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地方


在南京城的中華門外不遠處,有一座高約60米,寬約2公里的小山崗。崗上風景秀麗,松柏蔥鬱。據記載:南梁初年,高僧雲光法師曾在此設壇說法,說至精彩處,頃刻間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臺”。古雨花臺也是舊時金陵48景之一。

雨花臺梅崗也是南京最早種梅、賞梅之處。但就是這樣一清靜幽雅,風景絕佳之地,自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開始,卻成了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

據統計,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為止,22年間,約有十萬名共產黨員、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被國民黨屠殺於此。我黨早期著名黨員惲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人就犧牲在這裡。

南京城外不大的雨花臺,浸滿了十萬革命烈士的鮮血。在雨花臺最高峰之下北側,是烈士的北殉難處。1927至1937年十年國共內戰期間,被殺害的烈士都是在此處犧牲的。為了紀念犧牲的革命先烈,1979年在這裡建起了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標誌性建築--烈士群雕像。蒼松翠柏環繞中,代表眾多犧牲烈士形象的九名烈士雕像,再現了就義前戴著鐐銬,橫眉冷對,視死如歸的烈士光輝形象!

在雨花臺主峰廣場上,有一座高聳42.3米的紀念碑,碑正中是鄧小平同志手書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


紀念碑前有一座高五米,名為“寧死不屈”的青銅雕像。雕像前長明火熊熊,象徵烈士的精神不滅。紀念碑西側山下,是烈士的西殉難處,也是烈士的叢葬處。當年犧牲的烈士被國民黨草草掩埋於此,歲月流逝,風雨侵蝕,解放前曾現累累白骨,當地老百姓稱之為“髏上髏”。

又是一年春來早,雨花臺梅崗上的梅花漸次怒放。那濃豔的顏色,好象烈士的血沃而成,正所謂“雨花沃血存浩氣,凌霜傲雪綻紅梅!”

今日的雨花臺,早已沒有了過去的血雨腥風。在犧牲烈士最多的北殉難處,和煦的春光下,園區顯得詳和安寧,幾個少年歡快的在烈士群像雕塑前留著影。此情此景,也許就是革命先烈們為之努力奮鬥,甚至獻出生命的目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