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宇宙為930億光年,如果乘飛船飛過930億光年之後會發生什麼?

地獄而來的使者

答:930億光年指的是相對於地球上的可觀測宇宙直徑,有很可能930億年之外,還是正常的宇宙,最後還會回到我們出發的原地。




宇宙大爆炸模型表明,我們宇宙是均勻膨脹的,也就是在我們三維空間中,並不存在膨脹中心,任何觀察者所在位置,都是他觀察到的膨脹中心,離他越遠的遠離速度越快。


這或許暗示著,我們宇宙還有更高維度的空間,因為只有三維空間的話,三維空間膨脹必定存在一個膨脹中心。



好比一個二維的氣球表面,氣球均勻地膨脹,對於球面上任意一點都是膨脹中心,然而在更高的三維中觀察,就存在一個三維氣球的中心,氣球其實是圍繞著這個中心膨脹的。

但是這個中心點並不在氣球表面,所以氣球表面的觀察者來說,根本看不到這個膨脹中心,就如我們在三維中觀察宇宙膨脹一樣。



同樣的類比,我們可以把膨脹的三維宇宙,看做是更高維度下的投影而已。

所以超過930億光年的地方,或許還是我們的宇宙,如果擁有足夠快的速度,超過可觀測宇宙之後,你還會回到出發點,在三維宇宙中,並不會遇到什麼堅不可摧的屏障,唯一的屏障就是“緯度的突破”。



艾伯史密斯

目前,你在地球上能觀測到的宇宙的最遠端,大約930億光年。但宇宙真的是直徑930億光年嗎?這可能只是我們本位主義的觀察角度。

如果航行在宇宙中,以目前的科技手段,你會發現自己所能感知或者推理到的盡頭,就是930億光年。

這就像是在深夜裡的室外,如果只借助微弱的星光和月光,你可能只能看見自己周圍五米的的範圍,但這只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能感知的範圍,並非真的世界盡頭。930億光年可能也不是宇宙盡頭。

順便說一句,根據一些科學家的理解,宇宙是類似地球一樣的邊界類曲面體,所謂曲面體,是一個物理學概念,指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圍成的幾何體,曲面立體的投影就是組成曲面立體的曲面和平面的投影的組合。

你站在宇宙的任意點上都會認為自己在宇宙的中心點,這是有道理的。

另外科學家會告訴開始接觸宇宙學的你,一、宇宙年齡有138億年,二、宇宙最大直徑高達930億光年,這是什麼鬼?不是自相矛盾嗎?

在你準備暴揍科學家之前,請冷靜。

以上的這兩個數據其實沒毛病,畢竟宇宙時時刻刻都在加速膨脹,而且膨脹速度很驚人,越來越多的星系在遠離我們。

你可以想象:有一隻昆蟲,爬在一個不斷快速膨脹的氣球表面,相對於氣球表面的爬行速度是勻速的50px/s。5秒後,它認為自己已經爬了250px,但作為旁觀者的你清楚,站在你的角度,它爬過的這段距離已經超過了250px,因為氣球在迅速膨脹!

同樣道理,代表宇宙年齡的光子,儘管飛行時間是138億年,卻能夠跨過465億光年。都是因為宇宙膨脹造成的!

你如果考慮到宇宙本身可能在持續變大,那麼就出持續新的情況:假設你開著宇宙飛船從地球來到了930億觀念意外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可能,你不會發現什麼宇宙盡頭,你只是發現周圍還是茫茫無邊的宇宙。


鎂客網

答案是,什麼也不會發生,或者是,該發生什麼還是會發生什麼。

宇宙930億光年是指可觀察宇宙的直徑,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宇宙,是以我們為中心,以465億光年為半徑的球狀區域,465億光年以外的區域,由於膨脹的速度過快,那裡的光線已永遠不可能到達我們地球,所以是不可觀測的。這個可觀測區域也不是永遠不變的,而是一直在變大,未來可觀測宇宙半徑的極限值是630億光年,那時候就不會再增加了。

