿侍奉老太監說的。

三、

慈禧生母去世後,在白雲觀停靈一百天。慈禧派李蓮英替她受了戒,入了道門,得名“廣仁子”。不過這事傳播不廣,很少有人知道慈禧是老子的信徒。

太后既然信道,宮中自然傳播起一陣相應風氣,當時宮內有地位的太監,差不多全成了老道。

四、

道光皇帝以節儉著稱,后妃穿的衣服大多是紅綠粗棉布。佛殿裡的貢品,供的是木製的假饅頭。死後的陵寢,道光也比其他皇帝簡陋些。

道光小時候不好讀書,曾經被嘉慶皇帝罰去打掃處,和太監一同掃地。後來太子成了皇帝,昔日所在的打掃處就封鎖起來,稱為“皇太子潛龍處”,不再派作他用。道光用過的笤帚簸箕漆成黃色,以作紀念。

五、

同治皇后是狀元崇綺之女。同治死後,其弟光緒繼位。皇后覺得自己地位尷尬(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她和光緒平輩),派太監向自己父親問計。崇綺送回一個帶封條食盒,打開之後,裡面空無一物。皇后會意,於是絕食自盡。

這一做法,在封建道德中,屬於“殉節”,因為符合當時的價值觀,同治皇后死後就獲得了時人稱讚:“不愧是狀元之女!”

六、

光緒皇帝從小體弱膽怯,一輩子都怕雷。每當雷雨時,御前太監就全體在崗值班,見到閃電劃過,一起高聲喊叫,以擾亂即將到來的雷聲。

七、

珍妃特別得光緒喜愛。據說是因為她不施脂粉,不喜女裝,喜歡穿男子衣服。每當侍奉皇帝時,梳一大辮子垂在腦後,頭戴頂戴花翎,身穿箭袖馬褂,足登青緞朝靴,完全是一美少年的衛官打扮。光緒看了很喜歡。

八、

御膳房有司房,專記皇上的飲食多寡,鹹淡合味與否,在內務府備案。例如去年某月某日吃某道菜,今年今日仍然照單準備。膳食有四十八品,味道不鹹不淡,毫無滋味,皇上總說不好吃。然而不改,原因是怕皇帝吃得太多生病……

光緒十歲左右的時候,每到太監房裡,先翻吃的,拿起就跑。等到太監追上,跪地哀求時(因為太監不能偷給食物),光緒一個饃饃已經嚥進肚一半了。原因無他,餓的。

太后的膳房,做菜味道也不可口。但因為慈禧年紀較大,後來就比較隨便了。李蓮英掌管飲食,另外設兩個“野味廚房”,在京城中僱請名廚。可見御膳房的菜實在不行。

九、

慈禧喜歡寫“龍”“虎”“福”“壽”大字,高六尺或者八尺,極有氣勢。慈禧本人身材不高,四尺有餘,寫八尺的大字,需要有人配合,在適當時間拉一下紙,好讓她把字寫完。

十、

滿族祖先範察,有次逃難躲到樹叢裡,追兵趕到,遠遠看見樹上有烏鴉棲息,判斷樹叢中不會藏人,因此沒有搜索,範察得以倖免。於是等後金建立政權後,在盛京宮內設有“烏鴉糧”,每到大雪天,很多烏鴉得以不餓死。

十一、

東交民巷御河橋上有地方名“堂子”,是清初祭祖之地,典禮隆重。傳說殿裡供一無頭將軍,脖項上蓋一紅綢巾。每到元旦,皇上親自行禮,為將軍更換項巾。

將軍姓鄧,明朝人。明末清初時戰死,屍身挺立不倒。某親王見狀很是奇怪,許諾將來報酬,仍然不倒。親王不解:“難道你想配饗我祖宗嗎?”話音落下,屍體隨即倒地。話既然已經說出,為不失信,於是將鄧將軍陪祀在此。

十二、

太和殿東邊有門,叫做東阿斯門。門東邊白玉欄杆頂上,有幾個小圓孔,細而且深,可以插鞭子。相傳康熙皇帝微服私訪時,隨從在此預備毛驢供皇帝出行,圓孔是插鞭子的地方。信修明認為此說不可信,但他也不知道圓孔有何用處。

十三、

宮中每逢元宵節時,特備一道菜名曰“看燈雞”,不知起自何年。做法是選用臘月底孵出的小雞,在當天去毛洗淨,腹內填滿豬肉餡,封好,先煮後烤,整個放在盤中盛出。

十四、

皇家的日常用度,如瓜菜乾鮮果之類,都有莊田供應。每年上交租物從佃戶起拖延,經手人再從中剋扣,最終到皇帝手中的,十分之一而已。交租不齊,朝廷也沒有辦法,把佃戶和莊頭傳喚到慎刑司,拘押到年底過堂,每人打一頓,這事就算了結。莊頭都專門養一“賣打人”,等到官府上門的時候,當做替身,送進去替自己捱打。

