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保育員網絡課程|005課: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

安田保育員網絡課程|005課: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安田保育員網絡課程|005課: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1、呼吸系統的簡介

安田保育員網絡課程|005課: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呼吸系統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餘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鼻、咽、喉被稱為上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被稱為下呼吸道。

1.鼻

鼻是呼吸道的開始部分,也是嗅覺器官。鼻腔的作用是:鼻毛過濾空氣;鼻黏液阻擋和吸附灰塵和細菌;黏液能溼潤空氣;黏膜上的血管能溫暖空氣;黏膜上的嗅覺細胞能夠產生嗅覺。

2.咽

咽是呼吸和消化系統的共同通道。在鼻咽部兩側壁上有一對小管的開口,小管與中耳相通,這一對在鼻咽部後側上方通向中耳的小管叫耳咽管,也叫咽鼓管。咽向下與食道相連,所以,咽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共同的通道。

3. 喉

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音的器官。喉腔的支架是軟骨,它可以保持氣體的暢通。喉腔的支架有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會厭軟骨。

會厭軟骨形狀如樹葉,是喉口的蓋。其作用是掌管喉口的開放與閉合。吸氣時,會厭軟骨打開,使氣流通過;吞嚥時,會厭軟骨反射性地蓋住喉口,食物滑入食道,不會落入氣管。

在喉腔中部側壁上,左右各有一條聲帶。吸氣時,聲帶放鬆,聲門裂擴大,便於氣流通過;說話時,聲帶收縮拉緊,呼出的氣流使聲帶發生振動,進而發出聲音。

4. 氣管與支氣管

氣管和支氣管管壁內覆蓋著有纖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空氣裡的灰塵和細菌。黏膜上的纖毛不停地自下而上向咽喉方向擺動,將塵粒和細菌隨黏液一起運送到咽,經咳嗽排出體外,這就是痰。痰是呼吸道的垃圾。

5.肺

肺位於胸腔內、心臟的兩側。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2 、呼吸道的特點及保育

安田保育員網絡課程|005課: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1.鼻腔的特點及保育

(1)鼻腔

1)特點

嬰幼兒鼻腔短小、狹窄,黏膜柔嫩,容易感染和鼻堵。

2)保育方法

①擤鼻涕的正確方法 當嬰幼兒鼻腔內有大量的鼻涕時,不應用手挖,應該擤出來。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是:輕輕堵住一側鼻孔,應該先擤一側,然後再擤另一側。擤鼻子時不要過於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勁地擤。

②鼻堵的正確處理 嬰幼兒鼻堵時,可遵照醫囑給嬰幼兒用滴鼻藥,或採用熱敷、清洗、按摩鼻部等方法。孩子鼻子通暢,才能吃得飽,睡得香。

3)張口呼吸的危害

4)不要養成在臉上和鼻孔亂摳的習慣

在面部、口、鼻周圍的皮膚裡,血管很豐富,其靜脈與顱內靜脈相通。面部長癤子一定不能擠壓,以免細菌擠進靜脈,隨血液流入顱內,引起顱內感染,危害生命。這就是所謂的“面無善瘡”。所以應培養幼兒不在臉上亂抓亂摸的習慣。

(2)鼻易出血區

1)特點

鼻部易出血區在幼兒鼻中隔的前下方,鼻黏膜柔嫩,血管密集,表淺。幼兒挖鼻孔、擤鼻涕太用力、空氣太乾燥、發燒等原因,都會引起鼻出血。

2)保育方法

鼻出血的處理見第六章第二節“意外事故處理”。

2.耳咽管的特點及保育

(1)特點

嬰幼兒的耳咽管短、粗、平直,易患中耳炎。耳咽管的開口在平時是關閉的,若擤鼻涕過於用力,會使耳咽管打開,鼻腔的細菌會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保育方法

如果鼻腔堵塞,應按正確的方法擤鼻涕,擤鼻涕避免過於用力。

3.喉腔的特點及保育

(1)會厭軟骨

1)特點

會厭軟骨反應遲鈍。嬰幼兒神經系統對會厭軟骨的調節能力較差,喉頭反應遲鈍,在吃食物時說笑哭泣,食物容易嗆入氣管,造成氣管異物而危及生命。

2)保育方法

保育員在工作中應格外細心,幼兒在吃飯時,不批評他們,也不催促幼兒吃飯,讓幼兒安靜進餐。不說笑打鬧,待幼兒將碗中的食物全部嚥下,才可以離開飯桌,防止幼兒口含食物外出遊戲。吃午點和零食時更應注意,吃光後才能去玩,防止幼兒將零食放在口袋裡玩耍時食用,此時極易出現異物進入呼吸道。晨檢時要檢查幼兒的口袋,避免幼兒將小玩具和食物帶入教室,防止異物入呼吸道。

(2)聲帶

1)特點

幼兒的聲帶肌肉嬌嫩,容易疲勞。如果長時間地大聲喊叫容易引起聲帶疲勞,聲音嘶啞。

2)保育方法

①教師應注意幼兒的說話和唱歌習慣的培養,用好聽的聲音說話,不大喊大叫。多唱幼兒歌曲,唱歌和說話的時間都不應過長。

②選擇或提供適宜的唱歌場所。保育員應在嬰幼兒唱歌前對唱歌場所進行溼性掃除,保持嬰幼兒唱歌的場所空氣新鮮溼潤,避免塵土飛揚。

③在寒冷季節,提醒幼兒不在寒風中大聲喊叫、歌唱。傷風感冒要多喝水、少說話。

(3)氣管與支氣管

1)特點

氣管、支氣管容易感染。嬰幼兒的氣管和支氣管壁較狹窄,嬌嫩,分泌黏液少而乾燥,纖毛運動較差,自淨能力差,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以致呼吸困難。

2)保育方法

保證嬰幼兒的生活環境空氣新鮮,少煙塵、少汙染。

(4)肺

1)特點

嬰幼兒胸腔狹窄,肺泡數量少,容量也小,肺活量小,呼吸頻率快。年齡越小,呼吸次數越多。因為嬰幼兒新陳代弋謝旺盛,對氧氣的需要量大,而肺活量小,每次呼吸帶來的氧氣少,所以,只有加快呼吸的頻率,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不同年齡的嬰幼兒每分鐘的呼吸次數見表4-1

不同年齡段嬰幼兒呼吸次數

新生兒—40-45(次/分鐘)

2-3歲—25-30(次/分鐘)

4-7歲—20-25(次/分鐘)

嬰幼兒的呼吸以“腹式呼吸”為主。嬰幼兒胸腔狹窄,肋間肌肉力量小,其呼吸主要靠膈肌的上下運動來完成,所以嬰幼兒以“腹式呼吸”為主。嬰幼兒喘氣時,很難看到胸脯的運動。觀察嬰幼兒的呼吸次數主要通過腹部的起伏來看,每一起一伏算一次呼吸。

2)保育方法

嬰幼兒生活的環境應該空氣清新,少汙染。戶外空氣新鮮,含氧量高,應多讓嬰幼兒進行戶外活動,獲得豐富的氧氣。保育員應該做好活動室、臥室的開窗通風工作,保證嬰幼兒獲得充足的氧氣,減少疾病傳播的機會。

3、保育小結

安田保育員網絡課程|005課: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1.培養嬰幼兒呼吸系統的好習慣:用鼻呼吸;掌握正確擤鼻涕的方法;不隨地吐痰;不矇頭睡覺;不亂挖鼻孔。

2.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3.保護嬰幼兒的“金嗓子”。

安田保育員網絡課程|005課:嬰幼兒呼吸系統的生理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