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時|加油吧,少年!

“高考並不是終點,高考後的人生更加重要。只要有夢,只要還在追夢的道路上頑強拼搏,你就仍是少年。”

高考陸續放榜了。

幾家歡喜幾家愁。

考生和家長,都需要平常心,將高考當作人生的一次歷練。高考順利抑或失利,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會決定人生的價值。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時|加油吧,少年!

備戰高考

高考在改變命運上已現重大轉折,甚至可以說,高考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命運。考得好的,也有可能討不到老婆、找不到工作,過著失魂落魄的生活。

因此,高考到了今天,人們對她的認識和態度,發生很大分野。

對高考的幾種認識,歸納起來很簡單:

一是據媒體報道,很多曾經的高考狀元,現在都不是各行各業的No.1。換句話說,媒體就是想強調:高考考第一,出來混,不一定就能混成第一。

二是很多沒有參加高考或參加高考但考得不好的人,後來也混得不錯,比如張三、李四、王五……以此來反襯對高考態度持“無所謂”。

對高考“無所謂”,恰恰說明了人們謀生渠道的多元化,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不指望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這樣也說明了,人們有更多的上升通道,這使得“高考的迴歸高考”,也讓高考的價值變得純粹,少了些功利。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時|加油吧,少年!

高考

為什麼呢?

首先,過去我們認為“考得好等於混得好”的認識,原本就錯。高考只是檢查考生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對知識的掌握和認知程度,考得好,說明這個人會讀書,會考試,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考得優秀就等於其他方面也絕對優秀。

其次,認為“考得好就是混得好”,就是非常功利化的想法。長期以來,我們受這種功利化的影響很大,從老師到家長都教育我們知識改變命運。

過去高考確實是改變命運的主通道,因為改革開放前,國家在農村通過集體公社、在城市通過單位來確定人的屬性。國家還通過城鄉二元化分割,來確定工作機會和福利的給予。在計劃經濟主導下,國家通過掌控分配權,深深把控了城鄉所有人的命運。

在不允許自由流動的年代裡,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通道,而且考上了,國家還負責分配。就是說,考上“就可以吃皇糧了”。

這是在“以出身定錄用”導致人才極缺的背景下發生的。不過,自1996年後,國家不再包分配,且在1999年大學進行擴招、進行市場化擴張後,大學的含金量已被稀釋和沖淡不少。這時,高考的勝者只意味著,你可以享受到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力,但這不意味著就對未來和歸宿做出承諾。

這很正常,如果考得好就萬事大吉,那上大學還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時|加油吧,少年!

高考後,進入大學深造,不是人生的終結,而是新人生的開啟。但我們習慣了家長和老師對我們曾經的灌輸,比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比如“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就赤裸裸地把教育和金錢、美色綁架在一起。

我們長輩和教育工作者通過財富和美色,不斷來說服年輕人安心讀書、學習,儘管有一定作用,特別對自身條件比較困苦的群體而言,確實是給年輕學生畫了很大的餅。

但這正常嗎?顯然不正常。但這是高考本身的不正常嗎?顯然不是。高考只是作為一種進入高校繼續深造的選拔制度,她是決定一個人能否進入大學深造的一個把關環節而已,高考本身不應該揹負那麼大的壓力和義務。

讀書、高考、上大學,主要就是學習知識、文化,那是提升個人修養和涵養的手段,功利性的東西,原本就不是讀書或學習本身的自我給定。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大學畢業混得不好,就賴到大學、賴到高考身上。

有些人甚至把考得好的考生視為“應試教育的結果”,認為他們“只會死讀書的”。現實中,我們知道,很多考得好的人,原本就是綜合表現都還不錯的——這是指整體上的,而不是個案。因為以個案而不是整體的比率作為反例的參考,沒有參考價值。

捫心自問,很多考得好的孩子,他們真是應試教育的結果嗎?相反,很多考得好的孩子,恰恰是素質教育的結果。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時|加油吧,少年!

我們知道,素質教育很難量化,而且應試和素質教育根本無法分開。如果你說人家考得好,那是應試教育的結果,但你能告訴我,那些考得不好的,又都是素質教育很不錯的嗎?

換句話說,你沒有辦法證明“考得好就是素質低”,那你也無法證明“考得差就是素質高”,不是嗎?

從大多數案例觀察看,只有素質高的人,才可能考得好——至少絕大多數考生是這樣的。

為什麼?這不是說考得好的人有多聰明,而是因為考得好的人,往往是一個更懂得控制自己的人。

我們知道,青春年少期,每個學生對周遭的世界都充滿好奇,但只有學會控制自己慾望,學會科學管控時間學習和休息,學會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時,還保持良好心態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考表面上考的是書本的成績,但實際上更考一個人的品格、毅力,考的就是他如何面對來自各學科數也數不清的困難、挫折和成功。通俗說,考的就是他是否具備“山崩於前不改色,海嘯於後不驚心”的精神氣,這難能可貴,這種品質當然對他將來步入社會有幫助。

正如最近南風窗此前“我與高考”徵文中一位讀者朋友寫的那樣:

每個人的高三,可能並不驚天動地,也無須生死抉擇,但一事當前,請用最堅定的行動去抉擇,用最寶貴的價值來權衡。不要做活在陰影裡的抱怨者,不要做活在猶豫裡的觀望者,不要做活在小我裡的自私者。時間順流而下,而我們要逆流而上。高考的存在可以理解成對每個人的期許:山再高,向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就能到達。這,正是高考路上最好的回答。

所以,我們不能因一些人“高考成功後,出了社會沒有成功”就去認定這些群體和高考是失敗的。我們更應注意的是:更多沒有通過高考的人,他們究竟過著一種怎樣的人生?我們知道,一些沒有高考或考得不好的人,也一樣過得精彩,但更多的人呢?這個比例,沒人去統計。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時|加油吧,少年!

不過,反高考的,恰恰是高考和體制的受益者,因為很多非高考群體,他們正忙著“搬磚”,他們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廣大人民群眾不要被反高考的群體帶到溝裡去。

特別在當下,即便農村孩子也大都不再從事體力勞動了,沒有了體力勞動的束縛和磨練,也逐漸沒有源自困苦生活的壓力和挑戰,這樣,我們還能拿什麼來錘鍊我們的孩子,拿什麼幫助他們認識競爭、看待成敗、追求卓越以及科學管控自我?我們拿什麼教育他們學會和強者、弱者和善共處?

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高考”其實在高考之外,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一場高考,這樣的人生才不會白活。高考並不是終點,高考後的人生更加重要。只要有夢,只要還在追夢的道路上頑強拼搏,你就仍是少年。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時|加油吧,少年!

高考後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