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區別是什麼?

側翼之淚

▲相關教材中對於坦克的闡述

在當代陸軍的各類家當中,有這樣兩款裝備是怎麼都不會少的,這就是有著“陸戰之王”美譽的主戰坦克和有著“履帶上的戰爭之神”之稱的履帶式自行火炮,但是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經常對於這兩種裝備一直分不太清楚,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兩個裝備的區別。

(注:履帶式自行火炮的種類很多,但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現代化的大口徑加榴炮/榴彈炮)。

▲相關教材中對於自行火炮的闡述

首先,從整體佈局上來說,主戰坦克的車內佈局方式多數情況為前部駕駛艙、中部戰鬥室、後部動力艙,且為了考慮到降低被命中概率,因此整體設計的時候,一般整車都會比較低矮緊湊,而履帶式自行火炮則恰恰相反,其一般是動力艙在前,然後駕駛艙,而戰鬥室一般位於整車的後部,並考慮到自行火炮一般不需要去衝鋒陷陣,其主要身處戰場的二線為前線的部隊提供遠程的火力支援,因此其戰鬥室普遍尺寸都較大,這樣一來即方便了安裝大尺寸的裝彈機,也為人員的各項操作提供了便利。

▲中國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縱剖示意圖

其次,在一些具體的配置來說,現代主戰坦克的為了追求更有效的穿透對方主戰坦克厚重的裝甲,一般要求其火炮在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具備更高的初速,再加上考慮到交戰距離一般也就在2KM左右,而在這個距離區間,現代滑膛炮本身的精度跟線膛炮相比基本一致,加之其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的初速要遠高於線膛炮,因此現代主戰坦克普遍安裝的是長身管大口徑的滑膛炮,口徑一般為120/125毫米,且一般不裝炮口制退器。而現代化的履帶式自行火炮則不同,考慮到其發射各類型榴彈時的射擊距離普遍達到了幾十公里甚至更遠,加之其需要保證在遠距離上更高的打擊精度,因此裝備的是長身管的線膛炮,而其口徑一般為155/152毫米(當然也有一些口徑較小的自行火炮,例如122毫米自行榴彈炮等),當然,戰場上的任何情況都可能出現,因此現代履帶式自行火炮也具備在緊急情況下的平射大口徑榴彈進行反坦克作戰的能力,而大口徑榴彈雖然並沒有辦法有效穿透現代坦克的主裝甲,但是其巨大的破壞力也足以使得被命中的坦克喪失戰鬥力,另外從火炮的外觀來說,現代履帶式自行火炮普遍安裝有炮口制退器。而在火控配置上,現代化的三代以上主戰坦克普遍安裝了“穩像式火控系統”,並一般都具備優秀的“動對動射擊能力”和“獵殲能力”,而履帶式自行火炮由於一般只要其具備靜止對遠距離目標進行射擊,所以出於各種因素考慮,它的火控系統一般相對主戰坦克而言都比較簡單。

那在其他方面來說,現代化的履帶式自行火炮由於其無需跟坦克一樣去前線衝鋒攻堅,因此其裝甲防禦能力只要求其能夠抵禦小口徑槍彈和炮彈破片,故而採用重量較輕的鋁合金裝甲或者是輕量化低厚度的鋼裝甲,而現代化的主戰坦克一般其正面都具備抗穿600毫米以上的能力,故而其主裝甲採用的是性能更好,也更為厚重的複合裝甲,且會在主裝甲外在額外披掛附加裝甲(比如爆炸式反應裝甲等)。而在噸位和機動能力上來說,目前履帶式自行火炮的噸位一般在40到50噸左右,而三代以上主戰坦克一般噸位能夠達到55噸以上,不過由於配置的發動機馬力不一樣(主戰坦克的馬力都比較大),因此二者的機動性基本也相差不多。

