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戰勝民間科學家嗎?

墨卡司

我們當然無法戰勝民間科學家了!

科學最重要的是求真務實,而民科們基本上都是高中物理甚至初中物理都沒學好的,對科學一無所知。指望他們來和科學家好好的探討科學,是完全不可能!就拿所謂的“諾貝爾哥”來說,他只不過背會了幾個所謂的引力波術語,就開始到處宣稱他的成果可以獲得諾貝爾獎。而當時他上電視時,方舟子先生一針見血的指出他根本不懂引力波。此後多年過去了,他當然也沒有獲得任何學術上的進展。但是自從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發現引力波的美國科學家以後。民科們又沸騰了,甚至認為方舟子欠郭英森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見和一群啥也不懂的民科爭論,你永遠也不可能能贏!他們基本上把炒作、蹭熱度、撒潑、碰瓷兒等都運用的爐火純青,但是就是連個進行現代科學研究必備的微積分也學不會。

可見,和民科爭論,只能浪費時間。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規範科普等信息的發佈,散佈不實謠言的進行法律制裁。還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以一個正能量滿滿的生活環境!


地震博士

然而要怎麼看待民科這種現象呢?實際上最初的源頭,應當是屬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那種熱潮。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國家對於科學家的極力捧高,還有包括一些諸如錢學森、鄧家先、王淦昌等科學家的成名,不少民間人士認為當科學家可以成名,可以揚名立萬。於是他們就開始搞起了所謂的科學,不過當時社會確實留存著這樣,那樣的風氣。包括之後的霍金《時間簡史》給大家帶來了新鮮的科普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錯誤的觀點,逐漸在中國培養起一股偽科學熱起來。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偽科學熱還符合一些人的利益,比方說宣傳所謂量子佛學、傳統文化現代科學的那幫人,他們通常就拿一些民科的理論作為參考。那民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群體呢?

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是屬於底層人士,就是那種生活中比較底層的那種人,是他們渴望一個成功,一個揚名立萬,然而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他們就到網上進行發洩,慢慢他發現他們自己其實在某些方面,比如邏輯思考能力上好像很有優勢,於是他們就提出了自己的所謂猜想。結果早期他們能得到很多人的贊同認同,甚至認可他們覺得很有光環感,但是後來隨著慢慢的批判,遭到越來越多的批駁他們也開始懷疑人生,但為了保持這個優越感,心裡平衡,所以他們始終不肯悔改。

我的回答就是這樣,希望能夠幫到你。


賴仲達

科研工作者和民科們走的並非是同一條道路,也並非同一種規則,他們之間並不存在競爭。所以也不存在無法戰勝民間科學家這個問題。

在正常的新聞報道和科普文章裡,這些絕對化、誇張式、民粹式的用詞,最多出現一兩個。如果出現太多,這樣的文章往往有問題。

另一個我沒有點擊閱讀的原因,在於電荷是初中物理就接觸到的基本概念,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石。這樣的基石經歷了無數的驗證,才得以穩固確立。而要動搖這樣的基石,同樣也需要眾多的相互驗證,不大可能一夜之間顛覆。

不出所料,第二天畫風忽變,多個好友開始轉發質疑這篇文章的評論,也有媒體約我談談這件事情的看法。由於我本人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沒有答應,而是選擇讓子彈飛一會兒。事情繼續發酵,終於,矛頭慢慢對準了凡偉是“民科”這個關鍵詞。

最終調查發現,所謂來自雲南大學的科學家,被雲南大學無情否認,他並非雲南大學的師生。

回到正題。

科學研究並不在乎出身。是不是雲南大學師生並不重要,即使只是中專學歷也沒問題,只要有足夠的恆心、毅力和鑽研精神,就可以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手段、規,是很難在短時間掌握的,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要從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一路訓練,才能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原因。

科學也不相信權威。不管是院士也好,諾貝爾獎得主也好,還是普通的講師、研究生,只要你的研究有足夠的創新性,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你的發現是真實的,那麼,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得到科學界的認可。

“民科”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凡偉們是不是雲南大學的科學家,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按照科學的方式來從事科學研究。

沒有充分的邏輯推理過程,沒有得到實驗驗證的理論,就試圖得到驚天大發現,這樣的做法,跟科學毫無干係,實質上是打著科學的旗號,達成自己的個人目的,這是偽科學。


火星叔叔鄭永春

提問的配圖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系統自動做了配圖。配圖是六個字:決戰民科之巔。其實,與民科決戰的人,不是科學家,而是民科與民科自己決戰,這個“巔”,我覺得應該是“顛”,瘋顛的“顛”,決戰民科之顛。我被人拉進了一個討論“宇宙,量子,靈魂,意識,人工智能”的群,一看群的名字就感覺有點不對勁,果然,真有一群民科在裡面吹水。我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民科,但偶然點擊進去看看,絕大多數都是民科,這些民科很有意思,口頭禪是“不要迷信科學”,對超自然很有興趣,又自創了很多讓人看不懂的“理論”。這些民科之間還經常吵架,互相謾罵,一方罵對方是腦殘,一方反過來罵對方是白痴,口水戰每天都在上演,有時候我凌晨三點鐘醒過來,發現他們還在激烈的吵架。而科研工作者,基本沒有功夫和他們吵架,吵架的人都是民科。所以說,能打敗民科的,都是民科。被民科打敗的人,也是民科。

