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叢書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本套叢書涵蓋了2008—2015年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的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詳細介紹了每一件農產品地理標誌的地域範圍、品質特色、人文歷史、生產特點,並配以精美圖片。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本套叢書中文版和英文版各7本,包括東北地區篇、華北地區篇、華東地區篇(上)、華東地區篇(下)、中南地區篇、西南地區篇、西北地區篇,內容涉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個計劃單列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未包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農產品地理標誌具有農業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性,也是農業知識產權的重要體現。

中南地區篇摘選

淇河纏絲鴨蛋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地域範圍

淇河纏絲鴨蛋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河南省淇河流域鶴壁市境內水域,以淇濱區的許家溝段、淇縣的賀家、王灘、皇王廟河段為主,全長50千米, 面積80平方千米。

品質特色

纏絲鴨蛋蛋清晶亮透明,蛋黃橘紅鮮豔。煮熟剝殼後用絲線拉成兩半,蛋清可層層剝離,蛋黃截面呈現出像樹木年輪樣的彩環,一圈紅色,一圈黃色,紅黃相間如綵線纏繞,故稱纏絲鴨蛋。纏絲鴨蛋屬高蛋白、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的保健食品,吃起來口感很筋道,香而不膩,其中,粗蛋白含量14.3%,粗脂肪含量12.85%。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人文歷史

纏絲鴨蛋是淇河中的鴨子所產的一種名貴特產, 而且獨產於河南省鶴壁市境內的淇河流域,尤以淇濱區的許家溝段和淇縣的賀家、王灘、皇王廟段為盛,與淇河鯽魚、無核棗並稱為“淇河三珍”。纏絲鴨蛋從殷商到清朝一直被列為皇家貢品,據《河南地方誌徵文資料選》第四輯記載,1914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在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賽會上,淇河纏絲鴨蛋被譽為世界少有的中國珍品。2002 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商品展銷會上, 纏絲鴨蛋被列為“中國名貴特產”。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生產特點

淇河處於太行山東麓山區與平原接壤,地勢東低西高。由於溝谷切割和巖性的差異,在淇河河谷中發育有6 級不等的階地,山區多形成臺階式地貌,溝壑縱橫, 地表溶溝、溶槽相當發育,岩溶裂隙多,透水性強。淇河屬海河水系中的衛河支流, 有一定儲量的地表水及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水質保持良好,中上游河段兩岸有無數眼天然礦泉湧入,彎多水緩,蘆葦水草叢生,適宜禽類養殖。纏絲鴨蛋保護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溼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有利於優質的纏絲鴨蛋的形成。

三亞芒果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地域範圍

三亞市位於海南省最南端,三亞芒果保護範圍為海南省三亞市全境,包括河東區、海棠灣鎮、吉陽鎮、鳳凰鎮、天涯鎮、育才鎮、崖城鎮1區6鎮。

品質特色

三亞芒果可鮮食和乾製,也可加工辣醬系列。一般在每年1~5月分期採收,平均畝產量在800千克以上。三亞芒果果實為橢圓形,果形比其他地區同品種芒果略大,成熟果實為紅色、黃色, 帶果蠟, 色澤鮮豔, 角果長度多在3~6釐米, 極少部分達10釐米, 果莖粗2~4釐米, 新鮮果肉厚1~3釐米。三亞芒果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4%~20%, 含糖量12%~18%, 總酸含量為2~5 毫克/ 千克。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人文歷史

芒果為漆樹科芒果屬熱帶常綠大喬木,原產印度及馬來西亞,印度栽培歷史最久,距今已有4000 多年曆史。芒果在三亞的種植已有近千的歷史了。第一個把芒果帶到中國的是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於世”的記載。清朝張涕、邢定給、趙以謙等人纂修的《崖州志》(三亞古稱崖州)中也有關於芒果的記載:“檬果,廣俯名芒果。樹高丈餘,子極繁,大如鴨蛋。”

生產特點

三亞市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地帶。三亞芒果分佈最廣的是山坡地黃壤土,海拔以100~500米為主。三亞市屬於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5.4℃,全年日照時數2563個小時,年均降水量1 279毫米, 非常適合芒果生產。