以上就是給大家闡述的部分“陸戰之王”和“履帶上的戰爭之神”的主要區別,純屬簡單的科普,畢竟其他細節上還是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裝彈機的區別等,最後筆者是認為,作為陸軍來說,不管是“陸戰之王”還是“履帶上的戰爭之神”,都是其不可缺乏的主力裝備。


動科普

號稱“陸戰之王”的坦克,是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一般由武器系統、火控系統、動力系統,通訊系統組成,是裝備一門中、大口徑火炮,防空機槍,同軸機槍的全履帶裝甲戰鬥車輛,具有較強的越野機動性、防護性、強火力和突擊能力,主要用於摧毀工事,殲滅防禦力一般的地面有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壓制、消滅敵方坦克及反坦克武器,當然也很容易受到受到直升機、反坦克地雷、步兵,反坦克炮等武器的威脅。從一戰到二戰中期,主流坦克類型被稱為第一代;從二戰中期到20世紀60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稱為第二代;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坦克被稱為第三代。

一戰期間,交戰雙方深受陣地戰絞肉機之苦,為突破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工事,打破僵局。英國遠征軍中校斯文頓提出,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佈鐵絲網的戰場上開闢道路、翻越壕溝並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當時的英國陸軍對此毫無興趣,然而時任海軍大臣丘吉爾卻大力支持,下令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研發這種新式武器。1915年9月,由汽車、拖拉機、槍炮和裝甲組合的樣車“小遊民”首次試驗取得成功,全重18.289噸,裝備6毫米裝甲,1挺7.7毫米馬克沁重機槍和若干7.7毫米“劉易斯”機槍,最高時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翻越0.3米高的障礙物。

1916年,“馬克”Ⅰ型坦克投入生產,“雄性”車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車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48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18輛參與實戰。在1918年,法國也研製出了雷諾FT-17坦克,為戰爭勝利發揮了作用。

由於最初的坦克技術尚不完善,加上戰爭結束,很快便淡出了歷史舞臺,沒有受到廣泛關注。甚至有人嘲笑這個笨重的武器像個大水箱,固,英語中給它取名為“Tank”,當然,也有說是丘吉爾為了避免德國人察覺,故意低調。其實,一戰中德軍也研發出了相似的武器。

坦克真正大顯身手,對戰略戰術思想,軍隊作戰行動,戰爭局勢產生深遠影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把坦克這種武器的優勢在戰場上運用得爐火純青的是德國,而真正把坦克研發製造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蘇聯。

納粹德國崛起之初,力求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突破防線,古德里安將軍首創了由裝甲兵主導的,與戰術空軍進行密切協同的戰術戰役模式,即閃擊戰。首先對敵方重要戰役戰術目標、指揮中樞、交通樞紐等進行空襲,同時以坦克部隊、炮兵、裝甲及摩托化步兵等多兵種組成密集的裝甲突擊群,在空軍協同下迅速突破防線,並向敵縱深目標進行快速的穿插機動,對敵進行分割包圍,從而對敵進行殲滅。


閃擊戰講究速度,效率,集機動,防禦,火力優勢的德軍機械化部隊應運而生,坦克便是其中主角。


然而,當德軍在攻克了捷克、波蘭、法國、北歐,向東進發的時候,發現在面對步兵、堅固工事的時候,坦克的能力有限,所以,其實坦克主要是用來突擊用的,真正需要強調的是步坦協同,用坦克打擊敵方工事,用步兵保護坦克,剋制敵方反坦克和步兵。到後來,還開發出進攻時為步兵提供短距離炮火火力支援的突擊炮,在車輛或裝甲車輛上安裝火炮,也就是今天的自行火炮的前身。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主要區別在於,坦克是高機動性突擊武器,而自行火炮是重火力支援武器。

