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快要用上5G了沒?

最近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參加了英國首度召開的IEEE 5G高峰會,期間針對5G的討論讓我聯想到電影《怪物史萊克》(Shrek)中的驢子不斷地提出問題:“快要到了沒?”(Are we there yet?)

在5G世界裡,看起來5G確實離我們還很遠——但這並不是因為缺乏關鍵組件與技術,更多的原因在於缺少明確的商業案例(business case)。

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 5G創新中心(5GIC)總監Rahim Tafazolli在會中發言指出:“商業案例是5G導入的最大障礙。”他說,在實現5G基礎設施的成本架構下,例如密集化(densification),意味著我們可能無法像在3G和4G時代一樣看到供應商廣泛推出各種服務。他補充道:“到處安裝毫米波頻段(mmWave)畢竟太昂貴了!”

儘管在這場5G高峰會上的技術討論與《EE Times》今年稍早報導Brooklyn 5G Summit提到的網絡切片(Brooklyn 5G Summit)和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內容一致,但此次5G高峰會上的廣泛共識在於還有更多需要思考之處,例如基礎設施共享、頻譜共享與數據共享等,而無論是否需要低延遲,或是大多數使用情況能否符合成本、複雜度和商業案例要求。

覆蓋率仍然存在問題

與會者還有一種感覺:業界對於5G可以提供什麼以及能解決什麼問題,似乎存在著誤解。沒錯,5G能夠提供增強型移動寬帶連接(eMBB)、超可靠和低延遲通訊(uRLLC)以及大規模機器類通訊(mMTC),但其覆蓋範圍如何呢?例如,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教授兼IEEE 5G高峰會主席James Irvine說,最近有一家電力公司告訴他,在蘇格蘭南部,由於覆蓋面積的60%都沒有移動連接能力,因而無法將智慧電錶推廣給所有的人。

除非儘快打造許多新的基礎設施,否則物聯網(IoT)的承諾可能泡湯,5G也無法解決問題。但是沒人會真的這麼做,因為目前還沒有足以提供投資報酬率的商業案例。

考慮到在蘇格蘭這樣的國家,鄉材的覆蓋率具有一定的重要性。Parallel Wireless資深總監Zahid Ghadialy說,解決之道就就在於“衛星”。他評論道:“移動營運商的理念一直是‘只要建設好了,客戶自然會來’(build it and they will come)。”但鄉村總會被忽略。他建議,透過現正崛起中的衛星寬帶和星鏈得以解決這個問題。薩里大學5G創新中心的Stuart Revell也回應了這一觀點。“衛星最終將扮演關鍵角色。”

Ghadialy補充說,目前有15家公司已經宣佈有意開發LEO和MEO寬帶衛星,其中包括Facebook子公司PointView——據稱該公司計劃在2019年初發射使用mmWave無線電的LEO衛星。

基於空中接口的基地臺也是針對鄉村和緊急服務部署的解決方案。BT的合作場測負責人Ayan Ghosh為緊急服務網絡設計了快速部署的基地臺,並於去年在26GHz頻段進行場測。

5G商用部署帶來挑戰

此次活動也討論到實現5G以及商用化部署的挑戰。Stuart Revell強調,5G是關於多種技術資源的編排配合,而5G新無線(5G NR)無法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思科(Cisco)的Desmond O'Connor談到了商用部署的三個關鍵障礙:成本(以毫米波和密集化來看);投資報酬;以及覆蓋面。他並重申5G就像4G時代一樣,無法解決覆蓋的問題。他表示,解決其中一些問題的關鍵途徑是透過更多的硬件—軟件分解,以及更多的邊緣運算。他並補充說,“4G與連接性有關,而5G的重點則在於體驗。”

Rahim Tafazolli質疑是否可能提出一種連接性架構,從而為5G承諾的優勢帶來多種應用與產業服務。他評論說,“網絡必須是極其可編程的。”同時還補充說5G部署將涉及光纖、無線以及具有Wi-Fi分層的核心4G網絡等組合。

高通(Qualcomm)的Dean Brenner透過Skype與會並表示,該公司將Wi-Fi視為5G的光明未來。談到全球的頻譜劃分問題時,他表示,在3.45GHz至4.2GHz頻段以及24至28GHz頻段之間存在廣泛的協調,這對於為大眾市場降低設計複雜度的芯片製造商來說,是個很好的起點。

解決之道在於網絡切片

總之,此次高峰會的整體情緒是5G對於不同族群意味著許多不同的事物,而且並不像我們在前一代移動網絡中看到的那樣存在一個共同的商業模式。這意味著它不僅僅是無線芯片和設備,更多的是關於巧妙的管理為不同應用實現的網絡切片。

例如,具有更好VR和AR體驗的消費者需求可能會需要更快速的連接能力。但在同一個網絡上,對於運輸和物流等大規模機器對機器通訊將會有不同的需求;同時,車對車(V2V)通訊以及智能製造可能處於相同網絡上,但需要極其可靠的低延遲通訊。

傳統營運商和系統硬件供應商可能面臨新的挑戰,他們將為管理這些需求找出商業案例,而這將會是5G的真正機會。

編譯:Susan H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