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於廣東?

丘嶽

地理位置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從來不是決定性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才是決定性因素。

再者江蘇地理位置好,浙江、福建、廣東不好嗎?況且廣東臨近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要論地理位置,廣東不比江蘇差。

在1989年之前,江蘇的經濟總量一直高於廣東。就在1989年,廣東省經過了10年的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一躍超越江蘇成為我國第一大省。到2017年,廣東在中國第一大省的位置上足足待了29年。並且,還將保持這個地位。

1989-2008年,江蘇省於廣東的GDP總量差距越來越大。到2008年達到5814億元的規模,佔了當年江蘇GDP(30982億元)的19%。

2008年開始兩省差距逐年縮小。主要原因是珠三角開始經濟轉型,就所謂的“騰籠換鳥”戰略,廣東主動減速,以質量換取速度。到2015年廣東領先江蘇的差距不到2700億元,較2008年的5800億元縮小了2100億。

但從2016年開始,廣東“騰籠換鳥”戰略效果,廣東經濟開始發力。而江蘇由於經濟轉型慢,經濟結構偏向重工業,增速開始旅遊與廣東。因此,到2017年廣東領先江蘇的幅度有2015年的2700億元擴大到近4000億元。

從1989-2017年廣東江蘇兩省的經濟競爭過程就可以看到,經濟政策和改革力度才是競爭力的關鍵,地理條件只是一個因素而已。

現在的廣東改革氣魄和力度領全國之先,經濟發展勢頭蓬勃向上。以深圳為例,2017年在GDP達到2萬億元的同時,增速竟然高達8.8%,名列四大一線城市之首。華為、騰訊、中興、大疆創新、柔宇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業紛紛崛起。


紅谷新視界

文明總在文明的邊緣。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增長中心不斷遷移,文明中心隨之移動。

西方主導的現代文明起點意大利(文藝復興),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地理大發現),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複製+工業革命1.0+技術2.0儲備),美國/日本/四小龍/四小虎(複製+工業革命2.0+信息革命1.0),中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複製+信息革命2.0)。

有一項剛性成本始終在起關鍵作用,那就是運輸成本。舉例來說,2002年前後,一輛輕卡從雲南曲靖運到河北唐山大致運費7K.而一輛輕卡的售價僅為35k。這意味著一汽紅塔的成本比北汽福田天然要高20%,除非消費者被騙,否則買一汽紅塔的輕卡必然吃虧。長時間軸看,消費者群體十分理性,一汽紅塔會很自然的從北方市場消失。這和技術,營銷幾乎沒有關係,關鍵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廠址決定最優分銷半徑,要改變被動只有在各地建廠,進行佈局。經濟的原理和這個運輸模型相同。在成本相同的情況下,產業遷移也採取就近原則——經濟人不需要協商的共識。開放的第一站是深圳,深圳緊鄰香港,因此很自然的廣東First!

當廣東已經初見成效,長三角的成本優勢開始顯現,蘇州,崑山等地最初策略送廠房,減稅…上海科研能力強,院校多,大國企對接500強。…所以長三角的後勁實際遠超廣東。到了環渤海,實際就剩下重化工(全球鋼鐵第一,中國第二,河北第三,唐山第四,日本第五),簡單拷貝已經不能完成超越,所以,再一再二,不能再三,環境倒逼環渤海要麼創新超越,要麼被霧霾包圍。

推薦《智能社會》,中信出版社出版


高金波

廣東和江蘇,一直是我國名列前茅的經濟大省,從1978年底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的頭十年裡,江蘇的經濟總量有六年排在全國第一的位置,其餘四年沒當老大也位居老二。這十年中,前半段廣東落後江蘇好幾名,後半段才趕上來位居江蘇之後排行第二。自1989年開始,廣東就一直佔據第一的位置,江蘇也一直在第二的位置緊隨,但再未超越過。
\n先看看2016年兩省各市的GDP數據:



廣東:

1,廣州19610.94億元

2,深圳19492.60億元

3,佛山8630.00億元

4,東莞6827.67億元

5,惠州3412.17億元

6,中山3202.78億元

7,茂名2636.74億元

8,湛江2584.78億元

9,江門2418.78億元

10,珠海2226.37億元

11,肇慶2084.02億元

12,汕頭2080.54億元

13,揭陽2032.61億元

14,清遠1388.10億元

15,陽江1319.33億元

16,韶關1218.39億元

17,梅州1045.56億元

18,潮州976.83億元

19,河源898.72億元

20,汕尾828.49億元

21,雲浮778.28億元



江蘇(單位:億元):

1,蘇州\t15475.09

2,南京\t10503.02\t

3,無錫\t9210.02

4,南通\t6768.20

5,徐州\t5808.52

6,常州\t5773.86

7,鹽城\t4576.08

8,揚州\t4449.38

9,泰州\t4101.78

10,鎮江\t3833.84

11,淮安\t3048.00\t

12,連雲港\t2376.48

13,宿遷\t2351.12\t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江蘇GDP最低的宿遷市,也達到2351億,而廣東高出這一數據的只有九個市,還有十二個市不及宿遷,其中五個還未及其一半。也就是說,江蘇各地的經濟發展比廣東均衡一些

再來看江蘇經濟總量為什麼會落後於廣東,依我看,主要是廣東有了個經濟特區----深圳,深圳自成立特區後,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經濟增速多年位居廣東第一,是廣東經濟超越江蘇穩居全國冠軍寶座的主要因素。如果深圳不成為特區,不定位為國際性城市,可以肯定的說,經濟發展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廣東的經濟總量也就未必會超越江蘇。

不過,即使是現在,廣東也不能掉以輕心哦,江蘇本來底子就厚,各地發展也較均衡,憑藉獨特的優勢,再加把勁,重新坐上久違了的第一位置也是很有可能的。


影子伴你

答案是可以肯定的,很多關鍵的經濟數據江蘇都落後於廣東,我們以數據說話,自己認為的,聽別人說的是顯得蒼白無力甚至就一個白痴,如果在數據面前還能抬槓的話和跳樑小醜又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來看最窮的粵北和蘇北作對比



注:
除了珠三角別的地方真的很窮?以上可以看到江蘇宿遷除了GDP高於廣東最北的韶關,其他的經濟指標都落後韶關,每萬人受底保人數甚至比韶關多出一倍,也就是說窮人或者貧困家庭特別多!到底江蘇發展不均衡還是廣東發展不均衡?大家一目瞭然!

在看看兩省居民富有程度(人均存款與人均消費水平)



注:七千多萬人口的江蘇比廣東一億多人口的人均存款與消費都要低。一個地方的居民富有程度看存款和消費就可以了,道理很簡單有錢才能消費,有錢才有存款,其二最少要佔一樣吧?消費比別人少,存款比別人少,說你在有錢都是假的!可以說明江蘇強大的GDP並沒有給江蘇人民帶來什麼!問題出在哪呢?

請看兩省的城市負債率



注:可以看得出江蘇這些年GDP為了追廣東,城市已經負債累累,可以說是在借錢過日子,居民得益的並不多!為什麼?很簡單的一個比喻,一條高速公路從你村門口經過,造價幾百個億,就修建這條高速公路的幾百個億而言,有幾個錢進了村民的錢包?而這幾百個億已經算進了GDP!這幾百個億錢從哪裡來?答案就是。。借!!GDP高,居民不富裕就不奇怪了!當然修高速只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一種,在此作個比喻罷了!!

在看看兩省居民福利情況(人均養老金月發放金額與人均保險購買金額)!




