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以及翻譯

文言文

十冊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為設果,果有揚梅。 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十一冊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壞,把弦拉斷,一生不再彈琴。

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瞭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十二冊:學弈 《孟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讓弈秋教兩個人下圍棋。其中有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講的,他都認真聽,細細琢磨,認真領悟;另一個人表面上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可是心裡卻認為天鵝要來了,想著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鵝射下來。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他們雖然一起學習圍棋,可是後者不如前者。

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譯文】

《兩小兒辯日》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孔子到東方去遊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