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何應欽?

大不列顛的帝王

彎著腰接日本將軍投降書的那個?雖然有人說他不是故意的,桌子也太寬,但還是應該是底氣不足的原因。看到人家主動鞠躬遞降書,忙不迭去接。其實個人認為是日本人給何應欽眼藥,遞投降書時故意往回收了一點,讓何應欽不得不前傾接受,既像鞠躬,又顯得猴急。



由此也可看出,何應欽這個人不太聰明,也沒有決斷能力,原則性不強,只能當副手,成不了大事。(不要誤解,比普通人要強,人家做到上將,比一般人強百倍)像這種事,可以不主動去接,岡村就會乖乖的伸過中線。日本人這點小聰明,明顯是事前想好故意的,表示不服氣罷了。(以我在日本三四年對他們的瞭解)



當時在一些國民眼裡,何長官距離汪精衛只有一步之遙。(不是因為他彎腰接投降書)而是很多人都覺得他親日。何屬於沒啥威嚴的那類,老蔣讓他受降算是酬勞他。



何北伐時可以,後來也有二次大捷,湘西和桂柳反攻。有人說中條山慘敗,是衛立煌指揮的,何只是主持了個戰前高級將領研討會,整個部署和臨戰指揮都是衛負責。但實際前期是衛立煌準備的,衛立煌還檢查防禦工式的,站前突然換人了,換成了何應欽,然後就慘敗了。那場戰鬥,國軍各自為戰,輸的很奇怪,難道何是背鍋俠?《胡宗南日記》記載衛立煌評他:敬之那一套還停留在東征時代。



不過何應欽日語是相當的好,日本語を上手ですね〜60年岸信介訪臺,何應欽和張嶽軍兩個給蔣當翻譯。(話說蔣也是日本留過學的啊)岸驚信介嘆何應欽日文說得溜…(蔣可以看,聽,說日語一般,以前看某本民國史話留的印象)


李三萬的三萬裡

作為黃埔軍校的總教官,何應欽是一位頗具才幹的將軍,從東征到北伐再到抗日戰場,始終是黃埔系的中堅,戰功赫赫。奈何與蔣介石關係的不斷微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何應欽的能力發揮。



1,棉湖大戰成就蔣何終生互不相棄。

1925年廣東軍閥陳炯明進攻廣州,何應欽擔任由黃埔一期生組建的教導第一團團長,首先在平山以2000人擊敗陳部洪兆麟師一萬餘人,揮師前進,3月12日與悍將林虎部五萬大軍在棉湖遭遇,由於援軍遲到,何應欽以一團兵力死戰不退,傷亡近半。面對陣線的幾近動搖,蔣介石已經心理崩潰,對何說道:“何團長,假如我們今天在此地失敗了,就一切都完了”。

於是,炮兵連長陳誠親自開炮,何應欽挺身督隊衝鋒,黃埔學生軍齊上刺刀反守為攻,適錢大鈞第二團趕到,一舉破敵。蔣介石從此把這一天作為與何應欽同生死共患難的紀念日,否則蔣的政治和軍事生涯將到此結束,而這一戰,使蔣何雖然以後多有爭執或矛盾,但終生沒有相棄,這是情份。



2,龍潭大捷奠定國府定都南京的軍事基礎。

1927年北伐軍佔領武漢和南京,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成立了政府,史稱“寧漢對立”,雙方互證正統,並以兵戎相見。被驅逐到江北的軍閥孫傳芳部趁國軍內訌,8月25日以七萬之眾趁夜偷渡長江,準備一舉奪回自己的老巢。何應欽和白崇禧分別指揮第一軍和桂軍反擊,苦戰七日,徹底消滅孫部主力,稱龍潭大捷,保住了南京政權。

在此之前,桂系以需要寧漢談判為由要求蔣介石放棄總司令職務,在蔣何李白的會議上,何應欽野心閃現,一念之差選擇了沉默,蔣介石無奈下野,兩人關係第一次蒙上陰影。



3,中原大戰彰顯出眾軍事才能。

蔣介石復職後為調教何應欽,不打招呼突至徐州的第一集團軍司令部,以何應欽擅離職守將其當場撤職,搓摸一段時間後調任武漢行營主任,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蔣軍主力全部在中原地區與馮玉祥閻錫山60萬聯軍作戰,兩湖空虛。

桂系白崇禧見機可乘,出兵直取長沙,進而窺視武漢 ,在沒有中央軍可調的情況下,何應欽指揮湘軍何鍵和贛軍一部,以正面阻擊側翼包抄的戰法大破桂軍,粵軍再抄後路,桂軍內部分裂,李宗仁白崇禧下野逃亡香港,何應欽甚至可以調湘軍一部增援江北戰場,足見作戰絕非菜鳥。