注:以上可以看得出,很多時候GDP高並不能帶表什麼,人民不富裕居民福利底,就不是什麼好事了,有人也許會抬槓,美國也是負債累累,但是人家負債累累的同時,人民是享受多高的居民福利?而江蘇????這樣的負債水平完全是畸形的,最顯而易見的是2016全國31省市自自區的GDP健康指數排名21位,相當脆弱!而廣東排13位!

在看看兩省的上繳中央的稅收

注:

稅收情況,可以看得出一個地方的經濟活力,以及經濟水平,沒有好的市場經濟水平,你拿什麼來繳稅?或者說既然你經商了,哪裡不用你交稅?。。。。

江蘇經濟水平要超越廣東還有很長路要走,最重要的是江蘇轄區內沒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巨無霸的企業,比如山東的海爾,浙江的阿里,廣東就更多了,騰訊,華為,平安,恆大,格力,美的等等一些各個行業的領導企業。只有一個蘇寧是遠遠不夠的。瞎區內也沒有一個超一線城市中國門戶城市,世界影響力難比廣東!江蘇的GDP主要是靠固定資產投資借錢以及外資拉動起來的,而廣東主要是靠市場經濟帶動的經濟增長,所以說落後很正常!

很多經濟指標只要各省統計局統計出來,只要你輸入關鍵詞,網上就能找到!一切的抬槓,一切自己認為,和聽別人說是多麼無知,為什麼不去獨立思考,去求證?


雞仔吃米圖

目前廣東、江蘇和浙江是我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經濟總量佔我國五分之一,人們也很喜歡在這三省中進行比較,比實力,廣東最強,比民富,雖然江蘇擁有天下第一村“華西村”,感覺浙江比江蘇更富,江蘇夾在中間,有種比上不足比下又不餘。那麼江蘇那麼好的地理位置為什麼經濟落後於廣東了呢?

首先我們先看兩省經濟總量的變化。


江蘇在廣東追上之前一直是全國第一大省,境內河流湖泊眾多,被稱為魚米之鄉,自古代開始便富甲一方,境內大部分是平原,城市開發早,相對於其它省份發展相對平衡,而且背靠上海,地理位置優越,但1989年經濟總量被廣東超過,我覺得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策

廣東在發展初期的確贏得政策先機,當時中央對廣東的期盼是雖然中央沒有錢,但政策有,寄希望廣東能利用政策優勢殺出一條血路,為全國的改革開放提供發展經驗,而廣東也不負眾望改革開放後經過十年的發展一躍成為經濟第一大省。由於廣東面對香港,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廣東的地理優勢一下子凸顯出來。

二、人文特點

中央之所以將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放在廣東是有原因的,廣東人歷來以低調包容著稱,卻又充滿開放胸懷,敢為天下先,近代這裡盛產改革和革命家,諸多第一都是廣東人創造的:

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者是廣東人馮如

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被譽為“鐵路之父”是廣東人詹天佑

建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農民政權是廣東人洪秀全

打響民間抵抗列強第一槍是廣東人三元里抗英

第一個直接向最高統治者進行“公車上書”要求皇帝自上而下改革的是廣東人康有為和梁啟超

第一個提出先進政治綱領建立民國被譽為“國父”的是廣東人孫中山

還有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等都是廣東人

廣東人在近代的開創和進取精神對整個中國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反觀江蘇,近代出了最著名人物就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但現在的很多江蘇人感覺更多是自負和高調,聽不得別人的意見,跟江蘇人接觸聽得最多的口頭禪就是“你聽我說”,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陳光標,讓人感覺是在作秀而不是做善事。

三、眾多的海外僑胞和外來人員

我國的改革開放逐步放寬至全國,但廣東作為第一的華僑大省,由著獨特的優勢,改革開放後華僑積極回國辦廠,為廣東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眾多的外來人員為廣東的發展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很多人都在廣東定居下來,成為新廣東人。

廣東用了幾十年就創造了中國十分之一強的財富,還吸納了全國3000多萬的外來人口,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江蘇雖然被廣東超過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江蘇近年的經濟也保持比較快的發展,對比廣東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一、教育



