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密集調研,白酒“好日子”與黃金十年最大不同是什麼?

券商密集調研,白酒“好日子”與黃金十年最大不同是什麼?

今天白酒的“好日子”,與黃金十年已有本質不同。

文|雲酒團隊

5月28日,山西轄區上市公司網上集體接待日如期舉行。面對投資者“今年以來有多少機構對公司進行了調研?”的提問,汾酒集團總經理、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長譚忠豹說:“今年以來,共有100多人次對公司進行了調研。”

100多人次的機構密集調研,反映了山西汾酒在資本市場受到的高關注度,這也是當下白酒行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機構們扎堆撲向白酒行業,密集調研紛至沓來。

特別從5月中旬開始,順鑫農業、衡水老白乾、貴州茅臺、洋河股份、口子窖等先後舉行股東大會,機構調研更顯緊鑼密鼓。非常趕巧,這個5月,白酒板塊創造了今年以來最大漲幅,跑贏大盤10倍不止,口子窖、古井貢酒股價更是大漲31.32%和34.4%。

白酒上市公司作為各界透視行業的一個窗口,機構的關注、資本的熱捧,反映了行業的哪些變化?進入深度調整期六年多,白酒股再度迎來高光時刻。

“扎堆”撲向白酒,機構們留下了哪些“調研印記”?

今年以來,回顧投資機構們在白酒行業的“調研印記”,最吸睛的一天或許是5月23日:貴州茅臺和洋河股份同時召開股東大會。

對茅臺而言,這屆股東大會創下兩個歷年之最,一是參會總人數創下558人的記錄,二是機構投資者人數達到 127 人。而根據董秘樊寧屏網上答投資者問中的回覆,早在今年一季度,便有機構前來茅臺調研。

洋河方面今年以來更是數次受到機構調研,1月、3月、5月均有接受機構密集調研的記錄,並於5月初接待了46家海外投資機構調研。

與洋河相似,瀘州老窖同樣是海外投資機構的中意對象,今年年初,瀘州老窖便接待12家海外投資機構研。

除了茅臺、洋河,順鑫農業、衡水老白乾、青青稞酒、口子窖等上市酒企均在5月迎來機構密集調研,不少機構甚至是一週之內調研多家白酒上市公司。以低調的口子窖為例,一口氣迎來了包括方正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博時基金等在內的61家機構。

整個5月,機構不是在酒企調研,就是在去往酒企的路上。

當機構調研白酒時,

他們最想知道什麼?

剔除規劃目標、分紅政策等常規性問題,綜合機構們對各家白酒企業的調研結果,可以理出一些集中反映當前白酒行業發展特徵的共性話題。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大眾消費市場的關注。投射在茅臺和五糧液身上,機構們普遍關注系列酒的現狀和未來;瀘州老窖在接待海外機構時則被問及,“本輪行業復甦,公司的主要消費群體有何變化?如何培育新的消費群體?”

其次是渠道變革。機構們比較在意口子窖經銷商不斷減少的原因,也很關心茅臺“下一步直銷比例會不會加大,經銷商情況是不是有利於未來發展?”,對五糧液的提問更是具體到“百城千縣萬店”工程的推進規劃。

第三是產品和價格。機構關心洋河“次高端白酒未來競爭格局以及公司主要應對策略?”,詢問口子窖“公司判斷安徽省200-500元次高端成為大眾消費價格帶需要多長時間?”而在各種漲價消息傳出的背景下,機構投資者同樣關心白酒企業們的價格策略。

第四是產業擴張和投資規劃。在茅臺和五糧液的千億藍圖裡,除了系列酒和子公司的情況,機構們還會關注“未來公司還會有大的資本性支出嗎?”、“未來的投資規劃是什麼?”等的話題;問及洋河還涉及到海外酒莊收購問題,同時也很關注衡水老白乾等酒企的併購計劃。

第五是關注點則深入到改革層面。汾酒如何進一步深化機制改革?五糧液革能否帶動公司跨越式發展……除此之外,茅臺的產能和市場投放,洋河的創新表現,都是機構關注的焦點。

白酒的“好日子”,與黃金十年已有本質不同

這個五月,白酒板塊可謂集體高歌猛進,截至到5月29日收盤,已經創下今年以來的最快增長速度。

同一時期,上證指數上漲1.24%,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捨得酒業、青青稞酒等大多數白酒股則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其中,水井坊上漲19.86%,洋河股份上漲21.06%,老白乾22.02%,順鑫農業24.56%,口子窖和古井貢酒更是分別暴漲31.32%和34.4%。

實際上,即便機構調研過有時會出現過暴漲股,但機構調研與股價之間其實沒有必然聯繫,酒業最關注的也不是這些“專業玩家”所代表的巨大資金流向。反倒是經過這輪密集調研,傳遞出酒業發展的健康動力更有意義。

假如把時間拉得更長,可以看出目前白酒板塊正處在快速上升階段,與之呼應的是白酒在消費市場的繁榮景象。而這一輪白酒的上升行情,內在動力與之前“黃金十年”顯然是不同的,或許這也是券商們的一個研究要點。

茅臺集團董事長、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董事長李保芳便在茅臺股東大會上表示,茅臺酒消費群體茅臺酒公務消費從 32.5%下降至 0.13%。營銷方式也從“坐商”轉變為“行商”。“至於白酒行業的週期,我可以這樣說,白酒行業的好日子剛剛開始,正處在上升週期,在當前這個階段,會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行業會經歷一輪優勝劣汰的洗牌,也會淘汰一些跟不上發展的中小企業。”

洋河方面則在答投資者問中提到,夢想匯是一個消費者體驗互動平臺,以經銷商為主體,以消費者為核心,深入開展品牌與消費者的體驗、互動,實現品牌與消費者的零距離。

從酒企的答案中,大眾消費、渠道升級、次高端崛起、消費者體驗……方方面面都可以窺見酒企乃至行業的變革。而這輪密集調研,恰恰說明了資本市場對白酒行業的樂觀預期;資金流入白酒板塊,白酒股的大漲,更是外界看好白酒行業表現的最佳例證,畢竟資本“無利不起早”。對行業而言,當下的“好日子”與深度調整前的已有本質不同。

白酒重回資本追捧高點,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