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手握幾十萬軍隊的大將軍,怎麼會輕易的被雍正罷免?

小燦哥說歷史

年羹堯手握幾十萬軍隊不假,但他出任封疆大吏的年限不長,擔任統帥則更是資歷淺薄。

年羹堯直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出任四川巡撫,但一開始並不領兵,而是由提督嶽升龍、康泰主持軍務,等到這兩人都被他設法彈劾,他又毛遂自薦掌管對藏軍務,獲得康熙批准,已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事。第二年他兼撫陝、川,獲賜弓箭,才成為一路統帥,但也不過和其他幾位大員並列,而在此前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皇十四子胤禵已經以“大將軍王”的崇高頭銜節制西北全部軍務,其諸路大軍中既有京營八旗也有駐防八旗,還有蒙古各盟旗的軍隊和西北各省及從其它地區抽調來助戰的綠營軍隊,諸路人馬相去甚遠,且除了蒙古盟旗外每一路構成都很複雜,胤禵可以藉助皇命督帥他們平定西北、西南蒙、藏叛軍,卻無法藉助自己地位督帥他們對抗皇命,所以寧肯隻身回北京和同父同母的哥哥雍正慪氣也不敢擁兵造反,而是十分順從地將軍權交割給原本只是麾下幾路人馬中一路統帥、但奉了皇命接班的年羹堯。幾年後年羹堯面對奉調去杭州當將軍的調令時,所統帥的是同一支軍隊,而他本人的地位還遠不如“大將軍王”胤禵,雍正的位子卻比剛即位時穩固得多,他不“輕易被罷免”還能如何?

不僅如此,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去北京覲見雍正,十一月下旬離京返回西北任上,在此期間他和雍正關係急劇惡化,雍正趁其離任做了一番部署,主要是通過密摺體系讓西北各級文武疏遠年羹堯,澄清自己和年的關係,並且秘密蒐集年的“黑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年如果不服帖,等待他的只能是眾叛親離的下場,畢竟各級文武多是“保皇派”,在皇帝和年羹堯中押寶給誰心中有數,他真正成為“西北王”的歷史不過兩年左右,雖然上至蒙古王公、直隸總督,下至基層官兵都對他唯命是從,但這種服帖一半是對他和軍令的服從,另一半(甚至一多半)則仍是對“皇帝最寵信大臣”的畏懼和巴結,如今皇帝已經透露風聲不再寵信,這些人自然也會見風使舵——舉個例子,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進京時雍正對他公開的寵信達到頂峰,他路過保定府和太原府時直隸總督李維鈞、山西巡撫範時捷出城跪接(按規矩年羹堯官階和督撫平行,只需對等見禮),但隨後雍正透過密摺向這兩人暗示“年羹堯有問題”,還沒等年出京,這兩人彈劾年羹堯的密摺已經遞上去了(其中已經罷官的範時捷“劾羹堯遣兵圍郃陽民堡殺戮無辜”還是最致命的一條),這種情形下,他擁兵造反豈不是死得更快?和許多人的印象相反,年不是武夫出身,而是康熙三十九年進士,並且隨後入翰林院,是標準的科舉人物,又是旗籍,他當然沒有這麼蠢。

等奉調杭州這個自己以前幾乎沒怎麼涉足的地方,即便到任所能指揮的不過雍正在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硃批中所言的“朕此數千兵”(注意“朕此”二字),外有乍浦副都統的駐防八旗,內有閩浙總督、浙江巡撫、浙江提督的綠營水陸人馬,人地兩生的年羹堯雖“仍似大將軍氣象”,卻早就成了沒牙的老虎,面對雍正在幾個月內“自二等公遞降至拜他喇布勒哈番”,和從從一品的將軍一路貶至小卒的羞辱,也只能俯首帖耳,任由宰割的份。

