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的工資為什麼上不去?

戰鬥最後的勝利

男女足的待遇差別是一個老話題了,有數據表明,中超聯賽的球員平均年薪為670多萬元,至於女足球員,據媒體透露中國最優秀女足球員的年薪是30萬到60萬元,然而絕大多數女足球員的月薪僅僅幾千元而已。就像女足門將趙麗娜所說的:“女足姑娘們收入不高,就跟外面普通工作的人拿得差不多。踢一輩子球,也買不起房。”


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就有不少人義憤填膺地表示,男女足的工資應該對調,這種氣話其實冷靜下來就明白根本不可能實現。男女足薪水的差異,不只是在中國,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

雖然早在16世紀英國就有了女子足球,但是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女子足球才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了起來,到1991年國際足聯才正式舉辦第1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在很多國家,眾多女子足球仍沒有實現職業化。反觀男足,1920年,意大利就組織了首屆全國性的職業聯賽,即現今的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聯賽。而為大多數人糾結的工資待遇問題,實際上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男女足的工資是由俱樂部發放的,而俱樂部發多少工資,則要和比賽的收視率、贊助以及廣告掛勾。

就算是在世界範圍內,觀看女子足球比賽的人數,還是要遠遠少於男子足球比賽,在中國更是如此。這也就意味著缺少收視率、缺少廣告和贊助,收入當然大受影響。實際上,男女足同工不同酬的情況在日本和巴西同樣存在。曾在女足世界盃上大放異彩的日本女足,擁有完備的女足賽事體系以及數不清的各級非職業女子足球隊,崛起速度顯而易見。但即使這樣,她們和日本男足運動員的收入也是天差地別,根據規定,如果日本男足世界盃奪冠,每人將獲得3500萬日元(約合28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而女足姑娘們在獲得額外嘉獎後每人也只分到300萬日元(約合24萬元人民幣)的獎金。而2015年的數據表明,即使是女足球隊中的王牌球員,一年所得也只是和日本普通職員的薪水持平。至於巴西的女足發展也不樂觀,2001年後女子錦標賽就停辦了,巴西姑娘們2014年裡約奧運會站在領獎臺上拉著“我們需要支持”的手幅,就是急需支持的證明。

目前世界範圍內工資較高的都是在歐洲和美國女足職業聯賽效力的姑娘們,巴西女足名將的瑪塔在瑞典聯賽效力時,就拿到了女足年薪最高。由於美國國家女子足球聯盟的薪水上限是265000美元,所以女足姑娘要想得到更多薪水,還要靠贊助商的支持,在這方面,中國女足的姑娘們就更加沒有優勢了,畢竟在中國,要想找女性體育明星做廣告,很多項目都比女足運動員更能吸引眼球。

所以,在中國,很多抱怨女足姑娘們薪水過低的人,潛臺詞其實是男足薪水過高,畢竟無論是日本巴西,還是德國美國,男女足工資的水平都沒有和國際賽場的成績呈這麼大的反比的。正所謂並非只“怒女足不幸”,更是“怒男足不爭”。


昊體育

球員收入

首先來說一下收入來源,男足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俱樂部收入和商業活動收入。而女足的主要收入主要是地方體委的補貼,因為俱樂部根本沒有收入。



俱樂部收入

俱樂部的收入主要有三點:轉播費收入,比賽日收入和球員交易。由於關注度的問題中超聯賽的收入要遠比女足聯賽的收入多的多,而且中超球隊背後都有大金主。像恆大,富力,永昌這種地產公司,中信,魯能,上港這種大國企,也正是由於這些公司的支持使得女足俱樂部與男足俱樂部的收入越來越大。同樣由於關注度的問題女足幾乎沒有什麼商業活動。

為什麼女足關注度低

1.觀賞性差

很多男足運動員都有屬於他們的招牌動作,比如大羅的鐘擺式過人、梅西的小碎步過人、羅老漢的無解內切、C羅的原地踩單車……

這些都會引起球迷們大量的討論。由於體能的問題相信女足運動員很少又能做出這些動作的。



2.不符合傳統審美

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像足球這麼有激情的運動還是屬於擁有健碩肌肉的男人。他們從觀念上不太願意接受了女人踢足球。

3.職業生涯短不容易出球星

男足運動員一般可以從十七八歲踢到三十幾歲,而女足大部分都會選擇在28歲前退役。因為女足不掙錢,大都會找一份掙錢的工作,而且很多女足運動員選擇在28歲前生育,這往往使她們萌生退意。所以女足很難出球星,收入自然而然就低了。


運動眼鏡型男

在職業化道路上,女足缺乏足夠的商業價值,無贊助,無上座率,無轉播,從業人員自然收入很低。

最高收入者可達數十萬,但大部分月入僅有數千元。



中國女足隊員的收入確實偏低,根本和男足無法相提並論。作為女足隊員裡的佼佼者,中國女足國家隊的隊員,最高年收入也就是在30-60萬左右,而且數量寥寥,多數球員的收入不過萬,甚至有些只有兩三千元,連日常開銷都不夠。