從火力上講,坦克的火炮一般裝載直瞄加農炮,用於摧毀突擊過程中目測或瞄具可視距離內遇到的敵軍和障礙。自行火炮一般裝載間瞄榴彈炮,當然也有加榴炮,炮擊炮。一般用來遠距離摧毀敵方目標,殺傷力大,射程遠。從攻擊火控上講,坦克為獨立或編組行動,直接發現目標,直接射擊摧毀,一定程度上講看得見對手。而自行火炮必須配合偵查,通訊,指揮系統,在得到目標信息,計算射擊諸元后發射炮彈摧毀目標,基本上不會直面對手。



從防禦上講,坦克是突擊武器,正面裝甲厚,周身裝甲也是所有戰鬥車輛中相對最厚的,自行火炮是火力支援武器,主要需要防禦的是敵方遠程火炮破片的傷害,以及步兵的突擊,所以裝甲相對薄弱。

機動性上坦克更加靈活,自行火炮相對遲緩。不過這種差距隨著科技進步在逐漸縮小。


HannibalLecter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兩者誕生的背景。坦克的誕生不用多說,重點是自行火炮,德軍在二戰開打以後著名的元帥曼施坦因發現,由於坦克都被集中使用步兵師進攻中缺乏近距離支援型武器,在進攻碉堡和陣地中傷亡慘重,迫切需要一種裝甲防禦可以抵禦戰防炮、機動性可以伴隨步兵、火力可以摧毀塹壕、堡壘、重武器的車輛,這就是最早的自行火炮來源,德軍在三號、四號坦克地盤上加裝大口徑、低倍徑的火炮作為突擊火力使用,因此被稱為突擊炮,這是第一種可以近距離支援步兵的戰鬥車輛。注意不要和卡爾臼炮混淆了,卡爾的機動性一般,遠算不上自行火炮。

閃電戰進行到末期,專門伴隨機械化部隊支援作戰自行火炮終於出現了,德軍中的黃蜂、蟋蟀都是有名的自行火炮,這種自行火炮從突擊任務中解放出來在後方投放火力,算是成熟的自行火炮了,當然當時發展出自行火炮的不只有德國。綜上所述自行火炮的需求是類似坦克的機動性可以伴隨部隊作戰,但是不需要出現在裝甲對決中,火炮多是大口徑遠射榴彈炮,美英蘇等主要參戰國都有類似產品。時至今日,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區別越來越明顯了,現代化自行火炮和坦克有以下幾種不同:

1、機動性:自行火炮一般有專門的機械化步兵保護,更不需要進入複雜的市區,再加上自身碩大的火炮(主流現代化自行火炮都是155mm左右)需要巨大的重量,因此機動性遠不如普通主戰坦克,德國的PZH200自行榴彈炮越野時速也就50千米/小時,紮實發動機技術較好的德國裝備,俄羅斯的“聯盟”雙管自行火炮越野時速一般30~40千米/小時,當然很多國家認識到戰爭中機動能力事關重大,因此不惜降低自行火炮的裝甲厚度,以此增加機動性,實際上包括坦克在內的裝甲武器,倚仗燃氣輪機技術的提高機動性都在瘋一樣的進步。

2、火炮口徑:北約國家裝備的自行火炮口徑一般都是155mm,俄羅斯聯盟雙管都是152mm,中國、日本、韓國這亞洲三強也都是使用155mm口徑的自行火炮。而坦克就不一樣了,中國的VT-4和烏克蘭T-84“堡壘”都採用和西方一樣的120毫米主炮,只有俄羅斯還在部分堅持125mm主炮。但是無論是誰的的坦克主炮都不會達到自行火炮的口徑。

3、彈藥種類:坦克主要適用於裝甲對決,就算是萬不得已的巷戰也是對付掩體、堡壘為主,因此火炮更強調穿甲作戰,因此穿甲彈是坦克的主要彈種。而自行火炮就不一樣了,即便是曼施坦因提出的自行火炮也是配備短身管的大口徑火炮,發射高爆彈殺傷陣地上的士兵。現代化自行火炮基本不在伴隨步兵衝鋒它的炮彈和普通榴彈炮一樣。