二、院士數量


三、人均可支配收入



四、基礎設施建設

江蘇通過前幾年大量的基建投入,高鐵等基礎設施比廣東更完善。

五、經濟發展相對均衡

江蘇經濟最低的市在廣東可以排到第十名,工業基礎雄厚。

廣東最大的短板是經濟發展不平衡,但隨著潮溼機場和廈深鐵路、南廣和貴廣兩條高鐵的建成以及在建的粵西國際機場,廣東西部沿海高鐵以及世界最長的濱海公路開建,廣東的短板也在逐步補齊。

很多江蘇網友質疑廣東就是靠人多和麵積大,這是玻璃心作崇,要說人多,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GDP卻只有我國四分之一,論面積新疆更大,廣東作為名符其實的第一強省,真不是吹出來的,看數據就一目瞭然了。

一、經濟總量


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三、新增民企


四、研發經費


五、外企數量


六、財政收入


七、融資規模


八、第三產業


九、上市公司


十、房地產


十一、文化產業


十二、快遞業務


十三、高速公路


十四、跨境電商


十五、城市綠地


十六、外貿


十七、高新技術


十八、企業總部



十九、旅遊收入


二十、網上零售額



二十一、居民存款



二十二、人類發展指數


二十三、品牌力

廣東的品牌可以覆蓋到每個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可能你用的手機,安裝的APP,家裡的家電,廚房的調料,身上穿的衣服,洗衣服用的洗衣粉,甚至早上起床刷牙的牙膏都來自廣東。

廣東要麼不出聲,一出聲嚇你一驚,沒人想到廣東除了GDP還有那麼多全國第一。總體來說,廣東是大而強,江蘇是大而不強,能拿出手的東西真的說不上來幾個,而廣東很多東西都能說上來,有數據有品牌,真真實實,特別是廣東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戰略,直接對錶世界,十年內將成世界第一灣區。

江蘇想超過廣東重奪經濟第一大省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事在人為,如果能少點自負(特別是江蘇有些噴子真的不敢恭維,和其教育第一大省地位感覺不符),多點學習精神,也許這一天能早點過來。江蘇自古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人傑地靈,加油吧。


麼爺的舅舅

有意思的話題。

從歷史談起

縱觀歷史,江蘇自身的自然條件一直比較優越,其經濟實力領先各地上千年。但是改革開放後,經濟總量逐漸被廣東超越。

但是歷史上廣東(特指廣州一帶)一直是南方重要的通商口岸,為我國的商貿中心和南大門。


但是整體而言,廣東山地較多,不利於經濟發展,所以廣東省到目前為止有相當一部分地區還很貧困,甚至是國家級的貧困地區。扶貧難度現在來說難度依然很大。

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的觀念

歷史上看,江蘇省一直是一個重教育、勤勞作的地區。現代工業發祥地誕生在此也不無道理,興辦實業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思維方式。有人說江蘇外企多,殊不知民企更多。打個比方:外企數量可能是其它省份的5倍,但民企數量可能是其它省份10倍。



所以江蘇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社會的發展和人的觀念進步在相互推動著。

廣東亦是如此。

收益於政策紅利,早期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往往最先影響到廣東省。

整個廣東的觀念轉變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大量的工廠興辦,同時還學習到了比長三角地區更先進的服務理念。



在政策的推動下,率先解放思想的廣東人走在了全國前面。可以說,廣東國家可以當做“試驗田”——發展好了可以推廣帶動,發展不起來也沒什麼(本來不富裕)。

但是廣東人的觀念轉變能力極強,短短30多年,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處於世界前列。2017年深圳的GDP甚至超過了香港。觀念的轉變還造就了一大批的創新型企業。

觀點&結論



作為國內經濟兩大強省,成功的發展都離不開兩地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它省份應該從它們的成功中吸取寶貴的經驗。

