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不再發展巡洋艦了?

QAQ2237

要說世界上還有巡洋艦的國家,也就美俄兩家了。一個核動力巡洋艦基洛夫級,一個常規巡洋艦提康德羅加,俄羅斯的基洛夫級還在服役,原因很簡單,俄羅斯無力承擔再新造一艘的費用,更別提再設計服役一級巡洋艦。至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已經到了服役期限,正在服役的將在未來陸續退役,而巡洋艦這一艦名也將會在未來暫時消失於美軍序列,未來美軍的主力戰艦將會是阿利·伯克3型。

圖為伯克3型

海軍在發展,海軍艦艇的定義也在變化,關於巡洋艦這個稱號的定義,現代海軍按照傳統習慣指的就是大型的多用途水面艦艇,一般指的是噸位僅次於戰列艦級別的大型艦艇。而在艦艇導彈化時代之前,自然而然的將炮口徑大,噸位大,裝甲厚的叫做戰列艦,小一點的叫巡洋,再小一點的叫驅逐艦,再小一點的叫護衛艦。當然裡面還有重巡輕巡戰巡等等細分這裡就不多說了。總之你跑得快噸位適中防護適中能遠洋就叫你巡洋艦。

圖為戰巡胡德號

而進入導彈化之後,這幾種艦艇的分工逐漸發生了變化,原本戰列艦、巡洋艦是主力艦艇,主要執行反艦任務,驅逐主要是防空或是反潛用,護衛則幹些佈雷反潛一類的雜活,導彈化之後,驅逐逐漸發展為對潛對海對空的綜合化平臺,個頭也不斷增大,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逐漸模糊,同質化帶來的便是分類的消失。現在各個大國的海軍主力艦艇都叫驅逐艦,卻幹起了之前巡洋艦的活,既然都叫驅逐艦了,那為啥還叫巡洋艦呢,乾脆都叫驅逐艦好啦。

圖為基洛夫級巡洋艦

總的一句話,巡洋艦隻是個名號,定義是會隨著技術和時間的演進不斷變化的,不稱為巡洋艦,但是你要乾的活還是有人會幹的。比如日本管出雲號叫DDH,直升機驅逐艦,可誰都知道你是艘直升機航母啊,至於老一輩的大艦巨炮,還是在博物館躺著好啦。

圖為出雲號


軍情解析

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因為我們要首先清楚,現代巡洋艦的定義是什麼?


圖注:現在大家都把朱母沃爾特級和055說成是巡洋艦,可是,官方都不承認啊……

過去巡洋艦的定義還可以從主炮口徑,作戰任務,遠洋能力來區分巡洋艦與其它艦種,但現代海軍技術的發展,早就讓這種大炮鉅艦的年代遠去了(當然,不排除電磁發射技術等定向能武器技術的發展,讓大炮鉅艦的時代有再次迴歸的可能)


而現代驅護艦基本都有防空能力(通用垂髮的出現,讓艦載武器的選擇更加靈活,可以隨著任務的變化而自由搭配武器種類),同時遠洋補給能力的提高,讓很多比如054A這種標排3600餘噸的護衛艦都有了遠洋能力。

所以目前各國對巡洋艦的劃分十分模糊,按噸位?作戰任務?防空圈的大小?很難有權威的說法。

所以目前來說,並不是巡洋艦落伍了,而是還沒有一種可靠的劃分標準。

其次,是二戰後航母海洋霸主地位的確定,讓大噸位的武庫艦(可以看做現代版輕裝甲的戰列艦)很難有生存的空間,因為按打擊效率和效費比來說,武庫艦大量的導彈是比不過航母艦載機的。



圖注:美帝早先武庫艦的設想和毛子的“領袖級”的玲瓏寶塔,但是一個下馬了,一個還在圖紙上。

所以目前各國的驅護艦,都以為航母編隊護航為主要作戰任務,也就是強調防空能力。

這樣看,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現在主流的驅護艦一般是都在幾千噸,或者10000噸左右標排了,因為在這個噸位,已經可以能讓你有可靠的遠洋能力,而且現代通用垂髮的出現,還可以讓作戰任務的武器種類選擇更靈活,同時你做大了,按打擊效率來說又不如航母艦載機,效費比又低。



所以總的看,不是巡洋艦落伍了,而是現代海軍軍事技術的提高,讓各艦種之間的劃分更加模糊了,通用性更強了!


