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祕傳真訣完結篇,修道煉丹之人必懂的精華

十、觀竅觀妙

(原文)竊思太上言“有欲觀竅,無慾觀妙”二句,以為生補漏之局,亦為生成真了道之本焉。欲,非私意也,亦非有意之意也。要想此個欲字,是在有意無意之間,即吾常言略用意思。是竅非臍下一寸三分之謂,亦非下田水鄉之稱。教生略用意思,閉眼光,凝耳韻,緘舌意,持身以正,亭亭矗矗如岩石之聳高山,悠悠揚揚似皓月之印譚水,收我一切馳逐於外之物慾,牽纏於內之雜念,一刀斬斷,一齊收拾,片絲不掛,半蒂不存,於是以滿腹精神盡收入於虛無一竅之中,時時照顧,念念不忘。久之自有天真發現,陽氣來生,將爾腹中久積陰霾之氣自然變化而無復有焉。由此再加猛烹急煉,常常了照,則真陽一動,收而採之,行升降之法,用進退之功,而大丹不患無成。自然精不外洩,氣不外傾,神不分散,而色身可固,法身亦即此存矣!此即太上有欲觀竅之說,至於妙之一字,道之實難。總在生做功到氣血融和之地,精神舒暢之時,瀟瀟灑灑,無思無慮,亦不是全無思慮,祗是思慮之起如浮雲之過太虛,毫不留戀,了不介意,此即妙之之象。然後還要從此推之,舉凡平時抑鬱者到此能不抑鬱,昏頹者到此能不昏頹,皆是妙之作用。(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丹道煉丹形意拳樁功站樁)古云:“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斯得妙之真矣!再示觀之之實。到此時也未嘗不照於方寸,而實無方寸之可照。木嘗不注于丹田,而卻非丹田所能了。若有意若無意,隨其氣息之往還,我惟了了於中極,不為氣息之一上一下所牽引焉,此觀之之妙也。總之,始而稍稍垂頭以顧提(注:左言右是),繼而微微伸腰以緝熙,終而至於天機活潑,氣節凌峋,即是長生之訣也。吾見生等形氣衰頹,精神疲憊,教之如後生小子實實了照于丹田一寸之間,則恐用力太勞反為不妥。故示以活潑之觀法,無論隨時隨地俱可做得。然而坐有坐法,睡有睡法。坐法吾且不說。至於睡法,“未睡身,先睡心。舉凡一切事為,已就床榻思之何益?而且枉勞其心。惟有收攝神光,以頭微微曲照入於一竅之中,自然神與氣交而熟睡,火與水濟而安閒。至於行也,須將神光照在兩三步遠,有如清風拂拂,緩步而行,不使累身可矣!若住立於何處,須知卓立不搖,如松柏之挺持,不拘束不放曠,斯住之法得矣!

道家秘傳真訣完結篇,修道煉丹之人必懂的精華

[註釋]此段闡述老子《道德經》第一章“有欲觀竅,無慾觀妙”二句,而介紹活用之法。理解老於此二句關鍵在於懂得何者為“竅”?何者為“妙”?黃氏認為,“竅”非臍下一寸三分之丹田,而是心之下腎之上的虛無窟子。“有欲觀竅”即為用點意思去觀照虛無一竅。“妙”乃渾身氣血融和、精神舒暢瀟瀟灑灑之象,“無慾觀妙”即是無思無慮去觀照這種暢快之景。如此放寬尺度,不死死守著丹田,自由自在行功,學者隨時都可做得。

十一、集義生氣,虛無生陽

(原文)命陽發生,靜裡修持之事,此積鉛之一法也。若性地之鉛,即孟子所謂治然之氣由集義而生者是。夫義之所在不止一端,或於敦詩說禮而有得,或於談今論史而有感,或於朋友相會而有所悟,或於觀山玩水而有所見,更有型仁講讓,濟困扶危種種義舉,偶然感附忽地悟入大乘。此等積義猶為真真踏實行持,人能於機關偶露之際,實實認得為我家本來故物,一眼覷定,一手握定,日夜用綿密寂照之功。如此之悟是為真悟,如此所得是為永得,此為集義妙法。孟子云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等語,我能如心而出,平情而施,且隨時隨處將所發情景,常常醞釀,不使隨來隨去,旋滅旋生,即是擴充,集義之真實行持也。自是日夜謹慎,不稍使此心有不仁不義之處,以負慚於幽獨,抱憾於神明,則我心無不快暢,我志自然圓滿,即孟子所謂宜養無害,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是,是即積鉛積到極處也。