而我們的宇宙究竟有多大呢?目前較為主流的看法認為是無限的,也有一些研究聲稱整個宇宙比可觀測宇宙大250倍,還有的認為宇宙比可觀測宇宙至少大3x10^23倍。雖然宇宙究竟有多大我們並不知道,但930億光年球形區域外有著和我們物理定律相同的物質及星系是確定無疑的,而且宇宙在大尺度結構上具有各向同性,因而可觀測宇宙之外的區域和我們現在所見的宇宙組成大致是相同的,所以我們才可以有把握地說:如果你乘宇宙飛船飛到930億光年球形區域以外,宇宙還是那個宇宙,你也還是那個你,和930億光年內沒什麼兩樣。


徐德文

人類目前能觀測到的宇宙是一個直徑930億光年的球體,我們正好在可見宇宙的中心附近。如果你站在可見宇宙的邊緣460億光年的位置時,你依然會看到一個直徑930光年的宇宙!

目前人類的技術無法真的去實證這件事,但請不要忽略人類的智慧。當年的地心說統治地球幾千年,現在又到了新的革命時期,如果只認為我們就在宇宙的中心那就是愚昧的所謂現實實證主義了。

對宇宙的這種理解有一個例子很恰當,當你站在地面看海平線時你會認為海平線正好是你的視界邊緣,而實際上你飛到天際線的那一點時你原來站的位置又成了視界的邊緣。

宇宙是類似地球一樣的邊界類曲面體,我們站在宇宙的任意點上都會認為你在宇宙的中心點,請注意目前我們的空間只是存在於宇宙的表面上,類似你只是站在地球的表面上。如果你非要進入宇宙的內部那就相當於你進入了地球的地心。宇宙的地心進入的途徑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增加一個空間維度但這個唯獨並不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時間軸,這個新維度是將三維空間的三個縱軸旋轉成一個基本點後在生出新的三個縱軸即所謂的新四維時空。目前微觀世界的各種粒子都是在筆者描述的四維空間內運動。比如電子雲的困惑,你無法準確的知道電子到底在哪裡只要你用儀器捕捉電子就終結了狀態,你不去捕捉它就永遠高於我們的三維維度,捕捉微觀粒子的過程相當於三體小說曾提到的降維打擊。對微觀粒子的降維打擊才能讓處於低維度的人類能夠理解粒子的存在意義。普通人對宇宙困惑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用三維的座標去描述所有的事物狀態,而宇宙恰恰並不是為我們人類設計的純三維世界。如果非要把宇宙按三維結構模型看的明明白白那隻能對宇宙進行降維打擊別無他法。

微觀粒子是一種雙性狀結構所謂的雙性狀就是愛因斯坦獲諾獎的光電效應原理,當光子不降維時它就是純波結構,當光子落在金屬上時降維成粒子性。請注意這種粒子性完全是為了滿足我們人類在三維空間對物質粒子的理解而不情願為之!

宇宙目前的狀態與微觀粒子的雙性狀如出一轍。根據這一性質可以推斷宇宙本身也是一個微觀粒子視界體,宇宙同樣是多維時空中的一員,總體上飄忽不定,你不去觀察他有無數種可能你去觀察他還是無數種可能,這一點與人類觀察微觀粒子不同,原因是我們就身在宇宙之中根本無法對宇宙進行降維操作。

量子糾纏就像宇宙為我們開了一扇門,通過對量子糾纏的研究人類會實現新的科技爆發。糾纏的量子就是兩個量子在四維空間的對偶性質而已。如果非要用三維的語言去理解就好比你與鏡子的關係。一摸一樣的結構特點只是完全對偶反向。對量子糾纏原理的利用製造的量子計算機實際上就是對量子的降維觀測讀取數據。量子既然存在對偶性說明宇宙中所有量子都是可以實現對偶性質的,這一點具有很深遠的科學意義。如果能調整遠處空間量子與你對偶那就實現了瞬間星際旅行,如果計算力足夠大可以完全複製一個新的宇宙到一臺計算機中。

綜上所述宇宙並不是那麼神秘,神秘的可能只是你的存在......


