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無奈,我給算命先生拉客源,而後拜師學習易經,越學越上癮

被逼無奈,我給算命先生拉客源,而後拜師學習易經,越學越上癮

慶生看著這個老人雖然老,可是個五大三粗的身板,自己才剛吃飽飯擰不過他,好漢不吃眼前虧,對著老人說道:“卲爺,我沒錢吃不飽,不如你先給我二十塊吧,明天我再來幫你當託,你看好不好。”慶生撒了個謊,決定先要二十塊錢回去,明天白天他再去公園要剩下的錢,白天人多,慶生不怕他敢賴賬,敢賴就揭了他的底。

邵千耳“嘿嘿”冷笑一聲:“小子,邵爺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長,就你那點花花腸子還想哄老子,我是看你有這方面的天份,想收下你,這好歹也是一門手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是?!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靠著給人算命打卦一生衣食無憂還是沒問題的,你想要錢是嗎?”他把錢全掏了出來:“都在這呢,只要你跪地上給我磕三個頭,叫我聲師父,這桌上的錢就全是你的了。”

那是一桌子錢哪,一百多塊,慶生從小到大口袋裡沒揣過一塊錢,不就是認個師父嗎!慶生“撲通”一聲,趴到地上,連磕了三個響頭,叫了聲師父。引得在飯館的老闆娘從廚房裡看了過來,這年頭還興這個!?

邵千耳愣住了,半晌後,一把把慶生拉起,攬到懷裡,老眼潮溼,哈哈笑道:“好孩子,我收下你這個徒弟,從今兒起,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不會餓著你。”

慶生也愣住了,卻沒想到邵千耳會有這麼大反應。他是不知道,邵千耳一生沒有結過婚,也沒有子女,半輩子游蕩在江湖上,雖然吃飯穿衣飽暖無憂,但覺得自己孤老寂寞,他一心想收個徒弟,可這個年代,他那一套行走江湖的騙人勾當無人肯學,想學的他又看不上眼不肯教。這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如意的,終於是拜了自己,怎麼不高興。”

邵千耳告訴他,自己可不是一般的江湖術士,是有傳承的,他們這一門的傳至宋代易經大師邵康節,學的是失傳已久的《梅花易數》,天下占卜算命的手藝大都出自上古易經,這邵康節的《梅花易數》更是裡面的佼佼者。傳說易經自面世以來,據考證自伏羲氏畫八卦至今有一萬年的歷史了,一直都是靠口傳心授流傳,周公作文字註解後,易經越來越亂,得嫡傳的是一派,根據周公註解文字猜測的又是一派,幾千年來一直是真偽莫辨。直到宋代邵康節,他傾盡畢生心血,才鑽研出易經的真髓,而他也真正做到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風雲雷電,帝王興衰沒有他測不準的。

他死後,就再也沒有人能得其真傳,他的畢生心血《梅花易經》也不知所蹤了。他的兒子不知道,和他比鄰而居的摯友程顥程頤兄弟也不知道。他曾寫過一首詩:《易》中秘密窮天地,造化天機洩未然;中有神明司禍福,從來切莫教輕傳。詩的最後一句說“不要把易經輕易傳授給別人”。不過看樣子還是傳下來,邵千耳就是第二十三代傳人,而慶生就是二十四代。

慶生聽了還有這個來頭,心裡也是暗自一陣激動,連忙問他:“師父那你掌握了邵康節的秘訣嗎?”他笑而不答。

慶生又問他:“師父我們這一脈是怎麼傳下來的?祖師邵康節沒有傳給他的兒子、摯友。最後到底傳給了誰?”他還是不回答。不過慶生轉念一想:他肯定是沒有什麼《梅花易經》,要是有,怎麼不去算一注彩票呢!今天還要自己和他一起騙人?傳聞邵康節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一張彩票還不是手到擒來。

邵千耳帶著慶生到了一家旅館,要了一間兩張床的房間。他叫慶生出去找個洗澡的地方,把晦氣洗了在回來,並給了他三十塊錢,並沒有把所有的錢都給慶生,慶生想:他是怕我一去不返,要是他把錢全給了自己,自己還真有可能不回來了。

