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風采錄

蘭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風采錄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勾曉華

女,1970年生,甘肅金昌市永昌人。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氣候變化與應對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骨幹成員。近年來主要從事樹木年輪氣候學、水文學和生態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多次到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進行學術訪問和合作研究。

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是我們越來越常聽到的一個詞,在全球變化的背景下,一個區域會發生什麼變化,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又該如何適應這種變化?顯然,只有在正確認識這種變化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夠積極適應這種變化。而勾曉華教授正是一個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家。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馬動濤

男,1976年出生,甘肅蘭州人,是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神舟系列飛船、天舟系列飛船及空間站相關項目負責人。他帶領項目技術團隊勇於創新、攻堅克難,成功突破了神舟系列飛船、天舟系列飛船中儀表、照明、機電、軟件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40餘項,完成了21種新產品的研製,成功應用於神舟十一號、天宮二號、天舟一號等國家重大項目,實現了在軌飛行成功率100%。

2005年,為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二步二階段交會對接任務,按工程總體進度開始了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研製工作。馬動濤負責交會對接用某關鍵項目的研製工作。面對國外無同型設計原型可參考的局面,他提出了某型設備的概念,設計了設備架構,完成了可行性論證,並完成了該項目從原理驗證到執行飛行任務的全過程。在項目研製過程中,為驗證設計可靠性,確保數據正確,僅某一通訊口的字節測試工作量就達到了千萬量級。該項目的研製成功,解決了航天員束縛工況下的任務操作,確保了飛行任務的順利完成。2012年6月24日在我國首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試驗中表現穩定,使該項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在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研製過程中,作為項目負責人的他始終奮戰在一線。貨運飛船用觸摸顯示屏為我國航天器首次使用。為確保觸摸操作的可靠響應,帶領團隊設計試驗進行驗證,從器件參數一致性的影響到環境參數的影響,採集了大量的試驗數據並進行了分析,最終確認了可靠的工作區間,確保了操作可靠性。在我國首次貨運飛船飛行任務中,馬動濤作為項目負責人所負責的項目均在軌穩定工作,為貨運飛船任務的圓滿成功做出了貢獻。

馬動濤和他的團隊從2005年到2010年完成了神舟八號到神舟十號飛船的研製工作,上述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2014年在接到神舟十一號研製任務時,作為項目負責人,深知要確保神舟十一號任務的成功必須付出比之前更大的努力。首先從思想上與團隊成員達成了共識,即載人飛船的鮮花與掌聲已屬於過去,成功在外界看來已成為常態,此時更要打起精神,留給研製隊伍的唯有責任,認清責任並把這份責任扛在肩上;其次帶領項目組利用三個月的時間對設計狀態進行了再確認,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第三要求每一個團隊成員對研製過程中的數據與前期飛船的數據包絡進行比對分析,並親自對關鍵數據進行復核,確保產品不帶隱患出所。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馬動濤對其團隊平時是這樣嚴格要求的,也是這樣做的。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執行我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任務長達33天。在還有一週多一點時間航天員就要離開天宮二號乘坐神舟十一號返回時,馬動濤接到了北京飛控中心的電話,其所負責的項目中有一臺設備航天員報告工作異常。電話即命令,馬動濤立即帶領相關人員趕赴北京。在去往北京的路上,對該設備的設計狀態進行了全面的複查,做到心中有數。由於事關航天員能否按計劃順利返回,各級領導非常重視,要求三天之內必須歸零。面對壓力,馬動濤帶領團隊沉著應對,利用地面同型設備開展實驗驗證工作。三天時間僅休息了5個小時。在經過大量實驗及分析工作後,馬動濤向工程總體彙報了分析結果及解決措施,指出本次故障是由於空間天氣影響,不影響設備後續工作。面對專家的質疑,馬動濤將作出的32種實驗異常現象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航天員進行確認,並得到了航天員“一模一樣”的肯定答覆;又通過查找空間天氣監測數據,得到了事發時空間天氣的關鍵數據,打消了專家的疑問,並在三天時間內順利完成歸零工作,為航天員按計劃順利返航掃清了障礙。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何繼紅

女,甘肅通渭人,1968年出生,甘肅省農科院研究員。自1994年以來,何繼紅一直從事穀子、糜子等小雜糧作物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及新品種推廣工作,先後主持參加完成國家、省地科研項目16項,育成小雜糧新品種15個,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地廳級科技獎勵3項,育成的隴谷、隴糜系列糜谷新品種,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特色富民產業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何繼紅參加育成的優質豐產穀子隴谷6號,被中國作物學會粟類作物專業委員會評為國家一級優質米品種,2000年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育成的早熟穀子新品種隴谷8號,解決了我省穀子生產中缺乏抗旱搶種、改種、補種、間套複種的穀子優良品種的現狀,將冷涼區穀子種植海拔提高了150米,填補了隴東地區麥後二季大面積複種穀子沒有適合品種的空白,也為沿黃灌區實現一年兩熟培育出了優良穀子品種,該品種2004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育成的高蛋白質豐產抗病穀子新品種隴谷10號,蛋白質含量高達18.50%,成為國內育成穀子品種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品種,2007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採用多元聚優雜交育成的糜子品種隴糜7號,集優質、抗旱、高產、穩產於一身,在中國作物學會粟類作物專業委員會全國第一屆優質黃米鑑評會上被評為優質黃米品種,2010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技術,育成了我省第一個抗除草劑穀子新品種,解決了穀子除草間苗的難題,該品種成為農業部確定的萬畝穀子高產創建主推品種在甘肅、寧夏等地得到大面積應用,2013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育成的優質、廣適、豐產糜子品種隴糜9號和隴糜10號2016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隴糜9、隴糜10號均通過國家品種鑑定,隴糜9號在國家小宗良豆品種鑑定委員會組織的黃米評選中被評為優質黃米,隴糜10號被農業部確定為糜子萬畝高產創建主推品種。研究集成提出的8項甘肅省地方標準和研發的獲國家專利的小粒種子精量播種機,實現了糜子、穀子等小粒雜糧作物的標準化和輕簡化栽培,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特色雜糧產業發展和旱作區農業增效做出了突出貢獻。隴谷、隴糜系列小雜糧品種在省內外累計示範推廣面積超過150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超過3.5億元。