天美波羅蜜多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宇宙直徑930億光年是怎麼來的。

簡單來說就是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可觀測宇宙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就是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可以肯定的是在可觀測宇宙之外肯定還有事物的存在,只是由於距離太遙遠,我們還無法接收到從那裡發出的光線,所有那裡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未知,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沒有意義。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如今的宇宙還在不斷的加速膨脹中,膨脹速度超過光速,這就意味著即使你以光速飛行930億光年的距離,你仍舊遠遠到不了如今距離我們930億光年的地方。

同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我們所在的時空結構就像一塊彈性布料一樣可以伸縮,彎曲,甚至可以撕裂,如果你乘坐飛船一直永遠飛下去,最終有可能又回到了你出發的地點,這有點類似在地球上一直走下去一樣,古人認為沿著地球一直走下去會有掉下去的危險。你感覺你在沿著直線飛行,事實上只是沿著時空被彎曲的曲線前進。

事實上,宇宙本身的概念就是指萬事萬物的統稱,換句話說,只要你存在的地方就是宇宙時空本身,不管你飛行多遠,到達哪裡,只要你還存在,很顯然你在的地方仍舊是宇宙,因為你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這樣解釋或許最好理解。

不過最近幾十年平行宇宙(多重宇宙)的概念讓很多人感到困惑,雖然目前平行宇宙的概念多半還屬於科幻的性質,但在量子力學領域各種匪夷所思的發現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平行宇宙的概念並非無稽之談。


不過對於平行宇宙的理解也並不是只有一種解釋,一種觀點認為,平行宇宙並不遙遠,它就在你我身邊,甚至可以說距離我們超乎想象的近,但我們就是感應不到彼此;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平行宇宙在黑洞的另一頭,通過黑洞蟲洞結構我們可以達到另一個平行宇宙。

不管怎麼說,想靠著乘坐飛船一直飛下去到達宇宙邊緣(假設存在),然後到達與現在我們所在宇宙完全不同的地方是不現實的,甚至可以說這種想法也是非常幼稚的。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還是因為目前我們人類的侷限性所導致的,如同千年之前古人們關於“在地球上一直走下去會到一個什麼地方?”的疑問類似,今天的我們不會再問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跳出了“地球”這個限制我們的範圍,當然我們不可能跳出宇宙,當然或許也根本不需要跳出宇宙,只需要一種顛覆我們固有思維方式的新的物理定律的出現就可以了!


宇宙探索

首先可以和大家說明的是,137億年是宇宙的年齡,而465億光年是宇宙的半徑,960億光年是直徑,其中包括大爆炸的5光年。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回答一些大家對930億光年數字的疑問。這個數字怎麼得出的呢?


首先960億光年也只是人類的可觀測範圍。不能確保宇宙就是960億光年。距離我們太遠的宇宙初期的光我們根本無法到達,或者說他們已經消失了。所以天文學家或者物理學家會分開可觀測和宇宙整個的大小。在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影響下,星系恆星會離得我們越來越遠,無法探測,從視野中消失。

如何測量宇宙的大小和年齡呢?有以下這麼幾種放大。

1.科學家通過遙遠星系的造父星變量來觀測宇宙的年齡和大小。造父星是一種特殊的變星,其亮度變化非常穩定且可預測。這些變化的週期取決於恆星的物理性質,如它們的質量和真正的亮度。這意味著天文學家,只要觀察他們的光的可變性,就可以瞭解到造父星的物理性質,然後可以非常有效地用來確定它們的距離。接下來天文學家們利用哈勃望遠鏡觀測了造父類天體,然後,造父星被用作對超新星進行距離測量的基礎理論,而超新星又給出了宇宙規模的測量方法。因為天文學家能夠相對容易地測量出造父星的亮度變化和脈衝變化,所以他們可以預測這顆恆星有多明亮。然後,通過觀察它對我們的實際亮度,他們可以計算出它到我們這裡有多遠。


