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庫爾斯克會戰的規模有多龐大為何說它是歷史上規模最龐大的坦克會戰?

專打韓棒子

但是,根據近年解密的資料發現,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坦克大決戰,規模遠遠沒有之前認為的那麼大。

蘇德戰爭進行到1943年,年初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奪回大量失地,德國三名將之一的曼斯坦因誘使蘇軍深入,突然發起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戰役,重創蘇聯西南方面軍,奪回哈爾科夫。

蘇軍從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防線緊急增援3個集團軍的兵力,將雙方戰線穩定在庫爾斯克一線,形成一個突出部,突出部北面,是德中央集團軍群佔領的奧廖爾,南方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

曼斯坦因計劃用一個鉗形攻勢,從突出部的兩翼合圍蘇軍,殲滅其重兵集團,但因德軍裝甲部隊損耗巨大,來不及補充,戰役推遲,錯過了時機,蘇軍在庫爾斯克已經構築堅固防線,集結了3個方面軍191萬大軍。

而進攻的德軍只有78萬人,重裝備遠遠少於德軍。

德軍兵力不足的問題,從蘇德開戰時就存在,到庫爾斯克戰役已經暴露的十分明顯。

希特勒不顧曼斯坦因等將領的反對堅持發起戰役,德軍裝甲部隊到達普羅霍羅夫卡城下。

就在此地,一場坦克大戰爆發。

事實上,根據近年來前蘇聯解密的資料,這場坦克大戰的規模遠比之前史學家們認為的要小,德軍出動不到200輛坦克,蘇軍也只有400輛坦克,德軍的虎式坦克擁有88毫米主炮,

德軍虎式坦克

雙方在同樣的距離上相互開炮,虎式坦克一炮可以摧毀T34,而T34坦克的主炮卻無法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這導致T34坦克紛紛被摧毀,蘇軍近衛第五坦克集團軍遭到重創。

蘇軍依靠源源不斷的援軍還是打贏了庫爾斯克戰役。


麻辣戰爭

庫爾斯克會戰從1943年7月5日開始到8月27日結束。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參戰人員78萬左右,2928輛坦克,9966門火炮,2110架飛機。

蘇軍:參戰人員191萬左右,5128輛坦克,25013門火炮,2792架飛機。

庫爾斯克會戰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大規模進攻,欲從南北兩端夾擊合圍中央突出部紅軍,企圖奪回戰爭主動權。但是蘇軍已提前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事先準備好三道防禦線和駐守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兵器。德軍進攻緩慢還傷亡慘重。加之由於英美聯軍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陸作戰,庫爾斯克又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希特勒怕重蹈斯大林格勒德軍覆滅的危險,抽走了幾個師去意大利。



會戰結果:德軍30個精銳師包括7個裝甲坦克師給擊潰,損失兵力50多萬,坦克1700輛,火炮,迫擊炮3000門,飛機1500架。

蘇聯損失80多萬人,坦克6064架,火炮5244門,飛機1716架。


會戰使納粹德國永遠喪失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從此德軍再也沒有能力在歐洲戰場的東線發動攻勢。而蘇軍獲得戰場主動權,進而連續向德軍發動進攻,收復了很多失地。戰火鍛鍊了蘇軍各級指揮官,使他們的指揮越來越成熟。最終蘇軍不僅在數量上超過了德軍,在質量上也超越了德軍。德軍轉入戰略全面防禦。


透明小溪看歷史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已經越來越向同盟國一方傾斜了,但是納粹德國和日本仍然實力強大。在東線戰場,剛剛經受了斯大林格勒和勒熱夫戰役失敗的德軍退出了莫斯科地區和高加索,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地區構築防禦,並且計劃下一步的反擊。蘇聯紅軍緊跟德軍,在庫爾斯克地區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德軍隨即計劃通過圍攻庫爾斯克突出部,殲滅蘇軍主力。殊不知,此時德軍進攻的“堡壘”計劃剛剛出爐不久,斯大林辦公桌上就收到了同樣一份文件。

圖為德國象式坦克殲擊車

德軍計劃以中央集團軍群一部和南方集團軍同時從南北兩個方向,切斷庫爾斯克突出部與蘇軍大部隊的聯繫,一旦將包圍圈中數十萬蘇軍消滅,那麼戰爭的形勢將再次被改變。但這個計劃實在是過於冒險,如果失敗那麼其損失是德軍承受不起的,因此很多德軍將領都反對這個計劃。希特勒卻一意孤行,將領們只是爭取到推遲行動,並不能讓希特勒取消這次戰鬥。

而蘇軍方面也是積極備戰,將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兩翼各修築了3條防線,並且部署了重兵,戰鬥一觸即發。