十五、

皇宮中的事物,向來預算都打得很寬,因為經手各人都要從中撈取好處。舉一例子,皇上吃野意老紫米,每天肯定吃不到一斤。而御膳房飯局掌局每日交給掌案二十五斤。按制度,掌案、廚役頭、大火燭、二火燭四人每五天輪一班。兩個火燭每一班分十斤米,掌案和廚役頭每天分皇帝吃剩下的。至於外面交給掌局多少斤,就不是外人能知道的了。

太后每天定例:豬肘子五十斤、豬一頭、羊一隻、雞鴨各兩隻、新細米兩升、紫米五合、江米三升、粳米麵三斤、白麵十五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蜂蜜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幹棗十兩、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青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秋天有茄子二十個、黃瓜二十條。

慈禧一個人當然吃不了這麼多,這其中不知有多少人靠這個活著呢。

(未完待續)


北門猿

鑑於那些晚清落後捱打的歷史,我們不妨講講大清落後捱打前,一些發人深省的真實歷史“小事”。

1, 康熙險成罪人

康熙皇帝一樁名垂青史的大功業,就是1683年收復臺灣,但其中一樁險些犯下的大錯,當代清朝題材影視劇裡卻極少講:

在大清朝收復臺灣後,康熙皇帝險些拋棄臺灣。

為啥會這麼傻?在好些連大海都沒見過的權貴重臣眼裡,臺灣不過海外一孤島,乾脆把島民強制遷走就完事。還有“聰明人”熱烈提議:不如把臺灣島割給荷蘭人,每年收他點租金。細思極恐的提議,當時叫康熙帝心動不已:(臺灣)得之無所加,棄之無所損。

關鍵時刻,卻是剛剛帶兵平定臺灣的施琅,急火火上了《鎮臺灣棄留利害疏》,把朝中各種拋棄臺灣的聲音挨個罵一頓:其中一句更叫康熙猛醒:“該地之深山窮谷,竄伏潛匿者,從而嘯聚,急則走險,此所謂藉寇兵而齋盜糧”。拋棄臺灣?您是想給大家提供造反方便?嚇一頭汗的康熙終於改了主意,在臺灣設一府三縣,納入中央直接管轄。

一樁險些貽害中國數百年的大錯,這才被驚險扭轉過來,成為康熙帝的大功一件。

2, 學霸皇帝誤國

康熙皇帝的一大本事,就是強大的西方數學造詣。

早在八歲登基時,康熙對於西方數學,就是近乎狂熱的喜愛。身邊更雲集了南懷仁等數學造詣強大的歐洲傳教士。十七世紀歐洲最偉大數學家萊布尼茨,也和康熙有過書信往來,還給了康熙一個服氣評價:知識水平超乎常人。

▲萊布尼茨

1692年,康熙皇帝在乾清門召集滿朝文武重臣,大講各類數學知識。把一群大臣聽得集體跪。以大臣張玉書的奉承說:退而相顧驚喜,深愧以前學識淺陋,錮守陳言,而不知其迷惑也。以數學水平說,這確是學霸等級。

可是,當傳教士們興致勃勃,打算在中國出版西方科學書籍時,卻被康熙皇帝劈頭一頓罵:此乃特異之書,不可與普通文籍等量觀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學無術之輩濫讀此書。

言下之意就是:鑑於中國老百姓文化比較低,所以這麼好的學問,只能朕先學。於是辛苦學了一輩子的康熙帝,卻叫中國的科學水平,開始被西方遠遠甩開。

3, 也曾對外開放

清朝開國後一大出名敗筆,就是海禁。禁到康熙晚期時,福建廣東不停發生民變,大清朝國庫收入更是銳減,以至於雍正帝登基後連呼“內外府庫無不虧空”。窮得不停淚奔後

,雍正帝也終於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弛禁。也就是開放海上貿易。

從雍正五年(1727)起,中國的貿易船隊從此可以在浙江福建廣東三省,於每年規定時間在規定港口出海。從此中國商船遍佈南洋,瓷器絲綢茶葉出口暴漲,光明正大賺全世界的錢。僅僅每年來到馬尼拉的中國商船,規模就有五十艘之多。清王朝的國庫,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明末時曾無比紅火的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儼然輝煌重現。

到了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時,下江南遊玩的乾隆皇帝都親眼看見,從蘇州出海的商船有上千艘之多。卻把眼光遠不及父親的乾隆帝看得嚇壞,立刻簡單粗暴一道命令:除了廣州一地外,廈門寧波等對外港口全數關閉。高度對外開放的大清朝,轉眼變成空前嚴苛的閉關鎖國!