鄭永春說的對,科學家和民科並不存在競爭關係。民科和科研界走的不是一條路子,他們的判斷事物的標註都是不一樣的。一方依靠的是證據,一方依靠的是想象。一方依靠的是邏輯思維,一方依靠的是比附思維。民科絕大多數都不是壞人,但也做了很多惡事,壞事。很多民科都會支持反科學的東西。其實,真正的民科人數並不多,具有民科思維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多。就從一個轉基因問題就已經看出來了,很多人被反轉基因的水軍輕易就欺騙了,而沒有動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一個十億人口的社會,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真正的民科,但具有民科思維的人,恐怕不是少數,這才是讓人可怕的地方。


懷疑探索者

我以前寫過一個短文,調侃了這些所謂的“民科”,當然,也讚揚了唯一一個從“民科”走向真正科學家的鄭曉廷。



鄭曉廷能從一個科學愛好者成為一個真正的古生物學家,這不是偶然的,他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到大學裡面請教了相關領域的專家,並且接受了這方面的訓練。當然,他之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有了大量的財富積累,才有能力在科學研究上進行大量的投入。


最關鍵的是,他不像那些“民科”一樣,把自己的成果向普通人宣傳,而是按科學界的通行做法:寫成論文,在權威雜誌上發表,並且接受同行評議。他在《科學》、《自然》上發表了6篇論文。

從這個例子證明,科學界是不排斥按正常程序進行科學活動的民間科學家的。事實上,外國科學家大都是工作在民營的科研機構的,所以也沒有這個與“官科”對立的“民科”稱謂的。



據我觀察,這些妄人大都是現在教育體系和現實生活中的失敗者,妄圖以一些出格的言論吸引目光,從而達到功成名就的目的。有這些不切實際想法的人,失敗是註定了的!


講科學堂

“民科”:本來是一個沒有貶義的詞語,但是因為“體制內有識之士”的呼籲,終於民科們消聲匿跡了。估計到今天也沒有誰可以給民科下一個良心定義!我們叫他“民間科學家”?

“科學家”本無所謂的官方和民間之分,而如今,卻有許多的人,這些人大多是那種拿了國家或者社會的大量科研經費,甚至帶人機會帶了一批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為他們打工的商業科學家,商業學者。因此他們在談論民間科學家的問題,是那麼果斷,尖刻而“一針針見血”。

今天的“民科”甚至已被人們定義為“把一些稍微懂得一些科學知識,而胡亂的發表一些偽科學成果的人,當作民間的科學家,簡稱‘民科’”。有良心的人,我們有必要為民間的真正的科學家正名,更有必要為“民間科學家”這個詞正名。

其實現在那些不花費國家稅收,在基層發佈的各種發明已佔到國家專利申請的快一半。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上報申請專利的項目中,佔有60%至80%是在民間的科學團體以及民營企業、民間個人中產生。這些人的身份不再是國家的官方科技人員,不論在專利申請的數量上,還是在學科專業論文的發表數量上,但是這些人都佔有國家科學水平的部分主導地位,甚至於很多人已佔到了技術前沿領域,有多少的科研項目在造福人類。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民間科學家和技術專家,是國家與民族的財富。

對於那些貶低民間科學家的人,心底裡無非一種私心作怪而矣,是不擔心以後拿不科研經費了呢?。世界上,也有為數不少的科學巨匠誕生於民間。對於民間的,沒有上過大學的科學愛好者也可謂比比皆是。偏離科學的研究宗旨,擾亂了視聽,損害了民間科學家的聲譽,這種行為只有全社會的語言可能才會起到作用。民間人士崇尚科學研究,是國民的水準修養,提高綜合國力,也正是響應國家萬眾創新的國家策略。

單純的以國立還是民營來區分是有失偏頗的,企業內也有權威的研究者,但他們的研究都是有具體目的,有檢驗標準,有資金支持的,論文專利等都可以通過正規渠道發表的。科學最終是需要有價值的,只要他們可能研究出對人類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東西,他們就是真正的科學家!這總比那些拿了國家資金,發表幾篇論文了事的人“真正科學家”好多了!更不必說那些貪慾人叢生的院士們。

創新炎黃

(話題影子:我們無法戰勝民間科學家嗎?)其心可誅!目的何在?

信息源:悟空問答

為什麼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其目的何在?

民科與官科為什麼會共同存在!因為他們共同存在才能最大限度的推動科學發展、進步!

民科(專科):其實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促進進一步的研究與實驗,從而發現不足與錯誤,修正理論與知識傳承,加快科學的發展步伐……

官科(專科):其存在的意義,就是通過相關發現,通過理論設計實驗裝置設備,從而再通過實驗收集數據,總結出在特定條件、環境中的現象規律,繼而概括出公式,便於學習與運用操作。

總體而言:兩者是互補關係。所謂的兩者競爭關係,也只是學術理論觀點的競爭、辯論關係,也正因為這一關係,才能真正找出科學中的不足與錯誤,從而促進科學的發展與進步! 如果按照這個“標題”,真的使兩者對立,不再互助,甚至一方完全打敗消失……?