諸子談及陽生之道已非一端,總不外無思無慮而來。即如貞女烈婦矢志靡他, 一旦偶遇不良,寧捨生而取義;又如忠臣烈士惟義是從,設有禍起非常,願捐軀以殉難,此真正陽生也。不然何以百折不回若是耶!由是推之,舉凡日用常行,或盡倫常孝友,或矜寡困窮一切善事義舉做到恰好至常,不無歡欣鼓午之情,此皆陽生之候。只怕自家忽焉見得,忽焉又為氣阻也。(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丹道煉丹形意拳樁功站樁)又怕自家知道,因而趾高氣揚,喜發於言,形動於色,洋洋詡詡不知自收自斂,視有如無,因被氣習牽引而散矣!又或讀書誦詩,忽焉私慾盡去,一靈獨存,此亦陽生之一端也。又或朋友聚談,相契天懷,忽然陽氣飛騰,真機勃發,此亦陽生之一道也。更有琴棋書畫,漁樵耕讀,果能順其自然,本乎天性無所求亦無所欲,未有不優遊自得消遺忘情者,此皆陽生之象也。總要一動即覺,一覺即收,庶幾神無外慕,氣有餘妍,而丹藥不難於生長,胎嬰何愁不壯旺。果能持守不失,神常返於穴中,氣時歸於爐內,久久真陽自發生矣。

諸子從此悟得,方知陽即道,道即虛無自然。子思子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其即此收斂陽光不許一毫滲漏之說欽?諸子卓有見地,吾故以鋪天迎地亙古歷今之真正之陽無時無處而不有者示之。

[註釋]雖言虛無能生陽生氣,但人若有凜然之正義感、高尚之品行、雅緻之情懷、專一之信仰,遇事而發,亦能生陽生氣。陽即真陽,氣即真氣。我當於此機偶露之際,收之斂之,知所保養,使此氣此陽不致旋生旋滅,向外滲漏,亦是學者養生之法。

十二、覺照之心

(原文)夫人之所以前知後曉、靈明不昧者,無非此一個覺照之心而已。佛曰:長明燈。道曰:玄關竅。儒曰:虛靈府。要皆無思無慮、無善無惡中一個了照之神焉。下手時不尋出虛無無際物事出來,則無性。無性則無丹本。不從虛無中養出個靈明妙覺洞徹內外之神出來,則無主宰。無主宰雖日夜勤行終是昏昏罔罔,到頭而無用也。諸子務先把萬緣放下,直將知覺之妄,物慾之私,慢慢的起風運火,煅化於無何有之鄉,自家內照果然一無染著,一無束縛,空空蕩蕩,了不知其起止,此為本性見矣!本性一見,又要有個覺心,照而不照,不照而照,此即主宰常存,昔人謂之主人翁是也。有此主宰煉丹可成,無之猶一家無主,焉能興得起家來?此個主人翁實為煉丹之主帥。至於本性,是煉丹之丹頭。但起初即欲本性發見,渾淪無際,浩森無垠,萬不能有。只要一個泰然無事,心地清涼,有點趣味就是。若欲清清朗朗,浩浩淵淵,大無外小無內,則必火候到時方有此鴻鴻蒙蒙無可端倪之一候。惟於塵緣稍不沾滯,推得開放得下,即是性見,煉丹有本矣!下手之初此心未必即能降伏,洞照如神,只要此心不走作不昏迷,能為我家主宰,不為外物所奪而去,這即是此心常在,為我煉丹之主矣!諸子此時尚在陰陽之交,還須立起志氣,扶持真陽抑制群陰,久之陽欲進而不能遽進,陰欲退而不肯遽退,所以有如痴如醉之狀。蓋以陽雖生而陰猶未卸駕也。吾故教諸子,不要除思慮屏氣息太為著緊,緊則又動後天陰氣,必不能耐久焉。總之,神妙無方,變化莫測,還不是此一點虛寂之性、滅應之神為之作主耳。諸子於無事之時不要求渾淪磅礴,只此一念陽靜,莫管二念,即是性在。古人收回又放下,放下又收回,即性之見者多矣!久久用功自然本性常圓,無在而無不在焉。只要此心常常了照,稍有閒思雜慮,我能隨時覺照,即惺惺常存矣!

[註釋]氣功態所以區別於睡眠狀態和醒覺狀態,就因為它有一個覺照之心。氣功態中無論虛極靜篤,混混沌沌,或恍惚杳冥,這個覺照之心總是起著主宰的作用,所以稱之為長明燈、主人翁。一旦沒有了這個覺照之心,就會昏昏沉沉成了睡眠狀態;或者清清醒醒成了醇覺狀態。所以古入說:“當滅動心,莫滅照心”。這個照覺之心就是元神,它一直主宰著氣功動態的—動一靜及如何動靜。它作為發見本性的主宰。何謂本來之性體?《仙佛合宗》說:“萬象空空,一念不起,六根大定,一尖不柒,此即本來之性體完全也”。

十三、守中之旨

(原文)此個個字所包甚廣,其在人身,一在守有形之中。米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回光返照,注意規中,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即不離是。一在守無形之中。《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末發謂之中。”此未發時不聞不睹,戒慎恐懼,自然性定神清,方見本來面目,然後人慾易淨,天理復明,自古聖賢均以此為第一步功夫。但始須守乎勉強然之中,終則純乎自然之中。(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丹道煉丹形意拳樁功站樁)三教聖人名目各有不同,總不外此中字為之宗,為之君,即如吾教以凝神調息為主,然後回顧本竅,心無其心,氣無其氣,乃得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始凝,氣和則息始調,其要只在心平二字。心不起波之謂平,能執其中之謂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到得神氣相依,玄關之體已立,此為大道根源,金丹本始。他如進火退符、搬運河車、有為有作,總貴謙和柔順,以整以暇,勿肋勿忘,有要歸無,無又生有,至有無不立方合天然道體,此即得一而萬事畢,吾道一以貫之之旨也。

