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塊的白酒和幾百塊的白酒有什麼區別?

週週愛生活

對於這個問題,在此我們只討論市面上賣得動、銷售不錯的十幾塊和幾百塊的白酒。其他有價無市的白酒,討論起來沒有意義,故而不在討論之列。

十幾塊的白酒和幾百塊的白酒的區別在哪兒呢?

顯而易見,最大的區別是價格的差異。

價值決定價格。很多人喜歡盤算原料成本,其實這樣計算並不完全科學,因為成本核算解釋同樣的原材料釀造出的白酒價格卻相差幾倍甚至上百倍。

問題討論白酒價格差異巨大,難道其品質、口感的差異也是如此?答案斷然是否定的。白酒品質、品味有差異是肯定的,但不會相差太多,更不會像價格般十倍以上差異。

酒不只是酒這麼簡單

二者最大的區別並不是口感,而在於品牌的附加值。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十幾塊的白酒是滿足飲酒者基本的生理需要,位於“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層,而幾百塊的白酒是滿足飲酒者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位於最頂層。幾百塊的白酒和十幾塊的白酒相比,除了價格之外的區別,更多是其對消費者的心理性、身份性、場合性、實惠性等完備的人文性考慮,相較而言幾百塊的白酒有更豐富的文化基因,而這就是品牌的附加值。

英國詩人約翰·蓋伊曾經說過,“酒杯裡竟能蹦出友誼來”。白酒在人們社交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成為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以及聯絡與維持友情的重要載體。故友相逢,把酒言歡;宴請賓客,觥籌助興;接風洗塵,亦或是離別踐行,都少不了酒,沒有酒就好像缺少了靈魂。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白酒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更是一種文化象徵、精神象徵。

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作為山東人,家庭條件不錯的話,家裡有喜事,宴席上酒是肯定缺不了的,你是選十幾塊的老村長,還是上百塊的年份景芝?想必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這時兩者的區別就出來了,在一些顯示身份、體現面子的場合,品牌的附加值所帶來的區別不言而喻,此時需要的正是“酒”身後的價值。縱觀中國酒文化5000年,酒總是各個時代的精英人士的飲品,也成就精英精神文化。因此,長久積澱下來,成就了中國白酒獨一無二的文化價值,即屬於精英階層的“精英文化”。

好酒不僅從品相、品質、品味等方面能讓飲酒者獲得愉悅感,幾百塊的酒包裝大氣,酒瓶講究,定位高端,體現品味的同時,也彰顯了身份,讓飲酒者可以獲得飲酒之外的歡愉。而十幾塊的酒,就只是單純的喝個酒這件事兒而已。二者在精神層面上的差別不是價格所能衡量的。

沒有品牌的白酒就像水

白酒不僅僅是快消品,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是一種奢侈品。白酒品牌所代表的不單單是品質、價格,更是一種精神追求。白酒自身的價值並不大,大的是其背後的品牌訴求,從而衍生出來文化價值,這才是幾十塊白酒和幾百塊白酒的最大區別之處,所以說有專家曾指出“沒有品牌的白酒就像水”。改革開放40年來,消費者已經從“嘗試著購買白酒”向“選擇性購買”轉變,從最初的十幾塊錢的消費級白酒,到如今的幾百塊的中高檔白酒,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於飲酒的生理需要和感官上的享受,已經開始追求品牌帶來的滿足感。

試想一下,手工製作,私人訂製的包包和LV的包包,差的只是價格嗎?

法國巴黎,浪漫之地;鑽石戒指,真愛永恆;老村長和景芝年份,您覺得呢?

Ps.文章就事論事客觀評價,沒有任何貶低之意哦。


大家酒評

十幾塊的白酒和幾百塊的白酒到底有啥區別?這個標題確實很吸引人,也是很多酒友遇到的困窘,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到底10多元的白酒和幾百元的白酒有什麼區別(以醬香白酒舉例,歡迎大家拍磚。)

第一,高粱成本

這個是茅臺鎮本地高粱(產品名稱:紅纓子)大家在很多電商平臺瀏覽或者和茅臺鎮賣酒的人都會說,我這個酒是本地小糯高粱生產的酒,這就是關鍵點,醬香白酒需要經過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紅纓子高粱皮厚質好,9次蒸煮都不會破皮,保證了顆粒的完整性,外地高粱一般經過三次蒸煮就會破了,(家裡做飯的時候你多蒸煮幾次家裡的白米飯就知道了。)茅臺鎮就那麼50平方公里的地方能種植高粱,並且大多數都要供應茅臺酒廠,所以價格就高了。