說到底,清在三藩亂後、湘淮軍興以前,軍權高度集中於皇帝,八旗旗主只剩象徵性權力,兵部只能管綠營的軍需,地方上八旗駐防都統、副都統等所轄軍力都是名義為“出差”的八旗混編部隊,皇帝一紙命令就可以面目全非,綠營不僅受八旗駐防軍監視,而且本身分由督、撫、提、鎮交叉管理,分散為多則百餘人、少則一兩人的汛地,戰時則抽調各汛地兵力重新編組,由皇帝指派各級統軍將帥,同時皇帝本人親自控制總兵力高達10萬以上、訓練和裝備遙遙領先的京營,在這種情況下,不論地方督撫還是一方統帥,都沒有違抗皇命的能力和膽量——就更不用說造反了。


陶短房

清朝康、雍、乾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君主專制達到巔峰的時期,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決斷,所以年羹堯雖在西北統領數十萬大軍,但也無法逃脫皇帝的掌控。而雍正想要罷免甚至處死年羹堯,並非難事。

年羹堯從受寵到獲罪應該說是早晚的事,原因就是"侍寵而驕",先來認認一下年羹堯:

年羹堯深受康熙恩寵,不到30歲的年紀就升職為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

如沒有年羹堯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可能鬥不過八王黨一派。所有雍正繼位後又連續加官進爵,雍正元年,雍正下詔雲貴川所有的軍政之事都由年羹堯處理。十月,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之職,升一等公,其子子年斌為子爵,其父年遐齡也為一等公,年羹堯進京的時候也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此時的年羹堯可謂是志得意滿。

正是雍正的放縱使年羹堯變得目中無人、囂張跋扈。

1、血洗江夏鎮時,年羹堯為了幾百萬兩銀子殺了好幾百口人,雍正對此也並沒有制止。

2、擔任西北大將軍時,供應年羹堯一個人的蔬菜就要一千人運送,同時又有幾百萬兩軍費進入了他個人的腰包。

3、最囂張的是年羹堯大獲全勝歸來,雍正率文武百官迎接,而年羹堯自持過高,也不下馬,大搖大擺的在百官的跪迎中走過。

4、朝堂上雍正讓年羹堯身邊的侍衛卸下鎧甲,好生休息,但是雍正說後將軍一概不聽,年羹堯說了一句,大家把鎧甲卸下吧,然後將軍們將所有的鎧甲都卸下了。

5、年羹堯回西北後,更是驕橫跋扈,對皇帝的話一概不聽,凡事事情都自己說了算,雍正派去監督的人去一個被年羹堯殺掉一個,儼然自己成了小皇帝。

這樣的臣子誰能忍受呢?雍正為拿下年羹堯做了多方面的準備:

1.年羹堯身邊有很多雍正的眼線,隨時都在給雍正彙報情況,雍正把年羹堯的部下做了周密安排,聽話的人直接升職,調到別處任職,不聽話的人就地免除職務,甚至殺掉。

2、因為清軍的糧餉是按月發放的,年羹堯如果造反的話,他手上沒有足夠的糧餉用力抵抗雍正。一旦造反,軍隊失去糧草,便沒有戰鬥力。並且幾十萬西線大軍是由全國各省抽調而來的綠營、八旗所組成,並不是由年羹堯招募和訓練,指哪打哪的“年家軍”。

3、雍正架空年羹堯,先將年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同時將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年的屬下蔡珽被年彈劾,狠狠地參了一本,然後被押往北京刑部。而雍正不僅沒有給蔡珽治罪,還升了他的官,使得蔡珽成為雍正對服年羹堯的左膀右臂。

4、年羹堯的家眷都在京城,年羹堯的親妹妹更是皇帝的媳婦。對年羹堯也有一些牽制作用。

5、雍正對彈劾年羹堯的奏摺一律不予理會,其實卻在製造年羹堯與其他大臣的矛盾,年羹堯越是囂張,就越沒有人支持他,讓年羹堯成為眾矢之的。


年羹堯被降職後,朝中的大臣們大部分都已經明白了雍正的意圖,於是彈劾年羹堯,揭發年羹堯罪狀的奏摺如雪片一般堆到了雍正面前。


這正是雍正想看到的,藉此機會,雍正罷黜了年羹堯所有的官職並且押送到北京會審。最後,年羹堯近被列出了92條大罪狀,有30多條都是死罪。於雍正四年(1726年)被賜自盡。



美麗青春您真痘

為什麼?