江蘇勝在人文底蘊好,自然環境優越,發展起來水到渠成。廣東勝在率先接受到了最先進的理念和政策的推動。

孰強孰弱並不重要,如果你想去感受全國最佳的商業氛圍,你可以去深圳廣州;如果你想見識最好的縣域經濟模式,你可以去蘇南地區。

最終,經濟的發展都是為了老百姓服務。



愛讀Ido科技

打開江蘇地圖看一看,整個蘇北地區沒有一點像樣的鐵路,隴海線已經成為過去,老舊的隴海線已經不堪重用,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西南部等省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到達徐州後一路向南到達蘇南,經長三角出海,同時在長三角形成經濟區,而這個經濟區因為面積過小,再加上城市數量飽和,已經容納不下太多人流,物流,資金流。沒辦法只好向外圍的安徽一帶發展。然後看看廣東,湖南江西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省份也就珠江口一個出海口,甚至沿京廣高鐵南下的河南湖北也將珠江口作為出海口,畢竟廣西沿海沒有大型良港,福建也由於地型的原因和曾經的歷史原因吸引不來太多的資金,廣東是深圳廣州雙動力發展。如果徐連高鐵,鄭濟高鐵青日連高鐵建成,那麼疆,甘,青,陝,豫,晉等省獎通過青島,連雲港,日照出海不僅盤活了黃海西岸經濟帶,而且山東江蘇超過廣東指日可待。


烔崽

首先江蘇跟廣東都是經濟大省,全國前列的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去過兩地的人做個比較,江蘇的基建,教育,特別是治安比廣州還是強很多的。而且江蘇的經濟發展比廣州均衡的多。

號稱窮的叮噹響的蘇北在江蘇是窮地方,但是拉到全國比較還是富裕城市。這在全國來說是非常少見的。很多省份都是聚一省財富發展一兩個城市,江蘇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發展均衡省份。

而且滬通鐵路建成以後長江天塹變通途,蘇北又在密集建設高鐵項目,等基建完成後就可以享受蘇南的經濟輻射,個人對江蘇的未來非常看好。


夏菁菁2017

江蘇地理位置上,我個人認為,是比不上廣東的。

廣東省是中國南大門,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擁有全國全長的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沿海有大型深水港,分別是廣州港、深圳港、汕頭港和湛江港,並且成為國內對外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通道;另外,大亞灣、大鵬灣、碣石灣、博賀灣及南澳島等地還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這對於海洋運輸及國際貿易有巨大促進作用。

地理位置上:對內,廣東可以連接西南、華東等地區,進行對內貿易,進行產品分銷及進口(高鐵及普通鐵路,高速公路);對外,可以連接東南亞國家及地區,進行國際貿易,海洋運輸及金融資本運作(海運及空運);另外,還有十三五規劃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是於廣東為基點,進行輸出(海運)。

正好,廣東的沿海大型深水港,正在發揮巨大的作用。

航空運輸方面:

重點打造“5+4”骨幹機場,新建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推進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機場改擴建工程,實施湛江機場、梅縣機場遷建以及韶關機場軍民合用改擴建,優化提升珠三角機場服務保障能力,擴大粵東西北地區航空服務範圍,形成以珠三角機場群為核心、粵東粵西機場為兩翼、覆蓋粵北地區的全省運輸機場佈局。到2020年,新建運輸機場旅客吞吐能力4145萬人次/年,達1.4億人次/年。

以廣州白雲機場為例:

根據2017年8月信息顯示,機場有3條跑道和1座航站樓,遠期規劃為5條跑道和3座航站樓,有138個客機位,45個貨機位;一號航站樓總面積52.3萬平方米;二號航站樓共63萬平方米,計劃於2018年初投入使用;覆蓋全球200多個通航點,其中國際及地區航點超過80個,通達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6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5978萬人次,同比上年增長8.2%,在世界機場排名第16位,在中國機場排名位居第3位;貨郵吞吐量165萬噸,同比上年增長7.4%;起降架次(架次)43.52萬次,同比上年增長6.2%。是中國三大門戶複合樞紐機場之一,世界前百位主要機場。

