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I·觀點|章遠:民族主義擡頭為中東格局添變數

2018年5月18日,上外中東研究所章遠副研究員在《文匯報》發表評論文章《民族主義抬頭為中東格局添變數》(見《文匯報》2018年5月18日第8版),全文如下:

民族主義抬頭為中東格局添變數

MESI·观点|章远:民族主义抬头为中东格局添变数

5月以來,中東地區迎來第二場重要的國家議會選舉。打著“反美國”和“反伊朗”旗號的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穆克塔達·薩德爾和他組建的“行走者聯盟”出人意料地戰勝政治對手,獲得329個議席中的54席,成為本次大選獲得席位最多的政治力量,有望主導下一屆伊拉克政府的組閣進程。

“黑馬”薩德爾是何許人

薩德爾的領先與一週前黎巴嫩真主黨選舉獲勝有諸多相似之處。

首先是選民的低投票率。黎巴嫩議會選舉的投票率為49.2%,而伊拉克議會選舉投票率更低,僅為44.5%。不到一半的投票率顯示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並不高。第二個共同點是選舉的獲益者都具有什葉派宗教身份。第三個相同之處在於選舉結果都不符合美國預期。

不同的是,黎巴嫩真主黨與伊朗關係密切,但薩德爾並不認可伊朗在中東的積極擴張,甚至批評伊朗通過政治支持和軍事援助扶植親伊朗什葉派。薩德爾參與組建的政府不會是伊朗的政治同盟,而獲得此次選舉47個席位、位列第二的“法塔赫聯盟”與伊朗走得更近。

伊拉克舉行議會選舉前,伊朗公開表示,不會允許薩德爾陣營執政。路透社報道,12日選舉當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外行動分隊“聖城旅”總司令蘇萊馬尼抵達巴格達,為伊朗支持的候選人阿米里和前總理馬利基站臺。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蘇萊馬尼正試圖說服其他什葉派陣營聯合組閣,以阻擋薩德爾陣營執政。薩德爾先前明確表示,不會與伊朗“妥協”,也不會與伊朗支持的阿米里和馬利基聯合執政。

此次選舉是伊拉克戰勝“伊斯蘭國”之後舉行的第一次國民議會選舉,現年44歲的薩德爾能夠獲得選舉得票數第一,主要得益於他改革國內政治制度的主張和出眾的個人魅力。在國內政治改革領域,薩德爾表明了打擊腐敗的決心,力求發展民生議題,因此深得民心。薩德爾曾經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後參加對美作戰,曾數次組織反美遊行,“反美”一度是薩德爾鮮明的個人標籤。身為宗教領袖的他同時也是成熟的政治領袖,是更符合現階段伊拉克人民需要的務實領導者,其追隨者的忠誠度超過其他陣營的支持者。

由此可見,伊拉克底層什葉派民眾基礎是薩德爾陣營的獲勝關鍵。有分析認為,伊拉克選民倒向薩德爾這樣的“反建制”陣營,表明他們厭倦自伊拉克戰爭以來執掌政壇的那批政治精英。

剿滅“伊斯蘭國”之後,伊拉克急須維持和平和推動國家重建,但目前伊拉克派系眾多,什葉派分裂、遜尼派勢微、庫爾德力量在獨立公投失敗後也無法形成對選舉起決定性作用的有效力量,任何一派都不足以單獨組建政府。事實上,薩德爾和阿巴迪都提出了針對伊拉克國內政治制度和腐敗問題進行政治改革的構想,並且這兩個陣營也都是跨教派組成的選舉聯盟,這也為將來兩個陣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這兩個政治聯盟最大的區別是在對外關係認知上,之前的阿巴迪政權與美國和伊朗都分別保持相對友好的關係,在兩國間尋找平衡,而薩德爾則反對美國和伊朗對伊拉克內政的介入。

駐伊美軍去留有待觀察

“行走者聯盟”由薩德爾的“國家正直黨”和其他五個政治實體組建而成,所提出的政治主張有三個主要方向,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伊拉克本國的國家利益至上,是具有較強民族主義色彩。另一個重要主張就是反對美國對伊拉克的干涉。一方面,薩德爾表示希望美國繼續培訓伊拉克安全部隊,也願意繼續執行與美國之間的軍售協議,但另一方面他非常強調伊拉克行使其獨立主權的絕對優勢地位。第三個政治主張是反對伊朗的意識形態。這其中,反美主張雖然可以幫助薩德爾通過煽動民族主義甚至民粹主義情緒獲得選民支持,也使得未來政府可能給美國和伊拉克的雙邊關係帶來考驗。

美國特朗普政府的中東政策和之前的奧巴馬政府相比,保守色彩更加濃厚,即美國不再願意積極扮演中東“第一玩家”的身份。與美國在中東相對回縮的政策趨勢相對應的是,中東國家陸續出現民族主義思潮復興和民族主義勢力抬頭。無論是退出伊核協議還是堅持遷館耶路撒冷,特朗普政府都在不斷地挑起危險的爭端。而更糟糕的是,美國在這些破壞性的舉措之後並沒有推出能夠修補安全局勢的有效應對策略。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只破不立”的冒進行為惡化了中東的混亂局面,中東政局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包括伊拉克在內的中東民眾對美國的失望、不滿、反感和不信任情緒持續升級。

薩德爾去年曾會晤沙特王儲,他在與美國和伊朗都保持適度距離的同時,積極尋求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不論薩德爾是否直接出任新總理,伊拉克政治格局都將出現變化,美國能否維持在伊拉克駐軍還有待繼續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