因為雍正太老狐狸了!

只用了四個步驟,就張這個曾經權傾朝野的大將軍拉下馬來,讓他家破人亡。

那四個步驟呢?


第一步 暗示

雍正2年11月,雍正在年羹堯離開京城後給他發了一份"硃諭",暗示年羹堯:朕準備搞你啦,做好準備喲~

第二步 打通官員

這裡分為三種:1.年羹堯不喜歡的人

2.和年羹堯關係一般的人。

3.雍正自己身邊的親信

總而言之,就是讓他們好好站隊伍,不要擺錯了位置。有證據的就儘量揭發,沒證據的就做好自己,遠離年羹堯,爭取自保。這也算是為了接下來公開處罰年羹堯做好了鋪墊。


第三步 直面打擊

1.雍正將矛頭直指年羹堯,對其不滿更是直接公開化,將其調離了西安老巢。並且批評年羹堯亂結私黨,對他的奏摺不與准奏

2.提拔年羹堯的死敵蔡蔡珽。蔡珽被年羹堯彈劾,狠狠地參了一本,然後被押往北京刑部。而雍正不僅沒有給蔡珽治罪,還升了他的官,使得蔡珽成為雍正對服年羹堯的左膀右臂。


3.雍正3年3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祥瑞。大臣們紛紛在奏章中祝賀雍正皇帝,年羹堯也不例外。只可惜,年羹堯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藉此機會,大作文章,請罷免了年羹堯的總督職位,還奪了他的將軍印

第四步 絞殺

年羹堯被降職後,朝中的大臣們大部分都已經明白了雍正的意圖,於是彈劾年羹堯,揭發年羹堯罪狀的奏摺如雪片一般堆到了雍正面前。

這正是雍正想看到的,藉此機會,雍正罷黜了年羹堯所有的官職並且押送到北京會審。最後,年羹堯近被列出了92條大罪狀,有30多條都是死罪。

為了避免非議,雍正採取了溫和的方式。在獄中下令讓年羹堯自裁,留一個體面的死法。


總而言之,年羹堯雖然是二朝老臣,且功勞非常大。但是到了後期,他越發的目中無人,且喜歡貪贓,結黨營私,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想看到的事。

唉:-( 自己作死,又能怪誰呢?

我是不一樣的歷史歷史愛好者"歷史驚文",喜歡的請關注


歷史驚文

年羹堯“手握”十萬大軍,但這十萬大軍不是木頭人,不是不會思想的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是十萬會思考、有自己想法、要吃飯、要富貴和前程的人。他們願意跟著年羹堯打仗,首先是因為年羹堯是朝廷任命的大將軍,是代表朝廷來指揮他們的,其次才是因為年羹堯要打仗才能有打仗才能、要治軍手段有治軍手段。跟著年羹堯能夠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了,憑什麼這十萬人要跟著年羹堯去冒險?!

年羹堯

此外,這十萬士兵來源非常複雜,有綠營兵、有八旗兵、有蒙古兵,這些士兵都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兒老小的,他們出來從軍打仗,父母妻兒都在後方,現在讓他們跟著年大將軍去冒險,致自己妻兒老小於危險之中,如果不是因為實在沒辦法、或者因為前面有極其巨大的誘惑,誰願意賭這一把?!