第二、生產成本

醬香白酒其中一個工藝就是四高兩長,主要是指:

四高——高溫制曲、高溫發酵、高溫蒸煮、高溫取酒(讓你在40度的環境裡面工作,工資不高你願意不願意?)。

兩長——就是生產時間長(從上一年的端午制曲開始,要經過8次發酵,每一次發酵時間一個月左右,歷時一年的時間,大家想想這個需要多少資金來維持,舉個例子:拿出你家裡100w什麼都不做,你想一下這個投資成本),另外就是長時間儲存,茅臺酒的儲存時間至少五年,那麼一般普通醬香白酒儲存時間至少是盤勾後一年才會出廠,總的就是兩年的時間,這兩年需要多少成本各位可以自己去核算。

另外出酒率很低,高粱產酒基本上兩種情況,一種是打碎再產酒,這樣出酒率很高,100斤高粱能產70到80斤左右的酒,如果是捆子酒(網上都叫坤沙酒)出酒率比較低,100斤高粱一般出酒40斤左右,按照高粱3.5元/斤的話,那麼很明顯:

碎沙酒成本:100X3.5/80=4.3元,也就是在沒有加入小麥等曲,單純計算高粱的成本就是4.3元,那麼人工成本,曲的成本,時間成本,2年後一斤碎沙酒的成本應該在15元左右,再算上包裝材料到您手上,50元能喝到純糧食醬香白酒,碎沙酒已經很不錯了。

捆子酒成本:100X3.5/40=8.7元,也就是在沒有加入小麥等曲,單純計算高粱的成本就是8.7元,那麼人工成本,曲的成本,時間成本,2年後一斤捆子酒的成本應該在35元左右,再算上包裝材料到您手上,70元能喝到純糧食醬香白酒,捆子酒已經很不錯了。

年份老酒:醬香白酒如果口味好,醬香突出,達到空杯留香這些特徵的話,需要加入一些年份酒或者調味酒,那麼成本至少上浮30%左右,所以100元能喝到年份的捆子酒已經很厲害了。

綜上所述:網絡上一大把的9.9元包郵的酒還是建議大家少喝,比較健康更重要。如果喜歡請關注我,如果哪點有講錯的請指正,希望能給大家點滴幫助。


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現在大家都說勾兌酒,純糧酒。今天系統的說說其中的區別,還有一些術語,讓大家有個系統認識。

【一】勾兌

說到勾兌,大家會想起市面流通的酒,酒精勾兌,喝完上頭、頭疼、口乾。其實大家不瞭解,勾兌,勾調都是酒行業中的行業詞,所謂勾兌,簡單通俗的說吧,好酒+好酒=好酒,好酒+差酒=好酒,差酒+差酒=好酒!酒釀出來,需要陳放,每批次酒的口感不同,酒質不同,所以需要調和,這就是勾兌了,一個好的調酒師可以把這些不同酒質的酒調和,形成口感更好的酒,然後陳放,到一定時間出廠,這是原始意義上的勾兌,勾調。


【二】酒精酒——新型白酒

酒精酒,讓人談酒色變。但是大家不瞭解食用酒精的工藝,食用酒精主要生產原料是木薯,木薯澱粉含量高,所以一般選用食用酒精生產,不過木薯類的容易產生氰化物,氰化物劇毒,所以生產食用酒精的都是大廠,需要國家審批的,一般一噸食用酒精價格在5000到6000+,廠家通過蒸餾讓酒精純度很高,很純淨,然後出售。酒廠買回來,三斤酒精一斤水,降度到需要的度數,然後酒中加一些酯類,香精,甘油,這就是酒精勾兌酒,一噸2000斤,一斤賣15,總共30000元,除掉6000元成本價,4000元運輸勾兌銷售成本,盈利20000元,這是一個大概數字,僅供大家參考,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幾十塊酒,這種酒是怎麼來的了。


