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從悲痛到憤怒,從絕望到復仇,堪稱德國版《三塊廣告牌》的《憑空而來》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及口碑。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黛安•克魯格表演細膩而動人,稱得上實至名歸的戛納影后。而導演法提赫·阿金著眼於社會問題,對於德國如今又緩緩抬頭的新納粹主義,從移民後裔的角度給出了不一樣的觀察視角。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憑空而來》與長頸鹿精曾經安利過的《方形》相輔相成,構建成別樣的歐洲現狀,兩片連起來看,會別有一番味道!

1.從絕望到以暴制暴。

《憑空而來》開場的前十分鐘裡,就展現給觀眾一個從喜到悲的巨大沖突。新納粹分子因為種族歧視,所以極端排外並策劃恐怖襲擊。女主痛失所愛,土耳其裔的丈夫和兒子瞬間殞命。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沒有私怨,沒有宿仇,這一切的傷害都是憑空而來,也正好應對了片名。在手機拍攝下的畫面裡,兩人原本的幸福就來之不易,但現在失去對方的痛苦卻同附骨之疽,如影隨形。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女主當然無法承受這種絕望,所以一開始寄希望於法律來制裁罪犯,但是就和《三塊廣告牌》裡一樣,法律的無力和政府部門的低效讓女主無比失望,最終決定用私人方式解決問題,逐漸成為復仇女神。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除去最開始的片刻溫馨,整部影片基本都籠罩在壓抑分氛圍當中,似乎再也不會有放晴的那一天。黛安•克魯格把那種陡然失去一切的煎熬,展現得非常細緻。正是因為影后那開掛的演技,讓故事人物情緒變化隨著片段的切換富有層次,一步一步推進,有漸入佳境之感。導演也在很多細節展現女主的情緒變化,包括暴起的青筋,痛苦的神情,以及躺在兒子床上不能自控的悲慟狀態,都非常到位。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因為無法伸張正義的絕望,最終引發的以暴制暴,自然反映了社會司法體系的不足,而用一個女人的決然來還擊極端組織和種族歧視,內在的含義遠比我們看到的東西要多。

2.不由私仇出現的社會問題。

當這個社會出現問題,一個有藝術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導演,就會用自己熟悉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技巧去探討或批判,給觀眾在平凡生活之外帶來了許多刺激和提醒。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可能因為表達的主題跟相似,很多人把《三塊廣告牌》和《憑空而來》放在一起比較,不過長頸鹿精覺得兩者還是不同的,前者表達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磨蹭和憤怒,以及由憤怒燃燒後的和解。而後者則拋出的社會問題不是私仇引起或決定,自然更加棘手和絕望。

3.和平不意味著安全。

任何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其內在能量都是極大的。導演敏銳地捕捉到了不同民族、文化、信仰之間發生的碰撞和衝突,試圖用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從單獨的個體故事中,講述宏大的命題。女主的遭遇,有著對貌似和平的世界的思考,大多數人因為身處穩定的高牆之內,本身就忙於生計,困於生活,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高度去看到這些隱形存在的問題。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就如同女主,如果不是遇到了這件事,她可能會跟丈夫偶爾吵架,但倆人感情穩固;繼續撫養兒子長大,看他結婚生子。平凡普通的生活裡,她不會察覺到社會發展滋生的問題正侵蝕著自己。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假如你是女主,有同樣的遭遇卻無人主持公道,那麼該如何選擇?和平不意味著安全,穩定也並非平靜,那些當今社會環境裡的不安和動盪才是真正需要人們深思的問題。

面對恐怖,如何反抗?唯有復仇,以血換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