統帥無不希望自己的軍隊是殺戮機器,也非常想把軍隊訓練為虎豹,但是如果忘記了軍人也是人,軍隊也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組成的話,是很危險的。


第三,這十萬大軍也是要吃飯穿衣的,作戰是要有後勤保障的,年羹堯掌握幾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但是這幾十萬大軍的補給並沒有被年羹堯掌握,而是掌握在各地行政官員手裡。年羹堯要造反,那麼必須給十萬大軍提供足夠的糧草,否則糧草不濟,軍隊哪有什麼戰鬥力?

古代軍隊的糧草是軍隊的生命線,有大軍的指揮權而不掌握後勤,是無法真正掌握軍隊的。



象眼觀天下

年羹堯是康熙三十九年中的進士,康熙四十八年,任四川巡撫,此時年羹堯不到三十歲,可以看出康熙帝對他的器重。

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堯被授四川總督,掌管四川軍政大權。

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入京城見康熙帝,康熙賜他御用弓矢,升其川陝總督。九月,年羹堯利用土司之間的矛盾,以番攻番的方法,平定了郭羅克的叛亂。

康熙六十一年,撫軍大將軍十四阿哥允禵被召回京,年羹堯與管理撫軍大將軍印信的延信共掌軍務。

康熙病逝,四阿哥雍正帝繼位,年羹堯和步兵統領隆科多成為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親舅舅。

雍正元年,雍正下詔,雲貴川所有的軍政之事都由年羹堯處理。十月,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之職,也就是原十四阿哥的,年羹堯被叫做年大將軍。年羹堯升一等公,其子子年斌為子爵,其父年遐齡也為一等公,到此時羹堯坐鎮西北與雲南,無比顯赫。

雍正讓年羹堯所管轄的區域的事務,都按照年羹堯的意見來辦,年羹堯進京的時候也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可以看出,雍正帝對年羹堯的寵信,已到了極致,此時的年羹堯可謂是志得意滿。

雍正二年,年羹堯二次入京,很多王公大臣下向他問候的,他看都不看一眼,在雍正面前,態度也十分的驕傲,沒有禮貌。有傳言說,雍正的很多事情都是聽了年羹堯的話才做的,讓雍正帝極為的不滿。

十一月,雍正下詔給年羹堯,告誡他說不要居功自傲,要低調自處。

雍正三年,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更加明顯,說年羹堯任人唯親,結朋營私。

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年羹堯上表中將“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雍正說年羹堯辦事一向仔細,這樣弄錯是故意的。四月,撤掉年羹堯的川陝總督和撫遠大將軍,改任杭州將軍。

很多人都紛紛彈劾年羹堯,最後雍正命年羹堯自決。


歷史簡單說

奸佞臉譜殘暴的年羹堯。浩瀚的中國歷史典籍中,經常會看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其實也並不能怪帝王這樣無情,有時候也是這些立了不世功勳的功臣自持功高,妄自尊大,絲毫不知謙遜自保,又不守人臣之道,加上貪髒受賄,結黨營私,甚至也顯露出要過一下當皇帝的癮,種種大忌導致己身勢必不能得到善終,雍正王朝的年羹堯便是十分明顯的一個例子。清代,各朝懲處的重臣,唯有雍正王朝的年羹堯被冠上的罪名最多,高達92條。這些大罪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5條,專擅罪6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殘忍罪4條,忌刻罪4條。"殘忍罪"是年羹堯較特殊的一項罪名。.....在征戰的過程中,年羹堯對俘虜的政策只有一個,那便是殺。西寧大捷年羹堯一次就屠殺了10萬戰俘。如果這10萬人手拉手,長度從青海可以排到北京。可是,一夜之間,竟被年羹堯全部殺死。雍正元年,在青海羅布藏丹津的反叛戰役中,年羹堯殘忍屠殺西寧的喇嘛寺僧,兩大寺廟共達5000人之眾,無一倖存。當時他的軍報是喇嘛寺僧參與了反叛,說自己''殺敵甚眾'',但後來徹查他的罪狀時,真相卻不是他所說的,而是他好殺成性,想要以此立威。年羹堯不僅在治軍和戰爭上很殘忍,他還以嚴厲的軍法來治家。......年羹堯草菅人命、殘忍成性,妄自尊大,''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為國法所不容,也為雍正所嫉恨,不得善終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106467846