2.如果救護車或警車鳴響警笛在街上經過時,警笛聲似乎很高,然後,當它從你身邊走過離開的時候,它的聲音會逐漸減弱。這其實就是多普勒效應,也就是科學家利用最多的一個方法:紅移。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光波上,影響就要小得多。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來自遙遠物體的光譜來檢測這種變化。這個光譜中會有暗線,因為某些特定的顏色被光源內部和周圍的元素吸收-例如,恆星表面。物體離我們越遠,就越接近光譜的紅端,這些線就會被移動。這不僅是因為物體離我們很遠,而且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實際上正在離我們更遠。星系離我們越快,一定越,當我們在地球上分析它的時候,它的光就會越紅。同樣,是埃德溫·哈勃發現,他在遙遠星系中的造父星與這些星系發出的光被紅移的程度成正比。

因為這是我們探測到的最古老的光,這也為我們測量宇宙本身的年齡和大小。

下面就來說一下提問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認為說是一個哲學問題更為合適,因為我們現在到不了哪裡,沒有證據,沒有數據,甚至我們看不到宇宙邊緣。不過現在有很多證據表明平行宇宙存在。


也許你在突破宇宙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面前的世界是一片虛無,什麼都沒有,也許有一些超大質量黑洞,甚至有可能有白洞等等。你很茫然,這是哪裡?前面有什麼?突然間,前方有一道很強的亮光。你很驚訝,這是什麼呢?不會是大爆炸吧。在周圍一看,有很多這樣的亮光。你飛行過去一看,它是另一個宇宙,怎麼和我出來的宇宙這麼相似呢?

在這個宇宙中你會發現另一個地球,另一個自己。哈哈哈。要知道,你我的思想可以突破宇宙,我想讓它外面是什麼,就是什麼。不過我覺得還是平行宇宙幾率大一些,也可能什麼都沒有。

你可能觸摸到了一個氣泡一樣的東西

你可能看到了另一個宇宙

你可能看到了未來的自己

這就是宇宙,人類的學識難以捉摸


科學早知道

你找不到宇宙的邊界,也到不了外面。

我們生活在三維時空,如果把三維時空想象成二維的平面,通過摺疊這個二維平面,可以瞬間穿越時空。這是蟲洞的基本原理。

如果把整個宇宙三維時空都想象成二維平面,則這個二維平面整個是一個氣球,我們生活在氣球表面的一點。

你駕駛最快的宇宙飛船在三維空間穿行,無非是在氣球表面移動,永遠不會到達邊界。因為它根本沒有邊界。

這就是三維時空的有限無界。

你必須跳出三維,去到更高的維度,才能看到三維世界的真實面貌。

而宇宙之外的虛空,那不是真空,是連時間和空間都沒有的地方。三維的我們是無法感知那虛空的。


飛到雲層上

我們的宇宙為930億光年,如果乘飛船飛過930億光年之後會發生什麼?首先申明光年是衡量宇宙距離的單位,即光在真空中運動一年的距離。

①飛船具備地球的大小

人類必須要具備建造地球大飛船的能力,飛船具備足夠的大小,才能容納更多的人類在裡面繁衍生息,滿足人類科技文明的繼續前進,完成930億光年的飛行使命。


②飛船具備利用宇宙能量的科技

飛船必須要具備利用宇宙恆星能量的能力,因為這樣的能源在宇宙裡是無窮無盡用之不竭的,而且其能量不僅能作為飛船長遠飛行動力,還能為人類的生活提供充足的電力。

③飛船具備蟲洞旅行的科技

雖然蟲洞旅行是二十世紀科學家提出的理論,但真要實現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人類必須要掌握讓時空彎曲的能力,以實現飛船的快速旅行。



④飛船具備接近光速飛行的能力

以目前人類認知光速是宇宙中最快速度,飛船雖然不能超光速飛行,但必須要具備接近光速飛行的能力,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物體以接近光速飛行,質量會增大,所需能量也是無窮大,那飛船速度只能儘可能接近於光速。


