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情緒抱怨時等一等想一想好嗎?(這篇文章獻給我自己)

心理學—情緒抱怨時等一等想一想好嗎?(這篇文章獻給我自己)

這篇文章寫給最近沒有控制好自己情緒的我,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貪圖一時的爽快,最總只能獲得片刻的情緒的疏解,最總問題還沒解決,說不定還讓自己後悔,說大點是沒能解放自我,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能引起情緒爆發的事件比比皆是,假如我們遇到一個無心的盲人,若是衝動之下抱怨到:“哎,你踩我腳了,沒長眼啊!?”估計當你知道了真相也會心有愧疚,所以該慶幸自己沒有開口就噴。

感到受侵犯不舒服,有情緒發洩的需要,但你並沒有一洩而快,反而“主動延遲”了,這就是情商高的體現之一,也叫管理控制情緒。

主動延遲可以延伸到延遲滿足,這一點可以在孩童時期訓練並養成,也已經運用在了親子教育中。

經典的延遲滿足實驗和它的後續跟蹤調查讓我們知道,那些願意等待的孩子在日後學習能力、社交溝通、抗壓自控等方面都更勝一籌。

延遲並不是單純的鼓勵等待,更不是拖延或壓制慾望,而是一種克服當前困難情境,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心理學—情緒抱怨時等一等想一想好嗎?(這篇文章獻給我自己)

倘若在生活中遇到令人氣憤的事,面對“刺激”,請別急著發脾氣,等一等想一想,來幾個深呼吸,慢慢深深的吸氣,讓空氣充滿整個肺,再慢慢呼出。

心理學發現當我們刺激發生時,我們的情緒腦中的神經元開始放電,丘腦發出指令,腎上腺素升高,心跳加速,血液流向四肢,“怒火攻心”、“怒火中燒”的感覺來了,這個時候容易出言不遜行為失當,可只需要稍微等一等,等6秒鐘(為了好記住我們就叫6秒法則),等大腦皮層控制的理性中樞跟上來了,等杏仁核開工了,理性可以戰勝情感。

解釋:6秒法則是指當我們遇到生氣或憤怒的事情,我們的情緒要開始抱怨發洩的時候,我們此時想讓自己等候6秒鐘再做決定,從而避免情緒影響判斷及決策的效果。

等候6秒時我們可以完成以下步驟:

1、心裡跟自己約定:先不要發火

2、暫時先把自己的視線先從對方臉上移開

3、心思專注在回想6件開心的事情

4、等到成功回想6件開心的事情後再開口說話

5、如果這6件開心的事情已經變得太熟悉,可更改為6件別的事情。

日後如果你做到,你會慶幸,你這6秒的等待。

心理學—情緒抱怨時等一等想一想好嗎?(這篇文章獻給我自己)

在嘮叨一邊請記住兩點:

一、憤怒時先等一等。

二、想抱怨時先等一等。

心理學發現抱怨,在日常相對親密的關係中屬於高發現象,職場中也不少見,有些人一出現就“哎呀、那麼多事情,煩死了!”、“怎麼又來有一件事,之前那麼還沒跟完呢”、“你怎麼又掉鏈子了,之前才說過你!,有完沒完了”、“我沒空,忙得要命,別打擾我”,類似的話你一定聽過,更有甚者這種話我們自己也曾經掛在嘴邊喋喋不休過,你想,這樣的人會給我們什麼印象?我們會給他/她打幾分呢?

從心理學來說抱怨這件事,會令我們難以忍受,因為負面情緒會激發不愉快的感受,大腦對於消極信息的反應比積極信息的更激烈,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對消極負面的事情印象更深,負面情緒還有傳染性,帶有消極情緒的言行不利於人際溝通和交往。

我們總有對關係不滿對狀況不滿的時候,總有壓力要排解時候,總有挫折感或焦慮憤怒要排解時候,所以想聽到同情和認可,也想借別人的安慰和理解來減壓放鬆自己。(隨叫我們是感情動物呢!)

心理學—情緒抱怨時等一等想一想好嗎?(這篇文章獻給我自己)

我知道當我們抱怨過後或許能疏放一點,可是問題還沒解決啊,你對關係的不滿對現狀的不滿並沒有改變啊,過了一陣子你又困擾了是不是又要抱怨一通再緩一緩?陷入這樣循環意義何在?然而我們都有思想判斷的人,所以想想那隻會給我們帶來更糟對吧

所以呢!當我們想抱怨時,先等一等,自問是否只是想圖一時嘴巴的爽快,冒著影響他人情緒的風險,獲得片刻的疏解,還是要真正改變狀態,解決問題,解放自己?

最後我想說的是:雖然此時的我和對方已經和好,但是我寫這寫篇文章用意也希望大家能解放自己,做自己的真正主人。

我們人生成功的秘訣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情緒,而不為這股情緒所反制。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記住:在人生的路上,最大敵人就是我們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心理學—情緒抱怨時等一等想一想好嗎?(這篇文章獻給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