【三】糧食酒

現在主要釀酒北方是高粱,南方很多用大米,像有地方特色的酒用苦蕎,玉米,青稞,小麥等等。不說醬香型酒,說說清香型酒吧,畢竟清香型酒的生產成本相對比醬香型便宜。汾酒來說,清法清做,高粱發酵28天,蒸酒,為頭茬酒;酒糟加酒麴二次發酵28天,蒸酒,為二茬酒;剩下酒糟就不要了,頭茬酒和二茬酒進行勾調,陳放,然後出售。糧食酒的生產週期比較長,這叫時間價值,再加上人工,糧食成本這些,一斤酒的價格就上去了。一般東北是使用麩曲的,麩曲發酵時間短,一般七天至15天就可以蒸酒,不過酒質相對來說差了一點。



【四】區別

十幾塊的酒,我們可以想想,商家能賣,肯定有利潤,其中利潤多少,我們不必深究,但我們可以知道他是新型白酒。

幾百塊的酒,一定是好酒嗎?一定是純糧酒嗎?像商家營銷好,廣告做的好,幾塊錢的新型白酒照樣能賣到幾百,所以消費者一定要心裡有數,價格高的不一定都是純糧原漿,或許只是釀造酒成分比較高。



對於新型白酒和純糧食酒的鑑別,我想大家都會一點,手搓法,燒鹼法,空杯法,過多的就不說明了,喝過正真的糧食酒,好好體會一下每個階段的感受,你會對純糧酒鑑別有更深的見解!


金谷玉釀

貴的不一定會對,不貴的一定不會對。

白酒做為千百年來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飲品,被賦予了太多超出產品價值之外的東西或者叫內涵。

想泡妞的說:女神變女友,只差一瓶酒!

李白酒後狂言:天子呼來不上船。

武松三碗過崗後說:景陽岡上那大蟲,也被我三拳兩腳打死了。

曹操暈乎後,留下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這才是最早的形象代言。

當然了,也有沒喝酒就很厲害的,比如說關二爺。

扯遠了,回到主題。

十來塊錢的酒如果是糧食酒,那老闆肯定會虧的賣褲頭的,所以呢百八十塊錢的酒一般不會有糧食酒,即使是,也是跟我們平時做飯放味精香油那樣加一點點。

這主要是因為酒的生產成本和週期性的原因。

有哥們說玉米很便宜,二斤玉米就能出一斤酒。

這話其實也沒錯,只不過呢,玉米做的酒是沒辦法跟好酒相提並論的。苦澀不說,基本上沒有好酒的那種香味,而且玉米還是做酒精的材料,小作坊裡出的酒,其實就是跟做酒精的流程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由於技術以及設備的原因,沒有大廠的出酒精量大度高而已。如果只是為了暈乎,喝點也無妨。

低檔酒看的是調酒師的技術,怎麼樣才能讓您喝的柔雅順口是他們的側重點。而糧食酒則完全靠真材實料還有燒酒師傅們的經驗,即使不勾兌調和,也跟酒精酒不可同日而語。

酒中的綿,指的陳放一定時間後,刺鼻辣口的感覺自然揮發消失,剩下的綿柔感才是真正的綿。

甜,通過糧食的配方加以改進,比如適量的大米或者糯米,既能增加出酒率,又改善了口感。

淨,指的是沒有亂七八糟的雜味,喝著比較爽口。

爽,

意思也差不多。

真正的好酒,講究入口不散,落喉生香。

而那些勾兌酒,有的比較烈,喝第一口時候呲牙咧嘴的。有些雖然比較柔,但是那只是勾兌的結果,品味不到白酒的真正香味。

需要指出的是,幾大名酒所謂的老窖池沒有幾個,一年就燒那麼一兩池,產量極其低,進貢尚且不夠,更何況還有這個批條子那個找關係,所以普通老百姓離喝到真正拿去評比奪獎的名酒,差不多還有三萬英尺的距離。

囉嗦了半天,再回到樓主的提問上來。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你沒喝過好酒或者沒喝過劣質酒,就永遠不知道差距在哪!


亂眼看世界

喝白酒的人知道,白酒的價格差距還是挺大的,有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一斤的散裝,也有上百、上千塊的佳釀,那麼,十幾塊的白酒和幾百塊的白酒到底有啥區別呢?