總而言之,這樣才能讓人類飛船具備飛行960億光年的能力,宇宙現在的年齡是960億年,如果飛船飛行960億光年,宇宙在不斷膨脹,飛船還在宇宙裡。但那時人類科技已經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可以在宇宙任何星系定居生活。那時候我們人類可以在960億光年外找到宇宙夥伴,可以跟各個星系裡的外星人心靈感應交流。


UFO情報局

看到有人質問宇宙不是138億光年嗎,停留在初中物理上,認為宇宙年齡就是宇宙大小。

先說下:

可觀測宇宙930億光年是算出來的,而且是直徑,我們在中心,摺合成半徑就是466億,可觀測宇宙的最邊緣如果技術允許,能看到的是137.98億年前大爆炸時的景象~

目前已觀測的最遠天體是現在距離315億光年,看到的是它133億年前(大爆炸4.8億年後)的樣子。

通過電磁波最遠能看到現在距我們457億光年遠的物質於137億年前即大爆炸後38萬年(這時光子第一次能自由傳播)發出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當時這些物質離我們只有4200萬光年,本來只要4200萬年就能到達我們所在的空間,但因為空間本身也在膨脹,一米膨脹成若干米,這些輻射在飛過來的同時其後面旅程的距離也在增加(而且受暗能量的推動在加速增加),所以當它們到達我們這時,這個相對距離已經從4200萬光年膨脹成137億光年了(它們本身波長也從光被膨脹成微波了),而當年發出它們的物質在發出它們後往相反方向遠去(速度甚至可以超過光速),所以根據計算這些物質現在距離我們就是457億光年。

同理,如果技術允許,通過中微子能看到大爆炸後幾秒鐘,而通過引力波則能看到目前處於可觀測宇宙的邊緣466億光年遠的物質在大爆炸開始時發出的信息,這是理論極限與技術無關。

可觀測宇宙邊緣以外,就是那些從大爆炸開始後某個時點以光速發出了電磁波/中微子/引力波等,但已經不可能追上空間膨脹速度,以及追的上但追及時間長於其發出到現在的時間間隔(此間隔<137.98億年)的,如果算上那些未來追的上的那麼可觀測半徑擴大到620億光年,不過如果是現在剛發出,那麼現在距離超過160億光年的在未來都不可能收到了。

而宇宙的真實大小?是無限還是有限無界?其外有沒有別的宇宙/高維宇宙/平行宇宙?。。那就不知道了,有種說法認為可觀測宇宙可能只是真實宇宙的1/10。
當然,宇宙可能大於也有可能小於可觀測宇宙,甚至可能小於已觀測宇宙,但目前很難證實或證偽,因為天體的光還可以從相反方向繞宇宙一週(在一個足夠小且膨脹夠慢的宇宙裡還可若干周)發射過來,讓你誤認為是更遠的天體,但由於正向和反向發出的光所處時期不同,很難辨認。

說到超過宇宙邊緣,也就是速度超過光速,不可能,還有辦法嗎,或許蟲洞,空間跨越是最有可能達到超光速的,目前,通過超光速-速度跑到宇宙邊緣可能沒有生物科技能做到,一切建立在我們的無限想象中,可以幻想一下,如果能的話,宇宙邊緣應該是一個超高維度空間,至於人類,哪怕有無限思想。也無法想象高維度空間存在的方式,可能不允許任何目前我們直觀看到的物質存在於裡面,可能空間,時間也是一個未知數。

想想宇宙爆炸前,不過是一個奇點,那宇宙爆炸前(太陽系不可能是中心)我們這個地方是什麼?應該就是目前宇宙外圍吧,一個無空間,時間的地方,而且可能整個空間都是超過黑洞的存在,換句話說,你只要進入,瞬間磨滅,轉化為低維度可見粒子出現在四維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觀點比較讓人容易接受:宇宙有限而無界,只不過比地球多了幾維。比如,我們的地球就是有限而無界的。在地球上,無論從南極走到北極,還是從北極走到南極,你始終不可能找到地球的邊界,但你不能由此認為地球是無限的。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

