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往事02——王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詩往事02——王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詩往事02——王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白木​

在初唐的第一個30年、宮廷詩風靡的年代,在遠離權利中心的山村鄉野,有這樣一個寂寞的詩人。他的詩歌真率渾樸、野趣橫生,是宮體詩風靡時代裡的一個異類,被稱為唐代詩歌的開山詩人。這個人就是王績。

-2-王績(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績出生於一個“六代冠冕”的北朝士族大家,以儒學傳世,他的兄長王通便是隋朝大儒。被譽為“初唐四傑”的王勃,便是王通的孫子,也就是王績的侄孫。王績經歷隋、唐兩朝。和歷史上大多數天才一樣,他從小就天資聰穎,7歲就能讀《左傳》,15歲時謁見隋朝當時的權臣楊素,當眾侃侃而談,暢論天下利害,被譽為“神仙童子”。他也和古往今來的隱士一樣,嗜酒放誕、桀傲不群,還不喜歡拜揖之禮。他哥哥王通了解這個脾氣古怪的弟弟,家務事也不委託給他,親戚鄰居有婚喪嫁取的事也不讓他參加。

-3-隋煬帝大業時期,王績20來歲時,應孝悌廉潔舉,授秘書正字。可是任性的他覺得整天在朝廷裡中規中矩、行禮作揖太累,請求改任外職,在揚州六合做縣丞(縣丞就是縣令的助手)。可是這個官他也沒做好,因醉失職,屢被彈劾,又值隋末大亂,於是把所領受的薪金放在縣門外,輕舟夜遁,迴歸家鄉——真是妥妥的名士作風。

-4-隋滅唐立,王績又曾兩次入仕,都是些芝麻大的小官。第一次是待詔門下省,每天供應美酒3升,他的弟弟王靜問他,待詔開心嗎?他說,只有這3升酒值得懷念。他的好友陳叔達當時在朝為官,聽說了,於是把供應他的酒增為1鬥,時稱“斗酒學士”。後來,因為他的兄長王凝得罪了長孫無忌,受到牽連,以疾罷歸。第二次出仕,又是因為美酒。太樂署(唐朝掌管音樂的機構)裡有一名職員,名叫焦革,善於釀酒,王績為了能天天喝到他的酒,請求到太樂署裡做太樂丞,一個管理太樂署的小官。吏部不同意,因為音樂非他所長,王績分辯說,我這可是大有深意的!可是沒多久,焦革就死了,焦革的妻子袁氏又繼續給他送酒,可是後來袁氏又死了。王績感嘆道,是老天不想讓我盡情地享受美酒嗎?然後辭官歸隱,從此不再出仕。

-5-王績經歷三隱三仕,即想有所作為,又遊戲官場,追求魏晉名士放浪形駭的快意人生,一生都在仕與不仕的矛盾中糾結徘徊。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隱居莊園中度過的,在他老家一個叫“東皋”的地方,有祖上傳下來的莊園(所以他自號東皋子)。莊園良田十數傾、奴婢數人,桑榆成行,他帶領奴婢種黍釀酒、栽藥草、養鳧雁,逍遙自在,縱心自適,假如某天騎牛經過酒家,就會一連呆上幾天。

-6-因為遠離宮廷,隱居鄉野,沒有應制奉和、遊宴酬唱,他的詩歌沒有受到宮廷詩的濡染。他寫的大部分都是描寫他與世隔絕、隱居田園的山水田園詩,《野望》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縱心自適、不拘禮教的他甚至還寫過徵婚啟事——《未婚山中敘志》,在那個時代可謂驚世駭俗:

物外知何事,山中無所有。風鳴靜夜琴,月照芳春酒。直置百年內,誰論千載後。張奉娉賢妻,老萊藉嘉偶。孟光儻未嫁,梁鴻正須婦。

他先謙虛地介紹了自己的物質條件,又介紹了自己高雅的精神生活,最後期望夫妻兩能像張奉、老萊子夫婦一樣琴瑟和鳴、相伴一生。王績的詩拓寬了當時詩歌的題材,形式上不事雕琢,在被宮體詩瀰漫的初唐,可謂拔出流俗。他的山水田園詩上承陶淵明,下啟孟浩然、王維,被譽為唐代開山詩人。

下一次,將繼續介紹初唐第二個30年裡宮廷詩人的代表——上官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