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紫定”的困惑?

定窯瓷器歷來都被藏家追捧,尤其是傳說中的紫定、黑定等,更是讓藏家著迷。明代曹昭《格物要論》中對定瓷的論述,更是讓後人認為紫定、黑定這些寶貝的存在是真的。他講“······,以宣和、政和間窯最好,但難成對者。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價高於白定。”可是,就拿紫定瓷器來說,世人很難見到。

清代乾隆也沒見過,甚至寫詩懷疑其是否真的存在。乾隆在《詠定窯瓶子》就寫到:“北定州陶佳制多,白如脂玉未經磨。空傳紫定和黑定,那辨宣和和政和。······”。皇帝都沒見過紫定,都困惑起來。

世上真的就沒紫定嗎?

宋代,“紫定”的困惑?

這是日本館藏的紫定瓶,但是,這紫有些偏柿色了。明代項子京《歷代名瓷圖譜》中描述的那五件紫定器物才是北宋時期的東西。他在書中寫道:這五件,其中宋紫定仿古蟬文鼎的釉色“爛紫晶澈如熟葡萄,璀璨可愛”,另一件宋紫定臥蠶洗水丞的釉色是“紫如茄花桑椹,璀璨可喜”,尤其是說其中一個小瓶更是“紫翠溫潤,比之諸紫定器,尤為豔麗”等等。他能夠把這些物件的紫色描寫的具體形象,看來,紫定真有!文章開頭寫的明代曹昭在《格物要論》中記載也說有的。

宋代,“紫定”的困惑?

偶然的機會,我見到了這件紫色瓷器,對它進行了研究。認為這就是一件北宋時期的紫定。但它不是北方的紫定,是南方吉州窯系或景德鎮窯口仿定窯的瓷器,俗稱“南定”。

下面依我的理解和學習,和大家商討。

宋代,“紫定”的困惑?

該碗內飾花草紋飾,碗底草層有一龍欲飛。草葉茂密有序,單個花葉花枝的細節形態各異,沒有一枝一葉相似的地方。龍頭正面向上,似要飛出,很是生動。

宋代,“紫定”的困惑?

為啥說這個紫定是南方的器物呢?經對比,北方定窯的迴文大部分是兩個一組連著畫的,南方的迴文是單個畫出,或者是中間一道道隔斷。

宋代,“紫定”的困惑?

這是北方定窯瓷器迴文畫法,下面是南方又一種畫法:

宋代,“紫定”的困惑?

再仔細看,碗沿北方用“斜一刀”技法,南方就沒有。因此,這個紫定是南方窯口無疑問的。

那麼,我咋就認定這件紫定是北宋的呢?不是有學者認為南方仿定瓷是在南宋以後的事。這就要批駁這個觀點了:據文獻記載,北宋時期的徐競《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三十二講“碗、碟、花瓶、湯盞,皆竊仿定器制度”。可想,北宋末期出使高麗,親眼看到高麗都在仿製定瓷,我們南方就沒有?非到南宋時期才仿嗎?

還有就是,據說馬未都先生說,紫色的瓷器只有到了明代以後才能燒製,因為有專家研究,瓷器中加入錳這個金屬,當時技術水平達不到。

大家知道博物館的紫鈞瓷器吧?

宋代,“紫定”的困惑?

這個紫色鈞瓷又作何解釋?明代以後可能是技術成熟,各窯口廣泛燒造純正紫色瓷器罷了。宋代的紫色瓷器“金貴”呀!

對比南方同類定窯瓷器造型、工藝、胎質等,南方窯燒製沒問題。

宋代,“紫定”的困惑?

看看這紫色,像熟葡萄色、像桑椹色,再看看裡面隱隱約約的油滴斑塊,加之那碗上明顯的一道深色釉層斜流下來,就知道當時的瓷器,工藝是有缺陷的,燒造時是沒法準確控制工藝的。

考古專家穆青先生多次到全國燒造定瓷的相關窯口考察,過手大量瓷片。他曾經就說到紫定瓷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醬紫色釉面上佈滿了圓圓的結晶斑點,似“油滴”。(其實,我認為這是燒造時釉料的缺陷。)

宋代,“紫定”的困惑?

仔細看看,這裡面的“油滴”,現代工藝能做到嗎?油滴好似在有裡面。這碗就符合穆青的描述。尤其,這碗底的“宣和二年”的款式,更是少見。當然,這也應了明代曹昭的《格物要論》說的,紫定以“宣和、政和的最好”。

可能讀者讀到這裡就撇嘴了,這可能嗎?乾隆都夢寐以求的東西,你能見到(哈,國寶幫)?仔細看下面:

宋代,“紫定”的困惑?

這字老道有力,結構渾然一體,懂書法的一看就明。我要強調的是細節上的二點:一是“和”字那左側一長橫,發現沒有,有斷裂,這是半乾胚胎時寫上去的字,燒造後泥刀紋縮釉的結果,錯位了;第二,那個“年”字,長長的一豎,起筆側鋒如筆,下筆乾脆利落,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紫定誰見過?這件是孤品?是仿品?一定要有科學審慎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