慶生攥著三十塊錢,昂頭走在街上,爺我也是有錢人了。他到一家小洗澡店,花了五塊錢洗了一個澡。回來的時候買了五個一塊錢的大餅,想了想,又買了十塊錢的滷豬頭肉。還留下十塊錢做急用,口袋裡有錢,踏實。

慶生習慣的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自己要是還有“路”可以走,也不至於流落到做給人算命騙人錢財的勾當來。

回到旅館後,邵千耳看見慶生回來像是鬆了一口氣。慶生看見,心裡笑道:你怕我這半路撿來的徒弟跑了,我還怕你騙我呢!邵千耳見他拿回來的大餅和滷豬頭肉,滿臉紅光,呵呵笑道:“你小子還知道孝敬老人家,不錯,不錯,有長進。”

慶生賠笑道:“您是我師傅,不孝敬您那我還孝敬誰呢?”

邵千耳點點頭摸了摸鬍子,慢慢的吃著大餅和滷豬頭肉,一面搖頭晃腦的。慶生也拿起一塊大餅吃了起來。

邵千耳邊吃邊給慶生講了一些算卦的常識,現行的算命打卦的方法,都是來自《易經》,而《易經》又有人說其實就是《周易》,說法很多,頗多爭議。

“周”字的含義,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為“周代”,二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於認為《周易》為西周時代的書。理由便是《周禮》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而此說認為《連山》為神農時代的筮書,神農也稱“連山氏”,《歸藏》為黃帝時代的筮書,黃帝也稱“歸藏氏”,後夏用《連山》,商用《歸藏》,西周所用之書則冠以“周”字,名為《周易》。後者則取鄭玄《易贊》,“‘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故而《周易》的“周”字,義為“周普”。

而諸說紛繁,也莫過變易消息之理。

知多煩多,但在《周禮》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可見《易》分3部,《連山》、《歸藏》、《周易》。《周易》又是周文王坐牢的時候,在前兩易基礎上變化而來的。易又說龍蛇混雜,不學的好。邵千耳說,他就教慶生只學周易八卦基準,專精他們這派傳下的《梅花易數》。

慶生聽了問道:“那就是有《梅花易經》了?”邵千耳說:“慢慢來,你以後就知道了。”

他又告訴慶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慶生憑空多了個爹。慶生暗忖:沒辦法,人窮志短,給口飯吃就得認人為父,還好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輩,有朝一日老子發達了,一定要多收幾個徒兒,得找補回來。

他告訴慶生易經八卦裡東西南北的順序之分,周天世界就是一個圓周,看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圖就明瞭。不過要記住,古人在紙上的方向與現代是反著的,因為古人講究坐北朝南,古人在紙上方位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兩人把餅和滷豬頭肉吃個精光,就睡下了。慶生卻不知道,就是因為這次的迴轉和慷慨,讓邵千耳喜愛且相信了慶生,並傳授給了他了不得的東西。

以後慶生跟著邵千耳行走大江南北,打著南腔北調,行占卜算命,期間邵千耳還略教了慶生易經風水,雖然風雨飄搖居無定所,卻再也沒有餓過肚子。慶生越來越發現邵千耳並不都是在騙人,給人卜卦很有一套,往往能算了八九不離十。他教給慶生的也很有道理,有跡可尋,小到喝水走路,大到世界宇宙都能解釋個一二出來。慶生再也不敢輕看這位便宜師傅。

自宋代邵康節以後,就再也沒出現過真正的易經大師,江湖術士層出不窮,但多是以訛傳訛,這才造成後人對易經抱有偏見,給這部千古奇書戴上了封建迷信的帽子。

很快春夏秋冬一年過去了,在這期間,慶生不僅弄懂了五行生剋,更是對八卦的方位瞭如指掌。但唯獨這個占卜,卻是一竅不通……

邵千耳始終不教他,總說基礎牢靠才行。於是他便悄悄的想要去別家偷師。遇到別的算命先生的時候,總要擺出幾個人的生辰八字讓他們算一卦,看他們算卦的方法,期望從中偷學點東西,只是沒有一點收穫,還倒貼了不少錢。後來被邵千耳知道,也沒說他什麼,只是告訴他四個字:“歲運並臨”。