[註釋]中即虛空之性體,守中即還虛之功。初學者守無形之中似無憑藉,當須通過守有形之中,迴光返照丹田而進入虛無之境。

道家秘傳真訣完結篇,修道煉丹之人必懂的精華

十四、內動陽生

(原文)夫內動陽生實由靜定久久自然而生者,,有由偶爾入定當下即生者,此神入氣中融洽為一之象也.我於此再為蘊蓄內中天然神火,任其靜而動、動而靜,盤旋于丹鼎中,再用外之符火聽其上下往來,行住起止,所謂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是到得內火一旺,外火自迥環於一身之中,鴻鴻蒙蒙無有底止,此即氣周神外之候。我於斯時惟有坐鎮主人,凝定中宮,務使內想不出,外想不入而已。諸子近時已做到此處,吾看來還未十分如法,當退符時一味無思無慮,似乎還佳,不覺又他去焉。蓋因未曾老練,不妨再數週天之息以召回之。久之至於化境,不須搬運推遷,而吾身蓬蓬勃勃,上為燻蒸之氣,下為坎水之精,周流一身,上下往來,無有窮期者。此息不期調而自調,精不期煉而自煉,所謂真橐YU,又謂“長吹無孔笛,時鼓沒絃琴”者是。此非吾獨撰也。呂洞賓雲:“溫養兩般、內神火而外符火。(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丹道煉丹形意拳樁功站樁)保存十月,去有為而就無為”。是此時雖雲無為,亦要知無為之中有個真正主人為我主宰,才不落空,又還要回光返照,數息而若無數者,方能保固真陽,生長聖胎。柳真人云:“一息去一息來,息息相依莫徘徊”。由此觀之,內之神火須要安閒自得,調停中立;外之符火是為溫養之火,惟加一番謹慎,著十分了照,聽其息息歸根,息息入定,化為自然之神符,毫不假一分人力得矣!

此中功用,須要靜之又靜,耐之又耐,坐到天花亂墜,周身血氣自然踴躍,我身渾如太虛,直若無有身形者,然又若此身在氣機包裹中,如春蠶作繭一般。狡於此惟行一靈炯炯獨照當中,內外渾忘,有無不立,才是真詮。

[註釋]此為煉氣化神階段的十月養胎功法。初學者難以練此。

內神火即離宮之火,功夫到此,略凝神即能發動。外符火即周天運行。如此內外結合,即能真氣蓬勃周流一身。最妙考功夫臻於化境,不須搬運推移,只須元神主宰,便能使真氣氤氤氳氳,上下往來,無有窮期。

學者行功能達氣包神外,似若色身消失,周身似有氣機包裹渾如與太空間體者,可練此功。

十五、女功一則

(原文)要之學道無他,只是一個洗心滌慮,虛其以為基。虛則靈,靈則真心見矣,元性生焉,此即明心見性之一端也。人能一念返還丹田之中,用意了照,始初動念即心矣,明則明此,別無明也。未動念之前一片空明,虛虛渾揮,了無物事,此即性也,見者見此,別無見也。果能明心見性如此,此即於群明凝閉之時忽然一陽初動,瞥地回光,即古人謂冬至陽生夜半活子時至之一候也。我於是迴光返照於乳房,是為水源至清,可以煉成上藥,始之以卻病延年,終之以成聖作真,要無非此一候為基也。然吾說此法極高,猶恐婦女難會,再示淺淺之學。下手之時身要正正當當坐定,心要安安閒閒靜鎮。日夜惟有觀照乳房之中,出入之息一上一下任其天然自在。其呼而出也,上不至衝動頭目;其吸而入也,下不至衝於水府。一聽緩緩而行,悠揚自得,或百或千任其所之。惟是凝神於乳房,調息於乳房,順其一出一入之常得矣!久久從事於此,自然陽氣發生,一身健旺非常,此雖微陽偶動,仍收歸爐內,不可下榻。

[註釋]此女功一則除迴光返照乳房外,餘多與男功同。

乳房為女子功法之重要竅位,上通心肺之津液,下徹血海之真汁。古云:乳之左房通肝,右房通肺。

女功中除凝神觀照乳房外,亦有迴光返照兩乳之間的乳溪者。蓋乳溪通心通腎又通脾,中有膻中、絳宮等要穴。對乳房、乳溪還可加以按摩。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道家秘傳真訣完結篇,修道煉丹之人必懂的精華

道家秘傳真訣完結篇,修道煉丹之人必懂的精華

道家秘傳真訣完結篇,修道煉丹之人必懂的精華

道家秘傳真訣完結篇,修道煉丹之人必懂的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