深圳寶安機場也是幾乎可以比肩廣州白雲機場的國際性航空港。

高鐵網絡方面:

廣東將按照“三橫四縱”的綜合運輸通道佈局,統籌不同層面運輸需求,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功能結構,提升網絡整體利用效率。“三橫”是指沿海主通道(廈門—粵東—珠三角—粵西—北海/海口)、閩粵桂主通道(龍巖—梅州—河源—珠三角—賀州/梧州)、粵北區域性通道(贛州—韶關—賀州)。“四縱”是指京廣主通道(長沙—韶關—清遠—珠三角—香港/澳門)、京九主通道(贛州—河源—珠三角—香港)、粵東區域性通道(汕頭—潮州—揭陽—梅州—瑞金)、粵西區域性通道(湛江—茂名—廣西)。到2020年,新增通車裡程3982公里,總里程達11000公里。


高速鐵路網方面:

要重點推進深圳至茂名鐵路、梅州至潮汕鐵路、合浦至湛江鐵路、贛州至深圳客運專線、廣州至汕尾客運專線、汕尾至汕頭鐵路(兼顧城際)、龍川至龍巖客運專線、湛江至海口鐵路擴能工程、張家界經湛江至海口旅遊高鐵等項目建設,研究規劃廣州至河源客運專線、廣州至湛江客運專線等,完善經粵東西北至周邊省(區)高速鐵路通道建設,形成東聯海峽西岸、溝通長三角,西通桂黔、輻射大西南,北達湘贛、連接中原地區的“五縱二橫”高速鐵路骨幹網絡,實現市市通高速鐵路。

所以,在地理位置上,海陸空交通運輸方面,廣東不管是海上貿易,還是內陸貿易,亦或是國際性貿易,都極其的便利。並且改革開發發展初期,廣東就是作為對外開放的省份,是改革先行者,所以在經濟上領先江蘇是肯定。

另外,十三五規劃中,特批了廣東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世界性第一大灣區,這無疑給廣東省的經濟注入一個強大的政策力量,在經濟改革上,廣東將會更加的開發。在經濟產業方面,廣東將會加大高端製造業的推進,以佛山、中山、東莞為實體經濟承載中心,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金融資本、科研研發為中心,輻射惠州、河源、潮汕地區、肇慶、清遠、粵西地區,承載廣東高端製造業的輸出。

所以,在經濟產業方面,我個人認為,廣東依然是國內的先行者,開拓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廣東的經濟總量依然會保持高速增長,江蘇也許還是會落後於廣東。


天雨旅行

首先,江蘇省和廣東省的地理位置基本上一樣優越,兩省都是沿海省份,海岸線漫長,港口眾多,對外貿易便利,經濟開放程度高。

近些年裡廣東省和江蘇省一直是我國經濟總量第一和第二的省份,經濟發展水平相當高,廣東省更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霸佔著老大的位子,實力是相當強勁,江蘇省也一直在奮力追趕廣東省,兩省的差距也有所縮小。



江蘇省一直居於第二主要是歷史原因和國家的政策方面的原因,改革開放時江蘇得到的政策支持沒有廣東的多,江蘇也沒有像廣東的深圳和廣州這樣的超一線城市來吸引投資和帶動全省的經濟發展,這一點上廣東省佔優。


就目前來看,江蘇省的經濟發展較為均衡,省內十三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2016年江蘇的地區生產總值為7686.20億元,同比增速7.80%,高於全國增速,各城市中蘇州表現極為搶眼,與第二的南京拉開了將近五千億的地區生產總值,蘇州也因此成為江蘇省的經濟龍頭。
所以說,江蘇想要趕上廣東,就要培養一兩個超一線城市來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