慶生帶著這四個字,這一日又出來偷師,遇到算命的就問:“歲運並臨”只是從他們的目光中,慶生髮現,他們似乎第一次聽到“歲運並臨”這個詞。便都託故告辭。

終於走到一個拐角處,又見一個卦攤,算命者四十多歲,就面像而言似乎是位忠厚之輩,便把“歲運並臨”四個字重複了一遍,那個算命先生看了慶生一眼,眼神有點詭異,說:你的命我算不得。

慶生感覺就是在浪費時間,於是隨口問道:“請問排一個八人命局、大運,需要多少時間?”就要託故告辭。沒想他立即回答說:“十分鐘即可告知。”慶生很疑惑,偷著學了幾個月易經的他,排八個人的大運及命局,也要用上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後,越想節省時間越難。

於是抱著試試的態度,便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八個人的命局與大運攤在桌面上,開始提問,慶生說:“我的第一個問題是請你告知我,這八個人中哪一位學位最高?”,算命先生看了一下,指著其中的三個回答說:“這第三位先生。”慶生心中一怔,果然不錯,八人中惟此人有博士學位。慶生接著問:“我的第二個問題是,這八個人中,誰最有錢?”算命先生仔細看了一遍又指著第四個回答說:“第四位。”果然不錯,此人身價千萬。慶生提出了第三個問題:“你能看出這四對夫婦中哪一對最為和睦?”一分鐘後,他告知慶生:“第二對。”

整整一個小時,慶生不斷地向他提出問題,發現其準確率高達90。慶生頓時瞠目結舌,大為震驚,臨行前,問他:“先生,你學易經有多少時間啦?”他笑答:“不瞞小兄弟,整整十八年的時間。”

慶生給了他五十塊錢然後又問道:“如何才能學好易經?”他又笑笑道:“發現。”說完把慶生給他的五十塊錢推到一邊,眼神異常詭異的說道:“錢就不必了,只要小兄弟往後發了大跡,不要忘了我就好。”慶生見到這等好事,趕緊就把錢收了回去,心想:我還是和你一樣的算命先生呢,能發什麼跡!想著告別他就走了。

慶生回來後把事情告訴了老頭。

邵千耳聽了沉吟了一下,然後對著他說:“你算是遇到了一個高人。如你所說那個中年人是我們這行裡的一個高人。”

慶生暗想:雖然厲害,不過他也沒算出我的命。

邵千耳突然不著邊際的對著慶生說:“我今早還在被窩裡的時候,就知道出門的時候穿一件襯衣絕對不行,你可知道為什麼嗎?”

慶生好笑的道:“蓋兩張被子都還不覺得熱,外面會暖和嗎?只要是個有感覺的人都知道。”

邵千耳卻很認真:“對!就是有感覺和沒感覺的區別。中醫把一下脈,不需要開膛破肚,也能知道五臟六腑的情況;科學家到南極取一塊冰看一下,就知道全球氣候問題。我們算命打卦也是這個道理。”

慶生一愣,思索片刻:“哦,我知道了,學習易經就是要找到這個感覺?所謂一脈可知病,一葉可知秋,就是這個道理吧!?”

老頭點點頭,摸了摸下巴的鬍子笑著道:“還不算笨。”……

又過了一年,慶生和邵千耳已經逛遍了中國各省的大城市,繞了一個圈,又回到了慶生和邵千耳初遇的城市。慶生終於是學會了占卜。慶生很喜歡自己上學時候讀過的《愛蓮說》,其中一句更是奉為座右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兩年來,慶生總以“出淤泥而不染”勉勵自己。一直覺得自己做這算命卜卦,只是暫時的。用《周易》裡的話來說,自己現在不過是“潛龍”,總有一天會:飛龍在天。

算來慶生已經跟邵千耳兩年,邵千耳終於允許慶生單獨給人算卦。只是今天邵千耳沒有來,就慶生一個人出攤,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怕慶生算錯了給自己丟臉,還是怎麼的?反正是沒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