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縣探索多元渠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該縣著力加大政策、項目扶持力度,不斷培植村級集體經濟的穩定增收來源,對村企合作開發、投資興建的農業產業化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上給予傾斜扶持,吸引帶動社會資金參與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2017年以來,全縣共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高效農業節水、規模養殖小區建設等項目80多個,投入資金9800多萬元。為持續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後勁,該縣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則,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利用當地資源,找準集體經濟的項目源和增長點。圍繞蔬菜、草畜、制種、番茄、葡萄等優勢特色產業,該縣引導村級組織積極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物資供應、市場營銷等產前、產中、產後的有償服務,全縣有31個村通過服務產業實現了村級集體增收。各村充分挖掘村集體所有的長期閒置的門店、倉庫、房屋以及小農場、小林場等集體資產資源潛力,以獨立經營、聯合經營、股份合作或租賃承包等形式,在優化利用上不斷增效益,全縣80%以上的村通過盤活“三資”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同時,該縣創新村企互融共建模式,把企業的資金優勢、市場運營優勢與村級組織的組織管理優勢、資源優勢緊密結合,巷道鎮東聯村等3個村通過控股控資、村級組織管理、資源資產折價入股的方式,實現了農民就近就業增收和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加。在“開源”的同時,該縣還注重“節支”,著力加強村集體“三資”管理,完善村級“三資”管理制度,規範集體資產、資源處置行為,嚴格資金審批,堅決壓縮一切不必要的非生產性開支。2017年,全縣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82萬元,136個行政村全部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