利刃軍事

從戰場定位來說,坦克是前線裝備,要伴隨步兵或其他車輛進行衝鋒,直接進行攻堅作戰的裝備

自行火炮是在後方提供火力支援和區域壓制的裝備

因此兩者在設計指傾向上也有所不同,坦克要求機動性,防禦力,火力相互平衡,缺一不可。而對於自行火炮最重要的就是火力,其次是機動性,不用太好但要能跟得上防禦力則相對不太重視,能夠防禦步兵輕武器和炮彈破片就行,甚至有人員完全暴露在外的“裸奔”自行火炮。

火炮也有區別,由於坦克的任務多是直瞄射擊,因此火炮上選擇是平射性能優秀的加農炮,俯仰角一般是負五到正二十度左右。自行火炮則多是間接射擊,也就是曲射,因此採用的是榴彈炮,後來隨著火炮技術進步,改為加榴炮,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平射,但是主要還是曲射。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0度到三十度之間,有的可以到九十度(自行高炮)。

由於火炮的不同,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炮塔也就產生了區別,坦克為了減少正面投影面積增強防禦力,同時加農炮的體積和後座距離相對較小,因此坦克的炮塔不大

而自行火炮由於要容納巨大的榴彈炮/加榴炮和彈藥,炮塔造的十分巨大。甚至顯得有些頭重腳輕。這也是很多自行火炮和坦克最直觀的區別。

這樣也會導致在底盤佈置上的區別,雖然很多自行火炮和坦克採用一種底盤,但是由於炮塔的變化,底盤也不得不改變。除了少數坦克(以色列梅卡瓦)之外,絕大多數坦克都是採用炮塔前置,發動機後置佈局,減少發動機被擊中概率。

而自行火炮由於要容納巨大的火炮和炮塔,同時保證車身穩定性,多采用發動機前置炮塔後置佈局,因此有的自行火炮底盤就是把坦克底盤倒過來。

而火炮選擇方面,一般來說自行火炮的火炮口徑要比坦克大,身管比坦克長,目前主流的坦克炮有105mm 120mm 125mm 倍徑多在40~50倍左右,而自行火炮的主流口徑是122 152 155 倍徑能達到52倍


武備志

提問者應當是想問坦克與履帶式自行火炮的區別,因為都有履帶和炮塔,外形確實像,但是兩者區別還很大。

區別一,功能不同:坦克是陸軍突擊力量,在視距內作戰,因其機動性和活動炮塔可以迅速壓制和打擊敵人,一般都是幾公里範圍內作戰;自行火炮是陸軍支援力量,由於機動性差和火炮射程遠,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幾十公里外可以實現對敵打擊;

區別二,炮塔不同:坦克炮塔可以360旋轉,坦克炮的仰俯角低(-5度到25度),炮塔矮,車身中間偏後,坦克乘員組也可以使用機槍掃射;自行火炮炮塔左右調節幅度很小,仰俯角大(0度起,據說最高有90度的)炮塔高,炮塔位置偏後,自行火炮不必配備機槍,因為不進行近距離作戰;

區別三,分類不同:目前各國坦克一般分為主戰坦克(顧名思義,對戰使用)和特種坦克(偵查、掃雷等)兩種;自行火炮因為炮的區分,可以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加榴炮、迫擊炮等多種分類;

區別四,裝甲不同:坦克因為近距離作戰,裝甲厚,機動性強;自行火炮裝甲薄,機動性差;

區別五,火炮威力不同:現代坦克炮屬於高初速的加農炮,口徑一般在85到125毫米(125毫米目前是極限),有效射程1.5-2.5km,近距作戰,以直接瞄準為主,因為知道敵人的位置,目標是微觀方向的具體敵人員和武器裝備和工事;自行火炮口徑大(155毫米都正常),有效射程能達到四五十公里,以間接瞄準為主,目標是宏觀方向的座標;

