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保衛戰,為何不見貴族身影?

不可一世的秦朝,能發兵50萬征服百越,能調動30萬大軍北擊匈奴,而在生死攸關的咸陽保衛戰中,卻只能依靠20萬囚犯,不但南北集團軍紋絲不動,贏氏貴族竟然沒有一人振臂大呼!

其實,作為皇室的貴族們,一來不願做出犧牲,二來也沒有保衛京師能力。這要從秦朝廢除分封制,通行郡縣制說起。

咸陽保衛戰,為何不見貴族身影?*秦朝地方區劃圖——36郡分佈

周代分封制的運行機制是這樣的:把天下劃分為若干國,國的最高長官稱為國君,也叫諸侯,周天子把自己的親屬(伯父,叔叔,兒子,侄子,孫子),還有姜子牙等立下功勞的人委派到各國管理地方。重要的,這些諸侯被周天子授予兵政大權,而且世襲罔替。後來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就是這些諸侯發展而來的。所以,秦朝建立後,分封制就被人不齒。但周代卻存在了790年,這是不爭的事實。

咸陽保衛戰,為何不見貴族身影?​*西周分封下的地方區劃


現在看來,這790年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可是在秦始皇和他的大臣們看來,這是毛毛雨,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萬年,所以嬴政稱為始皇帝,規定繼任者稱為二世,三世,四世,直到萬世。秦始皇一路走來,參與了列國混戰的好戲,並最終勝出。頭腦正常的人都能看出來,周代之所以堅持了區區790年,最後陷入天下大亂,分崩離析,罪魁禍首肯定就是分封制了。正是因為分封制,才出現了兵強馬壯的地方軍閥,劍在手,肯定就會問天下誰是英雄!所以,秦始皇對分封制的感情是複雜的,這就好比《笑傲江湖》的“葵花寶典”,凡是練過的人都要把它毀掉!

秦始皇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地方完全服從於中央,絕不能出現挑戰中央權威的事!其實,作為皇帝,這個事情也不需要傷腦筋,因為還在戰國時代,秦國已經研發出一種新的配方——郡縣制。郡縣制的運行是這樣的:先把天下劃分為若干郡,相當於現在的省,設郡守,相當於省委書記,郡下分為若干縣,設縣令,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郡守和縣令必須由皇帝任免,不再世襲,另外,這些郡守和縣令也不再有調兵權,每逢戰事,都有皇帝委派武將持虎符到地方調兵打仗。

咸陽保衛戰,為何不見貴族身影?​*秦朝中央地方官制

在這個大問題上,秦始皇其實還象徵性的主持了一次廷議。丞相王綰和廷尉李斯進行過辯論,王綰主張封王,理由是天下初定,人心渙散,再加上有些地區離咸陽太遠,中央不便把控,所以實行分封制靠譜,主要是放心。而李斯卻揭開了皇帝的心痂,說當年周朝分封,最後還不是被您這個諸侯給滅了嗎?應該皆為郡縣。皇帝一聽,立馬就中斷了辯論,支持了李斯的郡縣制。

咸陽保衛戰,為何不見貴族身影?現在看來,王綰和李斯都有道理,只可惜討論沒有深入下去。王綰務實,李斯上綱上線。當時的情況是,六國雖然被滅,其實人心難服,楚地就流行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那麼到底用什麼辦法好?分封制的優勢是地方政府權力大,能更有力的執行中央決策,關鍵時候還能武裝護衛皇帝,保衛京都,但也有可能覬覦中央,以下犯上。

郡縣制的優勢是地方官權力小,不至於對中央造成威脅,但這同時也是郡縣制的短板——不能有效貫徹皇帝和中央意志,特殊情況下,也不能帶兵護衛首都安全。從後來的事實看,劉邦項羽兵臨城下,因為秦朝的制度,地方官就算有心勤王,但不能調動軍隊,更何況人心難測,更多的人都在靜觀其變。

咸陽保衛戰,為何不見貴族身影?​*陳勝吳廣起義

正是因為郡縣制的通行,再加上沿用商鞅的軍功制度,皇族根本就沒有雞犬飛天,反而是秦始皇提防的對象,這樣一來 ,誰還願意為國家浴血奮戰呢?同樣的道理,親屬們沒有像原來一樣得到封王,沒有領地,沒有產權,沒有軍隊,只是一介平民,面對秦末亂世,只能力不從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