年羹堯作為雍正潛邸的奴才,是康熙和雍正時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年羹堯最開始是被康熙賞識的,在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年羹堯的能力,當時年羹堯在雲南任職。腳面將下陣後,年羹堯回京述職,康熙留他在京城任職,對他的能力十分認可。後來在雍正爭奪皇帝的鬥爭中,年羹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雍正繼位後,封年羹堯為西北大將軍,負責與西北叛軍進行決戰,決戰後雍正對年羹堯更加的器重,所有的事情都要與年羹堯共享。年羹堯在西北所有的任職都歸自己管,時間一長成為了驕橫跋扈的性格。在收復西北後,年羹堯回京城向雍正陶賞,雍正答應了年羹堯當時所有的官員任免。在與官員的朝堂上。雍正讓年羹堯身邊的侍衛卸下鎧甲,好生休息,但是雍正說話後,將軍一概不聽,年羹堯說了一句,大家把鎧甲卸下吧,然後將軍們將所有的鎧甲都卸下了。雍正看後十分惱火,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想想自己,當皇帝如此窩囊,不生氣才怪。

再後來,年羹堯回西北後,更是驕橫跋扈,對皇帝的事情一概不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說了算,儼然自己成為了一個小皇帝,雍正當然知道這些,但是派去監督的人去一個被年羹堯殺掉一個,去一個,被他殺掉一個,慢慢的,雍正也沒有耐性。雍正只好將他的職位一貶再貶,但是年羹堯仗著功高蓋住,仗著自己是雍正的奴才。只是因年羹堯太容易得罪人,殺人不眨眼,得罪了太多的官吏,當雍正有處決年羹堯的意圖的時候,所有的官員紛紛上折參倒。他的時代就徹底的過去了。

那雍正是如何將年羹堯一點一點打壓下去呢,我們知道雍正是九子爭皇帝的勝利者,自己必然有過人的本領,自己肯定是心狠手辣。皇帝都有帝王之術,當時的吳先生對他出謀劃策特別多。當皇帝之後,更重要的是制衡保持之間的平衡,相信雍正這一點把握得非常好。在一邊貶低年羹堯,在一點點的提拔年羹堯的對手,讓雙方形成對立關係,甚至大於年羹堯那樣,年羹堯也不敢造反,只能聽從雍正的安排。

還有一點就是年羹堯的家眷都在京城,年羹堯的親妹妹更是皇帝的媳婦。對年羹堯也有一些牽制作用。


東倒西歪說歷史

因為沒有人願意和他一起造反,風險太大,幾乎沒有後勤補給的不對是不可能贏得戰爭的!西北苦寒之地,糧草全無,政府只要堅守不戰,其軍心自亂,年必定被部下所殺。所以,毫無還手之力。


夜雨觀花0609

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

明清兩代實現了高度發展,而雍正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所以,年羹堯雖然曾在西北用兵,統領數十萬大軍,但也無法逃脫皇帝的掌控。而雍正想要罷免甚至處死年羹堯,並非難事。

(年羹堯畫像)

自實行帝制一來,便開始出現了長達兩千餘年的君臣關係,二者相生相伴,又相生相殺,在相互依存中此消彼長。縱觀中國古代史,雖然在有些時段會有波動,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卻始終再不斷強化。

(秦代虎符)

加強皇權,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尤以掌握軍隊最為重要。在相當長的階段,虎符曾是控制和調動軍隊的重要信物。皇帝為了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和擅自動兵,將虎符一分為二,作為調兵遣將的關鍵憑證。而到了清代,除了選擇性保留了以往朝代的有效措施外,更是將君權落實到了國家的每一個角落。

