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自殺率為什麼這麼高?

liujinda22

在日本美麗的富士山西北側山麓,有一個3000公頃的幽秘森林,樹蔭遮天蔽日,最濃處宛若黑夜。

最可怕的是,這裡由於火山噴發磁場失靈,指南針在這裡不起作用。

1970年代,這裡成了日本人自殺的“樂園”。

據說警察去搜屍,要先綁身上一個繩子,以免自己走不出森林。

後來在此自殺者越來越多,有關部門在森林入口還掛牌友情提示:

“生命寶貴,請三思而後行!”“為你的家人想一想!”“如果在此自殺,熊會將你的身體咬得稀巴爛。”等等。

但這仍然無法改變日本人居高不下的自殺率。

有人說,這是因為日本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

飛春讀傳認為,這是不瞭解日本的泛泛之談。

培根說,日本人把自殺當成最喜歡的“醜惡、可恥的事件”。

為啥?飛春讀傳從3個方面來說說。

1.自殺是日本尊崇的文化

櫻花是日本國花,1910年代裕仁當皇太子時,老師杉浦重鋼專門為他上一堂“櫻花”課,告訴他日本人都應該像櫻花一樣,在國君有難時要奮不顧身獻身,飄零於絢爛,散落於泥下。

櫻花被日本賦予了齎志歿地的藝術之美。為追求理想目標進行殉志獻身,成了日本受尊重受推崇的文化。

對日本人來說,生是次要的,死是根本的,死是一種永恆的存在,所以怎麼死比怎麼活重要得多。

所以,對日本人來說,只要目標貞潔,自殺是件很勇敢很高尚的事。

有了這一文化,就不難理解歷史上明治天皇逝世時,為啥乃木希典夫婦一起在家自殺。

明治成就了乃木,飄零於絢爛,追隨於主君,是這個陸軍大將的櫻花論。

2.自殺是恥感文化結果

恥感文化是《菊與刀》作者總結的日本性格。

一般人做錯事都有恥辱感,但日本不同的是,把恥辱標準納入了道德範疇,恥感具有了倫理規則性質的權威準則。

恥,不僅是可有可無、可輕可重、可變可換的口號和叫賣,而是社會規範中嚴格約束人們行為無形之鎖。

如果士兵重傷被俘虜,後又被敵方遣返,這個人的下場一定不好。

因為恥辱已經印在他身上,不自殺就不足以洗清恥辱。歷史上這樣的人物是陸軍佐級軍官,空閒升。

讓人心生恥感的原因有很多,君臣忠義、家庭孝道、人際情分……如果因為不能償還這些情義,或者為了償還這些名分而不得不損壞另一種名譽,那只有自戕以保全

如47浪人,為了給主公報受辱之仇而起義殺大名,成功後提人頭祭墳,自己再集體自殺。這是日本經典勵志故事,傳唱不衰,一個主題就是報恩、保節,核心就是恥感文化。

有人說日本規矩禮儀細節繁多如毛,事無鉅細,這就是日本性格,憂患、焦慮、嚴謹、自查……一切由無形的恥感文化約束著。

3.自殺是一種社會病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敬業,這一方面是因為憂患意識,一方面是因為忠誠灌輸。

本尼迪克特說,日本人他們把工作看成生命的託付。工作就是生命的存在的意義,生命就是為了工作。

所以日本有個詞叫“一生懸命”,意思是一生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此項工作,一生只做這一件事。

這樣的工作怎麼不出現精品?效率怎麼會不高?諾貝爾獎怎麼不多?2000年時日本提出諾貝爾獎“50年奪30個”,現在已經17年17個了吧。

不過這樣也有壞處,就是一旦工作出問題,公司生存受威脅,員工生活就變得十分渺茫、沒有意義。

沒有了工作,活著就沒勁,自殺率就居高不下。這看起來不可思議,但這就是日本自殺率高的原因之一。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原因多麼複雜、高尚,導致人自殺率居高不下,就說明這個社會出現問題弊病了。

我們不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動不動就要自殺,以自我結束生命回報社會和家庭,本身也是不負責任的。


飛春讀傳

日本自殺已成為一個重大的國家社會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自殺率相對較高,但自殺人數正在下降,2013年連續三年不足3萬人。 2014年,平均每天有70名日本人自殺,絕大多數是男性。日本有71%的自殺者是男性,並且這是20-44歲男性的主要死因。到2016年,自殺率達到了21,764年的22年來最低水平,即男性下降了1,664至15,017,女性下降了597至6,747。

