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厄運-可以甩給別人

《世說新語·德行》

【原文】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如果你的厄運-可以甩給別人

【戲文】

庾公,即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人。因為妹妹嫁給了明帝,於是就成了皇上的大舅哥。歷史上靠裙帶關係上位的男人,名聲大多不太好,庾亮算是個例外。

話說庾公有一匹馬名叫的盧,此馬額頭生白斑,傳說為兇馬,會給主人帶來厄運。

於是就有人勸他把馬賣掉,庾公卻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怎麼能因為此馬害主就把災禍轉移給他人呢?昔日孫叔敖殺兩頭蛇為後人除去隱患,自古以來被傳為美談。我要是能向他學習,哪怕就學這一點,不也算是懂事的人了嗎?”

的而且確,這是我翻《世說新語》至今,最直觀符合“德行”標準的故事了。但庾公所舉的例子真正恰當嗎?讓我們來插播孫叔敖殺蛇的舊聞一則。

如果你的厄運-可以甩給別人

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人,官拜令尹,輔佐楚成王成就霸業故而知名。話說此人小的時候出外遊玩遇到一條雙頭蛇,孫叔敖面不改色的殺而埋之,然後哭著跑回家。

媽媽:“哭什麼?”

敖:“聽說見到雙頭蛇的人一定會死,我剛才就遇見了,我很害怕即將離你而去。”

媽媽:“蛇在哪呢?”

敖:“我怕別人再見到它,所以殺而埋之。”

媽媽:“我聽說積陰德的人上天也會保佑他,所以你不會死的。”

後來,孫叔敖果然一口氣活到了38歲,但是你怎麼知道雙頭蛇造成的不是內傷呢?

好吧,玩笑到此為止,說點正經的。

如果你的厄運-可以甩給別人

我們把這兩個故事放在一起很容易就能發現其中根本性的不同,庾亮賣馬,是將自己本應承受的風險轉嫁給他人,在此過程中庾亮得到了實際的好處,此所謂“損人利己”,屬於我們普遍認同的“非道德行為”。

而瘐亮的道德之處正在於,一個擁有選擇權的人,毅然決然的“把悲傷留給自己”,這在任何時代都是難能可貴的。

再看孫叔敖同學,他所面對的情況完全不同。

傳說中明確規定“見雙頭蛇者死”,也就是說孫叔敖從見到雙頭蛇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死定了,就跟《行屍走肉》裡被殭屍咬了脖子一樣,你沒有任何辦法改變即將死亡的事實,你唯一能選擇的是:一、殺掉殭屍,甚至努力再多殺幾隻,以求讓自己生命的剩餘價值短時間內發揮到最大;二、就地躺下,愛咋咋地,反證我也要死了。

如果你的厄運-可以甩給別人

我不會選擇後者,但我也不覺得選前者能體現出多少道德價值,那僅僅是悲壯而已。

不知你是否同意,即便最道德的人也擺脫不了本能的慾望和生存的競爭,而正是在諸多卑鄙齷齪的行為中人類才產生出道德情操這種想象物。在應然狀態下,道德可以被設計成各種各樣的形式,但在實然狀態下,它卻只能是在你爭我奪中的動態平衡。

借用熊逸的一句話——我們可以說某一行為是道德的,但道德本身一點都不道德。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