4,西安事變讓蔣何之間漸行漸遠。

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同時被扣的還有陳誠衛立煌陳繼承等一堆大員,蔣嫡系大將幾乎被連鍋端,南京亂成一團 ,公推何應欽主持軍事,何應欽再次昏頭,一門心死武力討伐西安逼死老蔣算球,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急得跪求,何仍執意出兵,幸虧宋美齡趕來鎮住了場面。

權力的誘惑太大,老實說何應欽確有取而代之的私念,可惜他的軍事指揮在行,政治能力卻遠不如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心底已生嫌隙,再不予何應欽實權,同時著意提拔陳誠制衡何應欽,兩人關係漸行漸遠,但不會撕破臉皮。



5,雪峰山戰役 才算為民族而戰。

何應欽的軍事才能一直應用在內戰前線,東征北伐,打軍閥剿蘇區,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失去蔣的信任,始終位高權低,雖然以軍委會參謀總長的身份不斷參與對日戰略,卻不能有統兵作戰的機會,直到1945年的湘西戰役。

日寇新組建的板西一良之20軍,以八萬人馬進攻湘西芷江機場及周邊軍事基地,連續請命的何應欽終於獲准指揮這抗日最後一戰,督率20萬精銳國軍,大敗日軍於雪峰山下,不久以後,日軍在芷江簽署了投降備忘錄。

1945年9月9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南京接受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



6,出任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

何應欽是黃埔系除蔣介石之外的二號人物,門生故吏遍佈國軍各個方面,同時待黃埔學生和藹周到,人稱“何婆婆”,再加上資歷厚重,所以始終在國軍中有較高威望,這也是蔣介石一直對他不棄的重要原因,就連戴笠這樣的事媽,也從來不敢去找何應欽的麻煩。

電影《一號任務》有這麼一段,南京談判時,軍統特務跟蹤總理的汽車,進一豪宅有憲兵守衛,特務的車被攔下,剛想耍橫細一打聽,垂頭喪氣就回了:這是何老總的家。

何應欽留日軍校生,多少有點親日,汙點也是有的,比如《何梅協定》。但是在民族大義上沒有含糊過,稱得上黃埔精英,無需過貶。1948年國民政府搞“憲政”,出任國防部長,陸軍一級上將。


度度狼gg

說起何應欽,就離不開蔣介石,他是國民黨黃埔集團中的二號人物,和蔣介石一樣,他留學過日本,他也是從大革命時期就追隨的孫中山,或許沒有蔣介石的話,何應欽也許會成為國民黨將領中黃埔系的領袖。但蔣介石是校長,他只是一個總教官,即使後來還成為了軍事教育長,但他只能屈居人下。



若是單論才華的話,其實何應欽是一位頗有才幹的革命者,但他的手段和蔣介石比起來,還是差的太遠,所以他只能成為蔣介石的副手。而何應欽和蔣介石在同一件事情上幾乎總有爭執,一生也有過多次倒蔣,但“剿共”卻是他們共同的話題,這二人似乎對共產主義充滿著畏懼,因而他們在“攘外必先安內”上是一致的。



或許這一點成為了他們二人能夠共事的唯一紐帶,但在西安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和何應欽的矛盾到達了頂點。何應欽主張武力討伐張學良和楊虎城,四十個師的中央軍已經集結,但後來因為宋子文等等軍政要員的干預,最後得以和平解決。



在何應欽的一生中,他似乎永遠在充當蔣介石的副手,他一生中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的投降儀式,他享受了一個軍人的最高榮譽。

國民黨敗退後,他去往了臺灣,晚年的何應欽雖然沒有為吃喝而發愁,但最為當年的軍政要員,卻成為了邊緣人物,可以說是飽受冷落,後無疾而終,享年98歲。


風流倜儻張四少

何應欽,貴州小軍閥出身。

時也,命也。貴州軍閥混戰極為殘酷,失敗者就是死。所以何應欽逃離貴州參加藍黨。幸運被推薦黃埔軍校副總教官(代總教官),這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沒有之一。

此後,自黃埔教導團團長起歷任黨軍旅長,第一師師長,第一軍軍長,統帥的都是黃埔核心部隊。加上黃埔老師,學生都是老部下,待下溫和,被稱何婆婆,很快成為蔣之下的黃埔第一人。總體來說,何雖死黨不多,但可全權指揮陳誠系之外的幾乎所有黃埔軍隊,包括其餘八大金剛、胡宗南、湯恩伯所部。大多數學生如關麟徵、陳明仁、杜聿明等學生小團體都能接受何應欽的指揮。

