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猗文化“誠信”為魂,華夏萬世頌揚關公!走進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山西運城是關公的故里,關公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楷模,一言九鼎的誠信典範,四海崇拜,萬人敬仰。關公及其“忠義仁勇”的關公文化名揚中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關公後裔堅守著“忠義仁勇”的關公精神,以淳樸的民風生活在古郇大地上。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關公後裔居住地——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臨猗文化“誠信”為魂,華夏萬世頌揚關公!走進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臨猗文化“誠信”為魂,華夏萬世頌揚關公!走進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關原頭村有一座關帝廟,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重修於民國二十年,“文革”中毀損。2014年為迎接世界關氏宗親第十一屆懇親會再次重修,宗親會結束後,村裡的七名老幹部決定以關公文化資源為依託,打造關公文化教育基地。為了呼喚關公精神,重塑誠信,2015年元月,臨猗縣文明委根據政協提案,取關公精神之精華——誠信,賦予其時代意義,為關帝廟掛“誠信教育基地”牌,將關原頭村的關帝廟打造成誠信教育基地。廟內懸掛、編印、陳列的內容有:關公誠信故事,古今誠信故事,古今誠信人物榜,各界創建誠信宣言,誠信講座,供各界求誠、求信活動用。

臨猗文化“誠信”為魂,華夏萬世頌揚關公!走進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誠信教育基地創始人之一關英才是一名退休老幹部,他表示,現代社會誠信嚴重缺失,誠信教育基地旨在弘揚關公文化,傳承誠信理念。三年來,老幹部們不計報酬,不怕勞累,編寫了一系列關公文化相關書籍,有“關公的誠信故事”“關公的家風故事”等,在誠信教育基地為百家單位義務宣講近百場,誠信教育基地對外開放後,至今已成功接待接受誠信教育的各界人士近萬人。下一步,誠信教育基地將進一步擴建,修葺關漢卿祠堂。

臨猗文化“誠信”為魂,華夏萬世頌揚關公!走進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臨猗文化“誠信”為魂,華夏萬世頌揚關公!走進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臨猗縣委縣政府對誠信教育基地高度重視,提出在運城峨嵋果品博物院和“四個臨猗”建設過程中貫穿誠信理念,依託歷史文化資源,以誠信教育基地建設成果推動我縣特色旅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出了將生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逐步融合到城鄉建設發展規劃中,展示臨猗獨特的文化魅力。利用歷史名人打造文化新城區,將新城區的大劇院起名為“關漢卿大劇院”,並從關原頭關帝廟大巷起至新城區對應大街,打造關公文化一條街與關漢卿大劇院呼應,整合關公文化資源,形成特色文化。另外,興起關公廟會,與大劇院、關原頭關帝廟形成關公文化集群。

臨猗文化“誠信”為魂,華夏萬世頌揚關公!走進臨猗縣猗氏鎮關原頭村,探尋關公文化

人物介紹: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關漢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漢卿”是字,號已齋(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一枝花 · 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為“曲聖”。

攝影:李小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