目前主要種植的芒果品種有臺農一號、貴妃芒、象牙芒、金煌芒、本地芒等。三亞市冬春季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非常適合芒果反季節生產。三亞芒果每年1~5月上市,上市早,品質較好,產量較高。產品根據果實成熟度、用途和市場需要決定適時採收,商品芒果以青熟期末收果為宜。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西南地區篇摘選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城口太白貝母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地域範圍

城口太白貝母產地位於重慶市城口縣,海拔高度為750~2686米。城口太白貝母。主要分佈區在高楠、咸宜、明通、蓼子、明中5個鄉鎮,一般分佈區在東安、嵐天、北屏、左嵐、雙河、周溪、雞鳴、厚坪8個鄉鎮。

品質特色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人文歷史

據《城口縣誌》記載:“民國時期, 城口縣中藥材種植有黨參、獨活、冬花、大黃、貝母等品種。”2010 年,四川省藥檢所在城口縣採集了太白貝母植物標本作為對照品,分發到全國各省藥檢所供檢驗作為對照藥品使用。由於城口縣獨特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使城口太白貝母始終保持品質優良、藥用功效好的特性。

生產特點

城口縣屬大巴山弧形褶皺區,地貌複雜,重巒疊嶂,山地成列,嶺多梁長, 峰高谷深,高差很大,屬“九分山水一分地(田) ”的典型山區,土壤有機質、礦物質含量豐富,自然肥力高,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適宜種植城口太白貝母。城口縣內地下水資源豐富,並且清澈乾淨。這裡屬四川盆地北亞熱帶山地氣候區,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較足,四季分明, 冬長夏短,春季氣溫回升較快,晝夜溫差大,適於各種動植物生長繁衍。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會東黑山羊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地域範圍

會東黑山羊主產區東南臨金沙江,包括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所轄的53個鄉鎮,381個行政村,保護區域總面積3227平方千米,草場面積為17萬餘公頃。

品質特色

會東黑山羊公羊體態雄壯,母羊體態清秀。被毛黑色,富有光澤,短毛居多, 皮膚白色。體格中等,體質結實。會東黑山羊肌肉呈紅色,有光澤,脂肪白色或淡黃色,肌纖維緻密,有韌性,富有彈性,外表微幹或有風乾膜,切面溼潤、不粘手, 具有羊肉固有的香味。會東黑山羊肉煮熟後,肉湯清透,脂肪團聚於表面;羊肉羶味輕,保水能力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經檢測, 會東黑山羊氨基酸總量高於17%,穀氨酸、異亮氨酸的含量高於其他品種羊肉,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高於7%。

人文歷史

會東人自古就有養羊和食用羊肉的習慣,當地縣委、縣政府大力打造產業發展平臺,會東縣境內建有西南地區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市場信息與全國聯網運行。會東縣城建有肉類聯合加工廠,為會東黑山羊飼養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會東黑山羊被農業部列入2008—2015年全國肉羊優勢區域佈局規劃。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生產特點

會東黑山羊產區地處川滇地軸中段,境內地質結構複雜,以山地地貌為主,海拔640~3331米。會東境內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澈、純淨,是理想的農業生產用水, 為養殖黑山羊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會東屬於亞熱帶氣候,由於海拔懸殊,相對高差大,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6.2℃,年日照2300 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58 毫米,相對溼度65%,適宜會東黑山羊的生長繁殖。

西北地區篇摘選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原州油用亞麻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地域範圍

原州油用麻油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區域為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位於黃土高原西部,六盤山東麓。

品質特色

油用亞麻屬於亞麻科亞麻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原州區旱塬地帶、北部川水區大面積種植。亞麻籽呈扁平卵形,表面亮澤,有黃、白、棕、褐等色。油用亞麻油品質優良,味香可口,其中亞油酸含量16.7%,α-亞麻酸含量40%~60%,還含有18種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等。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油用亞麻油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碘值很高,是一種很好的乾性油,在油漆、油墨、塗料、皮革、橡膠等工業有廣泛的用途。油用亞麻種皮內含有6%~10% 的亞麻膠,是一種良好的黏合劑,在製革、食品加工、醫藥及國防上應用廣泛。油用亞麻籽榨油後餅粕營養豐富, 可作為牲畜的飼料,也是加工配合飼料的重要原料。亞麻稈還可生產纖維,一般出麻率為12%~15%。加工纖維時剩下的麻屑,可以壓制纖維板,代替木料。麻稈和亂麻還是造紙的好原料。油用亞麻脫粒後剩下的果殼和秕粒,俗稱“油用亞麻衣”,可作豬飼料。