但是何個人政治能力不高,這一點始終限制了他的晉位,只能居於蔣之下。當然,何也做出了幾次努力,試圖取代之。

1927年,南京方面遭遇徐州兵敗,蔣的壓力極大,馮玉祥調和寧漢合流,武漢方面要求蔣下臺。對此,何如堅定支持蔣,則毫無問題。但何卻反常地保持沉默,蔣憤怒辭職,第一次下野。此後,何與桂系共同領導三人的軍委常委會,李白兩委員的桂系乘機佔領北平至廣西大片土地。蔣1928年1月復出,第一件事就是撤銷何的職務轉任總部參謀長的空職。何辭職避居莫干山,蔣不以為然,派人去請,還驕傲宣稱,離開你何應欽,我蔣介石還是蔣介石。但離開我,你就什麼都不是了。

一語成讖。這是蔣對何的最好評價。

西安事變後,興奮的何應欽在黨內軍內毫無對手(陳誠跟隨蔣被扣西安,胡宗南湯恩伯尚未成氣候),公開通過政治決議,以代總司令名義發佈討伐令,試圖逼迫張楊殺死蔣介石再徹底吃掉張楊。事變結束,蔣對何恨之入骨,卻不得不宣稱何應欽的武力逼迫也是促成張楊釋放的重要原因。當然,蔣私下加緊扶持軍事三巨頭來抵消何的影響力。

此後,何雖還是軍政部長,總參謀長等中央第二高位,但實際已失去大部分權力而轉向繁雜的行政工作。死黨,一期畢業生冷欣被永不錄用,兵役署長陳澤潤被蔣藉故槍決,本就不多的羽翼被基本剪除。

抗戰勝利,何在軍事改組中失去軍政部長,總參謀長職務,1947年更被派到聯合國任安理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使團長!1948年回國後任過國防部長甚至行政院長,都已力不從心,無法挽回局面。去臺後一直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這個天下第一號冷板凳。

所以,蔣的那句評價還是中肯的。

何應欽遇到蔣,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張勇達州

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等要職,他是蔣介石的心腹,被稱為蔣的“八大金剛”之一,可最終兩人卻漸行漸遠,形同陌路。如何評價何應欽這個問題在我的腦海裡想了很久,最終我給他的評價是“有雄才,有抱負,有不足”

何應欽被蔣介石視為心腹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應該說是極強的。東征時期平定商團叛亂,劉楊叛亂,接著又打下了陳炯明,可以說能夠順利平定陳炯明何應欽是有功的,他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體現。此外何應欽能夠多年被蔣介石放在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國防部長這樣重要的位置,如果沒點能力他怎麼在陳誠,胡宗南,杜聿明這些人中脫穎而出呢?

何應欽有抱負,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何應欽曾不止一次的想取代蔣介石登頂。寧漢合流那段歷史中,蔣介石曾有過一次下臺的經歷,其實那時候何應欽只要幫助了蔣介石,蔣介石就不會下臺,可何應欽沒有這麼做,因為他也想當老大。西安事變時期,何應欽力主武力解決,這其中就有想趁此機會自己上臺,雄心不可謂不壯呀!



何應欽有不足,何應欽最大的不足在於他“傾日”,其實在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許多武將傾日,何應欽是代表。何應欽在日本想“華北自治”的時候就主張和日本人妥協,最終簽訂了“何梅協定”。上面談到的西安事變時期,何應欽力主武力解決也有一部分是為了得到日本支持,因為他這樣做了剛好利用日本人把自己推到蔣介石的位置。當然何應欽雖然做了這些事情,但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他最終還是沒有像汪精衛一樣選擇投誠而是堅持抗日,大節無虧還是值得肯定的。



晚年的何應欽逃到臺灣,在蔣介石開始整治的時候,何應欽便被剝奪了重要職位,自此他再也沒有過問政事,過起了自己的田舍翁生活。1987年10月21日這位經歷了民國以來近代史上幾乎所有大事的老人停止了呼吸,享年98歲,至於他的功過也就留給我們後人評論了。


一樹梅花一放翁

在紅軍到達陝北後,在西安附近的東北軍張學良所部成為距離紅軍最近的部隊,此時蔣介石已經客觀統一中國了,張學良作為副總司令,蔣介石要求張學良進攻陝北的紅軍,張學良和周恩來交好多年,而且對於蔣介石的獨裁,張學良也多有不滿。

