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現金流和債務,於企業、於個人,都是命門所在。

當下說起這個話題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最近在“降薪潮”“斷供潮”“違約潮”...各種潮的夾擊下,我們應該保持警惕了。

01企業債務排隊炸雷,何時度過危險期?

違約潮正大面積襲來。

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據統計,近期因各種不同名目的逾期的,有*ST華澤、華信國際等等;涉及到股東股份被凍結,有榮華實業、紅陽能源、大連控股、天業股份、恆康醫療、順威股份、天澤信息等等;涉及股東持有的上市股份已經或正在被司法拍賣的,有華東數控、全新好、凱瑞德、珠海中富、盈方微、中科雲網等。

為什麼短短几個月內,就出現瞭如此密集的違約潮?

我們來看一張表就知道了——

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2018年的第一季度,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為55765億元人民幣。這個數據包含了境內非金融企業、住戶的融資總和,所以我們再減去住戶貸款,可以大致得到企業的融資數據。

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是3.8萬億,比起2017年、2016年同期直接銳減了0.96萬億、1.63萬億元。

不管走到哪裡,企業都會撞牆穿透式的監管,很多以前插在身上的輸血管,都被一一卸掉了:

債市:

大量債券發行失敗,且融資成本不斷提高。截至5月8日,今年取消、推遲發行的各類債券累計已經達到304只,包括了公司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各個類型,涉及金額多達1839億元。

股市:

IPO門檻提高,一過會就被斃的越來越多。根據央行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為1283億元,比起2017年的2596億元直接攔腰砍去一半,只相當於 2016年的45%。

定增的條件也越來越高。截至5月9日,年內定增預案的融資規模上限合計為1291.86億元,較2017年同期縮水532億元,較2016年同期縮水2443億元。

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最危險的時候已過

雖然債券市場對於信用風險的擔憂似乎上升到了近年來的最高點,但是機構對於當前的情形,認為是情理之中。

從2016年開始,信用風險每年暴露一次,並且逐漸觸及核心:

2016年是國企債券剛兌信仰徹底破滅的一年。

2017年是融資處於劣勢地位的民企信用風險初現端倪的一年。

2018年是債務清算進一步觸及核心的一年。

隨著債務清算越來越接近核心,一步步波及的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也就意味著清算正在接近尾聲。

未來會怎樣演進?

因此,預計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的相對集中暴露未來還將持續,甚至逐步向處境較差的國企傳染,無痛去槓桿並不容易實現。債務清算的下一步可能會邁向地方融資平臺的信用違約。地方財政壓力較大、經濟發展下滑、人口淨流出且不在一二線城市輻射圈內的地區,城投債務風險可能相對更高。

至於最終會清算到哪一步,也就是債務清算的終點,可能要歸結到現代信用體系的主體——商業銀行。這也是預期內最差的情況,因為當信用風險波及到商業銀行時,意味著應該已經出現了相當規模的企業信用違約。

當然,由於已經觸及了系統性風險,外界力量就有必要介入干預,從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大行依然是相對安全的,問題可能會出現在個別城商行和農商行。如果清算到了這一步(比如對個別城農商行進行救助和重組),債務釋壓也就基本完成了。

市場影響幾何?

短期內環保、建築、房地產等週期性行業中的民企受影響較大。信用利差和評級利差在金融週期下行期內將繼續走闊,伴隨債券市場和評級體系的完善最終向發達國家看齊。

伴隨著企業的“違約潮”,部分行業降薪裁員導致的“斷供潮”正在襲來,看來不僅僅是企業,中國居民個人的債務問題同樣不可小覷……

02國人的負債有多重?

受各種影響,很多家庭這幾年的收入是下滑的,但是近兩年房地產的火爆程度卻讓人有一種大家收入翻番的錯覺。大家是哪裡來的錢買房呢?

網上甚至出現了0元購房攻略:信用卡+經營貸+消費貸+各種貸去交首付,搶到房後坐等房產升值,躺贏正在進行城鎮化的大國紅利…….

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但問題是,這麼高的槓桿,現金流真的跟得上麼?

我們來看一下兩組數據:

居民部門的宏觀槓桿率已超50%

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1996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但是自2008年以來,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47.4%,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個百分點,也高於國際上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從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

,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飆升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居民部門債務收入比高於77%

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債務收入比即為家庭債務餘額與年收入的比值。相較於居民槓桿率這樣的宏觀指標,債務收入比更能直接反映一個家庭的負擔程度和債務風險。

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6年18.5%暴漲至2017年8月的77.1%。

而該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商業銀行統計數據,事實上,中國居民不僅向銀行借貸,還會向父母、親戚、朋友借款,向大量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借款。由此推論,中國居民的實際債務收入比高於77.1%。

無論是哪個指標,都暗示著同一個事實

中國家庭的負債程度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這不利於改善民生以及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

一方面,過高的債務讓無數家庭有錢不敢花,即便他們收入再高,在鉅額債務面前也是枉然,僅一個房貸就足以讓他們節衣縮食,更不用提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及各項生活開支。

為啥最近這麼多債務違約?避免踩雷你需要知道這些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居民槓桿率快速上升,且集中在房地產領域,難免會引發人們對次貸危機與房地產泡沫的擔憂,特別是自2016年年底以來,由於規模和佔比控制,按揭貸款受限,居民被迫借道高成本、短期化、風險大的消費貸款,甚至互聯網金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過橋貸款”等等,過度加槓桿進入樓市,從而讓本處於安全區的居民槓桿率,開始顯現出結構性風險。

正視負債,投資自己

在合理配置自身資產確保增值的同時,不忘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業務水平與各方面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報酬。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口袋裡的錢多了,現金流充沛了,才能過上好日子。

另外,正視自己的負債情況,按照前文介紹的各種方法來好好計算一下,自己是否已經身處被債務拖累的困境中。或許,這是你改善未來生活質量的關鍵一步。

看來,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保證穩定的現金流、不亂加槓桿都是當下的重中之重。否則,當監管風暴襲來、當信貸泡沫被擊穿,下一個在淺灘裡“裸泳”的,你猜會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