女足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商業性,形成惡性循環。

女足比賽受身體條件的限制,精彩性和觀賞性不足,即使中國足協和各女足俱樂部簽訂過主場上座協議——每場不低於5000觀眾,主場設在校區的比賽不低於80%上座率。但是隻是一紙空文,很多場次甚至只有寥寥數人,像下面這張圖所顯示的,都已經是觀眾較多的比賽了。

缺乏對觀眾的吸引力,自然就缺乏商業性。2015年,樂視曾經以五年5000萬贊助過中國女足,但這次以品牌推廣為主要的商業活動並沒有給中國女足帶來更多的流量和關注,當年的事曾經在平臺上轉播過31場比賽,但場均關注度只有區區20萬,甚至比不上一個網絡主播搔首弄姿的幾分鐘。

而隨著樂視經營的問題,他和中國足協因為贊助費支付的問題曾對簿公堂,以至於中國女足聯賽又開始裸奔。

市場化決定了資金投入是逐利的,而現在女足缺乏對資本的吸引力,而少有的一部分投資又集中在明星球隊和明星球員身上,曾有人說,在女足投入2000萬就可輕鬆奪冠。最終,形成了沒有觀眾,沒有投資,沒有推廣,沒人瞭解,沒人關注,沒有觀眾的惡性循環。



因此,對於我們普通球迷來說,口誅筆伐中國足球分配製度的不合理,不如走進賽場,以親身行動,支持中國女足。

而對制度設計來說,我覺得讓女足完全市場化,其實並不是特別符合這項運動的規律,要求男足俱樂部必須成立女足,以男足滋養女足,反而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瞎說韓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經常聽到的說法是把男足的錢用在女足身上,可行嗎?人力資源沉思錄,與你一起分享10餘年的職場感悟!

從市場經濟角度看

一個產品在市場上能否出售,出售的價格如何,利潤如何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及供給關係確定的。比如說一家企業辛辛苦苦生產一批產品拿到市場去銷售,結果發現根本沒人要,還談什麼價格?如果某企業生產的產品儘管有人要買,但是需求量很小,願意出的價格也比較低,那麼這家企業很可能不得不降價促銷。女足比賽就是一種產品,這個產品的市場很小,根本沒有多人去購買這個產品,也就是很少有 人去看比賽,如何可以賣到錢呢?如果企業都不賺錢,而作為生產工人的女足隊員又如何拿到高工資呢?



從企業經營角度看

前面說到女足的產品銷售狀況不理想,其實與男足有些天壤之別!男足水平再爛,但是很多比賽觀眾都是爆滿!女足水平再高,沒有人走進賽場看比賽,這就是差距。作為企業或老闆來說,面臨投資時會如何決策?理性地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一定不會投資女足,即使投資也一定要嚴格控制成本支出。很多人並沒有理性思考,只是純感性的吆喝,如果你我都不願走進賽場看女足比賽,有什麼理由要求企業加大對女足的投入呢?因為我們不看女足比賽,企業不願意贊助,電視臺不願意轉播,女足如何賺錢?說到底,女足隊員也就是一群打工仔,職場人士罷了。



從薪酬水平設計看

簡單來說,員工的薪酬水平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市場上普遍的工資水平,也就是看大家都願意支付多少工資;另一個是企業經營狀況及未來發展方向。如果企業都快經營不下去了,年年虧損,估計工資不可能高多少。目前的女足隊員至少在國內工資普遍不高,各俱樂部的經營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女足的工資低是一種必然。放眼全球來說,女足的工資也不可能高過男足。


可能有人說與男足比太低了,還有人說同工不同酬等等,看是有點道理,其實女足與男足根本不是一種產品,不具有可比性!全世界都這樣,這就是市場規律。行政干涉,人為提升工資,可以解決一小部分問題,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除非有一天,大家都看女足比賽了,工資自然就上去了。

總之,女足的產品銷售不理想,沒有人買是根本原因。至於說各自比賽的相對成績,不會改變基本薪酬水平。



人力資源沉思錄

市場決定工資,商業價值決定身價。

女足工資低,因為本身的商業價值低。說的難聽的女足就是男足的附屬品。

同樣是職業聯賽,中超男足平均上座率幾萬人,女足聯賽才幾千人,甚至比不上中乙的上座率。國足呢?男足踢的在爛,上座率保證 70%以上,女足呢?超過萬人就不錯了。

關注度等於商業價值,既然關注度低自然投入也低。

女足產生不了商業價值,贊助商廣告商誰會願意投錢?

想要解決女足工資低的問題,首先要提高女足關注度,讓球迷願意進場看比賽。關注度高了,自然會有贊助商廣告商不請自來。商人都是逐利的。有了這些女足工資自然會提高。


GREY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