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维塔利·尤尔琴科,克格勃高级军官,出生于1935年,1960年加入克格勃,1972年,任克格勃第三总局第三处副处长,1976年,任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 1980年,在苏联驻法国大使馆工作。1985年4月,任克格勃第一总局第一处副处长,晋升上校军衔,1985年8月1日,在罗马出差的尤尔琴科走进了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宣布向中情局投诚,并由中情局秘密运至美国,1985年11月2日,在位于华盛顿的Au Pied de Cochon餐厅吃饭时,尤尔琴科跑摆脱了中情局安保人员并跑回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几天后,尤尔琴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是被中情局绑架至美国。

在情报史上,尤尔琴科案一直深陷迷雾,对于他到底是真叛逃还是假叛逃,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以下就是维塔利·尤尔琴科回到苏联后所做的自述。

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美剧《The Assets》中的尤尔琴科

对我来说,很幸运的是星期六,那天大屋子里只有3个看守。其中一个看守征得同事的同意办私事去了,要过几个小时才能回来。

我知道,剩下的两个看守是不会同时都离开这个配有全部电子监视设备的别墅的(以前都是好几个人陪我去商店),所以,我以早该购置冬衣为借口,请求准许我进一趟城。

当时他们已开始让我过“正常的”生活了,再一个顺利的地方是,决定和我一同进城的是一个最年轻(在中央情报局才工作了两年)而又比较容易接近的看守一一汤姆。我们开车来到小镇马纳萨斯的商业中心。在这以前我曾到这里来过几次,而且记下了一些特征。我们进了商店,向男服部走去。汤姆留在男服部的入口处,因为入口即是出口,是唯一的通道。

当然,在第一次让我进这个商店之前,看守们曾仔细搜查过整个商店,不过他们有一点没有注意到,挂衣室后边深处有一个小过道,过道两边是管理人员住的几个房间,就在这些房间之间有一部电话机。

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尤尔琴科

汤姆在大厅里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我一闪身钻进了小过道,伸手抓起电话听筒。还算顺利,市内线路的信号声立刻响了起来。几秒钟后,接线员便给我接通了苏联大使馆的电话。

当我从耳机里听见大使馆值班人员用俄语说话的亲切声音时,我的两条腿都发软了。我尽可能快地说道:“我是尤尔琴科,现在正被人用武力控制着。现在我要立刻跑到大使馆去。请把所有的入口和门都打开。如果我被抓去,请设法与我见面。”

汤姆什么也没有发现。当然,联邦调查局已监听了我打往大使馆的电话。但是这是在星期六,一切事情远没有非假日那么高的效率。

我打完电话后在男服部转了一圈,买了一顶有宽沿的软帽。为了不被汤姆发现,我把它塞进了外套的袖筒里。接着,汤姆上了我的圈套,他同意了由我出钱到一家高级法国饭店(谍海瞭望注:Au Pied de Cochon餐厅)去吃饭的建议(在那些日子里他们给了我许多钱)。既然离华盛顿最近,我们便驱车到华盛顿。

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华盛顿Au Pied de Cochon餐厅所展示的牌匾,用以纪念尤尔琴科在美国的最后一餐

在这之前我已决定从饭店逃跑,即使汤姆开枪射击我也不怕。

订了菜后,我建议去洗洗手。就好象预先规定了似的,汤姆走在我前边一点,先察看了一番,看有没有危险的出口。

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当期杂志封面的尤尔琴科

我乘机突然跳到入口处,这时恰恰有几个美国人往里进。

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值得庆幸的是,我对华盛顿很熟。我一闪身挤出入口处,一边走一边从袖筒里掏出软帽戴上,把外套里朝外穿上。我知道,这种化装只能骗追赶者几秒钟,然而,常常是这几秒钟便决定了一切。我兜了一小会儿圈子,接着就径直向我要去的方向走去。大使馆附近已出现了一些形迹可疑的人。

我稍停了一下,等到两个美国人与我并排走时,我同他们攀谈了起来。我们3个人从一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汽车旁走过。就在那几秒钟之内,他们认出了我,不过我一眨眼就冲进了大使馆……

谍海瞭望:克格勃军官尤尔琴科的自述(下)

图片来源及参考文献:

克格勃(KGB)解密档案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解密档案

国纪万象信息情报研究院资料中心

《KGB Defector Confirms U.S.Intelligence Fiasco》,William Kucewicz,WallStreet Journa,1985

《Vitaliy Yurchenko Biography:CIA document》,Edward Jay Epstein,The Observer,1986

《The First Directorate》,Oleg Kalugin,St Martins Pr,19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