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之子,平凡而普通,才華遠不及同輩,世人卻這樣評價魯迅……

魯迅之子,平凡而普通,才華遠不及同輩,世人卻這樣評價魯迅……

老舍茶樓,陪你聊聊人生百態,世間冷暖


人們常說,梁啟超家"一門三院士",指的是他兒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禮。前兩位在1948年評選為中華民國的中間研討院院士,而梁思禮則是在1993年被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反觀魯迅,他的孩子周海嬰似乎沒有企及到他的高度,一直默默無聞。

那麼,魯迅是一個合格的父親麼?

魯迅的父親周伯宜是清朝時期最後一批秀才,他從小就對魯迅的教育十分嚴厲。

魯迅之子,平凡而普通,才華遠不及同輩,世人卻這樣評價魯迅……

伏案的魯迅先生

可以說童年時期魯迅對於父親的記憶中有無奈和不理解,但更多的是惋惜和愧疚。總的來講,父親給魯迅帶來的記憶是灰色的。

魯迅"為人子"的時期是晦暗沉鬱的,所以當他有了孩子海嬰時,他決心不再重蹈父親的覆轍。

每個人在受其上一輩的陰影后,都會想要讓自己不要成為自己父母那樣的人。但這又是何其難做到。

魯迅之子,平凡而普通,才華遠不及同輩,世人卻這樣評價魯迅……

魯迅和海嬰

他基本上是採取"順其自然"的教育方針。海嬰喜歡拆東西,便隨他去,海嬰想要看《少年文庫》也隨他。就算魯迅在工作時,海嬰把墨水濺到稿紙上,他也只是停下筆,笑罵道,"唔,你真可惡。"

魯迅也並不是一昧的順著海嬰,他更多的是選擇去傾聽、尊重海嬰的想法

比如有次魯迅家裡請客,從福建菜館叫菜。海嬰抱怨說魚丸不新鮮,但別的人吃了都是好的,沒人相信他的話,甚至沒有人注意孩子的話。許廣平也只是又給海嬰挾了一個。他依然嚷嚷說是壞的。於是魯迅把這個吃剩的拿來嚐嚐,發現果然不新鮮,說道:"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這也僅僅是與孩子平等地交流,但並不是所有父親都可以做到的。

海嬰雖不如他父親名氣大,遠不及梁啟超的三位院士,但他能夠平平淡淡的度過一生,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也是極好的。畢竟,他首先是周海嬰,其次才是魯迅之子。

魯迅之子,平凡而普通,才華遠不及同輩,世人卻這樣評價魯迅……

周海嬰

這樣看來,魯迅先生是不是一位好父親的答案也呼之欲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