天真小科普

瞭解軍事問題,講解軍事問題。星辰大海和大家一起來了解軍事問題。關於為什麼美國不再發展巡洋艦了?巡航艦真的落伍了嗎的軍事問題。答案是:不是落伍了。下面講解下;



美國的導彈巡洋艦有很多,我為您介紹其中二種型號:



第一種,像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該級艦首艦於1983年建成,計劃建造27艘,現已完成20艘,是美國海軍首次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艦艇。其滿載排水量9600噸,艦長172.5米,艦寬16.8米,航速30節以上。編制395人。裝備6座二聯裝、三聯裝、四聯裝導彈發射裝置和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另有1門127毫米火炮。該級艦中的“文森斯”號曾在波斯灣戰爭期間擊落一架伊朗民航客機。該艦能同時識別和跟蹤幾百個目標,可用不同發射裝置同時打擊幾個不同目標。



第二種,美國的“萊希”級導彈巡洋艦。美國“萊希”級導彈巡洋艦共建9艘,首制艦“萊希”號於 1959年12月動工,1961年7月下水,1962年8月服役。該級艦採用長艏樓艦型,艏部平直傾斜,艏部下方設有球鼻首聲納導流罩。為了防止菸害對武器和電子設備的腐蝕,“萊希”級首次採用煙囪和桅杆一體化結構。該級艦長 162.5米,寬 16.6米,吃水 7.6米;標準排水量5670噸,滿載排水量 8203噸;動力裝置採用 2臺蒸汽輪機,蒸汽輪機使用了鉻鉬和鎳合金鋼材料,適合在高溫、高壓的惡劣環境下工作,且重量較輕、可靠性較好。“萊希”級艦上艦空、艦艦和反潛導彈一應俱全:2座四聯裝“魚叉”艦艦導彈、2座 MK-10型 SM—2ER“標準”艦空導彈、l座八聯裝MK-16“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同時在艦中部兩側還佈置了 2座MK-32型魚雷發射裝置。此外,設有 2座 3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該級艦電子設備齊全、通信能力強。“萊希”級作為艦空母艦編隊的組成部分之一,其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戰,其次是反潛,同時可用於支援兩棲作戰。



現在,很少有國家擁有巡洋艦。這種東西大不夠大,消耗還不小。遠洋巡航要有航母,近處驅逐艦護衛艦足夠。它們消耗還比較小。所以現在很少有國家發展巡洋艦。高科技可以放在航母驅逐艦護衛艦上。


美國在於不再發展巡航艦,不是說落伍了。大家都知道,像美國那樣的軍事強國。海軍的實力和戰鬥力都放在了核航空母艦上,動不動就講究美國航母戰鬥群。不久的將來,不但美國不再發展巡航艦。就連我國也逐漸不發展巡航艦了。主要未來戰爭中,講究的是有潛大戰鬥力的海上越器。


星辰大海6502

發展巡洋艦還有必要嗎?我認為已經沒有必要了,為什麼沒有必要?巡洋艦的排水量要大於10000噸,這在二戰和冷戰時期比較流行。噸位越大,裝的武器越多,說明戰力越強,但是進入新世紀,新武器裝備不斷湧現。

武器裝備已經想集成化和小型化方向發展,一味追求大噸位已經沒有必要,想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排水量14000多噸,造價11億美元。同樣為神盾級艦艇,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排水量為9000多噸,造價6億美元,綜合作戰能力完全能滿足現代作戰需求。

噸位相差4000多噸,造價多了一半,你會選擇誰?這就是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再說9000噸級的艦艇放眼全球有幾個國家有?噸位再大還有用嗎?用處當然有,但數量上就會非常少,滿足自身需求就行,造太大的軍艦真沒那個必要。畢竟科技在進步,集成化程度在提高,和過去無法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