圖為德軍三號坦克縱隊

1943年7月5日的庫爾斯克地區,蘇德雙方一共集結了200多萬士兵和近5000輛坦克,這個數量的坦克如此密集的部署是前所未有的。在庫爾斯克南部地區,曼施坦因將軍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集結士兵44.5萬人,坦克951輛,但他面對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一共有62.6萬人,坦克1700輛。而在北部,德軍中央集團軍出動士兵33.2萬人,1508輛坦克,面對的蘇聯中央方面軍則集結71.2萬士兵,1800輛坦克。對比投入戰鬥的部隊,德軍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制空權也不能被德軍完全掌握,而且蘇聯草原方面軍還在庫爾斯克以東部署待命,但未參加戰鬥,戰役結果在雙方兵力如此懸殊的形勢下已經顯而易見。

圖為蘇軍進攻部隊

戰鬥持續到8月17日,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德軍的反擊雖然給蘇軍以重創,但曼斯坦因卻沒有力量進一步擴大戰果,而蘇軍數量上的優勢再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很快又恢復了進攻。其後德軍的反攻再也沒能給蘇軍造成威脅。

圖為德國虎式坦克


軍情解析

庫爾斯克會戰,德國為了此次戰役,再次進行全國總動員,動員了980多萬兵力,兵力達到歷年來最高峰,全力生產虎式,豹式,灰熊,斐迪南等等各式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突擊炮,並從西線抽調大量部隊前往東線,以至於西線意大利戰場的兵力和物資被極度削弱,此戰雙方數百萬大軍浴血搏殺,僅僅在戰場中心地帶的普羅夫霍夫卡村附近,蘇軍坦克第五軍在此和德軍裝甲部隊進行了大規模坦克戰就有近千輛坦克參與,最終蘇軍的英勇頑強戰勝了的意志戰車,整個會戰,德軍百分之八十的裝甲部隊被打成破爛攤,由此徹底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蘇軍則由此開始了反攻之路,反攻一直持續到45年2月,打到距離柏林不足60公里的奧德河畔為止


虎賁集團軍

庫爾斯克會戰發生在1943年的7月,對於德軍來說,已經先後嚐到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的苦果,而德軍在敗退過程中準備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於是在庫爾斯克地區發動了作戰代號為“堡壘”的行動。而對於蘇軍來說,正是乘勝進攻,收復大量失地,發起全面反攻的最佳時候。這一仗,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德軍在這一戰中派出了許多精銳部隊,有50個精銳師,其中16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包括被稱為“德軍之花”的“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師、“骷髏”坦克師、“帝國”坦克師、“大日耳曼”摩托化師等。德軍共有90萬人,1萬門火炮和迫擊炮,27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2000多架飛機,還有各種新式武器,如重約56噸的虎式和重約45噸的豹式坦克、費迪南式強擊火炮等都出現在庫爾斯克會戰的戰場上。

而蘇軍派出由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中央方面軍和瓦杜丁指揮的沃羅涅什方面軍擔任主要作戰任務,兩軍共有133.6萬人,1.9萬門火炮和迫擊炮,34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2200架飛機。另外,科涅夫指揮的草原方面軍作為戰略預備隊佈置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後方。

值得一提的是,曼施坦因元帥在哈爾科夫戰役中取得勝利,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東部戰線。在庫爾斯克,他的進攻也堪稱德國所有進攻之中最成功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德國的輝煌。
庫爾斯克會戰從7月5日打到了8月23日,蘇軍在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上的勝利,標誌著庫爾斯克會戰的結束。庫爾斯克會戰的結束,使得希特勒的德軍已經處於覆滅的邊緣。


自覺者的孤獨

1943年7月,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經過精心準備後向蘇德戰線南段的蘇軍突出部——庫爾斯克發動進攻。這是德軍自蘇德戰爭以來發動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主動進攻,前後投入兵力154萬人(其中前期投入90萬),坦克5000輛,火炮1.5萬門,飛機5000架,目的是為了重新奪回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失去的戰略主動權。

蘇軍戰前覺察了德軍這一行動,制定了先以積極防禦遲滯殺傷德軍,最後再集中優勢兵力反擊。前後投入總兵力260萬,坦克8000輛,火炮5萬門,飛機6900架。

為了這一戰,蘇德兩軍基本上拿出了各自的全部家底,特別是裝甲部隊,德軍的新式坦克虎式、豹式首次亮相併參與實戰,蘇軍也全部換裝T—34。在庫爾斯克這塊巴掌大的平原上雙方數百萬軍人、萬餘輛戰車你來我往廝殺一個多月,最後以因為德軍後院失火(美英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先行撤出戰場、蘇軍收復奧廖爾、哈爾科夫等大片國土而告結束。

德軍前後傷亡36萬餘人,損失坦克、自行火炮1500輛,飛機1030架。蘇軍傷亡86萬餘人,損失坦克、自行火炮6800餘輛,飛機2200架。

雖然蘇軍的損失遠大於德軍,但是早已恢復活力的蘇聯工業以及盟國的援助很快彌補了這一損失。而德軍因為此戰幾乎傾其所有,導致後方空虛讓美英盟軍有機可趁,在徹底失去了蘇德戰場主動權的同時又逐漸陷入了空前被動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