區別六,編制不同:由於坦克車可以近距離作戰,比較重視坦克個體火力和機動性,坦克連都可以編制執行遂行作戰任務;自行火炮採用炮兵編制,再加上間接瞄準,單臺自行火炮根本無法作戰,至少需要營級單位才能有效作戰,需要配備觀測、偵察、指揮的人員和裝備;


伊洛河畔看春秋

兩者區別最大是所處位置,一個是進攻武器一個是支援武器。位置不同造成裝甲火炮甚至底盤差別甚大。坦克作為進攻性武器,裝甲會比較厚,機動能力更好,火炮以直射穿甲為主。自行火炮所處位置靠後,主要提供遠程火力支援,所以相對裝甲非常薄,火炮也是彈道彎曲的曲射為主。現代反火炮響應時間非常短,這就要求火炮可以快速轉移陣地,相對坦克的機動能力就弱了一些,但也需要能跟上裝甲部隊的速度。


E2577196873

首先是設計指標不同:

主戰坦克是機動、火力、防禦三大指標的有機結合,同時要兼顧生產速度、製造成本、後勤方面的指標。

重型坦克:重型坦克更注重防禦和火力,機動性往往都很差。

輕型坦克:注重機動性,只能防禦輕武器和彈片。

自行火炮:首要指標是火力,其次是機動性,防禦方面考慮很少,甚至放棄防禦的自行火炮大有車在,比如二戰時期的黃鼠狼3型坦克殲擊車。

有人用是否有炮塔來區分自行火炮和坦克,這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二戰時期絕大部分自行火炮都是沒有炮塔的,比如三號突擊炮、獵豹、su-152等,就算有炮塔,也不是封閉式的炮塔,比如傑克遜、地獄貓。

但現代的自行火炮也會裝備封閉式炮塔,比如我國的89式坦克殲擊車,美帝的十字軍自行榴彈炮。其特點是炮塔要比同期的坦克要高大很多,且炮塔後置,都有一門長徑比較大的火炮。

其實跟據主戰場的不同,自行火炮對底盤的要求也不同,反正只要能及時趕到炮位位就行了,而坦克則是清一色的履帶。因為坦克對越野性能的要求更高


沙包僧


美國M1主戰坦克

坦克,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之美稱,它是一種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陸上力量。坦克一般裝備一門中或大口徑火炮(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直升機導彈)以及數挺防空(高射)或同軸(並列)機槍。坦克大多使用旋轉炮塔,但亦少數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統、瞄準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裝甲車體等系統組成。



俄羅斯T14坦克

一種全履帶裝甲戰鬥車,通常裝有一門火炮和多門自動武器,具有越野能力、裝甲防護、直射火力和突擊能力,可以根據作戰任務而攜帶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等彈藥。此外一些坦克不僅可以在陸地上使用還可以在水上使用,簡稱水陸兩棲坦克。

同時坦克也是天敵最多的陸戰武器,甚至有的坦克製造廠依然研發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國陸軍的重要技能,雖然坦克可在發展,但實在是坦克的發展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發展速度,而且坦克會陷入防護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論難題中。除非研製出新型輕質量防護材料來改良裝甲,不然坦克的境地很危險。



中國99A式坦克

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藥的威力。現代坦克一般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對目標進行觀察、瞄準和射擊。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彈等多種類型的炮彈,還可發射炮射導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破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穿透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裝甲,破甲厚度可達700毫米。除具有較大的破壞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對固定目標射擊可達80%,1500米行進間對活動目標射擊能達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主動制導炮彈,命中精度還會大大提高。不難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導彈相差不大,且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的威力大大優於導彈,所以各國主戰坦克仍以火炮為主要攻擊武器。



