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需要儀式感

婚姻需要儀式感

大學最好的姐妹黃珊珊嫁到了美國,

一次回國探親時問她過得怎麼樣,她說:每月都過情人節呢!

說這話時,眼際眉梢都藏著掩飾不住的幸福之色。

我這才知道,在西方,每個月的14號,

都是有來由有講究的情人節――

1.14

是日記情人節,情侶們會互贈足夠記錄一年情事的日記本;

2.14

叫聖華倫亭情人節,是男士送玫瑰給愛侶的日子;

3.14

叫白色情人節,是女士回禮給男士的時候;

4.14

是黑色情人節,是單身貴族的情人日;

5.14

為黃色與玫瑰情人節,是情侶結伴春遊的好時光;

6.14

叫親吻情人節,情侶們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用親吻示愛;

7.14

是銀色情人節,是帶著愛人探望父母的好日子;

8.14

為綠色情人節,這天情侶們必須進入森林做一次遠足;

9.14

叫音樂情人節,是將心上人介紹給同事朋友認識的好機會;

10.14

為葡萄酒情人節,小兩口要選擇一家浪漫且別緻的餐廳輕啜葡萄酒,聊聊對未來的規劃、共同的目標;

11.14

是電影情人節,可以連看兩場電影,先看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片發洩壓力,再來一部感人肺腑的愛情片互拭淚水;

12.14

叫做擁抱情人節,想抱多久都行,在公開的場合擁抱,向世人宣告兩人的愛意。

婚姻需要儀式感

作為中國人,我心裡覺得這過法有點兒“作”。

可作為女人,我還是挺羨慕黃珊珊的。

當然,也只是嚮往一下而已。因為無論從國情還是從家情,我想我都享受不了此等待遇。

尤其是先生張東興還是一個悶蛋男人。

別說每月一個情人節了,就算是一年一度的那個日子,他也只會跟我說一聲節日快樂。

但我真的被這種每月都有情人節的生活打動了,我發自內心想嘗試一下。

我決定將黃珊珊的體驗略作修改,在我們家試行具有中國特色而且不那麼張揚的每月情人節計劃„„

1月份的情人節我定在了19號,

因為1.19是我跟張東興的結婚紀念日。

婚姻需要儀式感

雖然他匱乏浪漫細胞,但每年的這一天,還是會有所覺悟,

起碼那天臉上的表情會比較生動,下班了會早早回家來跟我一起做頓飯。

那天下午我請了公休假,花兩小時燉了一鍋熱乎乎的素三鮮湯鍋,

配上幾樣顏色鮮亮爽口的小菜,等他推門而入時,

餐桌上已經被我用美食、餐具點綴得格外精緻。

他被我弄了個措手不及,因為他是空著手回家的。

我假裝沒有看見他那一瞬間的發窘,讓他趕緊落座吃飯。

餐桌上他好幾次欲言又止,但我絕口不提結婚紀念日之類的話語。

婚姻需要儀式感

吃完飯後,老公讓我去沙發上休息,

挽起袖子主動去收拾餐桌洗碗打掃廚房,一切收拾停當後,

他泡了一壺助消化去油膩的大麥茶,我們依然沒多說什麼,就著這壺茶,看了一部《吸血迷情》。

但1月情人節還沒結束,到了週末那天,喜歡睡懶覺的老公先起床了,

等我起來後,他變戲法似的端出了一盤早餐,有煎得嫩嫩的太陽蛋和皮蛋瘦肉粥。

我們家的1月情人節就以晚餐開頭,以早餐結尾,像一篇起承轉合的好文章。

我倆都沒提過類似紀念日情人節之類的話語,但我覺得,這就是情人節應該有的體驗。

2月14號還沒到,

我提前告訴張東興,那天別買什麼禮物,尤其不需要買花,我們不湊那熱鬧。

因為在這個季節,我更願意當作情人節來過的,是三月三。

多麼有傳統的日子呀,從魏晉開始,三月三就被賦予了情愛的色彩,它有很多種稱呼:

三月會、定情節、女兒節、求子節、遊春節„„那一天,

我跟老公開車去了白雲山,我摘新發的柳條編了小框,

他採一些野花把柳條筐填滿,帶回家掛起來,我們都覺得比市售的玫瑰要有生趣得多。

4月23日那天,

我買回了一套二月河文集送給老公,

扉頁上寫了這麼一句話――珊傑魯蒂日快樂。

婚姻需要儀式感

老公看到這句話後先是一愣,打開電腦一陣搜索後,笑眯眯地跟我說:很厲害呀,連西

班牙的情人節都過上了?

他沒說錯,4.23除了是世界讀書日外,還被稱為珊傑魯蒂日,是西班牙情人節。

在這一天,

女人要給愛人送一本書。

老公下樓後10分鐘回來,帶給我一枝玫瑰,

因為收到珊傑魯蒂日禮物的男人應該回贈女性一枝玫瑰。

花的錢都不多,但這種帶著異域風情的禮尚往來讓我倆都覺得很有趣。

7月份的時候,我跟老公出了一次國,去的地方並不現代――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

因為7月19日是我倆要過的7月情人節――印尼結婚日。

因為在這一天,無數對新人將在獨立廣場舉辦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集體婚禮。

而主婚人是現任印尼總統。

我跟張東興也湊了個熱鬧,我穿一套租來的印尼民族服裝,上身是鮮豔的無領對襟長袖,

下身圍色彩豔麗的紗籠,老公頭戴黑色無邊小禮帽,上身著有領對襟長袖,下身圍帶格圖案的紗籠。

我們跟身邊的印尼新人們一起完成了新郎踩雞蛋、新娘為新郎洗腳、共進黃米飯„„27項繁瑣但好玩的傳統結婚禮儀。

婚姻需要儀式感

就這樣,我們倆都開始喜歡這種在各種清人節找樂子的生活,

而且都很樂意去發現有關情人節的消息,然後在我們家一一嘗試。

好比說8月31日的下午,老公自告奮勇去做飯。

結果端上來的是一盤讓我怎麼也想不到的東西――玫瑰花瓣燴飯。

他說這曾經是意大利的宮廷秘方,不久前才被意大利《共和國報》公佈出來。

而那天,就是意大利的民間情人節。

9月20日的時候,我買了一塊手錶送給老公,

因為這天是日耳曼民族的情人節,女士要送手錶給老公,

代表兩人要像分針與秒針一樣圍繞家庭這個共同的中心奔波勞累。

我們家的情人節就這樣越來越多,雖然沒有什麼送玫瑰買蛋糕買首飾之類看起來五色神迷的橋段,

但那些帶著各種異域風情的小禮物或者小付出都讓我倆樂此不疲,

甚至回味綿長。

婚姻需要儀式感

有時候想想,其實哪怕沒有這些情人節,我們的日子一樣可以過。

但是,婚姻並不是單純的過日子,有時候,它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的。

這種儀式感不是形式,而是展現出我們對於內心情感的尊重,

表達的是在這場婚姻裡投入的心思、

精力和努力――我們需要通過儀式,

來表達我們的愛;

我們需要通過儀式,來確定對方愛著,彼此都需要這樣一種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