人文歷史

油用亞麻作為食用油,深受西北、華北地區人民的喜愛。原州區油用亞麻已有近2000年的種植歷史。原州區在古代曾為遊牧區,明代中葉以後,由於戍邊、屯墾,人口增長較快耕墾日增。晚清以來,種植業迅速擴大,畜牧業相應縮小。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生產特點

原州區境內地形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土壤以黑壚土、湘黃土為主,pH值7.8左右,土壤有機質含量1.0%~1.5%,富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原州區境內河流主要有清水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為油用亞麻生長提供了灌溉用水。原州區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光照充足,溫度適宜,空氣質量好,為油用亞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油用亞麻應選在前茬為小麥、豆類或蔬菜的地塊種植,忌選薯茬,輪作年限在3年以上。旱地品種有寧亞10號、寧亞14號;水地品種有寧亞17號、寧亞11號、寧亞16號和隴亞8號。種植時間為每年4月清明前後,水地採用機播,臺地採用耬播,增施肥料是胡麻均衡增產的關鍵性措施。當亞麻上部葉片黃萎,下部葉片脫落, 莖稈和75%蒴果變黃色,種子變硬時即可收穫,過晚蒴果易爆裂,且種皮變厚,降低出油率。

東北地區篇摘選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集安邊條參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地域範圍

集安邊條參產地位於吉林省長白山脈的吉林省集安市境內新開河流域臺上鎮、花甸鎮、財源鎮、清河鎮、頭道鎮。

品質特色

集安邊條參具有蘆長、體長、皮老、紋深、形美、枝頭大等明顯特點。集安邊條參以“二馬芽”為主栽品種,身長要達到18~24釐米,無病疤,漿足,須蘆全,支頭均勻。一級邊條參呈長圓柱形,蘆長、體長、腿長,蘆碗根到分支處為9釐米以上,有2~3個粗細均勻的分支,蘆須齊全,漿足豐滿。二級邊條參蘆碗根到分支處為8.5釐米以上,三級邊條參蘆碗根到分支處為8釐米以上,四級至五級邊條參蘆碗根到分支處為7.5釐米以上,六級邊條參蘆碗根到分支處為6釐米以上。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人文歷史

經考證,集安園參栽培歷史,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即公元1522年。清朝順治末年到康熙初年,集安園參栽培已達相當數量。特別是別具特色的邊條參,從清康熙元年(1662年)前後開始有栽培,迄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據縣誌記載,那時人們採集山參籽播於山坡林陰精心培育,再實施二次倒栽的方法,一再繁衍,相互傳引,推廣開來,繼而在新開河流域上游出現新的參園,此即集安邊條參獨特栽培方法的起源。

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新開河下游、葦沙河流域相繼湧現一批較大規模的參園,是清朝中期貢參主產區之一。

生產特點

山體層是道地性集安邊條參重要的基礎要素之一。集安邊條參生產基地應選擇25°以下山地,土壤為花崗岩、雲母片巖、硅巖、玄武岩風化的森林灰棕壤、森林暗棕壤,且含沙量在20%左右,特別是花崗岩和片麻岩風化的土壤較好,含有石英、雲母及硅的成分多,質地疏鬆,透水、透氣和保存養分性能好,並且富含腐殖土,層接岩層,土壤pH 值為5.5~6.5。周邊植被以柞、椴、槭、櫟等闊葉或針闊混交林為主。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西北地區篇》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西南地區篇》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東北地區篇》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中南地區篇》

叢書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好書必讀|1791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都在這套書裡!

編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封面設計|孫寶林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注:

華北地區篇、

華東地區篇(上)、華東地區篇(下)

將於2018年2月陸續面市!

敬請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