怎麼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幾維呢?舉個例子:一個小球沿地面滾動並掉進了一個小洞中,在我們看來,小球是存在的,它還在洞裡面,因為我們人類是“三維”的;而對於一個動物來說,它得出的結論就會是:小球已經不存在了!它消失了。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因為它生活在“二維”世界裡,對“三維”事件是無法清楚理解的。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世界裡,對於比我們多幾維的宇宙,也是很難理解清楚的。這也正是對於“宇宙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無法解釋清楚的原因。
弄個圖片解釋吧

因為問題問的就是我們飛過宇宙會發什麼,那麼只要理解宇宙外面是什麼情況,就能自己思考了

宇宙外面是什麼,霍金告訴了我們答案。浩航宇宙無窮無垠,人們在探索宇宙的同時也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宇宙外面是什麼呢?有很多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說,但是始終沒有一個說法能夠令眾人信服。霍金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宇宙外面是什麼。

霍金在文章中指出,宇宙之外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什麼才是宇宙。

最常見的回答是可觀測到的宇宙,而這取決於光速。因為,除非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被我們接收到,否則我們永遠看不到光傳播極限範圍之外的宇宙是什麼樣子。

這意味著宇宙的範圍不斷擴大,而這種擴大的過程是有極限的——這個極限就是“哈勃體積”。人類的觀測範圍從沒有超出這條邊界,所以從這點看來,宇宙之外只是人類還未曾見到過的宇宙。

我們可以在某些方面肯定的說宇宙之外是更多的宇宙。天文學家認為太空是無限的,宇宙之外的空間也和可觀測到的宇宙一樣充滿了能量、星系等等存在。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宇宙之外的存在些什麼變成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

在哈勃體積之外,你不僅僅會發現更多不重樣的行星——看見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沒錯,任何東西。如果你看的夠遠你會看見另一個宇宙的你,他今天早飯沒有吃雞蛋而是吃的燕麥粥,你會看見另一個不吃早飯的你,你會看見一個天沒亮就爬起來搶銀行的你。

實際上,宇宙論者認為如果你觀測地足夠遠,你會進入另一個哈勃體積——一個完美復刻版的我們生活的宇宙。

在10的188次方米之外的另一個宇宙裡有一個和你完全相同的人做著和你完全相同的事情。聽上去不太可能,但是無限這個概念比無限本身還要更加無限。

這種理論認為宇宙無限,泡沫本身也是無限(你可以在某個無窮集合中挑一個無窮數,還是包含於這個無窮集合)。即便你能逃出泡泡的邊界,泡泡外的宇宙空間依然在膨脹,無論你以多塊的速度追趕你都無法探索到其它的泡泡。

同時霍金還提到了平行宇宙的理論,目前接受程度最高的幾種理論中,有一種是弦理論的進化版本:認為有幾層膜在其它維度震動。簡單的說這些漣漪一樣的在11維度震動的膜就是我們的宇宙之外的其它宇宙。漣漪運動效應可以幫助解釋已觀測宇宙的物質分佈。


魔都科技



宇宙直徑930億光年,那宇宙之外又是什麼?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下面就告訴你飛船飛過930億光年後會發生什麼。

現在多數人都知道宇就是空間,宙就是時間。這個宇宙,是以物質為標誌的。在宇宙的空間裡,包含了物質、反物質、能量、暗能量、各種光和波等等。因為一切物質都是運動著的,而時間是物質運動快慢的度量,所以時間也是以物質為標誌的。

如此說來,沒有物質,也就沒有了空間和時間。

現在宇宙的年齡已經有了138億年,由於宇宙處於膨脹狀態,它的直徑已達930億光年。飛船飛過930億光年當然是一種假設,因為宇宙膨脹的速度超過了光速(不是運動速度)。



問題來了,飛船飛過了930億光年代表了什麼?這不代表飛船飛出了宇宙,因為即使930億光年之外沒有物質了,你必須承認飛船是物質的。飛船到達的位置已經處在空間裡,同時飛船無論什麼速度,

也可以由時間來度量。也就是說,飛船到達的位置既有空間又有時間。所以我們只能說,飛船飛過930億光年之後,將宇宙進一步擴大,而且飛船的速度,又加快了宇宙的膨脹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