中國自行迫擊炮

自行火炮是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火炮。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統、底盤部分和裝甲車體組成。自行火炮除按炮種分類外,還可按行動裝置的結構形式分為履帶式、輪胎式和半履帶式;按裝甲防護分為全裝甲式(封閉式)、半裝甲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全裝甲式車體通常是密閉的,具有對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護能力。

由於自行反坦克炮多用於伴隨坦克進攻和作戰,所以又稱 “強擊炮”。繼德國之後,蘇、英、美等國也研製發展了與德國相似的強擊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強,有些還可浮渡。自行火炮的使用,更有利於不間斷地實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戰鬥協同更加緊密。

中國反坦克炮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區別主要是因為其用途不同造成的,就結構性能上來說,有以下幾點:

1、火力:坦克是直瞄武器,要求較大的直瞄距離,但對最大射程要求不高,因此坦克炮就是加農炮,俯仰角一般是負五到正二十度左右;自行火炮以間瞄為主,甚至有些國家的自行火炮連直瞄瞄準具都沒有,對最大射程要求較高,除了自行反坦克炮外,對直瞄距離要求不高,因此自行火炮是榴彈炮為主、加農炮、加榴炮、迫榴炮等都有,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0度到三十度之間,有的可以到九十度(自行高炮)。

2、火控:坦克講的是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首發命中,所以坦克更注重如何先發現敵人,迅速開火,也就有了穩像式等火控系統,也就有了行進間射擊的能力,坦克重在“知彼”;而自行火炮一般是看不到目標的,目標一般由觀察所或上級通報下來,但它也講究行軍戰鬥轉換時間,雖然看不到敵人,但如果知道的地理位置,再知道目標在哪裡,火控系統就能很快算出射擊諸元來,所以現代自行火炮一般都會有激光陀螺等尋北裝置,通過衛星定位等多種手段準確感知自身的位置,接到目標通報後可以迅速射擊,自行火炮重在“知己”

3、防護:坦克是衝擊武器,攻擊主要來自正面,所以坦克的正面裝甲非常厚,可以達到幾十釐米;自行火炮是遠程支援武器,攻擊主要來自敵人遠程炮火的打擊,也就是四面等機率的炮彈碎片,因此自行火炮前後左右的裝甲是等厚度而且非常薄。

4、機動性:坦克為了戰術要求,需要快速靈活的機動,要求發動機能夠提供強大的加速度和較大的噸功率;自行火炮對此沒有過高要求,一般選用類似底盤的坦克發動機或其他類型的發動機都可以。事實上,由於坦克較自行火炮重,噸功率上不佔優勢,坦克的機動性並不比自行火炮好。


阿瑞斯151381526

坦克火炮是打直線射擊距離只有1000米到2500米左右,其炮彈主要是穿甲彈用於穿透敵方裝甲或防禦工事的。用於突擊作戰和步兵協同的攻堅戰。

自行火炮是拋物線攻擊器火炮系統為榴彈炮和加榴炮,射擊距離可以達到10公里和56公里(德國雷神),其基本和火炮一樣是遠距離攻擊,給步兵提供遠距離火力支援,同時對攻擊目標進行“地毯”式火力覆蓋。由於不進行正面作戰所以自行火炮的機動性及裝甲防禦性上都弱於主戰坦克,同時比主戰坦克輕。如我國的96 式自行火炮重量只有30噸,而96坦克有41噸。


疾風之狼

首先,作戰目標不同,坦克是為打擊敵方的坦克而設計的,火炮口徑一般為105-125,火炮的穿甲深度是重要指標,主要彈種是穿甲彈,破甲彈,有厚重裝甲,動力系統一般在1200-1500馬力。自行火炮是為打擊敵方地面有生目標設計的,火炮口徑一般在122-155,火炮的射速射速是重要指標,主要彈種是榴彈,火箭增程彈,底排彈等,裝甲防護較薄弱,可防機槍彈及炮彈破片。說的不全面,希望大家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