第一個成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酒本身。

酒是什麼東西釀出來的?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1、配置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兌技術進行調兌而成。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幹、玉米、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酒精。此稱為液態釀酒,好處就是可控、乾淨、效率高。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5000-6000元,當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級。

2、釀造型白酒:即純糧固態釀酒,其原料標準很高,必須是高梁、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等穀物(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要求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黴變。穀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價格大家心中有數,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種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

3、第三種方式,即固液結合。吸收固態法白酒的豐富口感,液態法白酒的純淨,揚長避短。

第二個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勞作成本。

液態釀酒,相對簡單:蒸酒-除雜-復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廠直接購買食用酒精,進一步簡化了造酒步驟。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

固態釀酒,生產工藝那是真的複雜啊,只能簡單說一說:原料處理-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涼-下曲培菌-發酵-蒸餾……每個酒廠釀造規程不同,多次回沙、反覆蒸餾的酒廠多了去了。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第三個成本——時間成本。

真正貴的酒成本就在這裡了。這個時間成本與勞作中的時間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陳釀的,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貯,讓其自然老熟,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協調。

陳釀的方法一般是把生產出來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輕微透氣性的容器內,隨自然界溫度、溼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人工的調整。

時間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項非常高的硬成本,每年產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後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廠,其中加上投料、發酵、烤酒的時間,酒齡至少都在五年以上。在時間的流逝中,酒還會揮發的。裝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說,而且還有滲漏、破碎的風險。綜合起來看,成本高得嚇人。

現代人越來越注意養生,在逐漸壯大的養生大軍中有一支隊伍特別顯眼,他們就是靠喝白酒養生的一群人!

白酒養生自古就有,因為傳承時間長、實踐起來也方便,很受廣大群眾的擁戴,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喝兩口,既過了酒癮,又能養生,美的不要不要的,但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白酒養生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喝對了養生,喝錯了沒準就往生了!

首先,無論是不是為了養生,白酒都不宜在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緒激動時飲用,以免心血管受損。也不宜大量飲用,過量飲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營養不良、神經炎、肝硬變、胰腺炎、心臟病、動脈硬化、食管癌、肝癌等疾病的發生。

其次,白酒最好燙一燙再喝,很多老頭老太都有燙酒的習慣,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由於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還摻雜著一些甲醇、甲醛等少量影響視力的有害物質。而這些有害物質的酒精溶液和水溶液混合後的沸點低於60℃。如果將酒加熱,酒中的這些有害物質基本上就能揮發掉。

最後,很多人喜歡喝藥酒,覺得這樣更能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但並不是隨便什麼酒都適宜用來泡藥酒的,炮製藥酒一般採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優質純糧食白酒最佳,從中藥材分析,不論中草藥,還是動物藥材,都含有水分,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細菌和病菌,而只有稍高的度數才能殺死細菌和病菌,還有,藥材水分的滲出會稀釋酒精度,所以選擇度數偏高一些的酒才是合適的。

凡事適度最好,白酒養生更是這樣,即便不談養生,一個成年人每天白酒最多不能超3兩,想要養生就要更少一些。在用白酒養生的同時,應注重保護肝臟,以免飲酒給肝臟帶來傷害。

酒最傷肝——這是幾乎所有專家公認的一項事實。

酒精在體內產生乙醛,肝臟可將乙醛氧化為醋酸排出。但如果飲酒過度,超出肝臟的解毒能力,首先倒黴的便是肝臟,脂肪肝是最早出現的徵兆,只需豪飲幾天便可以形成,長時間積累就會導致“纖維化”,變成酒精性肝病,最終發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3個簡單方法養護好肝臟

一、強肝功多做保健操

第一步,揉大敦穴

盤腿端坐,赤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腳大敦穴(腳大趾甲根部外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腳大敦穴,手法同前。

第二步,按太沖穴

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腳太沖穴(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沿骨縫的間隙按壓並前後滑動,做2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腳大敦穴,手法同前。

第三步,揉三陰交穴

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第四步,推搓兩肋法

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

二、清肝毒喝蒲公英刺玫茶

材料:蒲公英根、刺玫花瓣

做法:

1、挖取野生蒲公英根,洗淨,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刺玫花瓣,洗淨,自然陰乾,備用;

3、取蒲公英根2g、刺玫花1g,做成蒲公英刺玫茶包,每天取一包沖泡飲用即可。

蒲公英根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能有預防酒精性肝損傷!蒲公英入肝、胃經,可幫助肝臟排毒解毒,促進其自我修復,同時蒲公英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