也許就正在合了某些人的心意!到時候我國的“科學發展”就會像很多公司的發展一樣,完全是一言堂,一種思維觀念!最終使得公司走向極端,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簡單來說,任何一件事物的發展都有特定的規律。

比如: “人”的成長與成熟,必然需要各種親身經歷與感受才能真正的成長和成熟!單純的經驗學習只能讓人明白某些事件的發展規律或存在的變化種類,無法讓人明白其中的感受,從而逐漸成熟……

同樣,“科學”的發展,也是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去不斷的發現不足補全理論;找出錯誤修改、提出理論的“歲月、歷史”中經歷變革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地球中心說與哥白尼《日心說》)(神造人論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廣義、狹義相對論與《大統一理論……》)都是彼此對立存在的關係,簡單來說,既然“愛因斯坦”都相信、尋找《大統一理論》,那麼為什麼又要分出“廣義與狹義:相對論”啦?就是因為在那個時候,他也知道自己理論存在問題,但是又無法發現錯誤!但是考慮到在那個時期,大體的理論方向是正確的所以才提出了猜想理論“廣義與狹義相對論”。但是在臨死時為了不誤導後續研究中才燒掉了手稿記錄。 ……

所以總的來講,民科與官科不存在勝負之分,只存在對錯之辯論!這一存在也只是為了促進科學理論的不足與錯誤的發現而存在的——民科的質疑可以為科學研究指明方向;反過來,科學實驗的結果數據及相關現象的觀測結論又為民科的研究、分析、推理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依據。

想要破壞這種平衡關係的人居心何在???

2018、5、27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主要原因是受到專業知識的限制,只能在本專業領域中獲得突破,突破成果人類公益面範圍較窄,只能在其專業領域中才能獲得充分體現。而大科學家就不同了,能成為大科學家稱號的人,基本上是屬於跨專業領域獲得重大突破的人,


地外天使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要戰勝的是哪些人。

我認為不能把體制外從事科學研究,或者因為個人愛好去發明一些東西啊什麼的都包括到現在所謂的“民科”裡面。 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只要是按照科學規律,遵循科學的方式進行的科學研究都應該被尊重。而我們應該去戰勝的應該是那些披著“民科”的外衣,但是並不尊重科學的人。下文我暫稱他們為偽科學家吧,因為這些人並不能代表“民科”。

科學研究不是過家家,它需要研究人員具有充足的專業知識和素養。而我們的這些偽科學家們可能只是讀過某一專業的一兩本基礎書籍,但是卻聲稱已經研究出了當今科學界還未解決的問題,甚至提出違背科學原理的理論。而在社交媒體傳播廣泛的今天,他們的言論通過各種形式在公眾之間傳播。同時由於種種原因,社會上一些人對於體制內的科學家充滿懷疑,他們往往更願意相信那些從朋友圈看來的與當今主流科學背道而馳的偽科學,這也加劇了偽科學的傳播。

就此,我們回到問題,我們真的無法戰勝這些偽科學家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可以去戰勝他們,只是我們的科學家們要做的並不是去抨擊偽科學家本身,而是從自身做到以下幾點:

①全力投入自己的研究之中,去探究真正的科學。那樣的話,偽科學便不攻自破。

②像我上邊所說,有一部分人並不信任主流科學。科學家們要想辦法取得他們的信任,畢竟這些人是推動偽科學家言論傳播的主要動力。

③科學家們可以在科學研究之餘,多多地參與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比如多參加一些科普性質的電視節目。特別是那些從事高端,尖端科技研究的科學家們,因為那些偽科學家們往往會利用公眾對於這些領域的好奇來傳播自己的理論。讓社會公眾擁有科學評判的眼睛,偽科學家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自然會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

當然,隨著現在中國教育的不斷髮展,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公眾對於科學的認知不斷深入,科學家們也完全可以不去理那些所謂的偽科學家,畢竟這些人還是社會中極少的一部分人。

如果有朋友對於我的看法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歡迎指出,大家可以互相交換一下意見,討論一下。


我是個醫學生

民間科學愛好者與民間科學家,是兩個概念,愛好者未出過科研成果,而成為民間科學家,則必須有舉世公認的科研成果。這一點在官科也是如此,有成就的才能稱科學家,其他人都只能算科研工作者。研究科學,不管在民間在殿堂,都無可厚非。全民愛科學,是國家大力提倡的,民科之所遭遇一些人的冷潮熱諷,主要還是一些所謂民科人士心術不正,搞壞了風氣。真正熱愛科學研究的人,不管在官在民,都應該受到尊敬和鼓勵!官科有了科研成果,如果經得起科學考驗,就不怕民科們質疑,反之,民科們如果瞎質疑,也會突顯其淺薄無知。民科與官科並不對立,應該攜起手來為科學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