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不管走到哪裡,我們都有愛國的熱情,併為之付諸行動。”這是生活在湖南桃源縣的維吾爾族人信奉並且努力踐行的一名話。如今他們生活在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兩個鄉,大約有1萬多人。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所有省份和自治區當中,除去新疆,湖南省是擁有常駐維吾爾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湖南省現有維吾爾族12386人,常德市桃源縣是湖南維吾爾族主要的聚集地,佔全省維吾爾族的95%以上。而要追尋他們的歷史,還要從600多年前說起。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桃源的維吾爾族來自成吉思汗時期的高昌回鶻,即今天新疆哈密、吐魯番一帶,屬高昌王國的望族。公元1227年,其祖哈勒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在成吉思汗統領下攻滅西夏,進入今甘肅、寧夏一帶。因戰功顯赫,哈勒的後裔在元大都(今北京)世代為官。公元十四世紀中,元滅明興,明太祖朱元璋為平定南方叛亂,起用哈勒後裔、時任燕京總兵的哈勒八十(也作“八士”)為大都督,率兵南征,進入今湖南等地。因哈勒八十平息叛亂,破敵有功,被朱元璋晉封為“鎮南定國將軍”,鎮守南邊國土,並賜其姓“翦”。此後,哈勒八十拉後裔長期定居於湖南常德地區桃源縣境內,沿用“翦”姓,直至今日。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就是湖南桃源縣的維吾爾族人。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600多年的時光就這樣穿過了這支維吾爾族人。600多年來,他們世世代代與當地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這裡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冷熱四季分明。因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的桃花源,是桃源縣的一處旅遊勝地。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和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兩個鄉的維吾爾族人也沾了旅遊行業的福氣,隨處可見農家別墅小樓即是他們的住所,甚至還依靠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開起了農家樂。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我們和漢族朋友生活在一起,大家都非常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不管誰家有事,大家都會前去幫忙。逢年過節,大家都在一起慶賀。維吾爾族人過古爾邦節、肉孜節時,漢族人也會帶著禮物來祝賀。”在談到民族團結時,生活在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會這樣告訴前來這裡旅遊或者採訪的每一個人。而憑著維吾爾族“第二故鄉”這一名片,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和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兩個鄉獲得了遠比其他鄉鎮要多的政策扶助和資金支持。楓樹鄉“民族團結示範園”於2013年開建,這個集楓林花海、民族風情園、翦伯贊故居等一體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會吸引數十萬的遊客。其中,有不少遊客還是從新疆慕名而來的。

幸福的生活與“命運共同體”的信念,讓桃源維吾爾人不斷書寫民族團結新篇章。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維回新村均獲得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當地還湧現出了好幾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和“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甚至,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和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兩個鄉從來也沒有發生過民族衝突。而一些媒體也將這裡稱為維吾爾族的“第二故鄉”。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除了民族團結,桃源縣的維吾爾人都有著一份熾熱的愛國情懷。600多年來,他們或為官、或當兵、或務農、或經商,如今已繁衍28代,但那份深入心靈的愛國情懷與保家衛國精神卻始終代代相傳。

翦如琰,桃源人,清朝湖廣督標中營千總,禁菸抗英民族英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翦如琰正留守在虎門,在英國軍艦包圍虎門的緊急時刻,他帶領虎門守衛將士經過17個日日夜夜的浴血奮戰,擊退了英國艦艇的數十次進攻。面對英軍的進攻,他在炮臺上向將士們高呼:“有我如琰活一天,英軍就莫想前進一步!”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當時,翦如琰已60多歲,拖著沉重的身體,在硝煙瀰漫的炮臺上同敵人對峙。糧食、水、彈藥供應不上,他就命令衛隊承擔送糧、供水、補充軍火的任務。英軍見狀,調集了全部戰艦一齊向我方陣地開炮,多處受傷的翦如琰倒下了,守臺將士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翦敦陛(1895—1927),桃源人,翦八士第19代孫。 1919-1928年,翦敦陛投身革命,任湖南《第二週刊》主編,走上了革命道路。親自撰寫許多揭露舊舊中國黑暗、腐敗,喚醒民眾起來投身革命鬥爭的戰鬥檄文,在湖南乃至全國都有深刻影響。1927由於叛徒的出賣,在長沙被捕。臨刑前,翦敦陛高呼口號:“今天殺了我翦敦陛,廿年後我又是一條好漢!”就義時,只有32歲。

……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說到這些,桃源縣的維吾爾人如數家珍,那是先輩的英雄史,也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榮光。而在桃源流還傳著一個維吾爾人英勇抗擊日寇的故事:1945年,一支日軍小分隊摸到了維吾爾族村附近,“飛天蜈蚣”翦萬青帶著幾個有家傳功夫的維吾爾族青年,把日本鬼子打了個落花流水、抱頭鼠竄……

因為這些,今天,桃源維吾爾族青年仍然繼承保家衛國傳統,踴躍參軍。據當地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和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兩個鄉每年都有100多人踴躍報名參軍,而真正當過兵和正在服兵役的目前已有900多人,其中還有一些人在新疆正在當兵或者當過兵。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新疆是故鄉,也是600多年來,桃源維吾爾族人一直牽掛的地方。據《桃源縣誌》記載,哈勒八十當時平定南方叛亂時,兒子拜著在戰爭中死去,拜著有兩子,長子叫翦常蒲,次子叫翦常黎。按照當時的世襲制度,翦常蒲應該接任父親的職位,但他卻不願再為明朝皇帝征戰,毅然辭官返回了新疆,定居在今天新疆庫爾勒尉犁縣。跟隨他去的還有一些部將。

這就是說,今天桃源維吾爾族人其實是拜著次子翦常黎的後裔,是翦常黎接任父親的職位,並在湖南這方迷人的“桃源”世代生息繁衍了下來。雖說,新疆還有與他們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但他們已經把桃源當成了自己的故鄉。他們說:“不管是新疆還是湖南,中國都是我們的故鄉。”(文/路生)

湖南此地被稱桃花源,有1萬多維吾爾族人,是全國民族團結的模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