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貞女孫蘭修,巾幗英雄"紅大姑"

愛國貞女孫蘭修,巾幗英雄

孫蘭修貞女,系山東省沂南縣磚埠鎮南黃埠村人。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爺爺原住沂南縣張莊鎮南官廟莊,因家寒無力蓋房,只能居住在大戶人家的場屋子棲身。

有一年年關將至,狠心的主人將爺爺一家趕了出來,無處投靠的一家老少,幸被好心鄰居收留並熬過了大年初一。初二一早,一家人便逃荒到了磚埠鎮的黃埠村,暫住在一戶人家的鍘草屋子裡,靠東湊西借和扛活維持生活。

孫蘭修的父親自幼聰慧,靠自學識了些字,年齡稍大些,就拜師學做木匠,以此來養家餬口。父親在沂水縣王莊天主教堂幹木工活時,聽說信奉天主教就能過上好日子,於是便帶領全家信奉了天主教,併成為虔誠的教徒。

孫蘭修二歲時受洗禮入天主教,4歲時照看弟弟,6歲時幫母親燒火推磨、拾柴挖菜,10來歲時就幫父親拉大鋸。18歲時,聽哥哥說臨沂教會辦了一所坤雅學校,專門招收立志守貞的教友,不收學費,還管吃穿。便心有所望,志在必得,後經沂水教會唐神甫介紹,並辦理了免費入學證明貼,成為該校的一名正式學員。

愛國貞女孫蘭修,巾幗英雄

入校後的孫蘭修,勤快能幹,學習刻苦,上課認真聽講,課後仔細複習,除了國文、算術、修身等課程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外,對"聖經"上的很多內容也能熟練地背誦,時常受到老師們的表揚和鼓勵,僅用了6年時間就學完了8年的課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順利考入了濟寧修道院女子師範學校。經歷四年的師範學校培養,孫蘭修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陽穀縣城北坡裡莊教會學校教書。

愛國貞女孫蘭修,巾幗英雄

孫蘭修38歲時,被沂南縣北左泉教會的唐神甫勸返家鄉,遂在本村開辦醫療診所,邊行醫,邊傳教,既為百姓治病,又為教會發展教友,成為沂南縣最早的西醫傳授者,也是當地天主教徒們的追捧者,受到了家鄉人民的喜愛和讚揚。

孫蘭修不僅是一位熱心事主的好貞女,而且還是一位愛國愛教的"紅大姑"。正當日寇在沂蒙大地燒殺搶掠之際,八路軍一一五師開進了沂蒙山區,紀律嚴明的隊伍也駐進了黃埠村,軍民很快就打成了一片。除有幾個戰士給孫蘭修挑水打掃堂院外,其他八路軍人員從不進入聖堂內,而且都很有禮貌的稱她為"孫大姑",當地的宗教活動得到了八路軍的充分保護。

愛國貞女孫蘭修,巾幗英雄

一個日軍小隊長欲率兵衝進聖堂內搜查,這時孫蘭修不慌不忙地制止說:"你們不能進!"日本兵厲聲問道"什麼的不能進?"孫蘭修沉著嚴肅地回答:"聖堂是神聖莊嚴的地方,你們的身上沾滿了血汙,手裡端著刀槍,若硬闖聖堂,得罪了天主,是馬上要降罰的,到時你們定會後悔。"接著讓幾個老年教友從聖堂中走出來。日本兵伸頭探腦的向堂內看了一番,除了祭臺上供著的聖母像外,確認無有他人。也許是因懼怕其所犯罪行,受到天主降罰,鬼子小隊長才悻悻地說了聲"開路"。

這時一個漢奸突然跑來報告:"太君,後院發現一匹戰馬。"日軍小隊長馬上露出猙獰面孔,惡狠狠地對孫蘭修說:"這是八路的戰馬,你的私通八路!"孫蘭修機智地回答:"這是我自己的馬,怎麼會是八路的馬呢。"日軍小隊長舉刀喝問:"你的撒謊,女人的要馬,什麼的幹活?"孫貞女冷靜答道:"我騎著它進城買藥。"日軍小隊長狂笑大叫:"撒謊的幹活,你會騎馬?欺騙皇軍死了死了的!"

不久,我主力部隊將這支日偽軍,消滅在一個山溝裡,那名叫小川的小隊長,因受傷被俘,正巧被八路軍押來請孫蘭修包紮傷口。小川看到孫蘭修後,深深地低下頭。孫蘭修一面給他處理傷口,一面和氣的告訴他:"我們實行的是人道主義,從不虐待俘虜。"從此沂蒙山區的老鄉,都稱孫蘭修為"八路女醫生"。

愛國貞女孫蘭修,巾幗英雄

在一次反"掃蕩"的血戰後,孫蘭修帶著幾個女教友在戰場搜尋傷員,從死屍堆裡發現一名八路軍小戰士尚存氣息,便迅速將他揹回診所,經過緊急搶救,才得以存活。接下來數月間,孫貞女將他轉移過多個村莊,還冒著生命危險進城購藥,終將其槍傷醫好。

當部隊派人接其歸隊時,小戰士跪地不起,流淚對孫蘭修說:"大姑,您待我比親孃還親,但您是貞女,只能喊您大姑。為了報答您的恩情,我想叫您一聲媽!"孫蘭修未加思索地暢快答道:"叫吧,孩子!我們的聖母瑪利亞就是童貞,但她讓世人都稱她為媽媽,我為什麼不可以呢?"在小戰士連聲"媽媽"的深情呼喊中,人們感受到了大愛無邊,正義凜然的偉大和崇高。

孫蘭修醫術高明,擅治瘡瘍腫癤,求她治病的人絡繹不絕,她治病療傷,藥價低廉,但凡遇到貧窮患者,總是少收費或不收費。1956年,診所公私合營後,她成了公職人員。1958年,調嶽莊衛生所。1966年,調磚埠衛生院。後因年老體弱,在家中接診,重點診治婦科病。

1954年,孫蘭修當選為縣人大代表,且連任9屆。1981年,當選為縣政協常委,也連任三屆。1986年,被評為"山東省三八紅旗手"、臨沂地區先進工作者。於1993年2月17日去世,享年96歲。

愛國貞女孫蘭修,巾幗英雄

孫蘭修終身未嫁,畢生行醫,以實際行動做到了上愛天主下愛人,為國為民獻終身的心願。因其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而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敬重,被人們讚譽為"沂蒙山區的林巧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