刺玫花就是野生的小玫瑰花,營養價值含量更高,味辛、甘,性微溫,有“解鬱聖藥”的美稱,是“急脾氣”的“滅火器”。它具有疏肝理氣、解鬱、活血散淤的功效,肝臟喜歡“苦”味,所以這兩者一起搭配,排肝毒效果加倍!並且玫瑰花性溫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寒性,不寒不燥,適合更多人飲用。

三、養肝臟喝天麻魚頭湯

材料:雄魚頭一個、天麻50g、食鹽、蔥、姜、蒜、料酒少許。

做法:

1、用清水洗淨魚頭,除去魚鰓內汙物並切為兩邊,天麻洗淨切段用清水泡軟後瀝乾水備用;

2、燒紅鍋,加入油,爆香薑片,放少許料酒,倒入魚頭,煎去除魚腥,約1~2分鐘後取出待用。

3、注清水於燉盅內,先放魚頭於盅底,之後放入天麻,使水沒過,隔水燉至水沸時,改用中至慢火,燉1~2個小時,再放入適量食鹽便成。

《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中醫認為天麻性辛、溫,入肝經,食用後對人體健康能起補腦、平肝息風、祛風除溼的功效。天麻魚頭湯,益氣養肝,治眩暈頭痛。


採擷記憶裡的溫存

十幾塊的白酒和幾百塊的白酒其實除過在產品包裝 宣傳 的差異最主要的差別在於釀造的工藝 和時間。工藝繁瑣的步驟多的自然耗費的人力物力就多,而時間的長短更是決定因素,釀酒當然重在一個“釀”字。市面上十幾塊錢的白酒很多都是用食用酒精勾兌的。

中國各地區均有白酒出產,不同地區的白酒各有千秋,其中以四川、貴州、江蘇、陝西、安徽、山西等地的白酒最為著名。 

按照釀造完成後白酒的不同香型,白酒又可以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5大主要香型。

醬香型  醬香型白酒以貴州省仁懷市的茅臺酒為典型代表。醬香型白酒一般一年為一個生產週期,取酒後經過調配陳釀而成。醬香型白酒酒液多為無色或微黃色,清澈透亮,醬香突出,優雅細膩,空杯留香,經久不散。



濃香型白酒以四川瀘州老窖特麴酒為典型代表,因而又稱之為“瀘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液呈無色或微黃色,清亮透明,窖香濃郁,純正協調,綿甘適口,餘味持久。



清香型  清香型白酒以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的汾酒為典型代表,因而又稱之為“汾香型白酒”。酒液無色透明,清香純正,醇厚柔和,自然協調,餘味持久。


米香型  米香型白酒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的三花酒為典型代表,主要以大米為原料,以大米制成的小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固態糖化、液態發酵、液態蒸餾、陳釀等釀造工藝釀造而成。酒液無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綿甜,餘味怡暢。


兼香型  兼香型白酒以湖北宜昌的西陵特曲為典型代表,主要以高粱為原料,兼香型白酒無色透明,濃頭醬尾,協調適中,醇厚甘綿,持久留香。


半支糖葫蘆

品牌酒和農民酒的區別。

不過農村人喝便宜酒大多是純糧酒,無任何添加劑的低端酒。

高端大氣的幾百塊酒,一般用於社交場合飲用和城市生活人群飲用。不知道他們對酒有怎麼樣的感受?

這是我們農村釀酒習慣

發酵好的裝桶


入鍋烤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7916d2938f079e18120c1a5695f420e4\

橋頭米酒15875548005

美食坐家我認為,十幾塊的白酒和幾百塊的白酒,除了價錢高低有區別,買時付錢100要找回和100不夠有區別外,其他基本上就沒什麼區別了!