(軍機處的設立與影響)

雖然皇帝身處紫禁城,但八旗系統下的各支軍隊,卻都只效忠皇帝一人。當然,這一狀況的實現,也歷經了較長時間的鬥爭。當初清太祖努爾哈赤憑十三副鎧甲起兵,進而憑藉著滿洲八旗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為後世清軍入關和定鼎中原奠定了堅實基礎。

(滿洲八旗及鎧甲)

而隨著滿洲政權的不斷壯大,又先後設置了蒙古八旗和漢軍。由此,清代的軍隊系統形成了以滿洲八旗為核心的,包括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在內的二十四旗。而八旗原是軍政合一的組織,具有等級森嚴的秩序。而掌握了各旗的統領,也便相當於掌握了整個軍隊。在順康時期,清代統治者徹底實現了這一目標。

(滿洲八旗旗幟)

可以說,在雍正朝時,在整個八旗軍隊中,士兵們都必須效忠皇帝一人,儘管有個彆強權人物可以左右極少數的部隊,也絕對無法同皇帝抗衡。而年羹堯出身於漢軍八旗,地位原本就無法與滿洲八旗將領相比,只是皇帝委任的軍事長官。儘管其曾是萬眾矚目的大將軍,但也需對雍正俯首稱臣。

(雍正帝畫像)

雍正對年羹堯失去信任後,決心對其嚴懲。而出於謹慎,雍正在實現這一目的時,進行的比較穩妥。雍正三年(1725年),先是下旨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同時將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次月,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影視作品中的年羹堯)

面對雍正的旨意,年羹堯一干人等只能毫無保留的服從。在年羹堯及其親信相繼被調離要職後,雍正很快又除去了年羹堯的所有官職,並於當年九月將其逮捕回京進行會審。這一些列“閃電”式的動作,把大將軍、一等公年羹堯變成了階下囚,同時被冠之以92宗大罪,於雍正四年(1726年)被賜自盡。

(年羹堯墓碑)

所以說,在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到鼎峰時,所謂軍功煊赫、名震朝野的大將軍,也不過是皇帝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而高高在上的雍正,僅用幾道旨意,便把年羹堯一干人等一掃而盡。


夕陽下的晚楓

因為年羹堯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年羹堯想造反至少需要4個條件:

1、軍隊得聽他的。

2、糧草、軍械沒問題

3、朝中有官員做內應

4、政局不穩。

首先看第一點,年羹堯是手握幾十萬大軍,但是他這個任命是朝廷下聖旨委派的,他若是造反,得要有個口號吧,不然師出無名;什麼口號?而且這幾十萬大軍並不是年羹堯一手帶起來的,本身又是一個漢人,手下士兵家眷又都在內地,年羹堯實際控制的地區,論穩固程度、經營深度有三藩高嗎?

其次第二點:糧草、軍械的問題。當年雍正和其他幾個皇子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十四阿哥在西北做了大將軍王,手握十幾萬兵馬,但是當時雍正讓年羹堯在甘肅當了個川陝總督,就是扼其糧道,他幾十萬大軍都造不了反!年羹堯在西北平叛,糧食、軍械都是內地運過去的,沒有糧草的軍隊還有什麼戰鬥力。

再次朝中得有官員做內應。年羹堯西北平叛後,驕橫跋扈把朝內大臣得罪了個遍,在邊疆時,蒙古王公和額駙阿寶見到年羹堯必須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

年羹堯要是造反,這些官員不說去平叛了,必定冷眼旁觀。

再次,還需要政局不穩。西北平叛後,雍正朝基本上沒啥大的動盪,那些爭儲的皇子們都在牢裡關著呢。清朝晚期,太平天國鬧那麼厲害,曾國藩都不敢反叛,更何況年羹堯。

所以,綜上幾點,一方面是年羹堯沒有反叛之心,另一方面時機也不成熟,沒有反叛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