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全省之力,扭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牛鼻子”

在5月29日召開的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踏石留印和擔當擔責的拼勁,全力以赴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举全省之力,扭住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牛鼻子”

王東峰要求,全省上下要突出重點任務,舉全省之力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大氣、水、土壤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和優化佈局等方面發力,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無論是生態環境修復,還是大氣、水和土壤治理;無論是農村環境整治,還是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這幾個方面不僅政府關心,老百姓也十分關切,都是目前河北生態環境建設面臨的最緊要問題,堪稱汙染防治攻堅戰中的“牛鼻子”。這些方面做得好不好,相關治理措施能不能真正落地生根,直接關係到全省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成色,關係到人與自然能否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能否全面實現。

緊緊扭住這“牛鼻子”,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主動,從而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落實。

以大氣為例,近年來,河北省啟動大氣汙染治理攻堅行動,散亂汙企業治理,散煤管控,強化督察執法等等,使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去年最後一個月,河北省空氣質量改善的拐點終於出現。這一成績,不僅體現出河北環境治理的真實效果,也是公眾的真實感受,當藍天白雲變成尋常景緻,那種競相刷屏藍天白雲的舉動就明顯變少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說:“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事實上,河北大氣質量的明顯好轉,正有賴於上上下下的通力合作與共同努力,以及京津冀三地的聯防聯控。而未來的著力點,仍在於堅持實行汙染聯防聯控聯治和生態共建共管共享。

同樣,在生態修復方面,河北省也取得了積極成效,無論是三代塞罕壩人將茫茫荒原建設成112萬畝的人工林海,還是太行山地區農民通過發展林果業生態致富,都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這樣的努力,其意義也不僅僅止於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同時也徹底改變了當地民眾的生活方式,有著積極的意義。隨著塞罕壩精神的傳播與感染,全省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營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必須明白,生態文明不是經濟發展的對立面,而是“更好的發展”。綠色發展也不是指單純的綠化美化、植樹造林、大樹進城,而是指基於環境友好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何經濟發展都應該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切實調整發展思路,轉換經濟增長的方式。

王東峰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生態文明建設和汙染防治工作的主體責任,黨政主要領導承擔第一責任人責任。方向已明,目標確定,責任到位,接下來的就應該是扭住重點任務這個“牛鼻子”,紮實努力,勠力作為。

當此之際,各地各部門都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恪盡職守,並統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資源約束緊張、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矛盾,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制度規範體系、行政管理體系、生產消費體系、責任追究體系、道德價值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用紀律強化責任意識。

生態的向好,環境的優化,發展的可持續,需要所有人的堅守、接力與久久為功的耐心;需要踐行“死磕”和“較真”,不忘初心,使命在肩;需要以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科學求實的嚴謹態度、持之以恆的釘釘子精神,書寫綠色傳奇。惟其如此,方才能久久為功,打破汙染迷局,實現綠色發展,託舉美麗河北。(胡印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