自殺的因素包括失業,經濟停滯或衰退期(如1990年至2010年間的“ 失分 ”)和社會壓力。 2007年,國家警察局(NPA)將自殺動機分類劃分為50個原因的分類,每個自殺列出了三個原因。自殺失業人數上升65.3%,而生活困難人數上升34.3%。連續第三年,抑鬱症名列榜首,比上年上漲7.1%。

在日本文化中,考慮某些類型的自殺事件有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在軍人服役期間。例如,切腹是利用很短的劍自剖腹主要實行由武士(戰士),以避免恥辱,如失利戰鬥或反對政府的抗議行為之後。神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飛機飛入敵人的方法。Banzai指控是太平洋戰爭期間使用的人類波浪攻擊。

總體而言,現代公眾對日本自殺率上升的擔憂往往將自殺作為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公共衛生問題。這裡的區別在於日本文化強調社會失調和社會因素在個體自殺決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個人生理性精神病理學。此外,日本還存在圍繞精神保健的恥辱。因此,更加強調改革有助於經濟穩定(即福利)的社會計劃,而不是創造特定的心理健康服務。


西洋參考

這是一種可怕的文化現象,源於日本的恥辱文化。在基督教文化裡,自殺是一種罪孽、一種懦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在儒家文化裡,人生如此短暫,必須珍惜生命,為此不惜忍辱負重,妥協容忍。而在日本傳統文化中,自殺是一種對失敗負責的行為、一種謝罪的形式,自殺不是單純的自我毀滅,而是一種自我昇華。

.——日本人是一群有秩序的螞蟻,生命的價值在於為蟻王勤奮的貢獻。若螞蟻一旦脫群,活著毫無意義!

——對於武士道精神薰陶的武士,要麼虔誠忠君,想綻開的菊花般聖潔。要麼謝罪死去,像櫻花凋零飄落般悽美。

日本人輕視生命根深蒂固,他們在二戰屠戮異族毫不憐惜。他們陷入絕望時自殺輕生也呈現群體性。

——延續到今日,競爭中的落伍,技不如人的恥辱,失業的懲罰,生活陷入困境,疾病的痛苦折磨,個人或家族信譽的喪失,加上不開化的沉悶個性影響,都可能導致他們選擇默默自殺自我淘汰。這既是一種謝罪,也是一種解脫!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富士山麓的自殺聖地青木原林海,每年有上千日本人來到這裡自殺;或服毒,或上吊,或在冰雪裡赤裸凍死。警察會定期組織收屍,還有小偷會不時會潛入林海攫取死者的錢物。日本是一個有高度組織,也不缺乏自願者的社會,為何沒有生命救助組織常年在這裡值守(僅有廣告牌提醒顯然不夠),阻止自殺行為?只有一個解釋,自殺是日本文化的組成部分,人們已習慣和接受,會尊重個人的選擇。


諶人

日本自殺率高根源在於文化

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居世界之首,但也是名符其實的“自殺大國”。1998 年到2010 日本連續曾連續13 年自殺人數超過 3 萬人,自殺率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在日本富士山下就有自殺聖地。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菊與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將文化模式分為“罪感文化”和“恥感文化”很顯然日本文化就是典型的恥感文化。

他認為,在恥辱感成為主要約束力的地方,一個人即使向懺悔牧師供認錯誤也不會感到寬慰。 相反,只要壞行為“不為世人所知”,就不必煩惱,自供反會自尋麻煩。 所以,在這種文化模式的薰陶下,每當發生政治的、社會的醜聞和瀆職事件時,日本人為了避免“為世人所知”,為了避免受恥辱,就會選擇消滅自我。

恥感文化發展到極致就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拼命鼓吹的 “死亡哲學”,

即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勝利,一個人最體面的事情就是從容迎接死亡。 二戰時期的神風特工隊,就是其中的代表。

日本人有著內向、壓抑的民族性格特徵,日本人律己甚嚴,他們從小在生活上就非常節制,懂得控制情感、控制行為,不容易表露真實想法,對陌生人彬彬有禮,這些壓力對個人是一種重負;又因為日本社會壓力過大,日本的競爭十分殘酷,很多人就更為壓抑自己。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多數日本人選擇沉默。內心的鬱結長期得不到疏理和排解,最終便可能引致輕生的念頭。

但隨著近幾年,日本在立法層面構建預防自殺的整體框架,利用國家強制力來對自殺進行防治,日本自殺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