何繼紅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30餘次,培訓、指導鄉鎮、企業、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和農民8000餘人次,受到糜谷種植戶和專業合作社及企業的廣泛好評。2006年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2010年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2011年榮獲第八屆甘肅青年科技獎提名獎,2012年榮獲甘肅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2017年度國家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焦作義

他每年接診患者1300餘人次,完成手術300餘臺次,其中疑難複雜和重大手術佔40%以上。多年來,他始終銘記著“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這一醫學誓言,他時時牢記著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兢兢業業、竭盡所能為病人解除病痛。

近年來,他在肝移植術後乙肝復發臨床研究領域成果斐然,貢獻突出。在國內外,他較早地提出了個體化小劑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拉米夫定預防乙肝肝移植術後乙肝復發的方案,取得了文獻報道最低的受體乙肝複發率,這一論述今年來先後被14種國際著名雜誌引用在國際核心雜誌上發表。他還系統報告了國內外肝移植術後生存期最長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供肝肝移植病例,這一發現為緩解肝移植供體相對嚴重不足,挽救危重終末期乙肝患者生命,擴大肝移植供體庫,在學術上作出了貢獻。共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3篇;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參編了《活體肝移植》等外科學權威專著2部。

近年來,他率領團隊在全省率先成功實施了計算機輔助精準肝切除術、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當今最複雜的肝膽外科手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和社會反響。在國內外,較早提出個體化小劑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拉米夫定預防乙肝肝移植術後乙肝復發的方案,取得了文獻報道最低的受體乙肝複發率,這一論述先後被14種國際著名雜誌核心期刊發表。系統報告了國內外肝移植術後生存期最長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供肝肝移植病例,這一發現為挽救危重終末期乙肝患者生命作出了突出貢獻。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朱天垣

多年來,她積極與國內外著名專家溝通,緊跟前沿醫學,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全省率先開展的快速康復技術結合精湛的宮腔鏡技術讓廣大患者享受到了國際最先進的醫療模式和技術,不用開刀治癒女性疾病,消除手術的疼痛,術後當日就可出院回家。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市婦幼保健院的婦科宮腔鏡技術位居全省前列,從丹麥學習的外科快速康復技術的應用在中國婦科領域居於前列;應用先進的婦科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技術,極大可能地保留了女性的子宮,保護了女性的生育能力。

2012年,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了婦科宮腔鏡中心,朱天垣帶領團隊辛苦耕耘,從頭開始,對自己及團隊的醫生、護士,高標準、嚴要求,建立了一支精湛的業務團隊,她們無怨無悔地辛勤工作著,常常遠離節假日的歡聲笑語,更多的是堅守在病人的身旁。

2015年5月和2016年11月,朱天垣分別在第23屆北京?國際宮腹腔鏡及婦科微創手術學術研討會及臺灣海峽兩岸婦科微創高峰論壇上就該項技術進行專題發言,得到了兩岸同行的關注及認可。2015年及2016年,市婦幼保健院舉辦了三次快速康復技術學習班,有來自全國各地近600餘人學習快速康復技術在婦科領域的應用。

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

王玲

王玲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臨床護理、教學和兒童保健工作,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努力拼搏,無私奉獻,做出了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與此同時,她還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工作兢兢業業、求實創新,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時刻牢記並努力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實際工作中,她廉潔奉公、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嚴謹、細緻、盡職盡責,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團結同志,認真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重要任務,配合完成“三鹿奶粉事件”、“兒童食物中毒事件”、“玉樹地震”等患者的搶救工作。2011年赴新加坡高級管理學院學習1月,掌握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及方法;2012年被評為“蘭州市衛生系統優秀管理者”榮譽稱號;2015年參加“甘肅省危重症護理”培訓班1個月,經理論、操作考試合格,獲得“甘肅省危重症崗位證書”。

兒科是一個高風險並且投訴率很高的科室,王玲面對各種壓力,總會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安全護理擺在首位,調整好自己的工作思路,防患於未然,杜絕一切護理差錯的發生,嚴格遵照執行護士管理條例,身先士率,以身作則,踐行兒科護理服務承諾:“耐心、愛心、責任心”。

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護士的積極性,增強團體協作性,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帶教實習學生、輪轉護士上千名,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同時積極提高醫護的溝通,協調合作,為蘭州市兒童中心成立培養人才、儲備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