蔣介石為了督促張學良進攻陝北地區,親自跑到西安來勸說,結果被張學良扣押,要知道蔣介石麾下可有60萬裝備精良的中央軍呢,張學良也沒有要殺蔣介石的意思,準備和國民黨進行談判,但是國民黨內部並不是統一的,內部有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何應欽等人作為反對蔣介石的勢力,此時,何應欽召開軍事委員會。自己擅自做主擔任國民黨革命軍司令,而且要率軍進攻西安,救出蔣介石。


很多國民黨老將說道,張學良有意和咱們談判,此時進攻,不是逼著張學良殺蔣介石呢?何應欽的確有這個意思,早年他和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但是隨著他們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好,而且蔣介石也對他的不滿日益加重,很多次何應欽和白崇禧一起排擠蔣介石。


之後何應欽率領大部隊進攻東北軍,在陝甘地區的胡宗南也率領部隊圍堵東北軍,東北軍局勢岌岌可危。此時張學良要求蔣介石寫出一封停戰命令來停滯中央軍的進攻,此時蔣百里也在西安,於是張學良問計策於他。他說道,由蔣介石下一個停戰手諭,自己送出去。

張學良問道,外邊的中央軍是聽蔣介石的呢,還是何應欽的,蔣百里說道,何應欽比不上蔣介石。


在停戰命令下達後,宋美齡,戴笠,宋子文也到達西安,和周恩來一道解決西安事情,在隨後第二天,蔣介石乘坐飛機飛回南京,中央軍頓時大撤退,何應欽更是不敢多動。

將傑斯暗中忌憚何應欽的實力,於是也沒有多加責怪,反而升任此人擔任軍事參謀長,但是從此之後何應欽再也沒有掌兵的機會了。不過


歷史大家

何應欽,國民黨上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人物,但人們只熟悉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是怎麼起家的?又帶兵打過什麼仗?其實何應欽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且還是個十足的雜牌,他軍校畢業後回貴州幫他舅舅的忙,加入了貴州軍隊,後來,王家烈兵變奪權,帶兵攻入貴陽,何應欽率兵抵抗,手臂被王家烈的兵一槍打傷,何應欽帶傷逃出貴陽,一口氣跑到了廣東,當時蔣介石正在籌辦黃埔軍校,正缺少人才,何應欽來投,正好幫蔣介石的忙,因而獲得蔣介石的好感,被蔣委任為黃埔軍校教育長,何應欽又向蔣推薦雲南講武堂畢業,在家賦閒的葉劍英,蔣立刻聘請葉劍英到廣州任黃埔軍校軍事教官,討伐陳炯明時,黃埔學生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蔣介石親任第一軍軍長,第一師師長則由何應欽擔任,殲滅陳炯明後,第一軍又擴編一師,成立第一軍第二師,由葉劍英擔任第二師師長,接著便是勢如破竹的北代戰爭,打到上海之後,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四一二"政變,葉劍英不滿蔣介石對上海工人的大屠殺,率第二師兵變倒蔣,第二師被蔣介石擊敗,葉劍英出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何應欽也離開了實戰部隊轉而幫蔣介石搞起了政治,抗戰時任軍令部長,國民黨敗退後跟隨蔣介石撤退到了臺灣。


王金海170657262

何應欽,是著名的“親日派”,是最沒骨氣的人: 被蔣罵,逆來順受(至少當面如此); 日軍下級軍官曾唾其面,他不敢高則聲……

蔣、汪、何的共同點之一,是恐日。蔣一再強調抗日必敗,敗必亡國; 汪說中國軍隊不如人,組織不如人……拿什麼去抗日; 而這些話何都說過,他有個著名論點,就是抗日三月必亡國。比蔣說抗日可支撐六個月還少一半。共同點之二,是堅決反共; 共同點之三,則是親日,親日和恐日,是一種心態的兩種表現。


樂見花

恕我直言 這傢伙是個鐵桿親日派 不止是抗戰勝利的時候接投降書像日本人鞠躬 1935年的何梅協定導致中國在華北的主權喪失 而簽署這個條約的就是何應欽!當時許多老百姓的眼裡何應欽就差這一步就跟汪精衛一樣了 而且蔣和毛都把此人認為是最大的敵人 毛主席還極力反對他當抗日總司令 一個親日派當抗戰總司令 這是多麼荒唐可笑的事情啊 !所以此人確實危險 跟現在的精日差不太多


斬美粉誅黃俄

何應欽 1890年-1987年,貴州人,國民黨一級上將,歷任黃埔軍校總教官,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1949年去臺灣,後任總統府高級特別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