雖說“人不識貨錢識貨”,但在當前這個複雜多變的時代,白酒間的差距,不是十幾塊和幾百塊錢的差距能說清楚的。十幾塊和幾百塊的白酒,因不同的製作方法,比如配製、蒸餾等等,差距肯定非常大。十幾塊的,也有真正的好酒,幾百塊的,只是因包裝、廣告、品牌價值等附加值,當然有好酒,但也有害人的劣酒。也就是說:現在,許多農村家庭小作坊釀的糧食酒,十幾塊一斤,品質也好,而號稱規模酒廠造出的、幾百塊一瓶的“名酒”,卻可能是酒精+香精+調味劑+水,調配出來的,已完全背離了好酒的本質。

綜上所述,當下不能根據酒的價格高低來評論酒質的好壞,我認為適合自己口感和消費檔次的酒就是好酒。


美食坐家

雖說貴的酒不一定就是好酒,但今天就以真正好的醬香酒為例,來說說它以十幾塊的酒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除掉包裝、廣告的差異主要在釀造工藝和時間上,而這兩點才是決定品質的主要因素。品質上的差異則是對人體傷害程度的差異,品質越好則傷害越微小,甚至沒有。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十幾塊的一定不是純糧酒。五斤糧食一斤酒,較好的高粱在3-4元每斤了,最普通的瓶子包裝也要大大幾塊,再加上人工和場地、運輸等等,十幾塊連成本都不夠。最主要的還是釀造工藝和儲藏時間了,工藝越複雜、時間越長成本越高。

有人說一些個人小作坊做出來十幾塊的酒都有很不錯的純糧酒,以前可能十幾塊還能喝到好酒。但以現在的物價 ,還能以這個價格給你我也甚是佩服。如果真的按照純糧釀造,至少經過一年製作、三年貯藏,就算糧食成本不高我自己喝也不捨得十幾塊買。

再說到工藝,以醬香酒為例,可分為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和竄沙酒

坤沙酒:茅臺酒生產工藝,即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一年時間。坤沙酒是純糧高溫大麴白酒,出酒率低,一般有5斤糧食出1斤酒的說法,且需要3-5年的窖藏方能到達其較佳風味。且用曲量大,大麴和粱的比例為1:1左右,大麴是指小麥製作而成,粱是指的本地小粒糯高粱。

碎沙酒:用粉碎的高粱釀出的酒稱為"碎沙酒","碎沙酒"生產週期短,出酒率較高,品質一般;不需要嚴格的"回沙"工藝,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糧食中的酒取完。

翻沙酒:指用捆沙酒最後第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後釀出的酒。"翻沙酒"生產週期短,出酒率高,品質差。

竄沙酒:用捆沙酒最後第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餾後的產品,這種酒質量差,口感不正,成本低廉。通常在市面上出售幾元到二十幾元一瓶的醬香酒,基本都是這類產品。竄沙酒是相對於正宗醬香型白酒來說的。它其實就是食用酒精,為了讓酒精裡帶上醬香味,把食用酒精放在鍋底蒸一下"捆沙酒"剩下的酒糟,讓酒精蒸氣通過"捆沙酒"的酒糟,這樣食用酒精裡就帶上醬香的味道了。

當下不能根據酒的價格高低來評論酒質的好壞,但是想要喝到真正的好純糧酒還是要捨得出點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渠道。

隨風從事酒業以來,深知茅臺鎮還有很多年份老酒的口感比較接近飛天的了,他們有著與茅臺酒同宗同源的傳統生產工藝。除掉品牌價值,它們的性價比較高的了。我知道在現在白酒市場如此混亂的情況下,不少朋友開始對此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找我。

但是你們反饋回來的評價才是我最大的堅持動力,同樣作為酒鬼,我最痛恨的也是假酒,所以我一定不忘初心,致力把好酒引薦上大家的餐桌。


文東醬香

從身邊人反映的情況來看,價格越高的白酒喝了第二天越不容易頭痛,特別是好的原漿酒,喝了第二天一般都不會頭痛,我估計最大的問題就是酒本身的問題了。

十幾塊和幾百塊的白酒我們先不評論它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們先來看看白酒與高粱的釀造比例:

一般情況下,高梁含水13—14%,含澱粉64—65%,含粗蛋白9.4——10.5%等。理論界有個公認的數字,理論上每162.15公斤純澱粉,可產純酒精92.14公斤,則澱粉的理論產純酒精率為56.82%,60度白酒的重量百分比為57.16%(w%),所以60度標準白酒理論出酒率(%)=56.82/57.16×100=99.41% 。

也就是說,1斤高粱(澱粉含量以65%計)的出酒率(60%的標準酒)計算是: 1×65%×99.41%=64.62%,也就是出0.64斤60度的白酒。

目前高粱的價格差不多5塊錢,加上成本、營銷費用、利潤,一瓶白酒應該賣多少錢合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