4, 抄家抄出尷尬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清朝大貪官王亶望落馬,家產全數被抄沒。乾隆皇帝卻是突然又怦然心動:王亶望落馬前,有年給自己獻壽禮,送來了一對玉瓶和一座玉山子,可當時乾隆帝正標榜自己的儉樸形象,忍痛把禮品退了回去。這下可好,豈不又回到朕身邊來了?

可待到財物進宮後,乾隆卻當場震驚:傳說中豐厚無比的家產,竟只是眼前一堆破銅爛鐵,至於那幾件日思夜盼的玉器?更是無影無蹤。

仔細調查後,乾隆皇帝更是差點沒氣暈:原來負責抄家的官員們,瞧見王亶望家的財產,竟是紛紛流了口水,各個雁過拔毛,把好東西統統據為己有。只弄些便宜貨來糊弄乾隆。閩浙總督陳輝祖尤其貪婪,大額的金銀財寶,幾乎都明目張膽拉家裡。

敢和乾隆皇帝搶錢的陳輝祖,自然被乾隆一怒賜死,可這連抄家都抄出如此尷尬的場面,卻更縮影了大清王朝,已經不可救藥的腐敗。

5, 替大明朝“報仇”

清朝能夠戰勝明朝取得天下,山西介休的範氏家族,堪稱汗馬功勞。

介休範氏,這個明代時就活躍北方的商業家族,自明末起就瘋狂向後金走私糧食鐵器火藥,甚至還替後金八旗蒐集傳遞機密情報。也換來清朝豐厚回報:

被順治皇帝封為“皇商”,壟斷皇家採辦貨物等暴利行業,財富一度瘋狂暴漲。

但到了乾隆年間時,這昔日的鉅富,卻是一年不如一年。頂著“皇商”的名號,腐敗吏治下依然逃不過盤剝。單是乾隆六年,范家去遼東採購一趟貨物,就要給奉天府將軍送四千兩白銀的賄賂。乾隆在位頭四十年查處的各類貪腐大案,全有范家送錢的身影,幾乎各種花樣被宰。

而最要命的,卻還是清王朝的官方壓榨,范家代理去日本採辦洋銅的業務。可乾隆年間起,大清國內銅價變更,范家每次採辦都虧損嚴重。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時,反而欠了清王朝一大筆冤枉賬。結果被乾隆帝一怒查封,范家的掌舵人範清濟倒黴入獄,名下二十縣店鋪倉庫與數千房產,全數被清朝充公。昔日大清鉅富,就此愴然敗落。

以這整悲催破產過程說,一心盤剝的乾隆皇帝,倒給明朝“報仇”了。


我們愛歷史

清朝皇帝要睡嬪妃,需要翻提前準備好的綠頭牌,準備六枚,上面寫了名字封號,選中之後太監提前到後宮通知。然後這名嬪妃洗白白等著,用被子裹起來由馱妃太監扛進皇帝寢殿,不能掀開被窩直接躺進去,要從皇帝被窩的腳丫子方向鑽進去,皇帝啪啪完,再由馱妃太監扛回去。

然後聽皇帝旨意,如果說留,就是讓種子留在被臨幸的嬪妃身體裡,準備孕育後代,如果說不留,就由敬事房管理人員按壓某個穴位,排出皇帝的種子,然後服下避子湯。被臨幸的時間都記錄在案,後宮嬪妃的例假也都有記錄。


有的後宮佳麗被皇帝臨幸過後就再也沒有被翻過牌子,寂寞難耐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找可靠的有了一定感情的太監打牙祭,這種就稱為對食,對食不單單是和低等宮女,也有有地位的嬪妃。太監據說有全淨身的,還有不全的,太監具體如何慰藉嬪妃,大家自行腦補。

還有就是清朝畢竟是女真蒙古等胡虜韃子,對貞潔倫理不甚注重,哥哥死了弟弟可以接管嫂子,弟弟死了哥哥可以接管弟媳。而且一個人可以同時娶姑姑和侄女,甚至娶自己的姑姑姨媽。所以有關磚家研究,清朝後期的皇帝壽命越來越短,而且出現了不孕不育,大概就是近親結婚,後代都是有了先天性的毛病,質量越來越差了。

而且後宮為了爭寵,往往不擇手段,比如通過各種方法把痘毒帶到宮裡,陷害別的嬪妃的孩子。所以清宮裡面經常爆發水痘天花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繆斯19

盤點清朝7大奇葩冷知識,太監節不算啥,竟然還有奉旨罵街!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4797443380704581581, "vid": "1d6096f9b968482bb44eda28981207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